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这看到的一幕,让他们在把下巴捡起来之后,便热切地议论了起来。
后面闻讯赶来的京师百姓,听到这些议论之后,一个个都是惊讶、好奇,便加入了讨论,主要是打听情况,恨自己赶来有点晚了,竟然没有见到从未见过的一幕。
可谁知,等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看到了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事情。
只见当今皇上骑着木制自行车又过来了,并且,在落后半个车头的距离,还有一个年轻人,穿着军中常见的窄袖。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这个年轻人所骑的自行车后面,竟然还坐着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子,挽着那个年轻人的腰!
这……
如果下巴掉地上会发出声音的话,估计这会儿全是这种声音了。
这时候,在围观的京师百姓眼中,不存在当今皇上,也不存在后面跟着的一群文武重臣,而是只有这对年轻人。
这个印象,绝对是刻到了他们的脑海中。
一直等到脸面的大队锦衣卫跟上的时候,他们才回过神来,顿时,不用说了,“嗡嗡嗡”地声音,就响成了一片。
“和皇上一边骑着那奇怪的车子,一边交谈的,肯定是兴国公吧?”
“那是肯定了,除了兴国公,还有谁有资格在百官之前,还能和皇上这么聊天的?”
“那车后的女子是谁?”
“这你们不知道么?兴国公的身边,一直是只有一个女子陪同的!”
“坤兴公主,绝对是坤兴公主,看他们的衣裳就知道。要不然,也没有别的女子会在这样的场合出现!”
“……”
总之,一直到戒严解除,京师百姓,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散去,或者说是忘记了散去,还在议论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一幕。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对于看到的这一幕,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话题也多:南征北战的兴国公回京,天下基本太平;蒸汽机事件;木制自行车;坤兴公主公开露面,还和兴国公共用一车,关系亲密等等。
不管是哪个事情,都非常具有话题性,使得这些事情以飞快地速度传遍京师各个角落。
毕竟能有时间,或者说能赶上看这个热闹的,在京师百万人口中也只有少部分人而已。大部分人都要靠着这些人散去之后,才会知道的。
国子监内,那个叫文生的,正拉一群儒生,在室内一角议事。
他们当然知道兴国公要回京了,因此他们在商量的,也是兴国公回京之后该怎么做!
就在这当口,国子监内看到那一幕的监生回来,便让国子监也一下轰动了。
没多少时间,便也传到了这些人耳朵里。
顿时,所有人都有点傻眼了。
他们忽然发现,他们在做的事情,似乎比他们所想象的还要艰难地多!
兴国公不在京师将近一年的时间后,他们自我感觉,似乎能在某些方面挑战下兴国公了!可此时他们才发现,他们好像应了一句话: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
当老虎回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猴子压根没法去和老虎叫板,哪怕只是爬树都不行!
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的面色就难看了,甚至都有了退缩之意。
文生见此,便急了,连忙喝问他们道:“你们别忘记了,这个事情,我们是退无可退?难道有一天,你们想去搞那什么鬼东西?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一朝之间就全部抛弃了?”
“兴国公要做的话,就凭我们,拦得住么?”其中一人听了,便无奈地回答道。
文生听了,连忙安抚他们道:“你们别忘记了,咱们就抓住蒸汽机的事情便成。而且就这个蒸汽机的事情,不是也有人在前面顶着,我们只要声援就成了么?”
一听这话,其他人顿时精神一振道:“对哦,听说他好像还要在朝堂上公开质问兴国公!”
“是啊,我们就等事态发展好了,不管如何,由高个在前面顶着,我们怕什么!”文生听了,连忙带着一点兴奋之意鼓劲道,“就算是兴国公,面对他,怕也难以应对吧?”
“就是!”其他人听了,纷纷点头。
于是,他们商量了下,便纷纷出去打听消息,就想第一时间知道朝堂上会传来什么消息?
第440章
一个承诺
张明伟一行人,就那么拉风地骑着木制自行车,到达了紫禁城。
随后,朱媺娖去见她母后,而其他人,则去了金銮殿议事。
毕竟兴国公南征北战的战果,那是有目共睹的。崇祯皇帝的意思,就是要准备给张明伟议功封赏。
不过张明伟还是拒绝了,理由是流贼并没有平定,如今还在云贵两省肆虐,他作为总负责人,事情还没有搞定,就不适合议功。
话是这么说,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哪怕流贼并未彻底平定,兴国公的功劳,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文武百官中,还是不少人纷纷上奏,要为张明伟请功。
这中间,有张明伟一系的人,这是真心实意的。
如果没有张明伟,流贼在中原肆虐,处处烽火,真有末日之相的。可如今,却基本上是天下太平,捷报频传,甚至还改土归流了那么多地方。还有献上一个巨大的铁矿。这种种功劳,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大功。可以说,理由是非常充分的。
还有一部分嚷着要为张明伟请功的人,则是看到了进城的这一幕,知道了兴国公在皇上心中的地位,那是超出了任何一个朝代的君臣关系。为张明伟请功,就是巴结兴国公,或许有赢得兴国公好感的机会。
至于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心思就有点险恶了。还是之前的目的,兴国公已经是国公爵位,怂恿皇帝再给兴国公封爵,或者世袭,或者封王,总之,就要把兴国公架得高一些,哪怕一时扳不倒他,也能为将来打下基础。
因此,这次的金銮殿上,都是出奇地一致,纷纷要求崇祯皇帝封赏兴国公。
张明伟见此,便出列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我以前曾经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如果一定要封赏我的话,我想从陛下这里讨一个承诺。”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有点意外。
兴国公不要封赏,只是要一个承诺?那是什么承诺呢?
于是,什么样心思的人,便有什么样想法了!
大部分人,觉得兴国公该不会是未雨绸缪,用今日之功,换今后一次免罪的机会,类似免死金牌?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兴国公是要向崇祯皇帝求婚,要求娶坤兴公主,只是现在公主年龄未到,因此要等将来再说?
当然,其他想法的人也有。
不过崇祯皇帝其实是知道张明伟最终是想干什么的,看着张明伟看着他的眼神,他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张明伟提这个的意思是什么!
可以说,张明伟向他要这个承诺,其实并不是真得要他承诺,而是向文武百官提前打了一个招呼。将来提出来的时候,会多一个借口。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立刻问文武百官道:“先生之提议,诸卿有何建议?”
这一下,文武百官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有的认为,这种情况没有先例;也有的认为,兴国公如此大功,完全可以!
这些人中,有的是坚持礼制;还有的人,是觉得兴国公还是幼稚,之前的成国公不就是有丹书铁券的,最终的结果还不是一样;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感觉,原来兴国公是爱美人不爱江山,迷恋坤兴公主都到了这个份上。
张明伟坚持,便再度表态,说他想要的这个承诺,利国利民,绝非过份之要求。如果不给这个承诺,他反正也不想要封赏,态度非常明确。
见此情况,崇祯皇帝心中有点感动之余,当然便很配合了,当即一个个问过去,底下重臣,都得表态。
这个时候,张明伟的权势如日中天,哪怕指鹿为马,估计都没几个人敢揭穿,因此,最终,他的要求便通过了。
于是,有关对兴国公个人的封赏,便先这样了。
接下来,崇祯皇帝便又拿出了两份之前收到的捷报,在这朝议上开始讨论封赏等问题。
可以说,这个朝会是个喜庆的朝会,毕竟都是讨论封赏问题的。
不过,事实上,有人对此也是有点意见的。
因为这两份捷报,前几天就已经收到了。但是,皇上一直按着没说。任何人都看出来了,皇上这是要等兴国公回京才来议事。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这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好像崇祯皇帝离开了兴国公,有种吃饭不香的那种感觉。
你说剿灭流贼,或者其他国家大计之类的,有咨询下兴国公,那也没什么,毕竟兴国公的能耐,那是摆在那里的。
可是,像这种捷报的议事,不是完全可以不用兴国公的么?
崇祯皇帝这么做,就让他们有一种感觉,他们全部人加起来,在崇祯皇帝的心中,也抵不过兴国公一个人!
这样的认识,不管是谁,心中都有点不服气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没法说出来,毕竟皇帝要这样做,他们作为臣子的,能有什么办法?
此时,就见崇祯皇帝让轮值太监方正化大声念了一遍延绥巡抚那边发来的有关河套的捷报,随后便问底下文武百官,对于这个事情如何处置?
对于李定国等人的封赏,其实就是按照军功来,这是一直以来就有规范的。看在兴国公的面子上,往封赏的高点偏一点,或者和这些原流贼有仇的,就往封赏的低点偏一点,说来说去,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