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681

  看到这一幕,有关宁军将士想起什么,便立刻大声向岸上的建虏大声喊道:“不劳远送,再见!”
  其他人听到,都觉得很好玩,便都跟着一起喊了起来:“不劳远送,再见!”
  看到岸上的建虏气得干瞪眼,明军将士们在甲板上,一个个都哈哈大笑起来。
  忽然,有一个李来亨的手下兴奋地说道:“我们一起唱个曲儿怎么样?”
  其他人都是兴奋着,一听这话,连忙起哄,忙问唱什么。
  “据说是兴国公编得曲子,中原的朝廷官军全都会唱!我也记住了。”这人说着,便大声地哼了起来,“风在吼,马在啸……”
  唱到剿贼英雄真不少时,他忽然卡壳了,然后灵机一动,就被他改成了剿虏英雄真不少。
  一开始,关宁骑军们觉得还不怎么样,这里又没黄河不是,可听到后来,听到他唱保卫家乡时,他们就立刻有感触了。
  关宁骑军的将士,大都是辽人,这辽东就是他们的家乡!
  于是,他们都想唱这个曲子,最主要的是,这个曲子朗朗上口,容易记,容易学,还能唱出他们的感情。
  就这么的,没多久,大明水师中的将士们,就全都开始唱起《保卫黄河》了。甚至就连那些解救出来的大明百姓,也都跟着欢快地唱了起来,看着岸上的建虏慢慢地消失在视野中。
  这一次出征,是难以想象的大捷!回去之后,肯定能震动全国!
  每个将士,包括李来亨在内,都非常地兴奋。他们全都期待着,当他们踏上山海关的那一刻。
  至于建虏这边会怎么样,那个英俄尔岱会怎么样,他们一路之上,估计也会有不少猜测,总之,怎么形容建虏的气急败坏就怎么来,肯定没错!
  ……
  与此同时,远在关内江南这边,兴国公张明伟已经领着兵马,沿长江而上,到了南京对岸。此时,太子朱慈烺就在南京城中。
第315章
郑福松
  朱慈烺原本是在江西景德镇坐镇,不过流贼联合大军要攻打金陵的消息,一日比一日传得厉害,最终他还是领着孙应元赶回了南京坐镇。
  毕竟南京是大明的陪都,不容有失的。
  在和张明伟的联系中,知道张明伟的军队到了对岸之时,已有半年未见的朱慈烺,竟然跑出了南京,直接跑来对岸找张明伟了。
  因为张明伟告诉他,局势紧张,他就不过去南京了。
  这个情况,让不少人都觉得非常意外,特别是朱慈烺身边的人。
  要知道,这可是太子,将来就是大明皇帝。
  兴国公现在就是再权势滔天,那也只是臣子而已。他不去南京拜见朱慈烺,说是局势紧张,其实也是说得过去。
  但是,作为太子的朱慈烺一听这个消息,却是主动跑过去见兴国公,那就非常不合理了。
  倒不是说朱慈烺有多怕这个兴国公,这一点他们是看得出来的。
  在太子身边久了,每次听太子提起兴国公的时候,都是眉飞色舞,一脸钦佩的样子,绝对不是怕兴国公。就更像是朱慈烺仰慕兴国公,有点类似普通人去追名士的那种感觉。
  果然,当他们跟随太子殿下在长江对岸见到了闻声赶到江边迎接的兴国公时,就见朱慈烺兴奋地几乎是小跑了过去,激动地喊道:“先生,我们可真是久违了!”
  “呵呵,才半年时间未见吧?”张明伟听了,笑着说了一句,看到朱慈烺满脸高兴的样子,便改口又说道,“说起来,也真是久违了!”
  高兴中的朱慈烺看到张明伟身边的朱媺娖,便又笑着打招呼道:“皇妹,你一直待在先生身边,可是痛快、有趣?”
  “那是当然!”朱媺娖一听,立刻昂着头,得意地说道。
  两边的人看到这个情况,纷纷傻眼,不过回过神来,都赶紧见礼。
  一边是忙着说“见过太子殿下!”
  另外一边则是道“见过公主殿下,见过国公!”
  见礼之后,朱慈烺本来是想拉着张明伟,恨不得让张明伟讲讲在北方发生的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不过他发现,张明伟把目光转向了他身后。
  深知国事为重的他,便按捺住了自己的性子,找自己的妹子去聊天了。毕竟这些事情,朱媺娖也是知道的。
  他们两人往大营走去的时候,张明伟向熟人李若琏点点头,然后又看向刚才自我介绍时候,已经知道了的武将孙应元。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这位明末的名将已经战死了。不过如今却是因为自己的穿越,而改变了这个结果。对此,张明伟还是很满意的,便对他说道:“护卫太子的事情非常重要,你辛苦了!”
  对于这样的大明将领,他还是很敬佩的。
  孙应元没想到兴国公竟然如此客气,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连忙谦虚,说是份内之事。
  其实,在他的内心,还是想去打流贼,立军功的。毕竟之前在勇卫营中军职还没他高的周遇吉,如今却是忠贞伯,超过了他。
  不过回头想想,成为太子的心腹,那也是有利于将来的事情,这才让他好受了一点。不过作为武将,特别是有名的武将,只是当个护卫,终归是有点失落的。
  在招呼之后,周遇吉便也高兴地上前和孙应元答话,随后跟着太子和公主的身后过去了。
  此时,张明伟才最终转头看向一个带着兴奋的年轻人,对他说道:“郑福松是吧,我听说过你!”
  郑福松,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到明年会到南京师从钱谦益,由钱谦益改名为郑森;后来拥戴隆武帝,被隆武帝赐名为朱成功,这也是他最终是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不过如今他才十八岁,是个秀才,在福建读书时,因为张明伟的建议,被太子朱慈烺点名要了过去,一直在太子身边做事。
  这么一来,他当然也知道兴国公的事迹。
  此时听到兴国公对他说话,立刻倍感荣幸,连忙上前见礼。
  张明伟留下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和他谈谈,便示意郑福松跟他一起走。
  “如今天下不太平,相信你也能看到。”张明伟说着,转头看了下落后他半步,恭恭敬敬地郑福松道:“你可有想过,投笔从戎,为天下开太平?”
  郑福松是秀才,很明显,他是想走文官路线的。
  不过原本的历史上,最终他也还是走上了领兵打仗的路线。只是有点可惜,才能一般,要不然,当初光复南京一战要是成功的话,明末的局势必定会改写。
  此时一听,他顿时有点意外,回过神来,自然是一挺胸脯说道:“学生自然是愿天下太平,投笔从戎亦我所愿,只是……只是……”
  年轻人,真是热血的时候,而当年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自然也是非常激励读书人的。因此,郑福松当然愿意,不过说到后来,却是犹豫了,变得结结巴巴起来。
  张明伟听到,站住脚步,转身看着他,目露鼓励之意,对他说道:“只是什么,尽管说来便是!”
  听到这话,郑福松便没再犹豫,便回答张明伟说道:“只是上阵厮杀,作为官军的一名将士,怕是家里不会同意!”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以他的身世来说,这个也是容易理解的。
  因此,他便看着郑福松道:“我举荐的人,最终身居要职,想必你也听说过吧?你的才能,是在领水师打仗。说真的,如今我大明军中,能领水师打仗的有才之士,还是太少了,你是我看重的水师人才之一!”
  一听这话,郑福松相当意外。
  其实,就他自己想着,虽然他爹是郑芝龙,海上混出来的,可他却是不懂水师打仗。这时候,还只是一心求学,走文官路子的。
  他没想到,兴国公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他能听出来,就是他要投笔从戎的话,兴国公会举荐他领大明水师。而且从话语中透露出来,起步也会非常高。
  这当然让他很是高兴,不过也有疑惑,当即回答张明伟道:“国公廖赞了。投笔从戎虽是学生所愿,可如果是水师的话,如何能安天下?流贼作乱,可是没有水师啊!”
  说到这里,郑福松又马上想起最近的传闻,便连忙又道:“虽然流贼确实有船了,不过他们的主力还是步骑,就那点船而已,未必能成气候!”
  言外之意,就是说水师压根就用不上,没什么用!
  听到这话,张明伟便笑着摇摇头,断然对他说道:“你错了,大明水师的重要性,远比你想象的要重要。”
  说到这里,看到郑福松一脸意外的样子,他便解释道:“朝廷要重建东江镇,水师就是重中之重。将来平定辽东,水师必不可少。”
  说到这里,张明伟的表情变严肃起来,看着他又道:“前段时间,辽东传来消息,建虏集结大军试图绕道蒙古草原侵入关内。虽然朝廷已经加强长城的防线,但没有东江镇却是太被动了。因此,东江镇的重建是朝廷目前的重中之重。”
  看到郑福松露出深思的表情,张明伟便又对他说道:“这一次,朝廷已经派出山海关辖下的水师,运骑军去辽东腹地,希望能牵制建虏大军不得不回援辽东。不过就算成功,下一次建虏肯定有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东江镇的重建,依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其中,水师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这是近期。至于远景……”张明伟说到这里,便又问他道:“你可听说了,朝廷要把藩王都分封到海外去就藩?”
  周王作为典型,已经开始宣传了。郑福松还在太子的身边,当然更清楚这个事情。因此,他便连忙点头回应。
  “你想想,大明那么多藩王,要都就藩海外的话,是不是水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张明伟笑着说道,“我可以告诉你,将来啊,凡是大海的尽头,都将会有大明水师的身影。你说,大明水师会不会是非常重要的了?”
  “凡是大海的尽头,都将会有大明水师的身影?”听到这话,郑福松忍不住瞠目结舌,下意识地重复这句话道。
  张明伟听了,严肃地点点头,给予肯定道:“当然!”
  郑福松一听,明显激动了起来。他有点难以想象,将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张明伟说完这些话之后,感觉差不多了,便认真地对郑福松说道:“我有意向皇上举荐你为登莱水师副将,总领登莱水师,如何?”
  只要兴国公向皇上举荐,就没有不成的事情。这个事情,作为太子身边人的郑福松来说,当然是知道的。
  虽然一个秀才一下成为水师副将似乎有点惊世骇俗,可不也有一个江阴典史如今成为了山海关总兵么?
  郑福松想着这些,他忽然想起来了,他爹如今都还只是福建海防游击,这岂不是说,比他爹的军职都要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6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