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5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9/608

  詹文君笑道:“你啊,咱们说好了,等他来了,别给他好脸色,你可别心软。”说完随意的招了招手,后方的黑暗里走出一人,道:“府主!”
  “去查,太尉出京了吗?”
  “是!”
  那人隐去不见,仅仅过了两刻钟,又显出身形,道:“太尉五日前离京,现在到了吴县,预计明日可达钱塘。”
  “下去吧!”
  那人再次消失。
  张玄机主要精力都在玄机书院,甚少接触秘府的运作,见状大为惊讶,道:“秘府这么快就能察知任何人的行踪吗?”
  詹文君笑道:“那倒不是,夫君的行踪是秘府位序最高的绝密,从他离京开始,每隔三个时辰,所有途径的秘府据点都要往下一层级通传,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以防不测。”
  张玄机赞道:“这个好,他去哪里,人在何处,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詹文君挑了挑眉,道:“那是……要不我怎么知道他和秀容公主在桃叶山发生了何事……”
  两女大笑,张玄机笑的咳嗽不止,道:“……夫君这是作茧自缚……”
  “背后议论夫君,可是六出之罪!”
  “啊?”
  张玄机先回头,詹文君跟着转身,看到徐佑站在不远处,笑容如月色清澈。
  “夫君!”
  张玄机纵身扑入徐佑怀里,詹文君打趣道:“你这个叛徒,夫君还没哄呢,你就投降了……”
  徐佑一手揽住张玄机,一手伸开,道:“你也过来!离家出走,真当我徐府没家法吗?”
  詹文君盈盈走来,道:“家法?”
  “对,杖责!”
  “啊?夫君舍得么?”
  腰腿紧贴,清香入鼻。
  徐佑干咳一声,道:“以手为杖,打五十下。”
  啪!
  “哎呀……疼……”
  一夜未眠。
  醒来后两女伺候着徐佑梳洗完毕,共游山水,三人言笑晏晏,难得的享受浮生半日悠闲。
  到了晚上,由张玄机下厨,秀了新学的厨艺,四碟小菜,一壶温酒,点燃红烛,其乐融融。
  席间,詹文君问起议和之事,听徐佑介绍了双方达成的条款,笑道:“夫君为何不逼魏主同意和亲,将秀容公主明媒正娶,既让她离开邺都那个暗流涌动的漩涡,保全性命,也能避免日后再和夫君兵戎相见……”
  徐佑叹了口气,道:“这不现实,她是大鲜卑山的明珠,是继元光之后,北魏仅存的象征和信仰。元瑜宁可再整兵和我死战,也不会同意把元沐兰嫁给南人,尤其还是以和亲这种充满了屈辱的方式……”
  他瞧着酒水里的倒影,道:“何况,沐兰也不会同意……若只是为了自己,就算不用和亲的方式,她也有足够的勇气来江东安居。但她一心所系,是鲜卑和魏国的气运,哪怕明知五年之内,我就会出兵北伐,她还是要拼却了性命,为自己的国家民族流尽最后一点血……”
第一百二十八章
国史狱
  那夜之后,元沐兰一直住在魏国使团的船上,没有去金陵,也没有见徐佑。
  等到议和成功,她率使团回到邺都,到台城递交了议和书。
  当天议和内容传了出去,
  满朝哗然。
  不少人纷纷上书,要朝廷征兵扩军,和楚国决一死战,甚至有官员撞死在宫门前的神龙石阙上,以示鲜卑人的不屈和傲骨。
  他们没有醒来,还继续沉迷在北魏的强大里无法自拔;他们不愿承认经过这十几年的此消彼长,楚国的整体国力已超越了魏国,并且在拉大距离;
  他们看不见未来。
  他们只知道鲜卑人的马蹄践踏了北国百年,靠着铁甲和弓弩,纵横四海无敌。
  可是,美人会老,英雄会死,再强盛的民族也总会有虚弱不堪的那一天。
  而那一天,即将到来!
  元瑜强撑病体,被侍卫抬着上朝,发表讲话,稳定人心,并宣布大魏臣民必须遵守议和条款,然后带头捐出内库的金银钱帛,用于支付赔款。
  翌日,又下旨令众多贵族和门阀依品阶捐献田谷马匹牛羊等,有人不满,私下和人腹诽了几句,被侯官曹察知,元瑜竟诛灭了对方九族。
  疾病缠身的痛苦,壮志未酬的遗憾,兵败如山倒的压力,以及来自楚魏和谈造成的精神上的羞辱,让元瑜变得愈发的多疑且残虐。
  这样疯狂的杀戮暂时压制了朝中反对的声音,可也激起更多人的不满,暗地里各种矛盾在疯狂的堆积。
  邺都像是装满了黑天雷的巨桶,飞来一点火星,就会炸的粉碎。
  只是谁也不知道,究竟这点火星,会从哪里飞来?
  “常侍,我们该怎么办?眼看太子起复无望,二兄就要从监国变成太子,只等着父皇龙驭宾天……我哪里还有机会,没机会了……”
  五殿下元克近来心情大坏,元瑜的病自彭城之战后越来越重,朝政几乎交给了二殿下元敦全权打理,连邺都的乞丐也知道过不了多久,元敦会荣升太子,然后继承皇位,成为大魏之主。
  密室之内,何濡还是那副淡然的样子,道:“不到最后一刻,胜负未知,殿下稍安勿躁。”
  他看向王良策,道:“崔伯余任总编纂的《国史》,前不久刚撰写完成,你看过全卷了吗?”
  王良策点点头,道:“这还是五殿下去找二殿下说情,我才提前从著作令史闵彪手里拿到了全卷。”
  “找到什么问题了吗?”
  “没什么大问题,若非说有瑕疵,也就是将鲜卑族早期的某些风俗习惯记录下来,没用曲笔避讳,写的太直白了……”
  王良策不以为意,道:“我听闻,当初主上让崔伯余接手《国史》编纂时,曾强调一定要秉笔直书,关乎朝廷起居、国家得失等方面多依据事实,符合编史的大体,没违制逾矩之处。”
  何濡的目光满是戏谑,笑道:“连你都觉得他写的太直白,那些被他整的怨声载道的鲜卑人,会不会觉得悲愤填膺呢?”
  王良策一愣。
  何濡又说道:“我在江东时,听徐佑评价崔伯余:善于谋国,不善谋身。他的死因,就在这八字之中。”
  元克惊道:“崔伯余?他现在位极人臣,冀州的汉姓门阀皆是臂助,势力之大,无人可及,怎么可能会死?”
  “月满则亏,这是天地之道,谁也无法违背。“何濡道:“康静死后,崔伯余专擅朝权,目无余子,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坊间甚至传唱‘元与崔,共天下’的谶谣……骄傲自满,正是他的取死之道。”
  “崔伯余是很厉害,没人杀的死他,能杀死他的,只有他自己!”
  “良策,接下来你依计行事。殿下,要对付元敦,必须先除掉崔伯余。而杀他的唯一机会,就是《国史》,你要配合良策,在鲜卑贵族里煽风点火,造出声势……”
  “嗯!”元克露出破釜沉舟的凶光,道:“我知道,胜负在此一举,拼了!”
  过了两天,王良策约著作令史闵彪饮酒,大夸特夸《国史》撰写的好,有司马迁、班固之风采,不虚美、不隐恶,堪称东汉以来第一史……
  闵彪被夸的晕头转向,心里也颇为自得,几杯酒下肚,听王良策道:“良史只存于宫中,由皇族览阅,仿若明珠暗投,衣锦不能还乡,可惜可叹!”
  “是啊,这话说我心坎里了!”闵彪双手击掌,大有知己之感,道:“前些时日,我劝尚书令,将《国史》刻在石碑上,立在通衢要道,供世人欣赏品鉴,岂不快哉?”
  “若当真如此,我要准备十斛酒,日夜流连忘返了……”
  “哎,尚书令认为这样做耗时耗工,所费太大,还在犹豫……不过,我看他近来心思略有松动,当是有机会的。谁想彭城大败,又要赔偿江东岛夷这么多钱物,估计是彻底没指望了。”
  王良策道:“也是,国家危难时,一切从简……这样吧,不如多印一些,赠与百官和贵戚,至少也得让他们知道尚书令和闵兄耗费的心血……”
  闵彪喜道:“妙!”
  王良策趁机道:“你去说服尚书令,我请五殿下去说服二殿下。主上病重,现在二殿下监国,只要他同意了,就万事大吉。”
  “行,咱们说定了,我明天去见尚书令……”
  太极殿。
  崔伯余和二殿下元敦在谈话:“监国,这三十人皆是品才兼优,可为冀、定、相、幽、并等五州诸郡的郡守之职……”
  元敦皱眉道:“起家就为一郡之长,怕是不合规制……那些郡有空缺,还是先从在职已久的官员们选出,他们勤勉治民,尚未酬功,尚书令举荐的这些人,应该从郎吏做起,历练之后,择优拔擢……”
  崔伯余坚持要这三十人当郡守,元敦无奈,只好同意。
  他根基太浅,只能依附崔伯余才能坐稳监国的位子,可以说朝廷真正当家的人,是崔伯余!
  回到尚书省,崔伯余遇到了闵彪,听他一番提议,觉得可行,于是拨了百万钱的专款,命他立即办理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9/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