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561

  何履光道:“你不接受,有用么?”
  顾佐道:“我刚才说的是我们,这个我们,包括怀仙馆、唐门、丽水派、罗浮派,还有青城派。至于李宓,他回不来了,他会死。”
  何履光嗤笑:“你说死就死?凭什么?你是朝廷?就算战败了,他也是最了解剑南和南诏的大将!”
  顾佐道:“因为我会算卦,我算到他死定了。你如果不信,我们打个赌,如果李宓死了,你加入怀仙馆,给我当长老,如果李宓没死,我就放了你,如何?”
  何履光咬着鸡腿,满嘴都是肉,很随意的点点头:“可以。定个期限吧,总不成我被你关一辈子。”
  顾佐想了想,道:“就以半年为期。”
  定下赌约,顾佐心情愉快,正要起身离去,却被何履光又叫住:“你刚才说,青城?”
  顾佐笑了笑,道:“当然有青城,益州毕竟是他们的本山嘛,对不对?或许他们刚开始会有些想不通,但很快就会想通了。”
  正如顾佐所言,青城派的确有些想不通,明明益州是自家的地盘,为何要由一个乱七八糟的托管委员会来打理。
  余长老向再次上山的唐十三道:“你们这个托管委员会,是不合道理的!若是我青城出人,把你们通川郡托管了,你会怎么想?托管?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唐十三慢条斯理道:“不一样,这是朝政,是庶务,益州的修行事务,还是你们青城说了算。托管的是剑南节度府,两回事。”
  余长老冷笑:“不论什么事务,要托管也是由我青城派托管,跟你们有什么关系?真以为你唐门就能骑到我青城派头上来了?上回趁虚而入,占了便宜,就真以为可以得寸进尺?你们可以托管一个试试,到时候咱们就在万步崖上见真章!”
  唐十三道:“余长老何苦如此,唐门、怀仙馆、丽水派,都是为益州生民计,不为私利……”
  余长老打断道:“以为抱了团,我青城就怕了你们?就算你们三家都来,结果也是一样!”
  正说话间,唐红玉在门外出现,打了个招呼进来,递了张纸条给唐十三。
  余长老冷冷看着唐红玉,也不干涉,就见唐十三看完纸条后干咳了一嗓子,道:“我家大兄传书,说是益州托管委员会,罗浮派决定参加了。”
第六十二章
道友留步
  原本源丹老道已经暗自下定了决心,如果唐门、怀仙馆和丽水派真敢进入益州,青城不惜大打一场,也要将他们从益州赶出去。
  可罗浮派的加入,顿时令事情复杂了起来,就算青城派再有底蕴再有实力,也不敢同时和罗浮、唐门、丽水派和怀仙馆四家诸侯开战——天下没有一家宗门敢这么干。
  无奈之下,余长老奉命再会唐十三:“你们赢了,益州托管委员会,青城派同意加入。”
  唐十三摇了摇头道:“青城派能否加入,我说了不算,此行青城山,唐某只是来做通报的,避免发生误会,毕竟被怀仙馆俘虏的益州军中,有几位修士自称是青城派的,我想,没有彻底澄清之前,怀仙馆恐怕也不会同意贵派加入。如今事情已经说清楚,唐某也该告辞了。”
  余长老被噎得一口气没喘上来,怔怔看着唐十三离开,过了半天才追了出来:“唐道友留步!”
  唐十三回身:“余长老还有何事?”
  余长老咬牙道:“没有青城派参加的托管委员会,是绝对无法顺利托管节度府事务的,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当然,如果青城派加入,我们会在托管委员会成立时尽到自己的地主之谊……”
  唐十三问:“比如?”
  余长老道:“比如,可以适当支付各派进驻益州修士们的耗费,包括少许灵石……”
  唐十三道:“些许花费,倒不劳贵派费心。”
  余长老又支吾道:“还有……青城派断然是不会派出门人弟子参与益州军的,但宗门太大,附属支脉也多,或许有人私自从军也说不定,这些人,能否由我们前去辨认一二?”
  唐十三想了想,道:“既然话说到这里,我就提一些建议?”
  余长老满嘴苦涩:“道友请入座。”
  青城山上激烈谈判的时候,蒙乐山中的降卒甄别进度也在加快,由于事务实在繁杂,杨鉴还将身在南吴州,刚刚破镜金丹的顾佑也找来一起帮忙。
  按照顾佐的要求,杨鉴、刘玄机和顾佑组织人手,不分军卒和伙夫,将降卒分成三大块。
  有家眷的降卒、没有家眷的普通降卒、没有家眷的军官修士。随着墨山投降的一千八百名降卒抵达,整个甄别工作告一段落。
  有家眷者四千余人,这些人开始陆续启程,押往南吴州,同时让他们挨个写下家里的住址,由南吴军派人赶往益州,至各家晓谕:若家眷愿意迁往南吴州,降卒可以就地安置于南吴州内,长史府负责分地。若不愿者,降卒会被流往南疆服役,役期三年,役满放归,死活不论。
  没有家眷的普通降卒有七千余人,统一编练为七个屯营,往永昌诏屯垦,屯垦期同样为三年,期满可以赦免,但若中途逃跑,抓住后立即处死。
  没有家眷的军官均为修士,大约六百余人,对这些人,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南吴军,愿意的一切都好说,签字画押后从军,不愿意的同样发往南疆服役,役期十年。
  按照自愿原则,一万两千名降卒都心甘情愿选择迁往南吴州,或是驻屯永昌,没有一个强迫的。
  十一月十五日,第一批迁往南吴州的普通降卒五百人,在五十名南吴军的押送下,启程南下。
  顾佐站在山道边的一块巨石上,带着杨鉴、刘玄机、顾佑等人,目送着降卒们结队行军,此外,在杨鉴的提议下,何履光也被从关押的山洞中提了出来,此刻也在送行的官员中。
  降卒们路过时,很多胆大的都转过身来,向着顾佐等人站立的巨石躬身行礼,他们拜的不是顾佐,而是何履光。
  望着五百名降卒走远,刘玄机很是忧心:“那么多人,若是再连同家眷,怕是得有三、四万人吧?咱们南吴州哪里养得起?”
  顾佐道:“天下大乱之时,这些人就是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他们,南吴州才有自保之力……至于粮食,原道长从益州发来书信了,节度府和益州军大库中堆积如山,足够南吴州所有人吃两年——包括他们。这些毕竟都是青壮,最重要的人力,你看他们打仗虽然不行,但行军还是有了些模样。”
  刘玄机问:“馆主你总是说天下将要大乱,安禄山真会反么?他受陛下如此宠信,雄踞一方,又位极人臣,难道还真想当皇帝?崇玄署不可能答应的!我实在想不出来他造反的理由。”
  顾佐道:“我也想不出来,但你知不知道一件事?”
  刘玄机问:“什么事?”
  顾佐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今春入京时,我忽然开窍了,我会算卦了,你说神不神奇?”
  刘玄机别过脸去,悄悄翻了个白眼。站在他身边一直默不作声的何履光实在忍不住了,哼了一声,向刘玄机道:“你们顾馆主还说,他开卦了,算到李宓将死,嘿嘿。”
  顾佑在旁道:“顾馆主是我会稽顾氏千年奇才,算无不准,每算必验,你们两个等着好了。”
  何履光鄙夷道:“千年奇才?当初你在节度府怎么说的……”
  正说话间,本在益州的原道长忽然驾着剑光自山外飞来,盘旋一圈后落在巨石上,向顾佐道:“馆主,长安来的消息,李宓被斩了!”
  何履光顿时张大了嘴,脸色煞白。
  顾佐看了一眼何履光,问:“怎么是你回来报信?益州大库都清点完了?老原,托管委员会马上就要进驻,我跟你说,这件事可必须抓紧!”
  原道长点头:“都清理完了,储物木匣装满了,得来回跑十多次。这不是回南吴州送东西么,就顺路给你报个信,还有,鲜于向去职……”
  话没说完,原道长被何履光一把拽住:“消息确实么?怎么可能?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身为元婴高修,无论何时总是令人尊敬的,何况原道长也知道,顾佐一直希望能够收降何履光,因此原道长很耐心的解释:“宫中那位大将军传来的消息,政事堂召集重臣廷议,鲜于向擅自兴兵,去职待查,李宓擅更进兵路线,当为战败负主责,斩。”
  “大将军?高力士?”
  “是。”
  何履光忽然大笑起来:“连高力士都跟你们暗通款曲?哈哈,哈哈,这一战,能不败乎?鲜于向免罪,哈哈……李将军,斩……”
  笑着笑着,忍不住老泪纵横。
第六十三章
战争财
  当蒙乐山重新冷清下来的时候,张富贵从青城山回来了,带来了唐十三的口信:“青城派准备加入益州托管委员会了,我那位老丈人说,你看看条件行不行,如果不行,有什么需要添加的,他再和余海沧谈。”
  顾佐接过唐十三的亲笔信,仔细看了起来,信中将他和余海沧谈妥的条件逐条列举出来,与怀仙馆有关的,主要包括:
  请怀仙馆将因个人原因擅自参加益州军南征的青城派及其附属宗门的弟子门人发还,交由青城派严惩,青城派愿意为每个人支付一定灵石作为赔偿。金丹修士补偿一千灵石,筑基修士补偿三百灵石。顾佐算了算,将手上还活着的二十余的青城修士发还,可以获得一万灵石出头,还算不错。
  青城派承诺,不会觊觎怀仙馆治下地界,更不干涉怀仙馆对治下修行事务的管束。
  每月向怀仙馆支付二百灵石,作为益州托管委员会中,怀仙馆常驻修士们的补偿。
  益州是天府之国,是大唐重要粮仓,青城派以市价向怀仙馆出售益州新谷,每年不低于一千石。
  其余还有些零碎条款,就不一一赘述了。条件虽然并不是很优厚,但顾佐更在意的是青城派的态度,能让青城派低头,本身就已经是重大胜利了。
  怀仙馆如此,唐门、罗浮派也如此,唯有丽水派没有拿到太多,除了常驻益州的二十名修士由青城派负担每月二百灵石的开支外,就没有任何收获了。
  在青城派眼中,对丽水派是相当不屑的,他们不可能对丽水派再有更多“表示”。而怀仙馆不同,虽然没有几个高阶修士,但能够赢得与剑南节度府之间的战争,足以令人尊敬。
  顾佐并没有再牵扯精力去为丽水派争取更好的待遇,他自己也清楚,唐门也好,罗浮派也好,对于托管委员会中是否允许丽水派加入,多多少少还是有所争议的——被青城派略一施压后,便弃了和怀仙馆之前达成的盟约,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是三娘子参战就能挽回的。
  不管如何,益州托管委员会还是于十二月初一正式成立了,杨鉴以顾佑为副手,带领二十名修士进入益州节度府,这次,他是以战胜者的身份重回益州。
  同样是赶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原道长终于将节度府和益州军营两座大库搬空。
  节度府管辖的大库中,有稻米二十五万石、帛六万匹、腊肉熏肠五万斤、灵石六千块、剑南春灵液一千坛、金饼五百个、银锭两千个、制钱十二万贯、水庚金两千斤、枝花铁三万斤、各类灵草五百盒等等,总值七十二万贯有余,都是剑南道今年缴上来的秋赋。
  鲜于向逃得太过匆忙,只来得及带走身边的部分钱物,这些东西都成了怀仙馆的战利品。当然,顾佐还是分了十二万贯给丽水派,作为三娘子带兵参战的补偿。
  由于尚未到年底,还有几个州郡的赋税没有送到,那些财物就留给托管委员会了,作为他们行使职权的倚仗。
  鲜于向虽然跑了,但鲜于氏却没跑得了,薛定图带人赶往城外的鲜于家抄没财物,虽然在顾佐的严令下没有伤了人命,但庄园中囤积的大量财物都被一扫而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