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561

  “再来一些!”
  名单立刻涨到六十人。
  顾佐点头:“暂时就这样吧。”
  六十人的名单中,筑基修士八人,炼气士二十九人,剩下的都是武师。粗略一算,这又是笔每年两千多贯的大生意。
  陈大麻子很开心,咧着嘴道:“看来南吴州灵石矿脉产量不错啊,小顾馆主当真好运道!”
  顾佐解释:“就目前来看,灵石产量确实比预期强一些,但还是不够每年的负担,我主要想大力开发南吴州,多种点田。”
  陈大麻子笑着拍了拍顾佐的肩膀:“总之,恭喜小顾馆主发财!你看什么时候起运?”
  顾佐拍板:“三天之后!”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顾佐继续大肆采购,为南吴州储备物资。
第十五章
包销
  南吴州现在算上修士和百姓,已经超过二百人,再加上苏三和王火居招募的三十八人、陈大麻子发送的六十名罪囚,总人口突破三百。
  这么多人都需要顾佐来养,发薪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保障他们的吃喝拉撒。南吴州没有集市商铺,所有东西都靠外运,顾佐只能一手包办了。
  但这些东西买回去,不能就这么白白下发了,更何况南吴州人员成分复杂,除了怀仙馆本馆的人外,还有各种身份人员。
  怀仙馆门人弟子十余人、南吴州原住民六十余人、平泰山庄人员二十余人、高薪请来的高长江团队九人、罪囚九十二人、外聘修士和武师五十八人、招募百姓六十余人。
  按理来说,除了十多名本门弟子和九十二名罪囚可以包揽吃穿用度外,其余人都是给了薪酬或者是自行前来的,基本生活开支就应该由他们自行采购,怀仙馆没有平白负担的道理。
  创业初期可以大包大揽一段日子,现在都过了三个月了,应该恢复常态了。因此,顾佐打算在南吴州创办一些日用杂货商铺,解决这个问题,让南吴州的经营状况正常化。
  这次采买,就是为这家商铺储备货物的,与从南吴州出发时的考虑有所不同之处在于,原来备货三个月的打算,直接更改为一年!
  为此,顾佐直奔三禾米铺。
  三禾米铺在城西,是黑山诏最大的粮铺,上回购买五十石稻米的时候,就是在这家铺子达成的生意。
  听说是这么大笔生意,掌柜的不敢做主,将少东家王三禾请了出来。见了王三禾,顾佐不太乐意直视对方,这厮一脸痘,也不知火气怎么那么壮,于是端着茶盏故作沉吟,眼光瞟着茶水,道:“我想买一千石米,不知王东家能便宜多少?”
  王三禾问:“你是怀仙馆顾馆主?”
  顾佐微笑:“正是顾某。”
  王三禾立刻道:“顾馆主,你也太坑人了吧?”
  顾佐愕然:“王东家此言何意?”
  王三禾大声道:“你说你放了多少回好消息?保精丸价格上浮、第一口矿坑投产、第二口矿坑投产,为何恒灵国际股价每次都暴跌?你知不知道这么做坑了多少人……”
  吧啦吧啦一通指责,顾佐无言以对,只能尴尬的咳嗽过去,以“市场决定,非我能够预料”之类的言语搪塞过去。
  王三禾倒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只是希望顾佐下回关注一下股价:“你是恒灵国际的掌控人,你家股票跌着这个鬼样子,你不着急吗?王某也不是要怪罪顾馆主,只是想提醒顾馆主,开道馆也好,做生意也罢,要讲点良心,不要坑了我们这些小股东。再小的股东,也是股东!”
  “是是是,待南吴州打理顺畅,顾某腾出手来,一定关注。”
  身为购粮千石的大客户,被店家一通指责,换在中原内地,顾佐早就拂袖而去了。奈何黑山诏就数三禾米铺最大,如此大宗的粮食采购,想找别家也没地儿找去。
  顾佐心里很不爽,看着对面那张乱喷口沫星子、长满痘痘的脸,恨不得一巴掌呼上去,但也只能忍着气听对方喷完,对价格也不敢有什么期盼了。
  喷完之后,王三禾心气稍微顺畅了,向顾佐拱拱手:“顾馆主不要见怪,主要还是我被你坑惨了……那什么,刚才顾馆主说要采购稻米?”
  顾佐赶紧把话接过来:“不拘稻米,如果还有别的,黍、豆、麦等等,都行。”
  “怎么会要那么多?”
  “南吴州大开发,人也多啊,我现在要管三百多号人的吃喝拉撒,也没工夫顾着别的。”
  王三禾想了想,道:“南吴州偏远,当年我就劝过洞庭派的执事,能够自家种粮是最好的,可他们倒好,种是种了,种的却是灵田,产的灵米全部供奉入京,挣钱去了!自家的供应还得从市面上买回去,这怎么行?不是个长久开发的样子!当时我说他们的时候,他们还不服,还跟我吵,如今怎么样?嘿嘿,干不下去了,产业卖了!但凡在任何地方,都是农为本,不解决好自家的肚子问题,怎么可能有发展呢……”
  对着洞庭派又是一通狂喷,顾佐无奈,只能耐着性子听完,然后赶紧把话题扯回来:“一千石米,多少钱?”
  王三禾道:“用不着!这么办,我给你配个单子,你按单子买。三百人是不是?五百石稻米、二百石麦、一百石豆子,管够一年,如果还想换着吃,可以加五十石黍米调配一下,足矣。价钱好说,你在南吴州开办基业也难,我给你底价,五百贯全拿走!”
  这可是真便宜了,顾佐有些不敢置信:“五百贯?贵店会不会折本?”
  王三禾道:“不会折本,但也不赚钱。顾馆主是我峤哥的好友,看在峤哥的情面上,就这个价!”
  “乔哥?不知是哪位?”
  “我峤哥姓陆。”
  “啊,是陆道友,这还真是一家人了,难得,难得!”
  “我峤哥上次来黑山郡,说了你们在丽水的事,当真有趣,可惜我没在,当时若在,就能早一些认识顾馆主了。顾馆主这回把丽水派踢出去,替我峤哥报了仇,你们南吴州需要粮食就言语一声,挺你!”
  王三禾忽然又成了好朋友,让顾佐不禁感慨,真是爱憎分明啊。
  趁热打铁,顾佐提出要求:“顾某忽然想起来,南吴州按三百人算,其实不妥,借王东家吉言,说不定再过两个月,就是四百人、五百人。俗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干脆这样好不好,我在南吴州送你一个店铺,外带一千亩良田,你把三禾粮铺开到南吴州来怎么样?”
  王三禾摇头:“就算五百人也开不起铺子。”
  顾佐道:“包销呢?”
  王三禾问:“什么意思?”
  顾佐解释:“你运五百贯,不,一千贯的粮食去南吴州,年终咱们对账,如果没有卖出一千贯,差多少,我买多少,保证你们三禾粮铺一年至少销售一千贯。当然,我的要求有两条,一是该纳税要纳税,二是一个月内把粮铺开起来,而且一千贯粮食全部到店进仓。”
  王三禾顿时沉思了起来。
第十六章
大采购
  吃饭穿衣,永远是发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采用包销方式争取到三禾粮铺的加盟之后,顾佐来到香炉门,开始争取她们。
  香炉门以女弟子为主,她们的立派之基,和金甲门有些类似,不同的是,金甲门是做甲胄的,她们则是缝制衣裳的。
  用的是银蚕丝,缝制的是法袍。
  和法甲相比,法袍的防护力显然要差上不少,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没事穿戴甲胄上街的,因此法袍的销售也很不错。
  香炉门出产的法袍,在观赏性和防护性上也比不过长安杨氏霓裳羽衣门,因此她们干脆舍弃了全部斗法功能,专注于某项特性。
  比如不沾水的分水衣,又比如能避瘴的桃花裳,还比如能短暂防火的避火袍,诸如此类,在南六诏中,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遗憾的是,身为元河系宗门,在顾佐竞购南吴州最需要资金的时刻,香炉门对顾佐也最为冷淡。原因也很简单,顾佐的合作对象,曾经是百花门,在丽水派到引导下,香炉门很有意见。
  其后的一系列招股、采购等业务中,顾佐很是晾了元河系宗门一把,没带他们发财,时隔三个月后,他决定回过头来再试试,看看这些邻居们到底愿不愿意跟上南吴州大发展的车轮。
  顾佐的再次登门,依旧没有得到什么好脸色,不过比之前有所进步的是,掌门赵香炉露面了。虽然脸色冷淡,话语中带着股刺人的味道,但顾佐没有生气,当然也没有腆着脸上去逢迎,只是以公事化的语气表明了自己的来意——邀请香炉门进驻南吴州。
  赵香炉刚讥讽了他两句,就被顾佐抛出来的条件镇住了。
  “送你们一个店铺,外带五百亩土地,你们可以种植玄麻桑,豢养银蚕。只要把店开起来,缝制的法袍我不管,但做出来的普通衣物,每年我保证你们销售八百贯,到了年底对账,差多少,我全部包销。”
  香炉门当然不会仅仅缝制法袍,这是她们的高端产品,除了法袍外,她们还有绸缎庄,也做普通人的衣物被褥,每年收益的一半是从这上面找回来的,销售额差不多一千五贯。
  每年八百贯的包销合同,外带五百亩土地和一个店铺,赵香炉也没心思再对顾佐冷嘲热讽了,心里开始反复斗争、拼命权衡,是继续站在丽水一边,还是选择这单大生意。
  顾佐给了她充足的时间:“给赵掌门三天时间考虑,三天后我要启程回南吴州。如果赵掌门同意,咱们就签协议,但我希望这家店铺,或者叫布庄,一个月内在南吴州开办起来,同时至少在店铺中储存至少一千匹布帛。对了,仓库我也可以送香炉门一个。如果不同意,我就去别家布庄。”
  赵香炉脸上波澜不惊,心中骇浪惊涛,矜持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考虑的。顾佐告辞的时候,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下意识送出了山门。
  顾佐走了以后,赵香炉将几位长老和内门弟子请来,一起参详顾佐的提议。
  大家议论纷纷,却始终犹豫来犹豫去,没有做出决定。顾佐的开价当真不小,衣被的净收益相当高,八百贯销售额中,净收益可以占到一半以上,每年净赚四百多贯,完全没有理由不同意。
  只是,顾馆主和百花门关系那么紧密,香炉门是真心不喜。再者,真要是去了南吴州开设店铺,怎么和丽水派交代?她们可是答应过丽水派,女修之间要同仇敌忾的啊。
  这还真难办。
  到了第二天,赵香炉依旧没有拿定主意,却听弟子来报,万壑谷、莲叶洞两位掌门拜山。
  两位掌门见了赵香炉,开口就问她是否有意前去南吴州设立店铺。
  “万谷主、莲叶散人,顾佐也邀请你们了?”
  两人都点头承认,说是拿不定主意,特来相询,又说什么元河系宗门同气连枝,要去就一起去,不去就都不去。
  赵香炉明白,这两位肯定是动了心思,只是碍于丽水派的原因,这才迟疑不决。香炉门和丽水派的关系比他们都更进一步,这是来找她观望风色呢。
  不好直接询问顾佐给这两家开出的条件,于是旁敲侧击:“南吴州如今丁口刚过三百,以我所知,对二位掌门的吸引力没多少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