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608

  徐佑乜了苍处一眼,道:“你被抢过没有?”
  苍处被噎的不轻,没让抢过吧,显得自个没雄性魅力,被抢过吧,又显得太柔弱,像个娘们!反正怎么说都不是,他撇撇嘴,道:“郎君最爱欺负人……”
  徐佑何濡同时一愣,苍处这样的粗鄙壮汉突然卖萌,反差之大,让人不由得放声大笑。
  茶叶的生意稳定下来,徐佑终于有时间和陆定安见个面。陆定安这两个多月吃住在灵秀山,就跟打仗差不多,从征调役夫到物材选择,再到施工建造,全由他统筹安排,居中指挥,废寝忘食,竟真的和时间赛跑,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玄机书院的轮廓给搭了起来。
  自山脚往上,层层叠叠,沿着纵轴线串联成局,流水潺潺,松柏蔽日,既端庄凝重,又平和寂静,充满了井然有序的理性之美,又不失天人合一的传统风格。
  登山而上,周以缭垣,环以园墙,游廊曲折,相映成辉,虽只有雏形,尚未进行清扫和涂漆妆点,但已经可以预见将来的蔚为壮观。
  陆定安消瘦了不少,陪着徐佑身侧,歉然道:“两个月实在太急促,也只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后续的还有许多细微处得进一步修缮。若想全部竣工,以供使用,至少需要半年……”
  徐佑负手前行,看着四周,没有说话。
  陆定安的脚步顿了顿,从后侧打量下徐佑的神色,又快步赶上,笑道:“微之,过去的事不要提了,谁对谁错,大家心里都有数。你既然当时没有追究,想来也不是真的要和陆氏交恶。两个月,我尽力了,钱流水般用出去,又几乎征用了五个郡的役夫,上至朝廷,下至乡野,已对此多有非议,真的要不计代价赶工,难免会被人攻讦劳民伤财,恐不是微之兴此书院的目的!”
  徐佑微微笑道:“当初陆公可不是这样答应我的……”
  陆定安把牙一咬,道:“微之,陆氏言出必践,绝无反悔的道理。只是我力所不及,如蚍蜉戴盆,不能上山,这才误了事。这样吧,不管花费多少钱,再给我五个月,明年开春之前,我定把玄机书院造的尽善尽美,冠绝江东!”
  两个月完全建成书院,本就是故意刁难陆氏,眼前这个进度,徐佑其实已经十分满意,他也不好过于逼迫陆定安,笑道:“陆郎君言辞切切,我岂能咄咄逼人?好吧,再给你五个月,明年三月桃花盛开之时,我要这玄机书院开山门迎纳天下良才!”
  陆定安点点头,道:“如君所愿!”
  正在这时,冬至上山禀告王复到了钱塘,徐佑和陆定安辞别,下山去见王复。陆定安望着徐佑的背影,心里想的却是王复以卧虎司假佐的身份,和徐佑来往如此亲密,莫非朝中那位主上,又在谋划什么吗?
  陆定安摇了摇头,把脑海里的念头驱逐出去,这不是他该操心的事。玄机书院,哎,玄机书院,徐佑真是给了他好大一个难题!
  在城里见到王复,他满面尘埃,双目布满血丝,声音也因为疲惫变得沙哑,浑无半点往日的意气风发。徐佑惊道:“假佐,发生何事了?”
  王复又是懊恼,又是愤恨,道:“北顾里死了太多士族,主上闻讯后大怒,校尉派人前来申斥,要我尽快抓到元凶主谋,以安民心。”
  “民心易安,圣怒难平……”
  “正是这句话!”王复哀叹道:“明武天宫隐匿极深,扬州卧虎司仅有数百徒隶,对付年归海的罗杀天宫尚且力有不逮,又怎么兼顾这许多?再说了,彭泽湖将计就计,将罗杀天宫宵小尽诛,要不是北顾里生变,急着赶回吴县救援,年归海的人头也早封匣送往金陵。郎君你评评理,我没有功劳,也总有苦劳吧?可事到临头,没人听你解释,一不给钱,二不给人,上下牙齿一碰,就要几日几日内拿人归案……我要有这本事,还用苦熬多年才当了个区区假佐?”
  王复向来是极能忍的人,今日却不管不顾的跟徐佑大吐苦水,可想而知心理压力到了何等难以承受的地步。
  徐佑劝慰道:“萧校尉也有他的难处,你别太往心里去。何况只是申斥,又没有撤你的职位,也没有调你回京,还是将事情交给你来办,这说明信任不衰。只要校尉还信任你,些许委屈,算不得什么。”
  王复当局者迷,听了徐佑的话,郁结的心情略为好转,这才道明了来意。原来这段时日根据被俘的六将军的口供,卧虎司和天师道通力合作,终于确定了兰六象的位置,就在临海郡和永嘉郡之间的天鼻山,今日此来,是为了请徐佑前往领兵!
  “州府兵不能动,一旦走漏风声,兰六象必定逃之夭夭,也会在百姓中引起不必要的惊慌,所以此次围剿,由卧虎司出动三百徒隶,扬州治宁祭酒携五大灵官带领精锐三百人,还有顾陆朱张的三百善战部曲,所谓兵贵精不贵多,天鼻山的贼子初步探明,应该在二百人左右,单以兵力来说,我们胜券在握。然而兰六象深通兵法,又占着地利,为了以防万一,我特地来请郎君带兵,到时不用你亲自厮杀,只需坐镇后方,指挥调度即可!”
  徐佑哪里肯趟这个浑水,立功惹人嫉,失败还得背锅,真是傻子才肯答应,推辞道:“若论领兵,都督府李宣威自是最合适的人选,若论知兵法,张槐张郎君更远在我之上。”
  “李二牛一介武夫,有勇无谋,张槐不过侥幸赢了一次,还是仰仗郎君示警在先,到底有没有本事,我看还在两可之间。而且他是养尊处优的门阀子弟,未必受得了天鼻山的险峻。”王复请徐佑出山,自有他的私心。一来,徐佑和他的交情不是旁人可以比的,合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二来,徐佑不爱争功,事成之后,不会因此闹的不愉快,道:“这次抓兰六象,不成功就成仁,交给别人我实在不放心,万望郎君出手相助,复感激不尽!”
  徐佑思之再三,到底还是拒绝了王复,去或不去,都有足够的理由,可万般理由都比不过一条:何濡、清明和左彣合力,经过这段时日的苦苦钻研,已经从《灵宝五符经》里基本勾勒出了道心玄微大法的修炼方法,时不我待,与性命相比,其他的都无足轻重!
  他原本就打算等忙完青雀舌和玄机书院的事,立刻开始闭关,现在自不能因为王复的一席话就改变计划。
  三洞垂法,道心玄微。
  乘景迅云,从仙达圣!
  此乃高上之玉道,神仙之津途,众真之妙诀!
  九月初九,徐佑再次闭关,对外宣称撰写《五经正义》里的《周易正义》。当夜子时,合清明与左彣两位小宗师的神力,打开了藏着三万两白银的密库,里面仿若一个小洞天,通风通气,也有泉水淙淙流过,生活起居的必备品一应俱全,可以数月不出,完全自给自足。
  略作打扫,何濡左彣两人退了出去,只留下清明陪侍左右,为徐佑护法。站在洞外,左彣心神不安,低声道:“其翼,你说……郎君会成功吗?”
  何濡望着漫天星辰,淡淡的道:“生死有命,到了这一步,其实成败不在于人,而在于天!我观天象,七郎必能涅槃重生!”
  (第四卷
完)
第五卷
名都妖女
第一章
道为三一
  据后世传说,《灵宝五符经》最早于上古时期被大禹得到,并以之治洪水、分九州,成为夏国第一代君主。大禹去世之后,《灵宝五符经》被封存在山石之中,吴王阖闾伐石建造宫殿偶然得之,从而流传后世。
  起初,《灵宝五符经》仅有一百七十四字,条理敷畅,斗拱星罗,词意昭明,金声玉振,可谓字字珠玑。阖闾以此经问道于孔子,也无所获。可以说大禹后的千百年,从来没人能够破解经中奥义。直到天师道第九代天师观妙真君魏元思以天人之智续写《灵宝五符经》,终于解开了里面蕴藏着的无上大道。
  徐佑历经生死艰难,从鹤鸣山戒鬼井盗走的这本《灵宝五符经》,足足有三万余字,比起初本,已经扩充了十数倍,文义仍旧晦涩难明,夹杂了魏元思解读前经的注释还有自行参悟的大法,一言一字,无不暗含玄机,不夸张的说,当世可以读懂的人,绝不会超过十个。
  虽然难如登天,可至少不再像初本那么的不可窥探。经过这半年多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解读,何濡、清明和左彣称得上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除过必要的事务安排,几乎没日没夜的钻在这三万余字的五符经里,可能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隐藏的讯息就包含在浩如烟海的道典之中,想从无到有窥破魏元思的心思,找到经文里暗藏的正确的规律,然后拼凑出道心玄微的秘密,说是大海捞针都不为过。
  幸好,还有宁玄古!
  宁玄古很大气的给了玄武劲的修炼方法,又送来了许多魏元思早年遗留的记载道法感悟的笔记,而徐佑的白虎九劲又和五符劲息息相关,有这些为参照物,加上一点点运气,这才找到了《灵宝五符经》里藏着的遁去的一。
  那是天道为人间留下的一线生机!
  何濡、清明、左彣,三人中有两位小宗师,对武道的理解已接近化境,尤其清明,修习的青鬼律包罗万象,师从陈蟾对天师道道法也有很深入的认知。至于何濡,他是阴符术的传人,聪明才智,当世几乎不作第二人之想,对佛道两教融会贯通,学究天人。还有宁玄古,能和孙冠对峙三日,又是魏元思最钟爱的小徒,他雅量高致,为了表明绝无染指道心玄微大法的野心,婉拒了徐佑邀请他来明玉山共同参详的建议,只是多次书信往来,提供了无数鞭辟入里的见解,避免了陷入一字之误、谬以千里的歧途。
  这四人加上徐佑,合五人之力,不敢说智计和学问天下无敌,可至少勉强够得上那十人之数里的一个!
  时也,命也,运也!
  魏元思逝世几十年后,道心玄微大法终于在明玉山颠重见天日!
  在密库中枯坐七日夜,徐佑不言不语,仅进食少量,其余时间要么冥思,要么酣睡,要么盯着道心玄微大法,上面的每一个字他早就印在脑海里,倒背如流,可事到临头,却始终没有足够的信心迈出第一步。
  想那魏元思闭关五年,不仅神功未成,而且被反噬道心,终身无望晋位大宗师,引为毕生憾事。不问可知,这道心玄微大法必定有不为外人道的凶险,或许在修炼过程中就会逐渐显现,徐佑自问论才智和修为远不及魏元思,前贤未竟之伟业,他可否毕其功于一役呢?
  没有把握!
  但时不我待,自宁玄古为他压制住体内的朱雀劲,距今已三年有余,最多还有一年的时光,朱雀劲就会再次发作,那个时候,不管是李长风的定金丹,还是宁玄古的玄武劲,都不可能将徐佑从生死边缘给拉回来了。
  所以,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得闭着眼睛跳下去,再没有第二个选择!
  “道者,太初也。夫道为三一者,谓虚、无、空。虚,明而无形;无,无质可得;空,无所障碍。得三一而得道,还虚之功,返现内照,凝神入炁,自合妙机,此为道心玄微者也!”
  徐佑推开案几,起步于斗室里来回九次,负手立于烛光前,双眸深邃如海,却只有那一点点的微光闪烁,低声道:“魏元思开篇名义,道乃三一,以虚、无、空为三重境界,道之初为虚境,明白了何为虚,才一脚跨入山门……”
  清明始终守候在徐佑身侧,接过话道:“‘道之初,初时为火之精,其气赤,即为光明’,这是《灵宝五符经》里的原话。依我之见,虚者,如日,如月,如火,其精明然,而无实质。道生神,神生则见光明,所谓道之初,也就是神为一的虚境!”
  “虚境,神为一……”
  徐佑闭上双目,复归默然。
  如此又过七日,他突然道:“《五符经》说道之初藏在太素之中,而太素,即为人!人之初,初时为土之精,其气黄。由神入骨肉则成人,是不是要把虚境的神,融入骨肉之中,方成无境?”
  清明道:“无者,气也!气有形可见,无质可得。人之初,也就是气为二的无境!”
  徐佑这次却没有默然静坐,而是状若疯癫,口中喃喃,绕室疾行,等力竭扑到于地,头脸埋于土中,歇息后再起身复行。如此又是七日,双足鞋履尽破,足底肌肤撕烂若毒虫咬噬,结痂后又多次结痂,鲜血直流,将密库的四周染得由红变褐,不忍目睹。
  清明盘膝坐在角落里,眼睑低垂,脸色平淡。欲寻无上大道,这等躯体受的折磨,不过平常,算不了什么。他需要时刻关注的是徐佑的心神,只有破开那后天而来的重重迷障,才可以窥见神之虚境、气之无境的山门———那也仅仅窥见而已,想要走到山门前,不知还得经过多少难以想象的劫难!
  谁也帮不了徐佑,能战胜自己的,唯有自己!
  七日后,徐佑停足,这时才感觉到了脚底的疼痛,也正因为这点点深入肺腑的痛感,让他从虚无当中重新回到了人世间。
  “虚为神,无为气……那,何为空?”
  徐佑衣袍湿透,臭不可闻,转身坐在石榻上,双脚高高举起,等清明端来热水,忍着痛泡入铜盆,又涂抹了止血生津的药物,这才有气无力的问道。
  “空,即是空!”
  徐佑笑道:“这是佛语!”
  “道是道,佛亦是道!”清明沉声说:“空,无天,无地,无山,无川,也无人我和昆虫草木,万象空空,空即是空。”
  徐佑若有所悟,道:“空,即是太始。人之初,藏在太始之中,太始,初时为水之精,其气白。神入骨,骨生精,这就是精为三的空境!”
  清明点点头,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神化气,气化精,精复化神,三一相合,名为混沌。道,自混沌中而来……这个道,就是道心玄微的道!”
  徐佑眼眸里的微弱烛光终于大炽,道:“欲守道,先守心。心为一身之主,心能禁,则形神不邪,这是心字!”
  “不错!”清明越说越快,越说越大声,声音在狭小的密室里来回激荡,犹如九天传来,震人心魄,道:“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眇眛乎其深,故称其为微!”
  道,心,玄,微!
  乾坤炉鼎,坎离降升。渊深耽味,重玄唱喝。赤水玄珠,顺逆乃成。千变万化,总归一贯。而今而后,宇宙在乎手,造化备于身,可以大休歇,可以大无畏,可以大自在。睹玄珠之有象,炼金液以有成,感神明之告人,忽心灵而自悟,比沉痾之顿苏,犹大梦之惊意,通身是汗,瞽目开明。虽世无拔山竭海之力,又无补黥去毒之方,唯道心可驾拯溺之慈航,唯玄微可仗斩邪之慧剑,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方而不矩,圆而不规。来焉莫见,往焉莫追……
  道心玄微大法的修炼口诀闪烁着金光,在脑海里一一浮现,徐佑靠着墙,双腿平伸而坐,无身印,无手印,随意自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