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561

  小家伙迟疑着点了点头。
  “小李子。”
  “……”
  “小李子?”
  “顾……老顾……”
  顾佐点点头,满意道:“我们现在正式认识了,是不是?能告诉我,你在做什么吗?”
  “夫子让我临字。”
  “临字好啊,怎么不写了呢?”
  “太多了,我才临了这些,还差好些。不想写了,太累……”
  顾佐取过桌上写完了的一张纸,看了片刻,大赞:“这字……写得真好!可以教我么?”
  李僾好奇的问:“你不会吗?”
  顾佐道:“我给你讲个事儿吧。”于是将自己给张富贵的府邸题字,被唐红玉震碎的丑事加油添醋说了出来,末了道:“就因为我字写得丑,被人鄙视了,唉,小李子,你教教我吧,我跟你学写字。”
  听他说得有趣,李僾咯咯笑了一会儿,自豪的拿起笔:“来,老顾,我教你!”
  于是一个教一个学,两人很快沉浸在临字的氛围中。
  清源县主和金供奉回来的时候,老顾和小李子正坐在前院方池边讲三国故事,见了自家姐姐,李僾连忙跑回书房。
  那两人也不知怎么回事,略问了问,顾佐解释了两句,说是孩子久坐不利,带他出来活络筋骨。
  清源县主道了谢后,问:“晚上一起用饭?”
  顾佐拱手:“多谢县主,不过顾某稍晚要出门。”
  清源县主略显失望,低头从顾佐身边过去,刚跨入二院,就听身后传来顾佐的声音:“金供奉,不知雄妙台在哪里。”
  听了这话,清源县主轻叹了口气,进了书房,坐在李僾身边督促他念书,却连李僾书拿反了也不知,只是心道:“西河剑舞,去看一看也是应当的,嗯,没关系……”
第一百一十九章
又进宫
  雄妙台在长安东南角,位于芙蓉园的北侧,紧邻曲江池和杏园,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曲池园林的一部分。
  曲江水波浩渺、江岸曲折,自前朝起,历代于此辟御园、开新渠、筑高楼、立新门,成为名冠天下的游赏胜地。贵族仕女、车马侍从、梅壶酒浆、笙箫画舫,令人流连忘返,正所谓“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天子常于此大宴群臣,新科进士于此夸耀文华,这里是长安最为繁华之处,是大唐风流的见证。
  说老实话,顾佐虽然从没来过曲江,但道听途说,他心目中的东溪大休闲圈,就是比照着传闻中曲江池的模子而来。
  当然,南吴州偏僻之地,比不得曲江池的文萃,如果说曲江池阳春白雪,高端大气上档次,东溪则是下里巴人,走的是下九流的路子。
  虽说下九流,却填补了大唐繁华图卷的空白,市场表现大大要得!
  曲江池占地很广,顾佐由朱雀大街而东,一路过开明、大业二坊,从晋昌坊开始,就进了曲江园林的范围,再穿通善坊和青龙坊,便来到杏园。
  此际正当春时,一路沿江而行,目光所及之处,碧波荡漾、草绿花红、楼台叠翠、烟柳画桥,以前便是天子游幸芙蓉园之路,后来修了夹城,可从皇城直抵芙蓉园,才免了与民争道。
  酒楼、茶摊、字画小店玲琅满目,贩夫走卒挑着货担,或蹲在路边,或沿街叫卖,热闹异常。如此图卷满是浓浓的生活气息,正是顾佐的最爱,如果一座城里没有这些,在顾佐看来,就没有了生机和气息,没有了灵魂,不是文明的追求,而是文明的倒退。
  一边走着,他一边记着,琢磨着将来的东溪还应该兴办些什么店铺。
  不多时,就来到杏园,皇家游芙蓉园,百姓游杏园,杏园是开放的,因此游人如织。
  行步观花间来到杏园之南,前方已是人头攒动,挤不进去了,顾佐向路人打听雄妙台的所在,得知就在前方,身边的人群都是要登雄妙台观赏歌舞的。
  如此拥挤,大大出乎顾佐预料,再向左右打听时,身边却挤过来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向顾佐低声道:“这位老兄,一贯钱,带你进去。”
  顾佐愕然:“啥?”
  那人压低嗓音道:“挤是挤不进去的,今夜虢国夫人驾临,十二娘要亲自登台演舞,桌席早就定满,老兄排下去无济于事。看你穿戴不凡,想来也不是缺钱的主,拿一贯钱,给你安排一个座席。”
  顾佐顿觉有趣:“黄牛?”对方的身份,令他好一阵恍惚,充满了亲切感。
  对方没明白:“啥?”
  顾佐道:“没事。”看了看拥挤的人群,暗想,自己若是悄悄坐在台下看李十二演舞,李十二会不会感到惊喜?
  对方见他迟疑着没说话,又继续劝道:“兄台,你真排不上的,那可是十二娘!十二娘舞剑啊!一般人还真看不到,今夜也就是沾了虢国夫人的光,你还犹豫甚?”
  顾佐自从当了长史之后,就养成了从善如流的习惯,当下便同意了,跟着对方离开人群,绕到雄妙台东南角的围墙下,只见这里已经聚集了二十余人,其中还有六名修士,但论起境界,还是自家最高。
  等了片刻,有人出来招呼:“额跟里头订好了三桌,进去以后,就坐丁六、丁七、丁八,不要坐乱咧。酒水一起商量着点,钱自己出。先把钱交了。”
  所有人都交了钱之后,此人一马当先,绕着雄妙台的墙根向西南方向走,大家紧跟在后面。
  队伍中有人不放心,询问同伴是否靠谱,他那同伴就是万年县(长安东城)人士,当即回答说没问题,这是雄妙台常有的事。顾佐听罢也放了心,同时也在暗暗感慨,看来李十二在长安是真受欢迎啊。
  谁想才走了片刻,队伍就被一群衙役捕快给两头堵上了,顾佐感到非常震惊,真不愧是京兆之地,这帮捕快里多有修士,领头的还是个金丹!
  衙役们高叫着:“莫让打桩的跑了……”当场将企图逃跑的几个黄牛抓了,顾佐这才知道,京城管他们这种人叫“打桩的”。
  顾佐站在队伍里没敢乱动,所有花了钱想挤进雄妙台的客人都没动,站在旁边看戏。
  看戏归看戏,却没想到,看着看着自己也亲自下场了,万年县的捕快衙役们没把“赃款”退还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把他们带走,说是配合过堂。
  这要真去了,不知耽误多少事,此间顿时响起一片“冤枉”声。
  如果是在南诏,甚至剑南道或者岭南道,顾佐肯定要跑了,但这里是京城,是大唐首善之地的长安,他还要参加祈福法会,自己没犯什么大错,此时逃跑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只是不停向身边的捕快反复强调:“我是李十二的同门,兄弟能不能通融。”
  那捕快啐道:“你是十二娘同门?既然如此,还跑来跟打桩的搅合什么?继续吹,真是恬不知耻!”
  被衙役们(主要是被几个修士)驱赶着进了雄妙台院墙的一道小门,里面有间大堂屋,屋子里已经坐了一地的人。
  顾佐暗叫倒霉,这才知道,今夜或许是万年县一次集中清理打桩人的行为,偏偏被自己赶上了,这该找谁说理去?
  瞧这阵势,怕是准备一波一波的打,等轮到自己的时候,或许就是明天了,他可不想在这里呆上一夜。
  于是顾佐拼命拉着个捕头解释:“我真跟李十二是同门……”见说不通,于是换了个角度:“老兄劳驾,我认识辛长庚,是辛师的弟子,劳驾能不能请辛师来此一趟?云梦宗的辛长庚,他应该也在这里,你就说顾佐在此,他必来的!”
  听他念出“辛长庚”三个字,那捕头有些讶然,将他带出堂屋,又问了几句之后,干脆带着他进了内院,在院门处等候。
  过不多时,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有人自内院而出,惊呼:“小顾!”
  来人正是辛长庚。
第一百二十章
雄妙台
  那捕头见顾佐和长安城有名的辛执事果然认识,笑了笑,准备走人,被顾佐一把拽住,往他手心里塞了两块灵石:“老兄贵姓?回头请你喝酒。”
  刚才那种情况,逃走怕闹出后患也不值当,留下又会耽搁至少一晚上,逃也不是、留也不是,当真作难,因此他是真心感谢这位捕头。
  那捕头笑了笑,也不推辞,接过灵石道:“鄙姓石,小事一桩,不敢当谢字。”
  辛长庚拉着顾佐进了内院,里面不时有万年县的书吏穿梭来往,辛长庚道:“曲江池达官贵人极多,万年县于此设了里亭,由韩主簿开衙办事,我带你进去见见。”
  走到正堂前,辛长庚口中的韩主簿正在阶前迎候,正是刚才领头抓人的那个金丹修士。顾佐上前施礼:“见过韩主簿。”
  韩主簿忙道:“实不敢当,可是顾长史当面?大水冲了龙王庙,下官见过顾长史。”
  万年县属京县,职官高配,韩主簿是个从八品,放到外县已经可以当县令了,但在顾佐这个从六品长史面前,品级依旧差了不少,因此以拜见上官的礼节相见。
  顾佐身为上官,却不敢以上官自居,他这个上官是边地军州长史,在京中根本不入流,他有自知之明,今夜若非辛长庚,人家压根儿不会管他是哪个州郡的长史,该怎么办怎么办。
  同时心里也在暗暗惊叹,当真不愧是长安,一个金丹,在外郡已可出任州郡参军,在京中却只能当个县主簿。
  进了衙堂,韩主簿询问究竟,顾佐苦笑着说了一番,韩主簿在旁边告罪:“下面人有眼无珠,还请长史恕罪。”
  顾佐道:“岂敢岂敢,是我初来乍到,不明规矩。”
  辛长庚解释:“雄妙台极受百姓追捧,尤其十二娘登台时,一席难求,便有许多不法之徒借此牟利。咱们和韩主簿商议之后,决定今夜对此等恶徒予以打击,将其绳之以法。”
  顾佐苦笑:“这还真是撞上了,昨日刚入长安,今晚准备过来看看,谁知挤不进去,正巧有人过来搭话……”
  几人都笑了,韩主簿还要料理很多事,辛长庚便带着顾佐离开,往前面去了。
  雄妙台是座高达一丈的方台,方台之上起圆楼,按照辛长庚的说法,模仿的是东都洛阳万象神宫,站在台下仰望,只觉宏伟壮观。
  楼内正中是个台子,名剑台,四面是双层亭廊,布满了案几,一层最多,密密麻麻数十张案几,二层则分割为一个个半开的单间,各垂帘幕。此刻两层楼中都座无虚席,挤满了人,各自饮酒谈笑。四处安设着夜明珠,点着烛火,光亮通透,尽显豪奢。
  进了这楼中,顾佐施展追摄道术,顿时感知近百处真气亮点密布于四周,不由暗暗心惊。都说南诏是修士密度最大之处,可与长安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这种地方,再开什么追摄道术已经毫无意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