越战的血(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705

  这种压抑主要是来自山谷里的百姓……他们并不是很相信我们会守的住山谷,原因就是这段时间我们对苏军直升机的破坏几乎就没有抵抗的能力……这些是他们看在眼里的现实。而我们所装备的防空装备……则因为保密原因大多是乘着天黑时隐秘的搬进工事的,所以百姓根本就不了解实情。
  其实这种不了解也是我希望达到的效果,因为我相信百姓中会有人与苏联军队联系……这是不可避免的,阿富汗人生活艰苦,平均寿命很短,再加上有相当一部份人吸毒……农村也不例外,这就给了苏联军队可乘之机……对于苏联人来说,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所以……我几乎可以肯定百姓中有人被苏联军队给买通了成为他们的内线……其实阿富汗游击队中也有这样的内线,只不过教导员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方面在游击队队员加入时进行严格的审,另一方面对游击队队员实行分离和监督制度。
  所谓的分离制度,就是游击队队员一旦加入游击队后,就与山谷内的百姓分离、与运送补给的后勤游击队分离,与山谷外分离。比如新加入的游击队队员基本上都被派往山口处构筑工事,要么就是在山上接受训练,根本就接触不到百姓或是后勤人员……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把消息给传递出去……
  监督制度就是让一个信得过的老游击队员带着三、五个新队员,并互相监督是否有反常举动。
  话说……咱们部队当年可是地下党出身的,所以在这方面可是高手中的高手……阿富汗游击队那点小把戏又哪里能逃得过教导员那一行人的眼睛,所以几个内奸还没找到机会把消息传出去就被逮个正着了。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这消息封锁得严当然是件好事,但负面影响就是许多百姓包括相当一部份游击队队员在内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都不是很有信心……于是整个山谷都有点人心惶惶的感觉,甚至还有些百姓这时就主动要求逃往巴基斯坦的难民营避难了。
  但我的命令就是:一律不准出谷……原因很简单,我不能排除这些其中有些难民掌握了一些情报寻找机会出去卖给苏联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当然,这个稳定民心的事还是要做的,否则这百姓乱起来我们也不好办……这事就交给教导员和哈桑等人去处理了,我相信他们会把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好的。
  至于我嘛……就抓紧时间对工事进行收尾工作以及加强游击队队员的训练。
  在工事的构筑方面……阿富汗人都是干活的好把式……阿富汗游击队大多是穷人嘛,穷人要想生活就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以他们个个都吃苦耐劳,甚至在白天那么高的气温下在坑道里劳作他们也没有怨言……这一点我还是相当佩服的,因为我们许多战士下去干个几十分钟就大呼受不了,而阿富汗人一下去就能坚持几小时。
  有点麻烦的就是对游击队的训练……
  高射机枪方面的训练也还好,因为这也是一种枪……阿富汗游击队平时就是端着一把枪在山区里到处跑的,所以对打枪还算熟悉,也就是换上一挺大一些的枪而已。
  迫击炮就有点难度了……这里的难度并不是指操作上面的难度,实际上迫击炮操作起来很简单,就是把炮弹往炮管里一放……“砰”的一声就打出去了。
  难就难在要用这个炮打中目标……这就需要炮兵方面的知识了,而且还要能观测坐标,还要能计算……这对于普通不识字的阿富汗游击队来说不是为难他们吗?
  再加上咱们的战士与阿富汗游击队语言又不通……所以就是想教也没法教,最后没办法了……闯王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我军炮兵观察员以各个山口为基准建立一个数据库……比如对于某个迫炮阵地,把山谷各地区划成一块块的,把数据参数给固定下来……按照哪个数据哪个方向打就能打到某个区域,接着再这么练上几回……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反正我们是防守一方,战场基本是固定的。
  最难的还是高射炮的操作……它的复杂程度并不是只会打枪的阿富汗游击队一时半会就能学得会的,而且也没有像迫击炮那样可以固定死的打法……因为高炮的目标是会在空中快速移动的飞机……
  不过这也并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每门高炮就分配两名战士过去……一名做炮长负责指挥,另一名做炮手负责开炮……其它的事比如供弹什么的,就让阿富汗游击队去学习但任了。
  
  第六十九章
风满楼
  
  沉默了几天后苏军终于憋不住了……这一回我们是事先得到了消息,消息来自之前跟我们“合作”过的德兹诺团长。
  确切的说……不应该说是自德兹诺团长,事情是这样的……德兹诺团长得到了一些消息,也就是苏军在几天后要大规模进攻某地的消息……身为一个政府军团长的德兹诺要得到这个消息其实很容易,比如苏军出现大规模调动、补给大量的集中等等,或者他是在某个会议里听到了一些风声,总之德兹诺得到了一个日期。
  然后……德兹诺团长就开始考虑了:要不要通知游击队一下?
  不通知的话……对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坏处,我就当不知道就可以了。
  反而通知游击队还会有许多风险,比如我的官职、我的家人等等……
  但是……通知了也并非没有好处,就比如之前跟游击队的“合作”,轻轻松松的就打了一场“胜仗”……不仅没有多少风险,还得到了不少嘉奖。
  所以……跟游击队之间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是自己的升官之路,更重要的还是能够保障己方部队包括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也该给游击队一点好处,让他们知道我们有“长期合作”的可能,同时也是表达下诚意和感谢!
  于是乎……他就找来了一个与游击队有联系的部下……阿富汗政府军里像这样与游击队有联系的人是超乎想像的多,身为团长的德兹诺手里当然会有一批这样的名单,只是因为这时时局比较紧张所以没有认真清算而已。
  然后就有了一番谈话……比如:“这几天你们要注意警戒,不要让游击队混进城里,还要注意城内各武装势力的动向,尤其是三天后的早晨……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明白吗?”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这个时间……三天后的早晨!
  得到这个时间后我们就展开了一次讨论……有些人以为这是苏联玩的老把戏,就像上次一样放出假消息,有些人却觉得这个消息可信。
  从这一方面来说……苏联军队之前利用阿富汗政府军放出假消息这一招还是相当聪明的,它不只是放出几条假消息让游击队上当受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还是这消息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让我们都不知道该相信哪一条了。
  但是……我们的意见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不管消息的真假,咱们就把它当作真的来装备,反正提前准备一下又没什么损失。
  于是各种动员工作很快就展开了……山口的工事没完成的马上进行收尾,弹药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战士们与阿富汗游击队之间再进行一次沟通……这种沟通是以叫喊另加手势进行的,我们对阿富汗游击队的训练,最先做的就是把我们部队那一套手势交流的本领教给了阿富汗游击队。
  这是因为我军战士与阿富汗游击队队员语言不通……虽然我们带着几个翻译,比如撒海德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战士们与阿富汗游击队的交流那是大几百人,而且还是随时随地的,不可能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为他们配上翻译进行解释。
  特别是某些部队还是由中国人与阿富汗人混编的……比如高炮部队,两个中国军人配上四名阿富汗游击队操作同一门高炮,再比如迫炮部队,一个迫炮排就有两名中国军人负责指挥协调……这些部队如果是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协调那将会是个恶梦。
  另一方面,要想让战士们学会波斯语或是让阿富汗人学会汉语那都是不可能的……语言这东西虽然表达起来方便快捷,但短时间内不可能学到能够无障碍交流的地步。
  但手势这东西就不一样了……手势形像易懂,比如停止前进就是举起右手不动,前进就是把手往前一挥,卧倒就是用手掌做几个向下卧倒的动作等等……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训练从一开始就是从手势做起,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解决了两支部队基本的交流问题,训练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阿富汗人要学汉语很难,我们要学波斯语也很难,但如果都学会手势……整个过程就变得简单了。
  当然,之后各部队为了方便,又发展成了用口哨的长短代替一些简单的命令……这也是必须的,比如在战斗时……如果光会打手势,那难道还让游击队队员一边冲锋一边盯着指挥官看不成?上战场眼睛就要盯着目标看了嘛!
  所以这时候就要用口哨……话说口哨这东西别看它土,但在战场上还真有用,比如“嘀嘀嘀……”一阵哨音就代表集合,或者是全体注意,然后再“嘀嘀……”就是“打”,再有掷手榴弹等命令,可以方便的在战场上命令游击队队员整齐划一的进行某种战术动作。
  当然,这也得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之后,否则这么多的命令,还有手势……部份记忆力不好的或是反应迟钝的游击队队员都会弄混了。
  于是准备工作很快就有条不紊的展开了,战士们做最后一次演练和交流,指挥部也编入了翻译人员……翻译是为了应对中国军人牺牲后出现阿富汗人汇报战况的情况。百姓都暂时转移到山区的深处……希杰奥山谷两旁全是高山,而且动不动就是三、五千米海拔的,所以要转入山区十分容易,这也是希杰奥山谷易守难攻的原因之一……咱们要是在山谷里打不过苏联人,那就转入两侧的山区深处打游击呗,等苏军撤走了咱们再从两侧打回来,那时咱们打回来的时候就是两面夹击。
  佩素尔上一次之所以会被打得那么狼狈,完全是因为中了苏联人的诡计一个不小心就被包围了。
  但是我们……我们可不是佩素尔,我们是一批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我倒想看看苏军有什么本事能把我们给“清剿”喽!
  
  第七十章
希杰奥山谷之战
  
  这天凌晨,跟往常一样,还没看见太阳天色就渐渐的亮了起来……阿富汗的早晨就是有这样的特点,因为她有五分之四的面积是山区,所以总是要在天亮的半个小时之后才能见到太阳。
  风还是一样的吹,水还是一样的流,早起鸟儿还是像往常一样在森林里觅食……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跟往常没有两样,但我心里却感觉到今天有些不同……
  这种不同,不仅仅是因为今天是德兹诺团长说的“第三天凌晨”,更是因为我在空气中闻到了一点点油烟味……
  我看了看外面植物被风带着的方向,很快就知道此时的风恰好是从喀布尔吹来的,于是就知道德兹诺团长提供给我们的情报应该是真实的。
  而且苏军这次出动的部队很可能有许多的机械化部队……否则不可能还没听到坦克的声音就闻到油烟味了。
  “全体都有!”我当即朝步话机里下达了命令:“做好战斗准备!”
  “是!”
  “是!”
  ……
  驻守在各山口的战士们十分干脆的应了声,但等了好久也不见有什么动静,就不由有些疑惑了。
  “营长!”步话机里传来了哈桑的询问声:“有什么情况吗?我们这里好像没什么动静!”
  “我这里也没有动静!”瓦杜德也在步话机里回答:“没有发现敌情!”
  瓦杜德是驻守在一号山口的,他没有发现敌情几乎就代表着敌人还没来。
  “等着吧!”我说:“就快来了!”
  果然,还没过几分钟空中就隐隐传来一阵螺旋浆的声音,开始时还只有一点点……接着突然间就变得“哗哗哗”的一片……直升机在阿富汗山区飞行就是这样,隔着一座山时那声音还不大,出现在山谷里那声音就会在两侧的高山之间回荡……所以这地形对于直升机来说反倒是一种很好的掩护,它们总是会在群山之间低空飞行,然后突然间拉高就出现在游击队面前……
  我往声音传来的方向举起望远镜一看……不由在心里暗骂了一声:他娘的,苏联鬼子这一次只怕是铁了心要把我们给一锅端了,这一次出动的直升机竟然多达七、八十架,分成两个机群一南一北的出现在希杰奥山谷两端,那黑压压的一片就像是两堆冲向我们的蚊子……
  很快我就知道自己有所误会了……因为我认出了这些直升机里有许多其实是火力并不是很强的米8,这种直升机被苏联人称之为“搬运工”,也就是大多时候用它来搬运补给……直升机搬运补给虽然没有汽车那么多,而且成本还相当昂贵,但它的优点就是速度快,而且几乎不受阿富汗这样恶劣地形的影响。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挂载上武器作战,只是其作战能力当然比不上米24。
  这一回……米8担任的任务当然就是用来投送伞兵,我错略的算了下……这两个直升机机群大慨各有30架米8,分别由十架米24护航……
  米8直升机可以搭截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一点是从游击队队员那知道的,游击队中有不少是从政府军那投诚过来的,有不少人就乘过这种直升机,所以很清楚这些直升机的一些基本参数。
  事实上……如果说米8只能搭截24名士兵的话那还是往少里算了,因为这只是它机舱里的座位数……左边12个、右边12个……而且这座位还是可活动的,放倒了就可以安放十二副担架……其作用就不用多说了,当然就是用来运送伤兵用的。
  所以,如果这里头坐得挤一些的话,或是中间再塞几个人进去的话,那么一架米8完全可以运送30人……也就是一个排。
  那么每30架米8就是……一个营!
  想到这里我不由在心里靠了一下……上一回他们打佩素尔还是分四天才运足了四个伞兵营,现在一次就给我们运来两个营的伞兵了,这苏联军队还真他妈的大手笔!
  只不过……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一下进来只怕就没那么容易再出去了……
  “报告营长!”几乎与此同时,瓦杜德在步话机里大叫:“苏联人上来了,一大片的坦克和装甲车,至少有上百辆……”
  “15号山口出现苏联军队!”接着就是拉吉尔的报告:“上百辆苏联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还有五架直升机掩护!”
  我不由皱了皱眉头,虽然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苏军可能会使用大批的装甲部队,但却没想到苏军会用上这么多的装甲车,几乎就可以说是用机械化步兵来强攻了……
  想想我很快就明白了……这应该是因为苏军有过一次进攻的经历……上一回他们虽然没能拿下希杰奥山谷,但至少空降兵也在里面战斗过……所以很清楚山谷里头其实是适合使用装甲部队作战的。
  当然,这得在他们攻下山口的情况之下……
  于是乎,苏军这次进攻的计划就很明显了……他们一方面用装甲部队在山谷两头对各“山口”发起强攻,按苏军的想像……以坦克的火炮和装甲车的火力,再配合步兵的迫击炮以及空中的直升机……要拿下山口并不是什么难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