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81

  黄宗羲知道,自己这位恩师最欣赏德才兼备之人,甚至更看重德,而不认可曹操唯才是举的那套。也是如此,在朝堂上,他也一直这么向崇祯皇帝建议。哪怕崇祯皇帝并不认同,他还是坚持己见。
  因此,黄宗羲感觉把兴国公为国为民这一面,说给恩师听得话,当能获得恩师好感,进而准许他去求学问道。
  不得不说,黄宗羲对刘宗周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
  刘宗周的主张,在这明末又怎么可能有生存空间?毕竟明末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党争不断,怎么可能还有德才兼备之人?最终刘宗周哪怕学问名声再大,也被他人排挤,几次丢官去职,真得是一点都不意外。
  此时,刘宗周听了他学生的话之后,才恍然大悟。之前的时候,他就有点感慨过,为什么张明伟好好的文官不当,却要去做个武将,原来是弃笔从戎,要为天下开太平!
  有那么高的学问,还这么一心为公,想着这个,刘宗周下意识地忽略掉了张明伟的年龄,当即认真地点头说道:“去吧,为师支持你,好好学,争取早日学出来,做一些为国为民的实事,莫要辜负了这么好的机遇!”
  听到这话,黄宗羲喜出望外,立刻躬身一礼,当即保证道:“恩师放心,学生定然不会输给密之,一定努力求学,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一词,就是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大明中后期开始,因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空谈狂妄之风开始盛行,到明末时达到一个顶点。
  可这时候,已经显现乱世之兆,特别是崇祯时期开始,天下大乱。于是,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空谈误国,就转为实学。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话,这些有识之士的士大夫经过亡国之祸之后,对于实学一途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也是如此,最终出了不少杰出的作品,包括思想方面,还有科学方面都有。
  不过此时,原本还是萌芽的经世致用,在张明伟的影响下,在他格物出来的学识灌溉下,一下便茁壮成长了。
  听到黄宗羲的话后,刘宗周很是欣慰,感慨道:“想要大明中兴,重回盛世,还是要靠你们了!跟着兴国公好好求学,做事。想着有你们在,为师定会撑着局面,不让他们为所欲为的!”
  说真的,今天朝堂上的乱局,让他感觉,根本就没法好好做事,都有点心灰意冷了。
  但此时,他却又有了斗志。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做事的方法,就是不管世人怎么看,支持兴国公便是!
第119章
没个消停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黄宗羲就备好拜师的礼物,匆匆赶去拜师了。
  对此,张明伟自然是高兴的,甚至还连夜口述,让朱媺娖记录,把和蒸汽机有关的物理方面的知识整理了出来,丢给黄宗羲,让他先去看。
  看着什么力矩,力臂,摩擦力,压强之类的专业名词,就让黄宗羲感觉兴国公所格物出来的学识果然是闻所未闻,自然就更是兴奋。
  这个时候,方以智来了。不但是来正式拜师,而且还带来了不好的消息。
  “今日朝中有好些人要弹劾恩师,说您给城外难民分发钱粮,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方以智脸色严峻地说道,“他们有的说您害了那些难民,您要负责;还有的人说您的难民安抚算失败,要追责您,至少夺去您的爵位!”
  黄宗羲听得非常意外,立刻便怒了,不过他还没说话,方以智就又义愤填膺地说道:“他们如此颠倒黑白,不去怪那些贼人,反而怪起恩师来了。以学生看来,这朝堂上的人都是没救了。和他们同朝为官,学生很是不耻,一会就辞官不做,专心学问最好了。”
  他之所以能提前知道,就是因为有复社中人来联络他这个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大才子,让他不要再看戏,也一起上奏弹劾。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也是有点意外。
  一如方以智所言,那些人竟然弹劾他给难民路费导致被杀,这是他的责任。这种说法,真得刷新了他对明末这些官员的认知。
  马上,张明伟就想起来,难民被截杀的消息一下在京师传开,按照周文镇的说法,是有人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由此可见,是不是有朝中的狠人干出了这么黑心的事情且不说,有一点却是确定的,就是朝中有人看他非常不顺眼,千方百计地想着扳倒他!
  想着这个,张明伟便不由得冷笑。
  要是普通人的话,就算受崇祯皇帝宠信,被他们持续不断,换着花样弹劾,说不定还真能被他们给弹劾成了。
  毕竟在崇祯朝,每个新任的首辅,肯定都是崇祯皇帝所信任的。然而,又有哪个首辅有好结果。也就是不结党,廉洁闻名的温体仁坚持时间最久,可就算这样,最终也还是被他们弹劾而扳倒了。
  然而,他们绝对想不到,自己可不是一般人,而是来自后世,和崇祯皇帝之前的信任,压根就不是这时代的人能破坏的,特别是崇祯皇帝已经知道朝中这些人的真正面目。之所以没有收拾他们,是因为替换他们的人还没有到。
  这么想着,张明伟便对一脸担心却又愤恨不已的方以智说道:“没事,就让他们弹劾去好了,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即可。”
  方以智一听却是急了,连忙提醒道:“恩师,他们不扳倒您是不会罢休的,学生怕皇上……”
  刚说到这里,就看到坤兴公主过来了,一时之间,便卡住了。
  张明伟听了一笑道:“我说了没事就不会有事,那些人,皇上迟早会收拾他们。倒是你说得辞官不做的事情,让我想起来了。”
  “先生,谁要辞官不做了?”朱媺娖刚好听到这句话,有点诧异,连忙问道。
  “不是我!”张明伟听到,笑了下说道,“是密之,他想专心学问。”
  说到这里,他看向方以智和黄宗羲道:“有关这个蒸汽机的事情,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必须提到国家的高度上。我会向皇上建议,回头成立一个专门的衙门,设立专门的官职从事这个蒸汽机的研发。你们好好学系,领导不会亏待你们的。”
  听到这话,方以智和黄宗羲有点不敢相信。成立专门的衙门,设立专门的官职,这怎么可能?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啊!
  朱媺娖听了,却是点点头,给张明伟背书道:“先生说得对,父皇肯定不会亏待你们的。”
  说到这里,她一笑说道:“父皇知道你们跟随先生做学问,肯定会非常高兴的。”
  看到坤兴公主这么肯定,方以智和黄宗羲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在他们的心中,再次刷新了皇上对他们恩师看重的程度。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张明伟却不想在这方面多聊,看着他的两个名牌学生,认真地说道:“研发蒸汽机是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手的。不过目前朝廷没有这个钱粮,有限的一点,都要先安定局势之用。因此,你们先从这些相关的知识学起,如果有不懂,可以随时来找我。”
  “谨遵恩师教诲!”黄宗羲和方以智两人一听这话,立刻回应。
  学习上,这两人都是学霸,对学习的态度,那当然也是认真的。
  不但如此,就听方以智还说道:“学生家里还是有点积蓄,不用朝廷出资,也可以试着看看。”
  之所以古代的成就都出自士大夫,就是因为士大夫们不受温饱干扰,有那个实力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这和后世一样,西方国家通过殖民,先一步到达了发达国家。所以他们才可以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都是一个道理来的。
  因此,对于方以智的这个提法,张明伟当然不会去管。
  他们正在谈话之时,王二彪又匆匆地过来了。
  果然如同方以智所说,带来了不少弹劾张明伟的奏章,理由也就是方以智所说得那些。
  另外,还有一些奏章是为周延儒说话,想把周延儒从诏狱中救出去的。原因无非是周延儒身为首辅,有谏言的权力,不能因言获罪,就算周延儒当时有怀疑兴国公,也不至于关进诏狱。
  又是弹劾张明伟,又是为周延儒说话,朝堂之上,果然没个消停。
  对此,王二彪传达崇祯皇帝的话道:“万岁爷让先生放心,大概明天左右,便会狠狠地收拾,杀鸡骇猴,杀杀朝中风气!”
  张明伟听了,自然知道是什么事情,便点点头表示没事,他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才不会被朝堂上的事情影响到呢!
  王二彪转达完了话,便匆匆走了。实在是宫里人手不够,明天就要明正典刑,还有一些王之心的爪牙还没有审讯完毕,他也得赶回去帮忙。
  等到下午时候,张明伟突然得报,说锦衣卫衙门口有人前来告状。
第120章
告状
  有冤情要告状,那也不该来找锦衣卫衙门。
  如果真来锦衣卫衙门告状了,那应该只有一个可能,是之前的难民来告状了。特别是这两天,听到不少难民回乡路上被劫掠甚至杀害的消息。
  因此,张明伟立刻高度关注这事情,第一时间处理。
  告状之人刚进大堂,就在门口那“噗通”一声跪倒,一边磕头,一边连声说道:“青天老爷,菩萨,为草民做主啊……”
  语气急促,一嘴的土音,让张明伟这个穿越者压根就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无奈之下,他只好大声打断,对那告状之人说道:“别急,起来说话,说清楚一点。”
  那人倒是听得懂张明伟的话,便又磕头之后才站了起来。
  张明伟看向他,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表情悲愤又带有一点畏惧。
  正在打量着,这个告状汉子就低着头说道:“青天老爷,我是……”
  好吧,张明伟还是听不懂。转头看看身边站着的朱媺娖,见她也是摇头,便转头扫视其他人。
  边上站着的蓝天保倒是听懂了,便当起了翻译。在他和那人沟通了一阵之后,便向张明伟禀告道:“老爷,他叫马三,是房山县人氏,是之前在京师城外的难民。他弟弟叫马六,被他们马家沟的人推选出来进了锦衣卫的……”
  在他说话时,这个马三也在听着,连连点头,表示没错。
  “……他们回去没遇到贼人,但是,很快就听到说有流贼四处劫掠杀人,他们马家沟三十二户,一共一百二十五人商量之后,就决定去县城躲避一阵。结果县城不给他们进,哪怕他们里长拿出文书,还有城里的亲戚给他们证明,也不给进……”
  听到这话,张明伟的眉头便皱了起来。接下来的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他也猜到了。
  果然,就听到蓝天保继续转述道:“……老爷发给他们的粮食哪怕再节省着用,和树叶混着吃,也快要没了。城外还有流贼,他们危在旦夕,就想起老爷说的,地方上如果不给安置,就来锦衣卫衙门告状。因此,他们别无选择之下,就选了他赶来京师了。”
  转述完了之后,蓝天保便发表自己的看法道:“老爷,普通百姓其实很怕见官,不敢和官吏打交道的。如果有可能,他们肯定不会去县城求助。肯定是被逼无奈,才会去的。都过去了这么多天,朝廷的旨意,京畿之地这边肯定是传到了。而且他们去县城的时候,还带了发给他们的告示。可就算这样,县城那边也不放他们入城!”
  听到这话,张明伟有点不确定,这是到明末亡国前两年,朝廷的旨意,在地方上已经不好使了呢,还是说那房山县只是针对难民安置这个事情而有抵触,拒不执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