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561

  蒋小猪带着家眷,以及洞庭派蒋长老一系的亲厚弟子们,率先赶到南吴州,共计五十人,这是第一批。
  他向顾佐道:“家里大人让我转告怀仙,大恩不言谢,再过几个月,灵米秋熟之后,他再带剩下的人过来。”
  顾佐笑道:“能否成功,尚在未知之数,谈什么大恩?若是不成,到时候我也认了,随你们千刀万剐解恨就是。”
  蒋小猪也笑了:“都有数,知道此事极难,不会怨你。这是我带来的东西,洞庭派的积年存货,我家大人说了,不能让怀仙馆一家忙活,该出多少我们也不知道,总之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就是了。”
  说着,递给顾佐一张清单,道:“我那院子没给别人吧?”
  顾佐道:“怎么会,周围五十亩地,都给你留着呢,只是高长江师徒实在忙不过来,得你们自己盖房子了。”
  蒋小猪道:“好说,我师叔也来了,这些事交给他就是了,我不操心,我去找伍胖子和空仓道人玩去了,有什么事,去东溪找我!”
  说完就撒了欢,直飞东溪北岸,却忘了大阵禁飞,顿时摔了个狗啃泥,却也不管不顾,爬起来继续跑,如同放飞的小鸟,一往无前。
  顾佐失笑的摇了摇头,低头去看洞庭派交的清单,不由暗自咋舌:灵石二十万、灵米六万石、稻米十二万石,各类灵矿、丹药不计其数!
  如此巨量的物资,令顾佐好一阵反思,给洞庭派的一百个名额是不是太少了?要不要再增加一百个?
  这几个月,南吴州拔地而起了数十座九层高楼,极大的缓解了用地紧张,因此并没有影响到东溪上游、南主峰东北的储水工程建设。
  顾佐来到这里,继续督促工程进度,这里有上千百姓正在挥汗如雨,已经挖出来一个长二里、宽一里的大坑,坑深一丈。由于土地有限,不能再行扩展,下面的工作是往深里挖,计划深度为十丈。
  顾佐将其命名为东海,沿用东溪之意。东海挖成后,连同现在的东溪,再挖掘一条人工河,自西北方向返回,构建环形水道,布置一个法阵,形成一个活水源,储存的水量就差不多够了。
  到时候在水里放养鱼虾,还能增加食物种类,是项一举多得的生态工程。
  正和主持工程的宁不为讨论着增加人力问题时,精确道长屁颠屁颠跑来找顾佐了。
  “精确掌门怎么来了?可是测量出问题了?”
  “没问题,都好。对了,新的数据表明,还有一年另六个月。”
  顾佐现在一听报时就心里发慌,感觉就是在催命,这次同样不能例外,南吴州不可能在最后一刻发动大阵实现破界“飞升”,因为那时候世界只剩一个点了。按照推论,应当至少提前半年才有把握,也就意味着,只剩下最后一年了。
  精确道长问:“法阵炼制如何了?能否在一年内完成?”
  顾佐艰难道:“难啊……各种材料已经完成超过九成半,三百六十个套件只完成了一百六十三个,最后的成品阵盘,一个都没有开始。但你放心,后面会快起来的,实际上已经理顺了,进度越来越快。”
  精确道长问:“最大的难处是什么?”
  顾佐道:“困难之处很多,关键还是人手,已经投入了上百名金丹修士,正在召集元婴,准备一个月后也投入进去。”
  精确道长问:“为何不用苏仙馆的人?二百多阵法流修士啊!”
  顾佐当初没有让苏仙馆加入,是因为苏仙馆除了在法阵一道上能力太强外,还是有地盘有实力的大宗,顾佐很担心他们加入后,会将大阵的炼制方法学了去,自行炼制一套,从而和怀仙馆争夺资源。毕竟,很多材料都非常珍稀,如果苏仙馆也四处搜罗的话,将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另外还有一层顾虑,苏仙馆整个宗门迁入的话,上上下下要增加近两千人,这是当时的南吴州难以承受的。
  此刻精确道长提醒之后,顾佐思索片刻,觉得时机的确到了,此时再邀请苏仙馆,各方面条件都在允许之内,于是道:“不知道长可否代我前往苏仙馆,请苏馆主携同门人弟子迁入南吴州?但人数不能超过两千。”
  精确道长当即允诺:“放心吧,连同家眷,一千二百余人而已,老苏早就跟我交底了。”
  顾佐赧然:“原来苏馆主已经和您谈过了?”
  精确道长笑道:“你在他那里定制这么多材料,他早就猜到了,一直等着你开口。”
  苏份果然早就做好了“应招”的准备,精确道长跑了一趟苏仙岭,六天之后,苏仙馆便空门而出,亲自率领阖派二百余名阵法流修士抵达南吴州,顾佐还在其中看见了当年对他极为看好却又不得不拒绝他加入的苏二十三。
  不愧是专业人士,用了七天时间,苏仙馆修士们便搞清楚了连山太极蟠龙阵的炼制原理和炼制方式,贡献了十多种独家秘方,到七月底时,更是一口气完成了六十个套件的炼制,将法阵的炼制进度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
  如同洞庭派一样,苏份也慷慨解囊,拿出了大批物资,单灵石就有十五万块。
  八月初,在顾佐的邀请下,华山西玄派硕果仅存的刘、吴两位长老也率领派中其余三百多名阵法流修士加入了炼制团队。
  要不还得说专业人士中的权威,苏份和刘、吴两位长老潜心研究,终于将最卡脖子的十二种材料炼制了出来,至此,所有材料难关均被攻克,法阵的炼制完整的跨上了第二级台阶,全力冲刺法阵套件。
第一百三十四章
搬家
  九月中,高仙芝、封常清和李嗣业带领的军中精锐,连同家眷五千余人正式迁入南吴州。他们抵达后,与何履光、成山虎合议,立刻形成了南吴州警戒布防方案,将周边十里的通道卡得严严实实。
  有这批精兵猛将加入,南吴州安全形势得到极大改善,顾佐对把控局势的底气也更足了,开始按照名单发出通告,邀请他们迁入南吴州。
  洞庭派第二批修士在蒋长老的带领下,于户司办理了入籍手续。蒋长老向顾佐笑道:“感谢怀仙,又给我们增加了一百人,解决了大问题啊!”
  顾佐道:“啥也不说了,蒋长老和我有缘,小猪是我生死之交,欢迎洞庭派迁居南吴州,你们本就是老房东啊,都熟悉的。”
  蒋长老点头相谢,交上第二份清单:“两万灵石、一万八千石灵米、一万两千石稻米,这是最后一点家底了,只是有个不情之请。”
  “您说。”
  “我这次也是没有办法,比怀仙给的限额多带了一些人,恳请怀仙高抬贵手啊!”
  顾佐问:“多少人?”
  蒋长老道:“多带了七百八十人,老夫无法拒绝啊。人都在法司门外,要不怀仙去看看,觉得谁不行,咱就把他赶走。来之前大伙儿都说好了,绝不闹事,怀仙说行,咱就搬进来,怀仙说不行,自己认命离开,不给怀仙添麻烦。”
  顾佐顿时一阵头大,限定两百人,来了近千,这叫“多带了一些”吗?差不多是举派搬迁的节奏。
  蒋长老话说得漂亮,看谁不顺眼咱自己走,绝不给怀仙馆添麻烦,但顾佐能开这个口吗?轻飘飘一句话,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何况人家给了那么多灵石、那么多粮食,这是拿物资买船票,不卖都说不过去。
  顾佐也只好点头:“既来之,则安之吧。”
  蒋长老哈哈大笑,重重拍了拍顾佐肩膀,拍得顾佐呲牙咧嘴,口中还不停大赞:“怀仙仁义!”
  洞庭派抵达后不久,长安的人马也陆续南下了,最先抵达的是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颜真卿等人,他们收到信使谢臻送去的邀请函后,各自收拾行装,趁夜出发,于龙首原汇合,一起结伴而来。
  向顾佐交了差事,谢臻忙不迭就闪人,搞得顾佐很奇怪:“老谢你怎么回事?”
  谢臻不答,掩面而退,顾佐转眼就被杜甫等人团团围住。
  “怀仙,多给三个吧,就三个,五个名额不够啊。内子定要带上老泰山,不依不饶,否则屋中不靖……”
  “太师,我家里只有九人,谁都抛不下啊,恳请太师松松手……”
  “这是下官多年积蓄,一共八百块灵石,不求别的,只求再来五个名额……”
  “怀仙,是我糊涂,不合多纳了两房侍妾,若是不能带上,我……我也不活了!呜……”
  顾佐听得一阵头大,这才明白谢臻为何羞愧难当,当时说好了,超出的人员不许他带过来,结果他还是带来了,把难题踢给了自己。
  这个谢臻,回头非收拾他不可!
  心中暗骂着,此刻也没法推却,只能含笑都应了,瞧着这帮子人由哭而笑,顾佐心里却是由笑而哭。
  清源县主和弟子李僾冒着危险回了趟长安,亲自将寿王夫妇接了过来,见李僾往地上一跪,感知自己的胳膊被清源县主紧张的抱住,他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说吧,带了多少人回来?”
  “多了十二人,恳请老师治罪!”
  顾佐搂着清源县主的小腰,向前借力,一脚将李僾踹了后滚翻:“不遵师命,擅自作主,滚吧!”
  李僾提溜一骨碌爬起来,满脸堆笑:“多谢老师!”转身去找原道长办入籍去了。
  清源县主则感激莫名,抱着顾佐,眼泪吧嗒吧嗒不停掉。
  紧随而至的,是最令顾佐想不到的人物——岐王。
  十多驾宝马香车,数十名迤逦女子,一堆琴师鼓匠,这哪里是十人限额,差不多上百了,分明是将歧王宅搬了过来。
  面对当世第一高手,顾佐纵然心有不满,却也只能笑脸相迎:“一直担心您不愿过来,好在来了,否则将是这方世界的损失。”
  岐王哈哈笑道:“孤也没想到能来,但李龟年、高琴师、王维、高适、岑参等等都被你拐来南吴州了,对了,还有你家十二娘,没有了他们,长安还是长安么?我一个人孤零零待在那座空城里还有何趣味?说不得,也只好老着脸皮来你这南吴州安家了……哎,你们小心些,别碰坏了那张驴头焦尾琴,弄破一点仔细了你们的皮!”
  顾佐也不客气,直接分配任务:“您这一路受累了,委实辛苦,是不是先歇一歇?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也不在这一两天……那什么,苦桑道人、何履光、丽水三位国主、苏仙馆的苏馆主、都峤派精确掌门、华山西玄派两位长老,还有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他们,都在炼制阵盘,洞庭派蒋长老前天刚到,正在跟着学习……”
  岐王脸色不是很好看,摆手止住:“行了行了,知道了,回头我就去炼制阵盘,找谁?”
  顾佐连忙一句马屁:“有您加入,法阵的炼制就稳了,别人三个月炼制一件阵盘,您肯定能炼制两件!”
  岐王笑骂:“你是怕孤出工不出力还是怎的?还给定了数?放心,两件?孤给你炼三件,省得你背地里骂孤!”
  都峤派、苏仙馆也开始分批向南吴州搬迁,紧接着是怀仙馆治下的岭南道州郡各法司,然后是丽水派修士。
  到十二月时,南吴州人口达到四万九千人,距五万只差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第二批收到顾佐邀请函的长安君臣正在分批撤离那座繁华富庶的大城。先是陈玄礼统带五百龙武军精锐和他们的家人,与高力士一道同行而来,接着是政事堂三位国相、朝中三品以上高官。
  这次,顶替谢臻前往长安的是邱大波,他吸取谢臻办事不力的教训,决定先点人头,再发请柬,每天晚上在龙首原分时辰发送一两户,不让他们互相串联交流,如此一来,必定不会犯下谢臻的错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