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不过,包括堵胤锡在内的这些大明高官,虽然认可了兴国公的分析,但是,这次的民变涉及到了曲阜孔家,甚至是以孔家为导火索,这比起当年的苏州民变,都还要棘手多了。
他们正在想着这事时,就听兴国公又在说道:“如果山东的事情处理不好,那么朝廷在其他地方的新政,估计也会遇到阻碍,甚至原本已经在实施的地方,也有可能会有反弹。”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国公的意思,应该就是要强硬,绝对不能影响朝廷新政之策。
事实上,张明伟就是这个意思。朝廷的新政,主要就是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顺带着自然也就是催交赋税,丈量土地,清查隐藏在地方豪强家族中的隐户。
可以说,这些新政全是触动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如果没有一点波澜,顺顺当当地实施,那才是怪事。
只是之前几个实施新政的地方,地方豪强被流贼修理过,又有张明伟统领的朝廷精锐大军驻扎,地方豪强有心无力,才没有乱子而已。
崇祯皇帝显然也听出了张明伟的意思,便向他确认道:“先生的意思,就是派兵镇压?”
“没错!”张明伟听了,立刻点头,“如果这次朝廷让步了,其他各省都会有样学样,地方要挟朝廷,以后如何推行新政。此等苗头,绝不能有!”
顿了顿,张明伟便又强调道:“如今天下才刚有太平迹象,大好局面来之不易,绝不能再乱了!”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便毫不犹豫地说道:“先生言之有理,大明绝不能再乱!谁敢发动民变,以为法不责众,以此要挟朝廷,朕绝不会姑息!”
表明态度之后,他果然没有再问其他人的意见,而是直接问道:“诸卿,谁愿领兵前去山东平乱?”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兴国公,意思很明确,他们认为兴国公最合适。
第一,新政就是兴国公提出来的。
第二,兴国公领兵打仗,战绩是有目共睹的。
第三,就威望来说,兴国公的威望比在场任何人都要高。
总之,在这里的人,或者说整个朝堂上,就兴国公最合适。
崇祯皇帝看他们这样子,其实心中和他们一个想法,只是之前觉得兴国公刚回京才几个月,如果又要领兵出征的话,就太累了。
并且在他的眼中,那个蒸汽机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是有可能,他还真希望张明伟放下其他事情,先把这个蒸汽机打造出来。
不过如今看到他的臣子都看向张明伟,他就不多想了,便问张明伟道:“先生可有时间前往鲁地?”
张明伟在他问之前,其实已经有想过了,当即回答道:“没问题,刚好大军凯旋,在京师城外休整,兵力都是现成的。”
顿了顿之后,他便补充说道:“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整顿地方卫所,也给其他地方瞧瞧,想要靠发动民变来抵制朝廷新政,朝廷是绝不会姑息的!”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山东的事情,肯定绕不过曲阜孔家,这是一个棘手问题,其他人还真不好办。
崇祯皇帝听张明伟毫不犹豫地应承,顿时大喜。他相信,有张明伟出马的话,肯定能马到功成!
第463章
坐看好戏
山东民变这么大的事情,自然很快就在京师传开了。
事关曲阜孔家,因此影响就更大,关注度自然也就更高了。
朝堂内外,很多人都在猜测朝廷的态度。
是以剿灭镇压为主呢,还是安抚息事宁人为主?
对此,京师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倾向于安抚为主!
毕竟这可是关系到曲阜衍圣公,更有以前江南那边的几次民变为例子。这种民变,和那些流贼作乱是不一样的。
不过也有小部分人,通过对一年半载朝堂上发生事情的判断,觉得如今的朝廷,已经有能力处理地方事务,不会那么软弱的。
兴国公回京的时候,那是押解了前五省总督侯恂和有名的总兵左良玉回来,都是千刀万剐,首级传首九边各省,就是用来惊醒叛乱的。
但是,持有这部分观点的人数太少,酒楼茶馆,衙门内外,大都觉得朝廷会以安抚为主,最多抓几个为首的暴民杀了而已,相应的,那些东厂番子也很可能会被朝廷退出来安抚民变。
京师的人都这么猜测着,也都关注着朝堂上的动静。
不过,他们也都没等多久,皇帝旨意便出来了。
内容自然是他们都没想到的,命兴国公兼锦衣卫指挥使领城外将近三万骑军开赴山东平乱。
兴国公的领兵能力,已经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内证明了的。而城外那将近三万骑军,原本大部分都是流贼的精锐,来京师之前,更是横扫了草原大漠,军力的强悍也是毋庸置疑。
就算山东的民变闹得再凶,这大军一到,肯定能镇压下去。
这旨意一出来,兵部,户部立刻大张旗鼓地动了起来,给城外大军的补给也加快了速度。甚至包括属于宫里的兵仗局,那也是一车车的火器运往城外。
根据传遍全城的消息可知,大军在完成补给安排之后,会在五日之后出发鲁地平乱。
这个消息一传开之后,立刻,京师这边就有不少快马,连忙赶往山东去了。
对于这些动静,张明伟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当然了解,也知道那些快马离开的,大概是什么人。
所谓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的这些兵法原则,在张明伟的这些平叛中,其实并不适用。
之所以军队拖拉开拔,还要把出兵消息传开,也都是张明伟故意的。
对于山东的民变,他并不想真得用武力镇压掉。并不是说担心所领军队的损失会过大,而是怕伤到了山东民生之根。
因此,他故意先让山东各地在京师的人把消息传回去。
如果知道朝廷要派他们无法战胜的大军过来平叛,结果还要一意孤行地造反闹事,那张明伟就绝对不会姑息。
根据之前的事例来看,这种民变,其实就是地方豪强在背后怂恿,本着法不责众的想法,又有地方官的偏袒,朝廷一般是会安抚为主。这么一来,大部分闹事的,就能领工钱,甚至连工钱都没有,被鼓动诱导的,搞一场闹剧就会最后收场。
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朝廷竟然会派精锐之师强力镇压,张明伟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敢再闹事,在大军到达之前就会逃回家里去了。
如果都不是这两种情况的话,那也没什么,反正手中有强力军队,皇帝又全权把山东事务都交给了张明伟,自然也可以视情况而定。
虽然京师还有一些声音,反对朝廷去强力镇压山东民变。可皇帝旨意已下,军队已经在行动,就不是这些人能左右了。
五天之后,张明伟便有点遗憾地告别了陈圆圆,这崇祯十六年的大年三十,又要在征途中渡过了。
周皇后倒是不想朱媺娖再那么奔波的,不过朱媺娖自己乐意,崇祯皇帝支持,因此,她这个年,也将在征途中过了。
高一功他们,原本是在京师休整之后,调往山海关的,如今也全都在兴国公的麾下前往鲁地了。
这次出征的目的,张明伟有给他们在开拔之前说过。
当高一功他们听说,他们是去镇压民变,而这民变的背后,就是地方豪强在搞事时,一个个都是兴奋。互相之间甚至还开玩笑,这不就是他们以前经常干得事情吗!
对此,他们很乐意重操旧业!
……
山东这边,钦差左懋第在首府济南城,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二彪则在兖州城。民变的主要兵力,都是围着兖州的。
从曲阜逃过来,逃过一劫的王二彪,一直就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是担惊受怕,就怕城外贼军突然就进城了,又怕城里的人也跟着闹事,要了他的性命!
因此,他带着的东厂番役,几乎是挟持了兖州城知府,还有守备。吃喝拉撒全在一起,一刻都不能和他分开。
“咱家告诉你们,这里的贼乱,朝廷定会强力镇压,你们要敢放纵或者参与的话,兴国公领兵都能灭了李贼和张贼,难道你们还能挡住兴国公的兵锋?”
“别以为我不知道,背后有衍圣公支持,他这是自找死路。杀官便是造反!你们如若勾结衍圣公,那也是诛灭九族的下场!”
“……”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类似要挟的话,王二彪是一两天看看动静不对就说一次,到了后来,几乎是一天一提醒。
这个话,既是威胁这些地方官,让他们守好兖州府,也是给他自己鼓劲。
有一点,他是没有说错的,这些事情的背后,就是有当代衍圣公孔胤植的授意。否则在这山东,特别是在曲阜这边,没有孔家的同意,什么事情都不可能闹出来。
此时,在衍圣公府大堂,曲阜县令孔大气正在向孔胤植禀告目前的局势。
说到最后,他胸有成竹地说道:“你放心便是,我知道轻重,那个王二彪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是掌印太监王承恩的干儿子,这人杀不得。目前兖州那边,就暂时先这样僵持着,等朝廷的下一步行动再说。”
孔胤植一辈子都是养尊处优的,也没处理过政事,更没经历过这种场景,当初被孔大气说动才同意,事后又老是有点不安。此时听了孔大气的话之后,还是有点担心地说道:“万一,我说万一啊,如果朝廷真得派大军来镇压怎么办?”
“不会!”孔大气一听,毫不犹豫地否决道,“光是苏州一地,就有万历年间的抗税民变,天启年间的开读之变,哪一次朝廷是强力镇压的?还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如今我们鲁地的民变,声势更为浩大,又有我们孔家的影响在,官场上的那些人,谁不是孔孟门徒?更是要给我们面子,怎么可能派大军来镇压呢?”
“可是……可是我心神不宁啊,这几天老是梦中惊醒!”孔胤植听了,还是担心地说道,“你别忘记了,如今朝堂上当权的,是和我们孔家不对付的兴国公啊!”
听到这话,孔大气愣了下,随后回过神来,还是不在乎地说道:“没事,不是从京师传来了钱谦益的文章么?兴国公的新学,那也是我们儒学范畴,也算是我们孔家的门徒,他会对我们乱来?”
一听这话,孔胤植就来气了,当即带着恼怒之色说道:“那个钱谦益,我一直以为作为士林领袖,乃是铁骨铮铮之楷模,结果……结果就一个老滑头!别人看不出来,难道我还看不出来?他这是讨好了兴国公。他的文章一刊登之后,多少读书人都会去学那个新学?之前所说的科举内容,指不定多少年之后,就会考新学的内容了!”
如果真得这样的话,其实对孔家的地位,绝对还是有影响的。不过如今来担心这个事情,却是还早。
不过也是因为说到这个,孔胤植立刻又想起了什么,便忧心忡忡地对孔大气说道:“我们之前是不是欠考虑了,万一这个兴国公想要打压我们孔家的话,会不会真得领兵前来。他的领军能力,真得……真得太让人担心了!”
孔大气看孔胤植老是担心这担心那的,他心中不由得有点鄙夷,怎么就他当这个衍圣公呢!
虽然心中如此想着,他还是安慰孔胤植道:“你我又没有参与到民变中去,我们曲阜孔家的核心人员,也都摘得干干净净的。那兴国公就算权势滔天,也要讲道理不是?要不然,天下读书人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