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81

  刘金听了,倒也没有坚持,就依言站了起来。
  张明伟转头看了下城门洞那边的老人和妇孺,然后转回头,看着他说道:“男子汉大丈夫,不管如何,一定要护住自己的家人。你要记住了!”
  说完之后,他就转头看向朱媺娖道:“给他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差不多是当兵一年的收入,甚至因为军官的克扣什么的,实际上普通兵丁一年都未必能拿到十两。
  在如今这种时候,虽然因为松山之败的消息,粮价涨到了一两五钱才能买到一石粮食,可其他方面,却不知道多便宜。比如刘金卖儿卖女,他那一对子女看着还蛮可爱的,都只能换一斗粮食,差不多就是一钱五分银子而已。
  朱媺娖一听,倒是没什么银钱概念,心中也乐得给,当即答应一声,便掏出那个锦囊,拿出了一锭十两的官银,抛给刘金,同时叮嘱道:“对你家人要好点,不要再卖他们了!”
  不知道为什么,刚才挨打挨骂,甚至在卖儿卖女的时候,都没怎么样的刘金,此时听到张明伟和朱媺娖的话之后,虎目流泪,一下重新跪倒在地,直着上身略带哽咽道:“活我全家之恩,我刘金发誓,一定会报!”
  城门洞那边的老人在她儿媳和孙子孙女的搀扶下,也赶紧过来,跟着跪下,老泪纵横地说道:“恩公在上,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啊!”
  说到这里,老人又连忙吩咐她的孙子孙女道:“来,磕头,快给咱家的救命恩人多磕几个头!”
  她的孙子孙女很是乖巧,立刻依言,连连磕头起来。
  这一幕,虽然张明伟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可是,此时自己亲身感受到,说真的,他感觉非常震撼,远非看影视时的感觉可比。甚至比起蓝天保一家子之时,还要来得震撼。
  史书上描述受灾之时,只是几个字:卖儿卖女,易子而食,好像感受也就那样。但这八个字,落在每家每户的身上,那都是生死离别,真正的人间惨剧。
  对自己来说,刚才的事,只是能力范围所及之内顺手而为,可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却能活得性命,家人不分离,就是天大的事情。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张明伟要中兴大明,要让中国一直屹立在世界之巅,是基于一种爱国情怀的话,此时此刻,他真得感受到了,他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兴大明,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这绝不是空口白话的想象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德!
  这时,那个妇人看看婆婆,又看看自己的子女和男人,忽然转过头,对张明伟磕头说道:“恳请恩公收留我们,我和婆婆洗衣做饭都是在行。我男人是个猎人,这兵荒马乱的,能把我们一家老小从老家护送到京师,身手真得很了得,好多贼子想拉我男人入伙都没有同意。我男人可以的,定然能为恩公效力。我们不要报酬,就让我们有报答恩公的机会!”
  刘金听得一愣,随后回过神来,连忙双手奉上那锭银子,恳切地说道:“内人说得在理,恩公救命之恩,保全我一家之德,就让我们报答恩公吧!刚才小人一是饿了好几天没力气,二是不敢对他们下狠手,要不然一个人就能对付刚才那几个。还请恩公成全我们!”
  朱媺娖对那个妇人最有好感,又见两个小孩都抬头期待着看着,她就想同意了。不过这时候她得到徐云超提醒,记得自己侍女身份,便没有开口,只是同样带着期待之色看着先生。
  张明伟扫视了眼前这一家子,生疏地翻身下马,来到老人面前,先扶起了她,感觉确实是在发烧。随后看向刘金和他媳妇一眼,再打量了下他的一对子女,最后才点点头说道:“好,我答应了。”
  说完之后,他又转头看向王二彪吩咐道:“你带他们回府去,立刻请郎中为老人家治病。”
  得,又收了一家子的人!王二彪心中想着,倒也不敢怠慢,连忙答应一声。不过他还是提醒张明伟道:“先生,朝廷有在城外施粥。”
  张明伟的态度摆在那里,他不敢多说,免得张明伟不高兴。不过有这句话也就够了,说明这家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实诚。
  说实话,王二彪当初提议说雇佣京师有保人的佣人被否之后,对于张明伟连续答应收留难民,都是有保留意见的。
  从他的角度来看,他总觉得来京师的难民都是刁民,不可靠。
  可谁知,他不提这个还好,一提了这个,就见刘金的脸色立刻变了。
第056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就见他立刻向张明伟说道:“城外施粥,就是个笑话,要不然,小人一家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恩公要是方便的话,出城一看便知!”
  张明伟此来,就是想去城外难民营看看的。此时一听,也猜到朝廷的赈灾,估计落不到实处。
  于是,他就吩咐王二彪道:“你且带着他们回府,请郎中来治病,不能耽搁了!”
  王二彪有点不情愿,不过张明伟既然吩咐了,他也不能不听,便只好答应一声,随后就看到张明伟他们出城而去。
  围观的人群一见之下,顿时议论纷纷,不少人猜测,以刚才锦衣卫会管这档子闲事的事情来看,指不定城外会有故事。
  于是,有不少闲人也跟着出城,远远地跟着准备看热闹。
  ……
  再说那个徐云超,他并没有回嘉定伯府去,而是拐去了一处雅致的风月楼,熟门熟路地往一处独门独栋的房子而去。
  路上遇到的人,都是认得他的,连忙恭敬地问安,不过他却是理都不理。
  到了那房子门口,他便冲房门里面喊了一声:“少爷,我回来了。”
  “进来吧!”房子里面传来一个声音,“我的心肝宝贝,有一对双胞胎,看着还不错,帮本公子好好调教,回头一起服侍本公子。”
  很显然,后面的这句话,并不是对徐云超说的。
  果然,就听到一个嗲声嗲气地女人声音响起:“啊呀周公子,您放心,奴家的手段,你还不知道么?”
  徐云超听到,当即推开门进去,绕过屏风,看到他的主子就躺在女人怀里,不敢多看,连忙“噗通”一声跪倒,哭丧着脸说道:“少爷要为小人做主啊!”
  “嗯?”那男的一听,顿时一愣,随后脸色就变了,立刻喝问道,“怎么回事?”
  “小人在帮少爷办那事的时候,有不长眼的锦衣卫出手,狠狠地打了我们一顿!”徐云超说到这里,还试图掀开衣服给看伤势,然后想起什么,就哭喊着说道,“他们出手特歹毒,把我们往死里打却一点都看不出被打的痕迹。当时,小人被他们打得,那真是死去活来……”
  他的少爷已经坐了起来,脸色格外阴沉,冷喝打断他的话道:“难道你不会事先报上本公子的名号?”
  “啊呀,少爷,小人怎么可能不报上您的名号呢!”徐云超一听,连忙喊冤道,“小人第一时间就给他们说了啊,说我是嘉定伯府上的管事,替少爷在办事。结果他们不但不听,反而更凶狠的打小人了。”
  说到这里,似乎还觉得不够,便立刻向外面喊了一声,他的那些手下就一个个捂着肚子什么的,进入房间里,反正个个表情痛苦,一看就是全被打惨了。
  这个男的,不用说,就是嘉定伯的儿子,当朝国舅周毕安了。
  看着眼前一幕,那是脸色铁青,显然气极。
  看他这样子,那女人便连忙安慰他道:“算了算了,谁都知道锦衣卫不好惹。要不这样,这事交给奴家,奴家给公子再物色几个调教如何?”
  听到这话,周毕安却是一下站起来,恶狠狠地说道:“谁给那些锦衣卫胆子了,竟然敢来管本公子的闲事!要是不治治这股歪风邪气,本公子以后如何在京师混?”
  说完之后,他便冷喝一声道:“没用的东西,跟本公子走,找他们算账去!”
  徐云超一听心中顿时大喜,他就知道公子不会善罢甘休的。连忙站起来,提醒周毕安道:“公子,他们此时未必还在城门那边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周毕安听了,并不在意,当即大步往外走,冷声喝道,“找骆养性那厮去便是!”
  京师的权贵,当然都是让着嘉定伯府上的人。谁让他们有皇后和太子呢!也因此,周奎那个老东西都敢在武清侯的那事上出面和崇祯皇帝对着干。
  周毕安也差不多,在京师横行惯了,就感觉天王老子他最大,突然之间被人打脸,当然要找回场子了!
  ……
  与此同时,张明伟已经出了城。说真的,他又被震惊到了。
  应该是城门口拦着不让难民进入城内,因此城内的难民比较少见。但是,这一出城,看到的难民就多了。
  一路上都有五城兵马司的军卒看着,维持着秩序。在道路两边,能看到条件好一点的难民,搭着个窝棚避寒。而那些没条件的,就卷缩在稍微能避风一点的地方躺着。不管是那种,只要仔细去看,都能看到他们其实被冻得够呛。
  他们看到张明伟一行人走来,都是无动于衷,偶尔眼珠子转动看过来,也能看出没一点精神。
  沿着大路往前走着,难民就越来越多了。
  “啊,那是……”忽然之间,朱媺娖惊叫了起来。
  张明伟听到,闻声看去,却见有两个军卒拖着一个人,正在往一辆平板车上扔。而这辆平板车上,已经堆了好些个人了。
  “那都是死了的难民吧!”李若琏也看到,便解释一句。
  朱媺娖这是第一次看到死人,一脸地震惊,只是盯着那边,并没有再说话。
  张明伟在后世看过电影1942,描述的是河南大饥荒。说实话,看那个的时候,他也只是感慨一下民生艰苦,自己幸好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
  可如今,当他真得身临其境,见到了难民在等死的一幕时,他的震撼,就远非在后世看电影可比。哪怕他对此已经有心理预期,也还是超出了预料之外的震撼。
  死人就如同垃圾一样清走,边上的人,甚至能看出还有是死人的亲人,都是无动于衷。这是见到了多少生死离别,已经麻木成这样才会如此啊!
  城里的人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何曾知道,在城外有这么多等死的人!
  边走边看,眼看着快到施粥地方,难民越来越多,也终于看到这里的难民有了一丝生气,至少有在走动的,多是往施粥所在而去,或者从那边返回。
  这些人,有的脸上带着怒意,有的脸上是失望之意,只有极少几个是带着欣喜之色的。
  更近了之后,就闻到了粥的香气。
  施粥所在,军卒更多,清理出一大块空地。在空地的中间,放着一个大锅,散发着粥的香气。
  边上有两个大棚,其中一个看着里面应该是堆放着一袋袋的东西。
  而另外一个大棚,门口停着马车轿子之类,不过不多。有仆从等着,他们的主人应该都在那大棚里面。
  在这个大棚的另外一个方向,分男女,排着两个队伍,都是年轻难民。
  张明伟一行人正在打量着,就见到有一个锦衣男子从大棚里钻出来,带着不知名的笑意,钻进了轿子。
  在他的身后,又出来几个年轻貌美的女难民,脸上悲喜不一。不过相同的是,她们手中都有一根竹签。
  看到他们出来,边上冲出几个难民,老少都有,从这几个女难民身上接过竹签。有的哭哭啼啼难舍难分,有的拿了竹签直接去往那个粥锅那跑去,这是去换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