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561

  此时,顾佐正在万步崖,等待唐听风回来。唐听风已经离山月余,却没人知道他去了何处,顾佐也在唐门坐等了半个月,直到今日再也等不下去了,直接来到唐十三的宅院,动员这位元婴高修和自己进京。
  “滋事体大,没有大兄的首肯,我如何敢与你进京?”唐十三苦笑。
  “我相信,听风前辈若在,不仅不会阻拦您进京,甚至会跟我们一起进京。”顾佐劝道。
  唐十三道:“安禄山起兵两月,王屋派没有动静、华山西玄派没有动静、太元总真门没有动静,江南那么多宗门也都在静观其变,更不用说咱们西南之地,相距甚远,何苦引火烧身?青城派、辰山派、罗浮派,你见哪一家有出兵之意?顾馆主,小顾啊,你又为的是什么?”
  顾佐道:“我听说人有多大能力,就要担多大责任,当年我在会稽郡时,只为谋生,自然管不了那许多,但如今坐拥两诏八州之地,辖下百万之众,当然就得心怀天下。此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再者,安禄山一路南下,先后屠戮陈留、荥阳,其性之暴虐,令人触目惊心。若是任由下去,天下凋敝、饿殍千里,前辈你能忍心吗?”
  顾佐谈的是一种情怀,他对大唐盛世的期许和留恋,对大唐盛世戛然而止的深深遗憾,是唐十三难以理解的。
  唐十三看着顾佐不说话,顾佐想了想,只能另起炉灶,透露别情:“我与京中太子、高大将军等人多有书信往来,请他们打探过一些事,十三前辈您是否知道,天子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做什么?”对这个话题,唐十三显然比情怀更感兴趣。
  “天子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给仙神送钱,听说是送给财神赵公明的。天子敬拜财神做什么?他想得到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按照太子的说法,他连江山都顾不上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见唐十三皱眉沉思,顾佐又加了把火:“崇玄署分封十八路诸侯之时,李泌对我说,灵石不够了,他们负担不起了,天下二百万修士,一大半都是废物,假设有一百五十万修士每年都只能获得一块或两块灵石,于他们而言,其实对修为的提升并没有用处,但却造成了一百五十万到三百万灵石的虚耗,所以他们甩手不管了。最近我一直在想,崇玄署的所作所为,和天子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什么关联?”
  唐十三点了点头:“所以你想进京。”
  顾佐道:“十三前辈,难道你不想吗?只要我们进入大内,占了蓬莱仙山,也许就能找到答案,知道崇玄署和天子到底瞒着我们什么。”
  唐十三问:“知道了又能如何?”
  顾佐一时间很是无语,怒其不争道:“十三前辈,这很有可能事关你我成仙啊,我没记错的话,崇玄署上一次举荐修士成仙,是快二十年前了吧?这二十年来,怎么就没再举荐过一个?只要修行至炼虚境圆满,就有机会被他们举荐的,对不对?”
  唐十三终于缓缓点头:“还有么?”
  顾佐想了想,再道:“而且,为什么不是修士修到了炼虚之后,就飞升,而是劳什子的举荐,十三前辈,您不觉得奇怪么?”
  唐十三思索良久,问:“飞升?那是什么?”
  顾佐:“……”
第七十一章
益州新兵
  唐十三觉得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对于顾佐而言却不是那么顺理成章,这个世界有着太多让顾佐觉得奇怪的地方,让他心中充满了问号。
  过去,顾佐一直在饿肚子,所以他无暇关心其余,温饱问题解决了,他又致力于解决修行资源,并为了自己的可持续修行而努力拼搏。
  如今修为已至金丹,地位有了,手中更掌握着庞大的资源,他就忍不住开始关心更高层次的问题。
  说白了,因为自己的修行可以量化资源、测算时日,他现在就开始考虑成仙飞升的事情了。
  由于认识的差异,他和唐十三在这个问题上谈不到一起去,只能暂时放弃,继续关于进京的话题,他希望唐门随他一起兵进长安。
  在益州一战中帮忙阻截青城派,托管委员会中占据一个名额,这些事情早就超出了唐门以往行事的底线,唐十三原本以为这已经是极致了,没想到顾佐居然站在他的面前,邀请唐门进京?
  这可不是去长安拜客访友,而是带兵进京!听顾佐的意思,似乎不仅是带兵进京,他还想带兵进宫,去太液池看看?
  哪怕唐十三已经修到了元婴,对此依旧难以镇定自若,他定定看着顾佐,心说这小子怎么就那么能折腾?怎么胆子就那么大呢?
  进入元婴境后,唐十三也偶尔会想一想将来能否进入炼虚,进入炼虚之后怎么到圆满,圆满后如何被举荐身登上界,但他一直认为此事太过遥远,所以也就是憧憬一番,没敢多想,谁知顾佐不过是个金丹前期,居然就开始考虑那么多,不仅考虑,甚至还开始为此准备了,是不是想得有点太远了?
  但顾佐的提议还是挺让人动心的,经过慎重考虑,唐十三去见了唐家老祖宗,反复商量之后,这位老太太同意唐十三和顾佐进京,也答应在唐听风回来之后代为解释,但他只能带唐红玉和张富贵去,去了京城之后,也要表明和唐门无关。
  不谈修为实力,单论名声,唐门之中,唐十三仅次于唐听风,因此在外人看来,他出面进京绝不可能只代表自己私人,想要撇清是做不到的。唐老太太之所以同意他进京,是出于对顾佐的一贯看好,就和当初选女嫁给张富贵一样。
  从万步崖下山后,唐十三问顾佐:“此行还有何人?”
  顾佐道:“除了前辈您以外,主要是丽水派三位国主、我这边的何履光和苦桑,怎么样?六位元婴,若是对阵一位炼虚,应该有得打吧?”
  唐十三道:“斗赢一个炼虚不在话下,两个就不行了,申太芝不来么?”
  顾佐道:“他说来不了,罗浮派还在观望。青城派的余海沧压根儿不理我,华山西玄派也找了各种借口,总之就是在看崇玄署的风色。”
  唐十三有些意外:“丽水派三位国主都要出手了?”
  顾佐道:“和鲜于向一战她们犹豫了,所以这次表现的有点猛,或许想要有所补偿吧,呵呵。”
  唐十三也笑了,然后问:“你的兵呢?”
  顾佐道:“前些时日,为提升益州兵战力,节度使王维在剑门关编练益州新兵,南吴军作为友军,全程参与指导。”
  剑门关位于剑南道东北,距长安已不到千里,而且道路比剑南道和南诏好走得多,满载辎重的话,往宽裕了算,用不了半个月便能赶到长安。
  唐十三问:“剑门关驻扎了多少益州军?”
  顾佐回道:“两千。”
  唐十三沉吟道:“略少了一些。”但他也听说了,原来的一万多益州军都被顾佐弄到南吴州了,半年工夫能重新招募和训练两千人,已属不易。要知道,这可是能拉到益州以北六百里外的益州军,和只能待在军营中的军士可不一样。
  虽说只有两千新兵,但如果用得好,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又问:“负责练兵的是谁?”
  “何履光和老成。”
  “就他们两个?”
  “他们也带了两千人,都是南吴军,嗯,在指导益州军练兵上,我们愿意拿出最高的诚意来,奉行的是一对一指导。”
  唐十三一时间有些失神,南吴军是纯修士组成的军队,没有太多辎重之累,行军极为便捷。如果以这两千南吴军为先锋,用不了五、六天就能抵达长安。
  正琢磨着这支兵应该怎么使用,怎么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时,顾佐又补充道:“王节度为吏部郎中多年,交游还是很广的,刚巧和利州、凤州刺史关系都还不错,已经说好,即将借道二州,来一次长途行军演练,目的地是大散关。”
  唐十三笑了笑,不再多话。大散关距长安只有四百里,路程又缩短了一大半,南吴军两、三天就能赶到,就算是益州军,也超不过七天。如果比照顾佐墨山一战的用兵方法,集中金丹修士组成的精悍战力,半天时间就能赶到长安。
  也就是说,一天之内,可以调动上百名筑基入京;三天之内,可以调动两千精锐入京;七天之内,进京的总兵力可以达到四千!顾佐都把一切安排好了,还用得着再说什么吗?
  顾佐站在清源县主的飞剑上,和唐十三并驾齐驱,他们身后是唐红玉和张富贵。
  见顾佐紧搂着清源县主的小蛮腰,张富贵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忿忿然哼了一声。
  唐红玉侧头问:“怎么了?”
  张富贵指了指顾佐:“你看他,都入金丹了,还装,不就是想软玉入怀吗?”
  唐红玉瞅了前面一眼,若有所思道:“我带你。”
  张富贵无语:“不用吧,老夫老妻的……”
  话音未落,额头上吃了个爆栗子。
  “过来!”
  “好吧……”
  顾佐带着他们先在大散关盘旋了一圈,对此间地势有了个大致了解,然后由大散关向东,于晚间抵达长安。
  顾佐点了点头:“飞行用不了半天,一个时辰即至。大散关的位置也很好,便于藏兵,何履光这个地点选的不错。”
  范阳大军已经打到了东都洛阳,但此刻的长安却依旧没有大战前的紧张气氛,城中市肆依然夜不宵禁,继续歌舞升平。
  顾佐带着人来到杏园,敲响了西河道馆的院门。李十二、林素弦、何小扇等人都不在,但丫鬟侍女们却是和顾佐相熟的,连忙请了进来,又是准备酒菜,又是收拾屋子,忙了个不亦乐乎。
  张富贵四下打量着周围亭台楼榭,唐红玉则大大方方一边饮酒一边问:“这就是长安十二娘的道馆?富贵,你这位师妹很懂享福嘛。”
  顾佐见张富贵有些尴尬,连忙缓和道:“嫂嫂,那也是我的师妹,哈哈。”
第七十二章
决心
  到深夜时,院外传来车轮辘辘声,李十二等人回来了,院中当即又是一阵热闹。
  见了唐十三和唐红玉,李十二倍加殷勤,只顾着和这两位说话,却把自家两位师兄弟晾在了一边。
  好在西河道馆美女就是多,哪怕种秀秀带了一批去南吴州,剩下的依旧不少,莺莺燕燕,又养眼又养耳,张富贵不由眼眶微红,眼珠子前都隐约起了一层白雾。
  “师兄这是怎么了?”顾佐轻轻拍了拍他,关心道。
  张富贵偷眼瞄了下那边正在热闹饮酒的唐红玉,借着举杯之机以袖拭泪:“当真感慨,想起了前些年的日子……”
  顾佐问:“师兄以前在云梦宗怎么了?”
  张富贵摇头:“我说的是百花门。”
  再度瞟了两眼,凑到顾佐耳边:“师弟,不要轻易成亲啊,一入双修深似海……”
  接风宴办完,把客人送进屋子休息,顾佐和李十二顺着曲江散步。正月里,曲江两岸游人如织,彩灯如虹,人群在夜市中川流不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