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561

  顾佐笑道:“自己人,咱们就在饭桌上定了吧,你说。”
  王维小声道:“头一条,把清君侧的旗号放下来,号子也别再喊了。”
  顾佐笑道:“可以考虑。”
  王维又道:“第二条,让新任剑南节度上任。”
  顾佐问:“是谁?”
  王维道:“杨相说了几位,你不用管,他的底线是,实在不行,可以由你们指定一位,但这是朝廷的颜面所在,节度使不能空悬。”
  顾佐又问:“那益州托管委员会呢?”
  王维道:“杨相没提,你们就接着干,我建议,可以考虑挂在节度府下。”
  顾佐想了想,道:“那我们建议,由你老兄出任剑南节度使。”
  王维笑而不语,举杯和顾佐碰了,一饮而尽。
  “第三条,今年的两赋,因为战乱可以免除,但政事堂很缺钱,他要求剑南道至少上缴二十万贯,什么都不要,就要制钱。”
  顾佐问:“什么意思?”
  王维冷哼:“听说咱们那位陛下开口了,跟杨相要钱一百万贯,杨相很狼狈。”
  顾佐好奇:“陛下到底在干嘛?”
  王维摇头:“谁知道呢?”
  顾佐很是振奋:“如此看来,政事堂不会再向南诏用兵了?”
  王维嗤笑:“原本杨相有这个打算,但户部空虚,实在拿不出钱来了,从外州调兵,花费倍之,没有一、两百万贯绝对办不到,就算是有这笔钱,陛下既然开口,那也就没这笔钱了。”
  顾佐满意道:“那行吧,就这么定了。”
  王维举杯:“好,来,我敬顾老弟一杯!”
  当天晚上,王维就被人领着,悄悄去了位于永昌诏的少室山,而顾佐则在长史院中等来了偷偷摸摸进门的元载。
  “恭贺元评事荣升度支郎中!”顾佐笑吟吟道。
  元载很兴奋,同时也很紧张,户部度支郎中是很重要的职司,虽说眼下只是杨相为了出使南吴州而行的权宜之计,但他有信心,在韦见素的关照下,回到长安之后能够坐稳。
  这个突如其来的官职,令他向着顾佐所说的“宰相之气”迈进了重要一步,因此,兴奋之余,对顾佐也更加敬怕了几分。
  “此来南吴州,李宅使言道,若是顾先生有何难处,尽管道来,我们在长安一定想办法解决。”
  顾佐笑了:“李宅使太客气,何须如此。”
  元载忙道:“要的,要的!先生言必中的,不单是李宅使,连太子都很钦佩,说及长史,必称先生。”
  顾佐道:“这次来,你不会是又想求算吧?”
  元载恭敬道:“上回先生说,安禄山必反,如今迹象已愈发明显了,杨相已调封常清坐镇河东,遣高仙芝紧守潼关,李宅使想问,能否守住?”
  顾佐道:“那就送你们最后一算吧。”说着掐了半天指头,道:“潼关,有边不可守。”
  元载问:“这是何意?”
  顾佐摇头:“此为天机,我也说不清,需得你们自己琢磨。”
  得了这一算,元载不敢再问,顾佐却提了个要求:“有件事情,想请李宅使帮忙,当然,能帮则帮,帮不了也无妨。”
  “先生请说。”
  “我非常想知道,陛下收了那么多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不知李宅使能不能帮忙打探?”
  “是,回长安后,我必转述先生之意,李宅使也必竭尽所能。”
  两位天使在南吴州得到了盛情款待,一直住了半个多月,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自五月一日开始,南吴州大演武场树立的“清君侧”大旗,以及各处悬挂的标语横幅渐渐撤去。与此同时,益州、黑山郡城、通海郡城的相关旗帜也都被换了下来。
  六月初,益州托管委员会向政事堂上书,请求朝廷派遣新的剑南节度使履任益州。
  六月底,政事堂晋尚书右丞王维剑南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王维于七月初抵达益州,开始主持剑南节度府事务。
  坊间传言,益州托管委员会向政事堂建议了两个人选,一个就是王维,另一个是益州长史崔圆,但政事堂最终选择了王维,让青城派长老余海沧摔了杯子。
  令天下侧目的是,王维履任之后,并没有撤销益州托管委员会,而是将其更名为节度幕府,任命怀仙馆的杨鉴为掌书记,唐门的唐浚哲、罗浮派的陆峤、青城派的余雨同、丽水派的王如虎分别任命为幕友。
  七月底,户部正式下文,免除了剑南道和南诏今年的两赋。
  八月中,新履任的益州节度使王维高调上书,剑南道和南诏感念朝廷恩德,军民百姓踊跃捐纳,报效天子两亿钱。政事堂当即下令予以嘉奖。
  这一系列操作都被天下宗门、各道州郡看在眼里,表面上不说,但底下早已是一片哗然。
  怀仙馆兴兵清君侧,将三万益州军(也有说十万)一战而灭,不仅如此,还占了益州,所有人都等着朝廷调动兵马,予以围剿。
  可结果呢?这件事就完了?大家还是好朋友?
  能不是好朋友吗?一个撤去战旗,报效天子两亿钱,一个主动更换节度使,还免了对方两赋,真是好朋友啊!
  更加关键的是,两边怼到现在,你见崇玄署吭声了么?屁都没放一个!
  一时间暗流涌动。
  单是顾佐,就收到了多封书信,比如岭南道的两位盟友——苏仙馆和都峤派都表示,想要来南吴州和顾佐会面,听一听此战的前因后果。
  又比如王屋山和华山西玄派专程派人前来,想请顾佐到他们的本山做客。
  还比如,洞庭派让蒋小猪堵在了顾佐的房门口,让他一定要将这一年的各种迷之操作记录下来,事无巨细,必须发回洞庭派。
  连左神门都给原道长写了一封信,探讨顾佐和原道长、屠夫“回乡看看”的可能性。
  原道长大为心动,顾佐道:“想去你就去吧,给假十五日,反正你现在也会飞了,十五日足矣。”
  原道长叹息:“光我去有什么用,他们想见的是你啊。”
  顾佐道:“我不待见他们。”
第六十八章
密议
  顾佐哪儿也没去,甚至都峤派和苏仙馆来人,他也只是见了个面,简单谈了片刻,就让屠夫和原道长奉陪了。
  他现在很忙,忙着自己修行,主要占用的是从傍晚到第二天早上的七个半时辰,争取做到每天吸纳一块灵石,剩下的时间,则被越来越频繁发生的案件所占据。
  这些案件包括:重金贿赂矿脉的采掘修士,里应外合偷盗灵石,偷盗南吴州拍卖行,抢劫商贾旅人,甚至在南疆杀人越货。
  最近令他焦头烂额的一件事,是邕州和武安州两家小宗门之间爆发的一场私战,邕州的伏虎门被武安州的神鹰宗灭门,神鹰宗自己也损失惨重,仅存六人。在这件大案中,两家宗门前前后后加起来死了四十五人,而最初的起因,只是因为两家的年轻弟子为了六块灵石而爆发的冲突。
  武安州法司完美的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将神鹰门仅存的六人全部抓捕,一个都没跑掉。案件上报南吴州法司后,整个法司都震惊了,如此重大的伤亡,堪称大唐百年第一。当然,他们后来没过多久就知道了,并不是第一,在中原州郡,还有更大的惨案发生。
  刘玄机和鲁班、尹书、晴姑商议之后,无法裁定,只能来找顾佐。但这件案子本身并没有谁对谁错,如果真要说有错,那也是灵石犯的错,这两家宗门都已经有数月没拿到过一块灵石了。被灭门的伏虎门就不用说了,神鹰门也只剩下六人,难道全部斩首?
  最终,顾佐没法给出定论,只能吩咐取消两家宗门的牌票,神鹰门活下来的六人全部送入南吴山灵石矿脉下矿服役,服役到何时截止,也同样没有裁定。
  根据法司的统计,今年以来,两诏八州之地上报的各种火并、凶杀等案件,已经造成上百名修士死亡,六十余名修士被锁拿之后投入灵石矿、庚金矿等矿场。
  刚开始,顾佐还非常紧张,但到了后面,尤其是当他得知了罗浮派、丽水派和唐门这方面的情形后,才渐渐变得麻木起来——和这三家相比,怀仙馆治下算得上“乐土”了。
  这些日子,顾佐经常会不由自主的遥望北方,心中不停的问:“李泌,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顾佐当然等不来崇玄署的回答,却等来了灵源道长三番五次的游说。崇玄署想要征募南吴州的七名“年轻俊杰”,最终有四人选择成为崇玄署的道士,只有三人加以拒绝,这三位便是清源县主、洛君和晴姑。
  灵源道长对此很是惭愧,他向顾佐解释,这并非他的本意。顾佐当然知道这不是灵源道长的本意,对此也只能苦笑着接受。
  十一月初,元载来到南吴州,向顾佐转达李宅使打听到的消息。
  “先生上回不是问及,陛下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吗?”
  “如何?有答案了?”
  元载道:“不敢说有了答案,但李宅使的确打探到了一些风声,陛下在太液池中的蓬莱仙山上,似乎是在修炼符法,这种符法很古怪,需要敬献香火钱。”
  顾佐奇怪道:“什么符法?有何用?”
  元载摇头:“我们也想知道,先生您不打算占一卦么?”
  顾佐强行解释一波:“毕竟是天子,岂敢造次?龙气傍身,不仅算不透,算多了还折寿。”
  天子修炼的是什么符法,李宅使并不知晓,所以元载无法回答,顾佐询问灵源道长后,灵源道长同样想不起来,天底下有哪门子符法需要敬献如此巨量的香火钱。
  很显然,元载在太子党中的地位已经水涨船高,他现在跟顾佐谈话,已经开始直接转述太子的话了:“太子说了,果如先生所料,河北造反就在眼前,太子想问一问先生,长安若是出了事,先生能否举旗呼应?甚至带兵北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