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561

  因此,大量中原内地的修士和武师前来冒险,短短时间就填补了兽潮造成的人口缺失,就连南吴州登记入籍的人数,都已经破万了。
  和往年不同的是,除修士和武师外,今年更有大量中原流民涌入,原因在于中原受灾之后造成了部分地区的饥荒,南诏又向来欢迎流民,为此一直有着各种优惠措施,再加上这里的土地一年两熟、三熟,来那么多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南吴州户司的推测,这一年来,涌入南诏者,总人数不下十万,甚至有可能达到十五万。这种趋势还在加快,如果保持下去,今年年底,南吴州入籍人数将达到两万,长期滞留人口会接近三万,而且以修士和武师为主!
  一切都因为南吴州是东南方向进入南疆地区的重要通道。
  来到黑山郡城,首先就是拜会户司钟参军。黑山诏也收到了剑南道转发的政事堂诰令,同时也在拟定申文,准备由钟子瑜前往剑南节度府递交。
  谈到这个问题时,钟子瑜欢喜道:“杨相入政事堂以来,头几年都萧规曹随,一直跟在李相身后亦步亦趋,都以为没什么作为,不曾想今次也硬气了一回,为百姓做主,而且还赢得了陛下的赞同,果然有些新气象!若是真照李相那么搞,咱们南诏可就苦了。”
  黑山诏额定税赋远比南吴州高,需要每年向朝廷缴纳三十万贯,现在要把因兽潮耽搁的三年税赋缴纳上去,总额就是九十万贯。如果按照李相的要求,减半依旧要征缴四十五万贯,这一刀就太狠了,因此,不独黑山诏,整个南六诏、剑南道、岭南道、黔中道、山南西道都在为杨相高唱赞歌,包括顾佐也是如此。
  顾佐笑道:“这笔税免了,咱们南诏又将迎来一次腾飞。”
  钟子瑜叹道:“天下苦李相久矣,希望杨相早日主持政事堂吧。”
  顾佐又问起崇玄署祈福法会的事,钟子瑜有些失落:“黑山诏没有收到崇玄署的邀请……”
  “还真是只请宗门么?据我所知,南诏所缴灵石,占了天下州郡上缴灵石总额的大半吧?”
  “占了一半……我们毕竟不是有牌票的道馆,只能指望顾馆主替我们发声了。我们四部长老前天碰了个面,都认为祈福法会是个幌子,可能还是要探讨灵石缴纳的问题,正打算去请你过来商谈,你既然来了,今晚先别走,一起饮酒。”
  当晚,顾佐受邀出席酒宴,灵源道长则推脱了邀请,说是要抓紧时间研究一种新符,回头耍给朝云玩赏。灵源道长不参加酒宴,也在对方预料之中,只要顾佐能来就行,而黑山四部长老也全部出席,给予最高规格的接待,双方再次重申了兄弟之邦的情谊。
  席间多次谈到政事堂和崇玄署关于税赋政策的出台事宜,顾佐明显感觉到,四部长老对朝中大事所知是真的不多,一副关起门来过家家的架势。和他们谈了一晚上,到手的有用信息还抵不过蒋小猪的一封书信。
  他委婉向几位长老提出建议,希望他们多关心朝政,多放眼看看外面的世界,钟子瑜道:“难啊,不是不关心,而是没有门路,此等大事如何插得上手?朝中无人,也没人拿正眼看我们,那帮子蠹虫,只会伸手要钱,好事从来不想着咱们。”
  说到这里,钟子瑜又道:“比不上老弟你,连灵源道长都不愿意参加我们的酒宴,我等之境遇可想而知。”
  顾佐安慰道:“崇玄署有规矩,他们不好跟地方结交。”
  钟子瑜嗤之以鼻:“那他怎么跟你南吴州一待就是三年?”
  顾佐只能岔开话题:“这次进京,若是商议灵石缴纳事宜,诸位长老有什么建议的么?”
  陈大麻子当先道:“全免,比照政事堂!”
  黑山诏除了向朝廷缴纳税赋外,还有崇玄署的三年总计三十万灵石,同样是笔极大的负担。相比之下,按照现在的人口计算,不算矿脉,南吴州平均一人缴纳一块半,黑山诏则是一人缴纳五块!
  大多数人都点头附和,满怀期望的深情凝视着顾佐,顾佐只能表态道:“兄弟我一定尽力,但事若不成,也莫怪责,总之大家还是有所准备为好。”
  酒宴之后,钟子瑜私下向顾佐透底:“你也不要太过为难,利润钱庄信誉恢复之后,我们也有了些底气,能交一半了,我估摸着,崇玄署应该不至于太过为难下头。”
  兽潮给南诏带来满目疮痍,但也留下了遍地财富,只要给南诏时间,每年三十万贯外加十万灵石的税赋还是有能力承受的。
  在黑山郡城又待了一天,顾佐向春秋典当行购买了价值一万贯的金锞子,每个金锞子价值十贯,共计一千个。此外,他还带着八百颗妖丹,这些妖丹价值三万贯以上,也是笔大数。除此之外,身上还有十万灵石飞票、十万贯钱庄飞票、三百石灵米。
  身携如此巨资,自然是预备不时之需的,否则走门串户时拿不出礼物来,还怎么进门?
  兽潮退去的一年来,南吴州陆陆续续出手了大量妖兽材料,赚了不下十万贯,现在的顾佐浑身都是钱,如果被别人发现后杀了,掉落的财富可以令一家小宗门立刻暴富。
  乘在灵源道长的飞剑上,顾佐饱览大好河山,也不去再担心再出飞行事故了,这几年灵源道长带着朝云小娘子高飞,飞了不知多少回,各种紧张刺激的飞行动作刷得越来越溜,技巧娴熟无比。
  可惜事实在于,飞行技巧和飞行事故并不挂钩,这个道理就好比河里淹死会水人一样。
  就在接近京畿的时候,前方忽然出现一抹剑光,正是某位修士在驭剑飞行,而且这剑光歪歪扭扭,乱得不成样子,看上去像是个新手。
  两道剑光撞在一处,顾佐顿时被抛向半空。他在空中张牙舞爪的时候,脑海中想起的是当年尚执事和灵源道长初次相撞的那一幕,与现在何其相似。
第一百一十六章
长安,我来了
  在空中往下坠落时,顾佐张牙舞爪,下意识寻找救命稻草,还真让他找着了,眼角余光看见一道影子,也不知是灵源道长还是谁,伸手就搭了过去,碰到一片衣角,五指如勾,紧紧揪住。
  “刺啦”声中,似乎把某人的衣服给撕开了,但此刻也管不了这许多,抓住了就不能放手,只期望对方衣服用料考究,别扯断了。
  短短数息之间就直坠地面,这下子要栽下去,就算是筑基后期的修为,顾佐也得受伤不轻。
  忽然想起自家道兵,百忙中只来得及将屠夫召唤出来,不过也足够了。屠夫现身之后立刻双脚站桩,牢牢钉在泥土里,双手一推,柔和而又醇厚的真气发出,击了过来。
  顾佐是妖兽围城中活下来的,斗法经验丰富、技巧娴熟,当即将抓着的那条身影向前一送,当在身前做个肉垫。
  那肉垫被屠夫的真气冲了个正着,带动顾佐横向飞出。
  横向的力道依然强劲,顾佐根本没法缓下来,于是召唤出成山虎,匆忙间将手中的肉垫又倒往右手。
  肉垫又挨了一击,带着顾佐飞回屠夫跟前,接着又是一击……
  如此五、六个来回,速度终于减了下来,顾佐用脚刹车,一时间没刹稳,摔了下去,于是继续用手中的肉垫去垫着,重重的压在了上面。
  被压在身下的肉垫似乎这才醒了,“啊”的一声,瞪着顾佐。
  两人的目光近在咫尺之间,顾佐重新对焦,这才发现,压在身下的是个女修,自己手中扯来扯去的是人家的胸前小衣,眼下已经扯开了大半!
  顾佐连忙一骨碌爬起来,伸手搀扶:“对不住对不住,唐突了,无心之失,还望娘子恕罪。”
  手上一揽到对方腰肢,女郎“啊”了一声,顾佐赶紧把手掌往上,对方又“啊”了起来,再往下,“啊啊”声响个不停,弄得他手足无措。
  可要就此放手吧,女郎整个身子完全靠在他身上,一松手可不又得摔下去?
  正忙乱时,却见女郎望着顾佐:“郎君轻一些,我受伤了……”
  顾佐不敢动,保持这个姿势不知该何去何从,和女郎大眼瞪小眼,互相打量着,只觉这女郎正当妙龄,俏丽中虽带着些青涩,目光下方却波涛汹涌,简直不忍不直视。
  就这么相持了不知多少时候,一道剑光飞至身边,有人急呼:“县主——”
  女郎连忙直起身子,侧过头去,继续偷偷打量顾佐。
  顾佐不好意思的松开手,略显尴尬的咳嗽两声,望向来人,眼睛顿时直了!
  “小顾?”
  “金供奉!”
  来人却是当年山阴县贺家老宅的金供奉。一别经年,不意今日相见,当真令人唏嘘嗟叹。
  “小顾何时来的长安?”
  “刚到。”顾佐指了指步履蹒跚着挪过来的灵源道长:“和灵源道长一起来的,参加崇玄署的祈福法会。”
  金供奉感觉气氛有些不对,看了看身旁的女郎,道:“为兄现为县主府供奉,这是我家清源县主,……刚才发生何事了?”
  县主通常是亲王之女,官秩二品,眼前这位王女最多也就十五、六岁,居然是个金丹女修,着实令顾佐刮目相看,只是临敌太差,于是连忙拜见:“见过县主!”
  就听清源县主道:“金供奉,刚才出了点意外,不必挂在心上……这位郎君,和供奉相熟?”
  金供奉简单介绍了两句和顾佐相识的缘由,问顾佐:“小顾这次进京准备住在何处?”
  顾佐道:“还没定下来,准备进城后找一家客栈。”
  金供奉犹豫着还没说话,清源县主立刻道:“金供奉,不如请你这位朋友暂住我府?”
  金供奉喜道:“县主都发话了,自是最好的,多谢县主。”
  顾佐推辞:“就怕给贵人们诸多不便,待我拜会吴国公后,再约金供奉饮酒。”
  金供奉奇道:“你要见吴国公?这是为何?”
  顾佐道:“我现在是南吴州长史,既然进京,自然要拜见上司的,吴国公便是……”
  见清源县主掩嘴轻笑,顾佐不明所以,问道:“怎么了?有何不妥之处?”
  金供奉也在笑,拉着顾佐就走:“那你就更应该去县主府了,领南吴州都督的这位吴国公,正是我家王爷长子,如今别居清源县府。”
  顾佐怔了怔,顿时无话可说了。想了想,自己不过是个边州小长史,既非边将,也非节度,应该不是什么大忌讳。
  况且人在两眼一摸黑的长安,有金供奉这位旧识引路,行事也会方便许多,于是不再犹豫,点头答应了。而且他还真有一点小心思,听说吴国公是寿王之子,也不知能不能见到那位被闹出天下第一大丑闻的寿王千岁,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虽然不一定见得着。
  灵源道长崴了脚,小伤而已,崇玄署道士向来不与宗室和朝臣结交,便自回崇玄署了。
  顾佐坐上金供奉的飞剑,清源县主在身后跟随,不时按照金供奉的指点控制飞行姿态。
  这下子明白了,这是金供奉在指点刚入金丹的清源县主怎么驭剑飞行,今日的飞行事故,的确是当年尚执事和灵源道长的旧事重演。
  远远就看见了长安那雄伟的城墙,来到近前后,驭剑降落在旁边的一座小树林中,这里停放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
  清源县主上了车驾,金供奉和顾佐并肩而行,由安化门而入,护着清源县主回府。
  县主府在崇德坊,不在十王宅,说起来,这是唐室宗女之幸。
  天子建十王宅、百孙院,将成年后封王的宗室尽迁于此,以防皇子坐大难治。就连当今太子也在十王宅中坐井观天了二十年,立为太子之后,入东宫为储,这才有了不少行动自由。
  寿王同样在十王宅中度过了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直到十年前才搬了出来,天子赐给他一座大宅子,许他“开府仪同三司”——这一年是杨妃出家为太真道人的那一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