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608

  徐佑扭头对黄愿儿道:“大长秋,快送陛下去西殿。”
  支开安休林和黄愿儿,崇宪殿以徐佑为尊,外面有李豚奴,产阁有秋分,辛芸娥为了替丈夫求官,早被徐佑买通,所有都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只等皇后产子,就可彻底断了六天的布置!
  这一等就等到了凌晨,寅时中,终于听到产阁传来婴儿的啼哭声,辛芸娥先抱走婴儿,到旁边放着热水的房间做了简单的清理,又裹上特制的黄缎包裹,然后再抱到徐舜华跟前,道:“恭贺皇后,天家喜添一位长公主。”
  公主?
  奄奄一息的徐舜华猛的睁开双眼,脑海里乱糟糟的,不知是喜是悲,难道这些年所有的辛苦和付出,最后还是这样的结果吗?
  老天爷为何要如此不开眼,你究竟要折磨我到何时!
  可当她看到被紧紧包裹着的女婴时,身为人母的大爱汹涌而至,忍不住热泪盈眶,挣扎着把婴儿抱在怀里,幸福的贴着她的小脸,喃喃道:“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辛芸娥不动声色的看了眼秋分,秋分会意的后退了几步,然后消失了一会,再出现时面色如常,对辛芸娘点了点头。
  辛云娥终于放下了心事,这时才惊觉裙装里面已经被汗水浸透。
  得到消息的安休林迅速回到崇宪殿,看到是女婴时并没有任何失望的神色,反而和徐舜华同样的幸福满满,或许这个孩子的意义对他而言已经超越了传宗接代和延续皇权,只为纪念逝去的江子言。
  爱与被爱,谁又说得明白呢?
  皇后产女,当然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皇帝大赦天下,赐金陵乃至周边六十岁以上老人酒食,并免除了皇后家乡义兴郡一年的赋税。
  可在某些朝臣心目中,却无不感到万分沮丧,作为皇帝的第一个孩子,若是男婴,该是多么振奋?
  不过,转念一想,公主也勉强可以接受,至少说明皇帝皇后的生育没问题,堵住了那些背后非议的人的嘴巴,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别的妃嫔开花结果。
  只是,很遗憾,老天没有给安休林太多的时间。
  长公主的弥月礼在乐游苑举办,群臣到贺,由皇帝给长公主取了小字,生于满月,故名阿满,至于正式取名,要到三个月后。
  徐舜华举着她的小手,对徐佑摇了摇,笑道:“阿满,快叫舅舅,以后让舅舅给你撑腰,他是大宗师,武功天下无敌,有人要是敢欺负你,就让舅舅打他的屁股……”
  安休林笑道:“有父皇在,谁敢欺负她?”
  徐舜华白了他一眼,道:“父皇要操心的事太多,顾不来我的长公主,还是靠着舅舅,我这当娘的安心……”
  安休林和徐佑对视一眼,同时大笑,却见一人头戴孝巾,哭着冲了进来,跪地哀恸不已,道:“陛下,臣父于刚刚薨逝了!”
  “什么?”
  安休林腾的站起,声音抖颤,道:“叔父薨了?”
  太尉安子尚去年冬得了伤寒,一直未曾痊愈,前些时日还听闻渐有起色,谁知还是没能熬过这个秋天。
  安子尚的死,成为了压垮安休林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位平时不怎么着调的叔父在江夏王死后力推他登上帝位,之后又作为太尉和领军将军帮他稳定朝局,平衡各方势力,犹如大楚的定海神针,帮了他许多,没想到岁月不饶人,终究还是先走一步。
  前往太尉府祭拜过后,安休林就病倒了,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眼见过不了几日。
  朝中暗流涌动,局势在顷刻间,变得凶险无比!
第七十三章
遗命
  皇帝病重,没有立储  这是一个帝国天大的危机。
  然而危机之下,对某些人而言,也孕育着天大的机遇。
  安休林病重当晚,庾茂悄然进入山阳王府,第二天大早,山阳王安休渊进宫侍奉,衣不解带,通宵达旦,亲自试药、喂药,满面戚色,还被黄愿儿撞见在角落处暗自垂泪,种种表现,让安休林心里大为感动,这日召进寝宫,抚其手背,叹道:“想我们兄弟十三人,除过病死的,大多死于元凶之手,唯有你彼时年幼,尚得保全,此为天数使然。如今太祖这一脉,只余你我,而我眼看没几日好活了。你年十六,平时狂绢了些,但这段时日我看你心地良善,并非传言那般的不堪,今后切记要慎开杀戒,宗室的兄弟们纵有错失,亦多加包容,莫要再重蹈元凶覆辙……”
  安休渊痛哭失声,以额头不住的触碰皇帝的手,竟哀伤到不能言语。
  又过了两日,太极殿,西殿。
  温如泉亲自诊断后,对外面苦苦守着的徐佑、柳宁、谢希文、陶绛、袁灿、檀孝祖、顾怀明、顾允、袁阶、曹擎等人摇了摇头,道:“少则三五日,多则七八日,诸公要早做准备。”
  众人齐齐看向徐佑,徐佑知道他们的心思,道:“都随我进去吧。”
  殿内药味弥漫,安休林躺在床上,神色萎靡,行将就木,招手让徐佑近前,声音断断续续,又微不可闻,道:“谁可统承洪绪,你们议出人选了吗?”
  徐佑道:“正要奏请陛下,皇室现年十四岁以上的男子共有七人,分别是山阳王安休渊、临贺王安怀彦、南平王安怀昱、始安县王安怀融、桂阳王安怀宣、东平王安怀雍以及历阳王安怀况,究竟立谁为储君,臣等不敢僭越,还望陛下明谕!”
  听着也是凄惨,偌大的皇室,安子道称帝时杀了一批兄弟侄子,等到安休明这个元凶继位,更是大杀特杀,同辈兄弟几乎屠戮殆尽,子侄辈也杀了不少,结果现在人丁凋敝,到了关键时候,只有七人够资格进入候选行列,别说和那些大家世族们比,就是和普通的小康之家比也差之远矣。
  安休林挣扎着坐起,道:“大将军留下,其他人先退至殿外等候。”
  谢希文心有不甘,但又不敢抗旨,看了眼徐佑的背影,躬身缓缓退出西殿。陶绛低声道:“主上这是何意?就算托孤,也不该斥退我等,独与大将军私谋……”
  谢希文立于门口,脸色凝重,没有做声。可他知道皇帝已经决定了由谁继位,这是私下里征求徐佑的意见,想要取得他的全力支持。
  皇帝到底会选谁呢?
  山阳王是皇帝的亲弟弟,可品行不端,实在不足以为人主。其余六人也大多不怎么成器,如果非得矮矬子里挑高个,也只有桂阳王安怀宣素有仁孝之名,尚可造就。
  不过,安怀宣是安子道弟弟、淮阳王安子昭一脉,论亲疏,无法和山阳王安休渊相提并论,未必能够脱颖而出。
  ……
  “七郎,我决意立山阳王为皇太弟,承继大统,你意下如何?”
  年初送穷的时候,山阳王曾向皇帝告过徐佑的黑状,说他生活奢靡,后来派人查了查,应该没受什么人指使,纯粹是这位山阳王听说徐佑很受金陵女郎们的欢迎,所以心生醋意,背后给他泼脏水。
  这专属于纨绔子弟的幼稚,让徐佑一笑了之,没和他一般见识。可要是这样的纨绔子弟当上皇帝,后果实难预料。
  可徐佑没有犹豫,道:“我和山阳王从无来往,了解不多,若陛下认为他足以承继大统,我绝对全力支持!”
  安休林欣慰道:“兄终弟及,曹魏时已有先例,只要你支持,那我再无后顾之忧……”旋即再次召众臣入内,命黄愿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诏书,立山阳王为储君,同时封徐佑为太尉,晋爵秦公,大将军、领军将军、录尚书事等职衔照旧。封柳权为司徒,晋爵河东侯,仍兼中书令。封谢希文为尚书令,加侍中,晋爵新吴侯,开府仪同三司。封陶绛为尚书左仆射,晋爵永阳侯。以此四人为顾命,夹辅山阳王。
  “……朕本愚笨,于临川封国逍遥自在,念不到此,因籍时来,遂承大业。风道沾被,升平可期,遘疾弥留,至于大渐。公等奉皇太弟,愿如事朕,柔远能迩,辑和内外,当令皇太弟敦睦亲戚,委任贤才,崇尚节俭,弘宜简恵,则天下之理尽矣……”
  “陛下!”
  众人皆流涕而哭。
  “哎,死生有命,夫复何言!”
  ……
  回到大将军府,何濡等心腹已得知宫里的消息,鱼道真忧虑道:“山阳王为储君,怕是楚国离大祸不远了。”
  徐佑道:“何出此言?”
  “莫非大将军忘了,征伐关中时,山阳王曾在东市赊买绫罗千余匹,事后拒不认账,导致东市罢市,百姓们闹到了尚书省,最后还是皇帝用内库的钱为他还账,方平息了罢市。”
  “我听说他也因此被勒令在家闭门读书,这两年应该颇有长进……”
  “长进?”
  鱼道真轻笑道:“都是故意做出来给皇帝看的。不过,山阳王确实学聪明了,这些天他日日夜夜侍奉病榻前,朝野称颂,得为储君,倒也让人无话可说。”
  何濡笑道:“亲疏远近,世人皆知,皇帝只有这一个亲兄弟,再不成器,也总比把江山社稷交给别脉的好。”
  他话锋一转,若有深意的看了徐佑一眼,道:“至于山阳王是不是昏聩,哈,对我们而言,他越昏聩岂不越好?”
  徐佑皱眉道:“不要胡言!主上待我以赤诚,我不能负他,当尽全力辅佐新主……”
  何濡微微笑道:“是我失言,七郎莫怪。”心里却道,只怕事到临头,由不得你了。
  第二天午时,安休林驾崩,死前拉着徐舜华的手,道:“有七郎在,定不会让你受任何委屈,好生照看着阿满,待她长大后找个好人家,未必公卿贵族,只要疼她爱她就够了……舜华,你……是我对不住你……”
  说完溘然长逝,徐舜华咬破了唇,心中哀痛不足为外人道,若非记挂着女儿,当真会追随安休林于地下。
  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
第七十四章
挑拨
  短短五六年间,大楚换了第四位皇帝,坊间各种议论,聚焦在是台城的风水问题还是大楚的国运问题的争执。
  双方各有各的道理,风水派说台城的结构冲了煞,朱雀大道如利剑指着太极殿,折了皇帝的寿。国运派说台城的形制其实极好,却被秦淮河玉带环绕,洗尽了王气,国运日下,反噬到皇帝身上。
  诸如此类,荒诞不羁,也只骗骗愚民愚妇,至于真正精通易数和堪舆的何濡,若他肯推演,应该可以推出大概,但这种推演很耗费生命力,轻易不能实施。
  十月初六,吉日吉时,山阳王安休渊正式登基称帝,经太常令和礼部合议,把安休林的谥号定为明,庙号太宗。
  照临四方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任贤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这是美谥,也是对安休林一生的总结和盖棺定论。
  三省无异议,交由皇帝审批用印后,正式通过。
  徐佑以太尉、秦公、大将军、领军将军和录尚书事成为百官之首,太极殿里率群臣高呼万岁,安休渊升座称帝,同日,封王妃姜景容为皇后,尊徐舜华为皇嫂,从崇宪殿移居永禾宫,仪仗如故,尊太后尤媛为太皇太后,居所仪仗皆如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