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608

  徐佑轻笑道:“该是你的造化,与别人无干!起来吧,都说情劫难过,你小小年纪,却能勘破虚妄,放下执念,以后专注武道,南北天下,必有你一席之地。”
  “是!”
  白易起身,望着袁青杞,双眸微微泛红,道:“弟子不孝,这段时日害得祭酒担忧,请祭酒重重责罚!”
  袁青杞冷冷道:“既然知错,回山去闭关清修,涤荡元炁,稳固境界,非我谕令,不得出关!”
  “诺!”
  白易冲宫一和五灵官等人抱拳施礼,纵身跳落悬崖,长啸声中,足尖轻点赤松,压弯了一个弧度,然后弹射而起,如蛟龙入海,转瞬不见。
  清明轻咦道:“好身法!”
  白易的轻功卓绝,多年前已可凌空缚鹰,现在入了五品,更是迅若奔雷,无人可及。
  徐佑笑道:“宁大祭酒,了却心事,那该怎么谢我?”
  袁青杞白了他一眼,道:“大将军位极人臣,富甲江东,我修道之人,贫寒交迫,怎么好意来讨要酬谢?”
  宫一很果断的对五灵官使了眼色,洛心竹难掩娇笑,和众人默默退了下去。至于清明,他早把自己当成了工具人,你们该调情调情,该干嘛干嘛,他都不在乎。
  “大祭酒此话说的不地道,你在广州那几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海贸买卖做得风生水起,比我辛辛苦苦卖纸墨糊口,可不要富裕太多了。”
  “哦?”袁青杞奇道:“你认真的啊?怎么,手头拮据了?若是急着用钱,多了不敢说,一两千万钱总还是有的……”
  财大气粗莫过于此了,徐佑很辛苦才把吃软饭的念头打消,道:“那倒不是,我是想问问,你的船队在南海诸多海域和天竺那边活动,大抵都在西边,有没有想过往东边走走?”
  “东海?多年前听闻有大胆的商贾率船队去过,历时一月有余,说是那边除了茫茫大海和一些无人的小岛,并没有发现大规模人群聚集的踪迹……没有人,自是不能做买卖,无利不起早,后来也就无人再尝试了。”
  “如果我说,从会稽郡的句章港出发往东,跨越一万海里之外,有广阔的陆地、繁茂的物种、和奇特的文明,你信不信?”
  句章港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宁波港,秦汉时就开凿出来,现在还是属于楚国水师独有的军港。
  袁青杞越发惊奇,道:“你当真的么?”
  徐佑笑道:“你以为我在书院讲的那些天文地理都是胡说么?”
  要不是太了解徐佑的为人,袁青杞真的以为他在梦呓,道:“就算是真,还是庾策问你的那句:如何验证?一万海里,沿途可有补给,风信水文状况如何,怎么确定航向,又怎么防范远海航行的各种突发灾难和疾病?这些不解决,终究只是胡说罢了……”
  徐佑也知道现在还不可能重演地理大发现的壮举,哪怕再眼馋美洲大陆的玉米红薯马铃薯辣椒和陆地棉也得忍着,等天经玉算院发展五到十年,储备足够这方面的人才,然后以国家注资,组织船队远航,定可提前几个世纪占住美洲这个巨大的宝库。
  毕竟华夏的航海技术一直都是世界老大的地位,汉代就打通了广州到印度的航线,六朝和唐代已经直达波斯湾,宋代更是呈现碾压式的跨越发展,现在的楚国承前启后,正是大有可为的时期。
  “这是以后要做的事,现在不急……我是想拜托你,可否从林邑运五千斛占城稻回来?”
  “占城稻?我对这些不太懂,反正广州那边负责海贸的人过几天要回来复命,你可以见一见,有什么吩咐直接告诉她就成了!”
  袁青杞突然觉得不对,道:“你不是也有几艘船在广州那边做买卖吗?还有骆白衡他们的船队,规模比起我的毫不逊色,为何不自己去运呢?”
  徐佑故作淡然,道:“主上对你革新天师道很是支持,似乎有意敕封你真人名号,但为了防止朝廷内有人阻扰,还得再额外加点筹码……若是把占城稻运回来,这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也好堵住他们的嘴……”
  袁青杞神色微动,她再不好名利,也知道能得朝廷敕封,必定对宣讲新教大大的有利,只是心里诧异,道:“区区稻种,竟有这等的神妙?”
  占城稻有几大优点,耐旱,耐瘠薄,不择水,不择地,且成熟早,可以完美的避开秋旱这个大坑,适应性广,宋代引进中国后经皇帝亲自下令推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是,此稻种和咱们的不同,运五千斛回来试种一季,明年就可看到效果。正好那时奏请主上为你加封,天时地利人和,无人敢有异议!”
  “好!”袁青杞处事果决,道:“等人回来,我即刻让她来见你!”
  徐佑皱眉道:“我最近事多,你直接吩咐就好了……”
  袁青杞神秘一笑,道:“那不行,这个人你还是见见吧!”
  玄机书院的各项事务逐渐走上正轨,徐佑转头把精力投入到枫营。经过这大半年的操练,韩宝庆不负重托,又练出来将近一万五千雄兵,随时可以派上战场。不过现在枫营练兵已经不用徐佑掏私人腰包,大将军府有军费开支,足够枫营再练三万人出来。
  经过两天的忙碌,徐佑从中挑选出一万人,立刻安排战船送到徐州,奏请朝廷成立了赤枫军,由叶珉担任军主,独立于翠羽军系统之外,而叶珉所部的镇海都则交给了征伐青徐时表现突出的唐知俭。
  然后徐佑一头扎进了天工坊,和祖骓以及他带出来的几十名弟子没日没夜的不知在研究些什么。当清明禀告说袁青杞的人来找他的时候,徐佑正黑头灰脸逃出所谓的实验室,没好气的道:“真会挑时候……带人进来吧!”
  清明笑道:“郎君心里要有数,来的可是故人!”
  “哦?”
  徐佑立刻反应过来,怪不得袁青杞非得让他见一见,笑道:“既然是故友,还不快请人家进来?”
  再次见到履霜,她变得和以前大为不同,皮肤黑了些,也粗糙了些,眼神没有以前那么的柔弱,反而透着几分坚毅和凌厉,穿着淡青色的戎服,双手磨起了老茧,显得干练之极。
  “履霜……噢,现在是不是应该叫你羽五?这些年在广州四处奔波,辛苦了……”徐佑从清明手里接过面巾,扔到水盆里打湿,然后拧了拧,一边擦拭一边笑道:“瞧我这邋里邋遢的,失礼了……”
  徐佑温和的笑容仿若昨日,羽五却不知为何手脚轻轻的颤抖起来。这些年她在广州那鱼龙混杂之地,和当地的游侠儿,和海域里的抄贼,和同行里的恶客勾心斗角,双手沾染了不少的血腥味,早练得处变不惊,心如磐石。可此时此刻,看着徐佑那被烟火熏的狼狈的脸,内心深处的柔软骤然融化,竟忍不住想要过来,接过沾了水的面巾给他擦拭污迹……可脚下却仿佛扎了钉子,再也挪动不了分毫。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她原以为跟着袁青杞,学本领,长见识,甚至不惜性命的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或许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日,她可以拥有足够的实力来为徐佑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也是支撑着她走过那么多艰难险阻的信念和动力所在。
  可真到了这日,重新站在徐佑面前,他已经是大将军,权倾天下,举止间的威严,就是笑着时也让人心惊胆战,而她哪怕连给他擦脸的资格都没有,这些年的挣扎和打拼,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笑话罢了。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时光不会倒流,失去的也不会再得到!
  她曾经被视为叛徒,从此只能是羽五,不会再成为履霜!
  这不是委屈不委屈,也不是原谅不原谅,而是当初的因,结下今日的果,只是她明白的太晚了。
  “羽五拜见大将军,我奉祭酒之命,前来听候吩咐。”
第七十七章
北国风光
  和履霜的匆匆一会,并没有在徐佑心里引起太多的波澜,瞧着她从身份卑贱的歌姬变成称雄一方的巨贾,又有袁青杞这棵参天大树遮风避雨,未来可期,总比留在徐府做个伺候起居的婢女要好。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宿命,这一生里遇到的许多人,或许会有短暂的交叉,或许会有短暂的同行,但终将分离,然后走向各自的终点。
  没有什么比人格独立更大的自由,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值得追求的人生,所以奴隶制在多年后轰然倒塌,所以家天下的帝王最终烟消云散——当然了,哪怕到了后世,隐形的阶层依然存在,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可至少总有那些勇敢无畏的人们以鲜血和生命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临近年关,徐舜华的书信顿时频繁起来,语气也越来越严厉,作为在京城度过的第一个新年,若缺了徐佑,让她觉得特别的不自在。
  徐佑复信说尚有要事未能完成,若是赶得及,将会回金陵和她共庆新春。随后,在赵信的船坊,徐佑见到了鲁伯之说过的祖骓新发明的那两种战船。一是方头平底船,类似于后代的沙船,方头方尾,宽、大、扁、浅,增加了抗纵摇和横摇的阻力,不易倾覆,又创造性的采取了榫卯接合和铁钉钉连的先进技术,稳定性为天下之最。且多桅多帆,顺风逆风都可飞速行驶,吃水又浅,不易在浅水和沙滩搁置,载重在四千石到六千石之间,可以在内河和外海作为主要运粮船使用。
  西征在即,有此船为助力,后勤补给的压力将大大的减缓,徐佑十分高兴,当场表态要为祖骓记功,并把此船命名为稳龙舟。
  另一种是快速运兵船,和明初的马船相似,命名为骊龙舟,八桅十一帆,长二十七丈,宽十五丈,船速极快,可载八百人,中间有隔板,上面容兵,下面放粮储器仗,并且在舭部两侧位置加了两根梗水木。这种梗水木就是后世的减摇龙骨,比起唐代海鹘船两侧的浮板更加的适用,也更加的经济,风浪再大,也无倾侧之危。
  同时,祖骓还展示了很多黑科技,大都是徐佑曾经提出过的构想,都被他一一变成了现实。比如船舵杆上加舵叶,也叫平衡叶,使舵运转省力。比如升降舵,深水航行时将舵降下,既可以提高舵效,又可以提高抗漂移能力;浅水航行时,则将舵升起,以保护舵不被水底礁石碰坏。另外,还发明了一种开孔舵,就是在舵叶上打一些小孔,不仅使转舵省力,而且由于水的表面能力的作用,不影响舵的性能。还改进了船锚,此前,铁锚的锚齿排列在同一侧,投放后不一定能抓住地面或水底,往往不能起到碇泊作用。将锚齿改为按圆周均匀排列,无论如何抛掷,总有一部分锚齿能抓住地面或河底。
  不过,最黑的黑科技,也是最伟大的发明当属水密舱壁。其原理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若干个互不相同的独立船舱,用麻筋和桐油灰艌密,扁铁和铁钉钉连,坚固无比。当船舶发生触礁、碰撞等造成船体破损时,即使某一间船舱进水,也不会波及其他船舱,从而提高船舶的抗沉性。
  单此一项,就把当世的造船技术前推了数百年!
  接下来就是按照之前约定的成例,由赵信船坊和扬州官坊联手造船,务必在三个月内装备军队。等搞定这些船务,眼瞅着已到了年关,徐佑辞别众人,途径吴县时去见了顾长雍,拜托他充当媒妁,前往张氏纳采提亲。
  能为当朝大将军做媒,这情份可遇不可求,秦汉以来,除了霍去病,又有几个未婚的大将军?顾长雍痛快的答应下来,亲自着手开始筹备。
  所谓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虽说现在普通人家提亲多用大鹅来代替大雁,可对顾氏门阀而言,寻个雁作礼还不是难事。至于其他礼物,也都不需要徐佑操心,顾家全给包圆了。
  徐佑赶在大年二十七抵达金陵,这是新主登基后的第一个盛大节日,太常寺原想大肆操办一番,被安休林给拒了。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下诏,向臣民解释“政在节财,礼为宁俭”的道理,号召国民崇尚节俭,并以身作则,穿布衣,盖布被,宫室不作任何雕饰,也不用金银玉器,善心焦思,克己励精,为新朝的治国理念开了个好头,并改元为元兴,宣布大赦天下。
  几乎同一时间,凉国的姚吉也正式改元金雀,只是国内暗流涌动,忠于老皇帝和太子姚晋
  的人时不时的搞出点动静,让他疲于应付,又大为恼火。好不容易挨到过年,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借改元之际,大赦了许多官员来施恩拉拢,并进行了频繁和密集的人员调动,曾经忠于姚琰和姚晋的官员被大批清算,外放的外放,降职的降职,核心和关键位置都放在自己人,然后听从温子攸的建议,额外加征三年赋税,强征兵户之外的百姓从军,并大肆囤积粮草,扩充军备,以随时征讨姚晋和应对任何国外内可能会发生的干涉和战争。
  北魏帝都——平城。
  平城分三部分,皇城、京城和郭城。皇城位于北部,是帝王居,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比起金陵台城不遑多让。
  皇城南面是京城,方圆二十里,分置市里,经涂洞达,里宅栉比,人神猥凑,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并且士族和庶族严格分开居住,不得杂居,违反者予以重处。
  而郭城则绕宫城南,周回三十二里,悉筑为坊,坊内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寺院、市廛、园林、籍田、药圃、明堂、祭坛,应有尽有。
  一月的天气还如同婆婆的脸,总是冷的让人心悸,大街上没了往日的热闹和繁盛,年味早在呼啸的北风里消散不见,和柔然的大战虽然过去了三个月,可满目的断壁残桓,户户白衣,仍旧深刻的影响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于忠穿着狭领窄袍,外罩貂皮,阔腿紧口裤,塞进马靴子里,头戴圆顶的鲜卑风帽,前沿位于额部,脑后及两侧有垂至肩部的披幅,双手很北方的笼在袖子里,慢悠悠的从京城的某条小巷子往郭城的里坊走去。
  他跟随元沐兰回京后,先在家赋闲了一段时日,然后被调入侯官曹升职做了内侯官的一名龙雀。而曾经主掌江东白鹭的龙雀楼祛疾则相反,他彻底厌倦了侯官曹的生涯,通过楼氏的关系转隶去了军府,眼看着要外放上郡成为地方戍主,可以预见,未来的两人将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午后的天阴沉沉的,二十多匹快马奔驰而过,激起的尘土蒙了于忠一脸,他悻悻然的吐了口吐沫,倒也没去生事,只瞄那两眼就看出是元克那个纨绔殿下,作为元瑜的第五子,向来跋扈的很,惹不起还躲不起,最好的办法是视而不见。
  来到郭城东郊,于忠先找酒肆喝了几杯酒,然后借撒尿的时候从后门出去,穿过了两三个街道,闪身进了一个毡帐。
  拓跋氏立国之后,胡汉交融,平城内的建筑风格也遵循了这个特色,既有汉族木构式屋宇建筑,也有胡族穹庐式的毡帐。
  毡帐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如于忠进的这个就是方形毡帐,顶部开两个天窗,天窗上系一条绳索,一头系在天窗上,另一头系在后壁的圆环上,可以控制天窗的开启和闭合,左右两侧、前壁门两侧,均开长方形窗用来透气和采光。整个毡帐结构是用木条或柳条编成的伞状支架,又以绳索绑缚、结扎,再用毡或其他织物覆盖其上。
  毡帐的容量大小不一,小的可容四五人,大的可容百人,魏国著名的百子帐,其形制以绳相交络,纽木枝枨,覆以青缯,形制平圆,也颇有华美宏大之处。
  毡帐里坐着一个汉人,名叫霍覆海,现在的身份是胡家布坊的普通伙计。布坊属于胡九离的产业,胡姓原是北魏大族纥骨氏改的汉姓,胡九离和于忠相交莫逆,他编造了霍覆海的来历,推举到布坊谋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