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608

  徐佑其实对冶金术所知不多,仅大概了解从块炼法开始的技术发展过程。譬如灌钢法的发明者綦毋怀文,他选用品质优良的铁矿石,先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几度熔炼,使熟铁渗入碳而成钢。由于让生铁和熟铁所谓的“宿”在一起,所以炼出来的钢被称为宿铁,炼出的宝刀也因此称为宿铁刀。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可要浴以五牲之溺,淬于五牲之脂,各自的数量配比,火候时间的把握,这些都没有现成的数据,又没有控温和测温的仪器,全靠操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冶炼技巧,实在是复杂困难到了极致。
  徐佑只是提供思路,打开了一扇门,若不是祖骓精通数术、天文、水利、冶炼和机械制造,堪称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全能人才,又不计辛劳、夜以继日的进行疯狂的实验和无数次的记录调整,加上明玉山不问成果,不问用途的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想要短时间内掌握双液淬火法,造出宿铁刀,无疑是痴人说梦。
  左彣同样拜服,道:“郎君真是生而知之!”
  “灌钢法倒也不是我想出来,之前看过道家典籍,里面就记载了灌钢法的雏形,所谓“钢乃杂炼生鍒者”。生,既是生铁,鍒,既是熟铁,杂炼也就是祖先生说的‘宿’。自古除圣人外,何来生而知之者?”
  徐佑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他关注的,是成本,问道:“像这样的宿铁刀,所费几何?用时多久?”
  祖骓想了想,道:“起始会十分昂贵,可等到技法纯熟,匠人也练出手来,再大量锻造,可以将费用降到三千文左右,一月可得刀千余柄。”
  百炼钢造兵器的问题在于成本过高,曹操的百辟刀耗时三年,孙权的剑只一柄就要可供七人两年九个月的吃用,这样的神兵利器,不能大规模量产,只能作为贵族的玩物。一直等到綦毋怀文以天纵之才发明灌钢法,并以此炼出宿铁刀,这才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让古代军工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好!”何濡大喜,比刚才看到宿铁刀时更加的激动,道:“不过此事暂且列为绝密,祖先生心知即可,万万不能泄露出去!”
  祖骓还沉浸在创造历史的兴奋里,没有注意到何濡话里暗含的深意,点头道:“我明白,何郎君放心!”
  既然徐佑身为灌钢法的发明者,又是郞主的身份,自然这开天辟地的第一把宿铁刀由他佩戴。徐佑也不推辞,他确实喜欢这把刀,交给清明拿着,和祖骓去参观炼钢炉。
  “天地有形位,阴阳有柔刚,冶炼时也只有阴阳柔刚相结合,才能造出最好的钢来。所以我在背阴之处造这三座阴炉,专门冶炼鍒铁。又在向阳之处造三座阳炉,专门冶炼生铁。再在阴阳和合的交界处造三座归一炉,将熔态的生铁灌注到未经锻打的鍒铁里,几经变幻,方得灌钢!”
  祖骓先是自豪,继而赫然道:“只是开始时掌控不好温热,废了好几座炉子,白费了许多钱财……”
  徐佑大手一挥,道:“钱能解决的问题,都是不事。这方面你不用多虑,需要多少钱,就找计青禾去拿,回头找其翼签押即可。”
  笑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是不花钱不花时间就能搞出惊天动地的发明,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的美事?
  接下来徐佑又详细问了炉温的极限,和阴炉阳炉归一炉的不同建造结构,以及送风能力和除渣能力等等,直到天色将暗,这才和祖骓回到房舍。他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众人都站在旁边,大眼瞪小眼不明所以。
  过了足足一个时辰,徐佑抬起头,揉了揉太阳穴,疲惫的道:“观方才的炉火,色泽纯青,炉内的温热应该在千二百度左右。”
  炉火纯青这个成语的本意,就是指炉火成纯青色,温度已经到达了顶峰,也就是后世说的1200度。
  度这个量词,也就学过天经玉算的祖骓大概明了,他对炉温的认知远在徐佑之上,惭愧的道:“不错,我用尽所有方法,也只能成青色而已……”
  “可这个还不行,炉火不到蓝色,造不出我想要的那种钢。祖先生,你要再造一座炉,高度在两丈之上,尽可能的高,但也注意坚固。将内壁的直径缩小到四尺以下,天经玉算里提到过……还有,将鼓风木扇改的更大,用人力驱动的话,送风不足,这里要用筒车。筒车需要水力,具体怎么造,我过几天给你图纸,但也没什么稀奇,就是把东汉时的翻车改良一二,借助从高处流下的水力代替人力,让鼓风木扇转动的更快……再有,得额外造一间蓄热室,通过空气预热来增加炉温……”
  徐佑这才发现在农耕时代想要搞点工业时代的东西太过艰难,也太过繁琐,他只不过想要给四轮马车加一个避震装置,可就是这种弹簧钢,所需要的前置条件太多太多,并且很可能在付出了诸多努力之后,还是造不出来。
  但是技术的进步,就是失败堆积成山后才能让后来人攀越而上,这并不是死毫无意义,而且在这个过程里,还会有很多附加价值的意外之喜,比如宿铁刀,比如即将问世的水车,这些发明都会给世人带来极大的冲击。
  这是好事!
  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想要提高炉温,只能先从炉子的结构改起,缩小横截面的大小,可以有效蓄热,到了宋朝,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冶炼的炉子再没有超过四尺的内壁。而改进鼓风技术,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送进去更多的空气,水力比起人力有巨大优势。当初给天工坊选址的时候就考虑这个,所以毗邻翠羽湖,很简单就能开辟条水路过来,利用地势的高低差,造出筒车送风。
  至于蓄热室,徐佑还真不知道具体构造,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不过有祖骓在,只有提出想法,还没有他造不出来的,可以边干边造边改,反正这不是急于一时的事,真的发明出来了,可是利在千秋。
  好不容易搞定这些,徐佑领着众人走出天工坊,明月高悬,秋风送爽,徐佑突发诗兴,吟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金陵,千里之外,可也有人在望着天上明月,思念着心里的良人?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
  金陵,张府!
  后花园里的水池边上,张玄机正在逗弄着两头鹅,清芷从外面寻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拜帖,走到近前,低声道:“郭府的詹文君要见女郎……”
  都在金陵这个名媛圈子里,张玄机的名声属于破败不堪的那种,人人提起都会捂嘴掩面轻笑两声。一来,阴阳鱼脸看起来委实可怖,尤其生为女子,这样的容貌既嫁不出去,也有碍观瞻,倒也不怪别人轻视;二来,张玄机和顾允的口头婚约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被退婚后,顾允娶了陆未央,容貌清丽,两相对比,更显得张玄机可悲可叹。有此两点,纵然从吴县来到了金陵,张玄机还是没有逃离貌丑的宿命,成为大家议论和八卦的对象,不过对她而言,这些都是云淡风轻的身外事,根本不值一提,别人愿意,那是别人的事,无足轻重。
  詹文君则不同,她虽然是个寡妇,可未过门而丧夫,守节多年不嫁,谁也挑不出一丁点的错。容貌在当时的人看来并不算绝美,那就等于说对圈子里的其他女郎没有太大威胁,加上腿长身高,显得英气勃勃,又长袖善舞,精明能干,把郭府里里外外打点的井井有条,称得上有口皆碑,名声上佳。
  不过,詹文君和张玄机向来无交集,这次突然登门,不知所为何来。清芷犹豫了片刻,道:“当初徐郎君刚到钱塘时,好像和詹文君有过一段往来……”
  张玄机起身,随意的拍了拍手上的水渍,双眸清澈如惊鸿掠影,轻笑道:“愣着做什么?有请!”
  明玉山诸多杂事,徐佑虽甚少插手,可也不能真得当甩手掌柜。拉到吴县的青雀舌,原本是想借助顾允的婚礼打开名气,让交好的士子们吹捧吹捧,立刻就能大卖脱销。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喜庆的婚礼成了鲜血染红的地狱,徐佑再没心没肺,也不能站在别人的尸体上叫卖自家的茶叶,所以得再找合适的契机。
  契机很快到了,八月初,阴气渐渐加重,这个时代还没有中秋节,也没有赏月赋诗的习惯,人们不过八月十五,过得是八月十四。早晨起床,徐佑抱着丑奴,将朱砂化在水中,然后用食指沾上少许,点在额头,称为天炙。
  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节日,只是讨个口彩吉利。丑奴有点嫌弃头上的朱砂,苦着脸道:“小郎,这是什么啊?凉凉的,黏黏的,不好!不好!”
  “哈,最近汉话进步很大嘛,等会给你个小玩意,算是奖赏!”徐佑刮了下她的鼻子,丑奴把小脑袋钻到他的怀里,撒娇道:“小郎……你又取笑我!”
  徐佑笑道:“好,说正经的,这朱砂可是好东西,清心火,安心神,却邪避凶,最是厉害不过。宁长意你知道吧,扬州治的祭酒,神通广大,前不久有个道民叫刘大,睡梦中床上窜来一只老鼠,抱着刘大的中指就啃,刘大惊醒后赶跑了老鼠,觉得这是大凶之兆,于是上鹤鸣山求到宁长意门下。宁长意法眼通神,说这老鼠修炼成精,只等咬死你后强占了你的躯体好成人形,说完用朱砂在刘大的右手尺脉处画了个符咒……”
  丑奴听得入神,又有些怕,从怀里露出两只小眼睛,好奇又惊惧的问道:“然后呢?”
  “回家之后,等入了夜,刘大熟睡正酣。那只老鼠又悉悉索索的爬了过来,刚要下嘴去啃,却被朱砂慑了灵识,挣扎了半宿,终于一命呜呼。”
  “啊?”丑奴从徐佑怀里跳到地上,双手捂着额头,眼眸上翻,小心翼翼的盯着,道:“这等宝物,我要好好的护着……”
  “噗嗤!”
  推门进来的冬至刚好听到这些,忍不住笑到:“小郎,哪有你这样背后编排人家的?如果被宁长意知道,还不定怎么跳脚呢?”
  徐佑表现的很有男子汉气概,哼了一声,道:“这是夸她呢,我当面也不是不敢说!顾氏送来的东西都清点好了?”
  “嗯,顾氏这次好大方,以捐建玄机书院的名义给小郎送来这么多财物,粗算下来,约有千万钱……”
  这是为了答谢徐佑在北顾里的救命之恩,又唯恐他雅量高致,婉拒不收,所以假托捐建书院的名义。
  徐佑笑道:“顾氏还是不太了解我,送钱送物这种事,我来者不拒。去,把礼单上的玉佩取来。”
  此次顾氏的谢礼里面有三枚价值不菲的玉佩,无论南北,还是楚魏,金银虽奇缺,可毕竟还有价钱,只要愿意,多少可以兑换得到。但是玉器不同,玉属于有价无市的濒危品种,除非世家大族,等闲人想要搞到上好的美玉,几乎是天方夜谭。
  这是三枚上珩玉,徐佑就中取了一枚,成勾云状,两面分别刻着玄龟和海浪,刻槽内镶着金子,入手温润,通透且有光泽,挂在丑奴脖子上,笑道:“送你的!”
  纥奚丑奴从记事起就跟着於菟四海流离,哪里见过这样的东西,顿时爱不释手,翻来覆去的瞅着,显然爱煞了它。
  冬至捅了捅丑奴的腰,低声道:“傻丫头,还不快谢小郎赏?玉佩可不是人人都能得的……”
  丑奴笑嘻嘻的摇头,道:“我才不谢呢,谢了就是外人……小郎说过,一家人不必多礼!”
  徐佑笑道:“说的对!”
  冬至翻了个白眼,道:“鬼精鬼精的!”
  徐佑又取一枚,刻着凤鸟和流云,递给冬至,道:“这是你的!”
  “我的?”
  冬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急忙跪地俯身,惶恐道:“小郎,丑奴年岁小,天真烂漫,赏她倒是无妨。我这几年寸功未立,北顾里更是未能事先探明敌人的动向,害得小郎身陷险境,不责罚已是小郎开恩,哪里还敢生受这样的宝物?”
  “这算哪门子的珍宝!”徐佑哈哈大笑,道:“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既然无价,那也意味着一文不值,不过是看着养眼罢了。正好配你们这些女郎们,拿去吧,没事戴着玩,别太在意。对了,还有一枚给斯年,免得那丫头嚼舌说我偏心!”
  玉这东西,说值钱也值钱,说不值钱,也真的是一文不值。尤其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玉都进了达官贵人们的肚子,不知最后是变成了结石,还是变成了五谷轮回之物,与之相比,能被三个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美貌女郎贴身收藏,称得上物尽其用!
  冬至眼眶泛泪,接过玉佩,挂在脖子上,珍而重之的从领口放入衣服里,冰凉的玉佩碰触到肌肤,仿佛还带着徐佑手指的余温。
  冬至的俏脸,突然一红!
  徐佑并没有发现冬至的异样,和丑奴笑闹了会,头也不抬的问道:“客人们都到哪了吗?”
  八月十五,西湖八子的成员陆续抵达明玉山,当天晚上,徐佑在明玉山颠的凉亭中设宴款待,席间谈起前尘往事,不胜唏嘘。
  “不疑!不疑!君安否?君安否?”周雍和张墨的关系最为亲密,时隔多年,提到他仍旧两眼红透,心中痛苦不堪,借酒意高举杯子,对月而呼。
  张墨的尸身始终没有找到,有人说钱塘城破当日死在了海里,也有人说他隐姓埋名逃跑了,但不管怎样,这位曾经名声响彻江东的五色龙鸾已经彻底消失在所有人的世界里,偶尔还会被人拉出来吐两口痰,再踩踏几下,除此之外,或许也只有西湖八子社的朋友们还在记挂着他。
  巫时行叹了口气,道:“不疑失节,已非我同道,愿他安息九泉,来世再莫要这般糊涂了……”
  “你说什么?”周雍怒道:“不疑兄为救母而投敌,对国虽不忠,可奉亲却至孝。别人疑他辱他,尚可原宥,可你我是什么人?莫非忘了当初在西湖畔的誓言了吗?”
  巫时行苦笑道:“是我失言,元和莫怪!”
  王戎等也赶紧圆场,徐佑拍了拍周雍的肩头,道:“不疑非短寿之人,我们好好做事,将四声切韵发扬光大,日后或有再见之日,也算不负所托!”
  “是!”周雍泪流满面,道:“不疑心心所念,为七言诗和四声切韵奔走疾呼,他人不在,此事就由我们来完成!”
  众人久未见面,虽然成社时约定每三月一聚,可紧接着就是白贼之乱,延续一年多,他们分隔四方,如何聚得来?随后张墨先投敌后失踪,好不容易等白贼平定,徐佑又闭关半年,这约定像是作废了一般。不过,聚会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多有书信往来,彼此间的情谊倒没有生份。
  所以一旦徐佑发出召集令,另六人皆准时抵达钱塘,无一延误,无一推诿。酒过三巡,徐佑笑道:“诸君以为,世间何物最得风流?”
  王戎好酒,道:“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要说风流,自然是这杯中物独一无二!”
  他是儒生,又兼济天下之志,所以言语里不离尧舜,也少不了孔孟。
  杜盛微闭双目,摇头道:“我以为世间风流,皆在美人!颜如玉,腰似柳,青罗帐,对尊酒,何等惬意!”他少年心性,人又多情,正是慕艾女色的时候。
  众人大笑,鲍虎为人憨厚,却也喜欢拿杜盛打趣,道:“你啊,也该收收心,娶个悍妻来管教管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