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608

  “啊?”徐佑捶胸顿足,道:“多好的发财机会,你拒绝干什么?”
  顾允翻了个白眼,道:“拿人手短,要了钱,怎么将青符绳之以法?”
  徐佑叹了口气,悠悠说道:“飞卿,你其实心里也明白,就算陆氏不拿钱和解,我又真的能把陆绪怎么样吗?当年的劫掠良人案,贺氏的权势和根基尚比不得陆氏,可还不是通过‘八议’将贺捷给保下来了吗?贺捷做了多少人神共愤的恶事,比起陆绪,当死一万次,结果呢?”
  顾允沉默片刻,道:“你不一样……”
  “我有什么不一样?”徐佑淡淡的道:“我的命,就比那些可怜的女娘们贵重吗?一命就可以胜过那千百条活生生的性命吗?天下是皇室和门阀的天下,律法也是皇室和门阀的律法,我知道飞卿会不惜一切,为我主持公道,但公道二字从来不在律法之中,而在权势之下!我退一步,可免你为难,也可让所有人满意。”
  顾允长叹道:“可这样太委屈你了……”
  “人生在世,无非妥协妥协再妥协,连主上都没办法任意妄为,况且我辈?”徐佑洒然笑道:“这些年我能在钱塘立足,也多亏吴郡四姓的帮扶和襄助,所以饶过陆绪不是不行,但陆氏一门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钱帛宅院土地字画古籍,这些我都不要!”
  “那,微之想要什么?”
  “我要陆宗周亲自出面捐建玄机书院,不计代价,两个月内必须完工,一切用度包括劳役,皆由陆氏负责。书院建成之后,陆公要担任名誉山长,任期三年,并献各类藏书千卷,以供书院的学子们翻阅研习。”
  “名誉山长?”
  徐佑要陆宗周捐建玄机书院,顾允可以理解,这年头建书院不是易事,尤其建在山上,工程浩大,钱还好说,主要是劳役——除了官府,其他人根本没有正当理由征来这么多劳役,交给陆氏,想要两个月完工仍旧不容易,可比徐佑去操作已经简单了无数倍。
  可名誉山长,是什么意思?
  “名誉山长就是挂个品阶,不给月俸,不具体管事,有空闲或者受邀请可至书院讲学,名誉山长不只一位,但凡德高望重,且对书院发展有利,都可聘为名誉山长。”
  这么讲顾允就了解了,原来是扯大旗作虎皮,为玄机书院壮声势,沉思了一会,道:“我尽全力促成此事,想必这点要求,陆氏不会拒绝!只是我怕从此陆氏和微之貌合神离,日后还当小心为上!”
  徐佑笑道:“陆公或许会感激我,玄机书院的名誉山长不会超过十位,我有信心,将来会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后来者想争,也未必争得到!”
  送走顾允,徐佑枯坐案几后,提笔在由禾纸上慢慢写了四个大字:戒急用忍。本该清心静气的四个字,笔锋却凌厉异常,平、直、均、密之间,透着股冰寒的杀机,清明站在他身后,审视半响,问道:“郎君若这样放过陆绪,可甘心么?”
  徐佑掷笔,墨迹四溅,污了由禾纸,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炽烈的日光,道:“陆绪现在杀不得,我们还没有肆意除掉一个门阀子弟的权势。不过经此一闹,陆宗周必定要对陆绪严加管束,三五年内,他别想走出家门,更别想再次对我不利,名声尽毁,虽生犹死,跟废人没什么两样,杀不杀意义不大。等三五年后,陆氏应该已不在你我的眼里,陆绪如果再敢胡来,我要他死无葬身之地!”
  安排好吴县诸事,徐佑赶回了钱塘,也在这十数日间,细腰台上《春秋》论辩的详细内容已尽数传开,引起的轰动效应远比很多人预料的要大。儒门衰退,儒学式微,可上千年来的儒家传承从不曾断绝,佛道的根基在普罗大众,人数虽多却集中在下层,而儒家的根基则在处于统治阶级的精英阶层,就如同点点微光没入尘土,可一旦燃烧,立刻就成燎原之势。
  同时,徐佑给赵信写的那首青天有月来几时也悄然流出,先是钱塘再是吴县,然后是周边众多郡县,关于徐郎才尽的污蔑顿时销声匿迹,大中正张紫华更是赞道:“自古诗赋各有流派,或重词藻,或重技巧,或为绔丽,或为沉雄,但总会有轨迹可寻,一人一格调,鲜有例外。唯徐微之仿若得诗家之神,既有山水之清幽,又得天地之广袤,咏怀叙古,奔放飘逸,炼字炼句,沉郁顿挫,天下诗才十斗,徐佑独得其九!”
  至此,徐佑在幽夜逸光的诨号之外,又被世人称为徐九斗,听着没有那么儒雅,可代表的含义却让无数人艳羡。不过,相比《春秋》在士族门阀间引起的震动,这首《把酒问月》更多的是在青楼和坊间流传,可让人奇怪的是,曾最爱唱徐诗的扬州第一名妓李仙姬不仅没有率先开唱这首新作,而且将近十天没有公开露面,后来有和她交好的士子打探出来,李仙姬病了,病的很重,估计一两个月内没办法接客。
  作为扬州的当红名妓,李仙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佳人染疾,正是献殷勤的好时机,于是各路牛鬼蛇神纷纷登门问安,把清乐楼的老鸨子累的够呛,翻来覆去就八个字:风寒小疾,恕不见客。
  既然是小疾,可为何连探视都不行,如此诡异,各种谣言顿时风生水起,说什么的都有,不知是哪位仁兄脑洞大开,竟然脑补出了一出狗血爱情大戏,说李仙姬在太守府对徐佑表达爱慕之意,遭到徐佑的残忍拒绝,之后口吐鲜血,昏迷不起,匆忙离开太守府后,回到清乐楼再次悬梁自尽,被老鸨子救下囚禁起来,不给她再有寻死的机会。凡此种种,可谓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自古才子佳人最受青睐,于是这段看似合乎逻辑的意淫立刻占据了舆论的主流,人人感叹之余,也对徐佑的不解风情略有抱怨。
  “想那李仙姬天香国色,凡是见过她的男子,无不色授魂消,倾家荡产也甘愿为裙下之臣。徐郎君既未成亲,也没听说过有心仪之人,为何面对如此可人儿,仍狠心置之不理呢?”
  “这个说来话长,徐佑早年和袁氏结亲,后来突生变故,无奈和离,其实郎有情妾有意,两人已许下白首之盟,只等日后迎来转圜之机,好再续前缘。谁知没两年袁氏的女郎难忍相思之苦,得病夭亡,徐佑闻讯后伤心欲绝,暗中定了黄泉之约,今生今世,怕是再不会为女子动心了。”
  “哎呀,如此说来,徐微之果是个痴心人……”
  “是啊,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诗句,不正是为袁氏的女郎所作吗?”
  茶楼里的众人正唏嘘时,又一人嗤之以鼻,道:“听你这老狗满嘴胡言,徐佑被袁氏逼迫退婚,连聘礼都退了回去,两家早撕破了脸,哪里还有什么转圜之机?之所以不接纳李仙姬,是因为有不可为外人道的隐秘情由。”
  “什么隐秘情由?快说,快说!”
  这人拿捏腔调,咳嗽一声,道:“好说,只是口渴……”
  “上茶,这位郎君今日的茶水我来给钱,尽管的上!”
  这人惬意的端起茶碗一饮而尽,抹了抹嘴上的水渍,道:“其实大家也早有听闻,咱们顾太守和徐佑可是交情匪浅,从钱塘时就常常把臂同游,甚是相得呢,以致被称为连璧,连和陆氏女郎的婚期都一推再推,再者顾太守的相貌才学以及身世权位,区区李仙姬哪里比得上……”
  众人面面相觑,虽说此时男风大盛,但公开讥嘲本地太守的轶事,也太过惊世骇俗。这人话音未落,突然从旁边的人群里扑过来两人,将他头脸按在地上,双手用绳子绑了,围观的人反应过来,齐齐惊呼,道:“你们什么人,光天化日,竟敢劫人?”
  一人站起,扬起手中棨牌,冷冷道:“卧虎司抓捕六天余孽,妄动者同罪!”
  黄耳犬威名在外,直到两人押着那多嘴的倒霉蛋远去,茶楼里才重新回荡着人声,不少人暗中咂舌,寻思着卧虎司这番举动,到底是为了真的抓六天余孽,还是为顾太守正名,那就见仁见智了。
  “禀告假佐,截止目前,已捕获五十七人,其中十一人极有可能跟六天有关,另四十六人各有不法情事,但是还没有找到和黄三的联系。我已派了足够的人手监视黄三家和他经常去的地方,看能不能有所发现……另,李仙姬回清乐楼后闭门不出,职下买通了一个小厮,得知此女并没有染病,每日饮食正常,也未见和不明之人接触……”
  王复听完方周的汇报,道:“黄三和李仙姬必定有交汇之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两人的接头地点和方式。眼下黄三已死,李仙姬却不知情,只要耐心等待,该出现的人总会出现。”
  “诺!”方周想了想,似笑非笑的附到王复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王复皱眉道:“还有这等事?”
  “是!其实顾太守比妇人更美三分,又和徐佑交往过密,难免会引来别人的非议!”
  王复瞪了他一眼,方周急忙闭嘴,冷哼道:“严刑审讯,我看此人不像是乡野村夫来无故编排顾太守和徐郎君,背后当有人指使。”
  “知道了,我亲自去盯着,包他不敢有丝毫的隐瞒!”
  远在钱塘的徐佑还不知道外面发生的这些龌龊事,他正埋头和一群茶农研究烹制熟茶的方法,虽然读过陆羽的《茶经》,前世里也体验过简单的炒茶,可真的要造出好茶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幸好,这时的人们喝的生茶如同牛嚼牡丹,毫无口感和美感可言,只要些许改进,就能取得跨时代的进步。
  技术的先进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财富!
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
  陆羽的《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不过春秋之后,直至汉朝,茶叶有几百年的断代,汉末之后,两晋南北崇尚清虚,士族雅士高谈阔论时品茶为乐,于是茶逐渐成为流行符号,开始走入大众视野。而彼时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如《广陵吾老传》中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可见饮茶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只不过饮茶的方式简单粗暴,都是将茶叶碾成粉之后直接倒进沸水,再加点盐葱姜蒜之类的调味品,喝上去分明是菜汤,哪里是茗茶?唐朝之后流行煮茶,算是略微有点进步了,只放盐和姜,其他调料很聪明的不放。再到宋开始流行点茶,各种调味品终于退出了茶的舞台,保留了茶叶本身的香气和品质。
  由此可知,人们对茶叶的认知经历了冗长的一个过程,徐佑深思熟虑之后,不打算直接采用明朝才发明的炒青法,而是先用唐朝的蒸青法来对时下的饮茶习惯进行第一步的改良。
  蒸青不难,陆羽记叙的很详细: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徐佑的理解,并和老茶农们商议之后,理论结合实际,将蒸青法确定的顺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然后开始试验,起先几次,不出意外的失败,火候和手法不到位,致使茶香损耗太大,喝起来干涩无味,还不如以前的茶汤,所以有茶农积极建议往茶里放调料,徐佑严词拒绝。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品茶达人,他实在接受不了茶叶里放调料的做法,这个风气一定要改。
  “继续!我不信造不出来!”
  “竖子欺为陆氏无人吗?”
  顾允拜访陆氏,说了徐佑开出的条件,陆宗周陆定安等都没说话,和陆绪年纪相仿却高了一辈的陆定贤顿时大怒,道:“以徐佑的野心,玄机书院必定规制宏大,三五年能建成就属万幸,何况限定两月完工,所用又得翻上数倍……大伯,六哥,这可是无底深渊,填多少钱才能填满?”
  顾允沉声道:“十七叔,青符因文争而起杀意,所作所为,君子不齿,依律当严惩。幸而微之通情达理,以和顾陆两家的情分为重,既往不咎,宽宏大量,谈何欺人?再者,捐建玄机书院,重振儒门,也是利国利民之义举……”
  “严惩?如何严惩?杀了那黄三,铲除六天有功;杀徐佑,徐佑又没死,顶多算有恶意,可青符不是圣人,心怀恶意又不违律,不是那徐佑猖狂放肆,多番惹恼青符,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顾允默不作声。
  陆定贤和陆绪年纪接近,可名气却天差地别,这会的义愤填膺,看似为陆绪说话,其实是故意想让他身败名裂。大家族里的龌龊,顾允懒得参合,反正最后拿主意的是陆宗周,陆定贤叫的再欢畅,也不过是嗡嗡蝇虫,于事无补。
  过了半响,陆宗周抚须微笑,道:“就按徐佑说的办吧,我这把老骨头歇息了太久,也该动动了……”
  “大伯!”
  陆定贤还要再劝,陆宗周笑道:“建书院乃千秋业,凡读书人都当支持才是,贤儿不可妄议!定安,你这两天去钱塘走一趟,先和徐佑见个面,聊聊大概的想法,只要不逾制,玄机书院的一应开支,全都由陆氏负责。”
  陆定安为难道:“两个月?”
  “怎么,你办不到?”
  陆定安忙起身,道:“孩儿一定办妥!”
  送顾允离开时,陆定贤斜眼讥嘲道:“顾太守,别忘了你姓顾,马上就是陆氏的女婿。顾陆朱张,四姓一体,为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娈童,从陆氏搜刮如此多的钱财,还要落大伯的颜面,也太偏心了些……”
  顾允自然也听到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俊美如妇人的脸蛋不见喜怒,双手负后,身姿挺拔,淡然道:“十七叔,四姓一体,我是晚辈,不能拿你怎样。你这番胡话,我今日全当没有听到,不过,”他突然回头,目光里威严毕露,道:“若有下次,我可以保证,哪怕青符从此成了废人,你也绝无可能在陆氏有出头之日!切记!”
  “你……你!”
  陆定贤脸色气得铁青,可张了张口,却再不敢说什么过分的话。作为吴郡四姓目前最为力捧的下一代领军人物,顾允,他得罪不起!
  更何况,这个昔日只知道画画的呆头痴儿,现在竟然有了几分为上者的威势,让人望之却步,不敢违逆。
  等顾允的牛车远去,陆定贤这才愤恨的一拳砸在朱门上,眉目扭曲的可怕。他既恨顾允,又恨自己,身为长辈,却被后生小子压制的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这是奇耻大辱,不报,誓不为人!
  之后十几天,徐佑没有露面,陆定安来钱塘后也避而不见,所有活动都由何濡陪同,去距离明玉山十余里外的灵秀山上转了转,看了施工所需的建造图纸,饶是早有心理准备,陆定安也被玄机书院的规模吓了一跳。
  “何郎君,你们可粗算过造价几何吗?”
  何濡叫来计青禾,示意他给个答案,计青禾拿出一叠厚厚的账簿,道:“若成雏形,估计需要千万钱;若见端倪,则要两三千万钱;若具声势,至少五千万钱!”
  陆定安呆坐良久,苦笑道:“何郎君,微之算的一笔好账啊!”
  又过几日,陆绪终于安然出狱,卧虎司和陆氏达成了什么协议,徐佑没有问过,反正从王复的来信里透着的喜悦,可知这次敲竹杠敲的收获不菲。信里还说陆绪双膝尽碎,以后能不能行走还要看运气,至少得耗费一两年的时光来医治康复。接他出狱的是陆定贤,看到陆绪的惨状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王复表示会私下里关注这个人,让徐佑放心,不会有任何不可测的后果出现。
  朱智的信函几乎和王复的信同时抵达明玉山,比起王复那字里行间藏不住的狼狈为奸的窃喜,朱智的信就显得理智和成熟的多。他先是对徐佑遇刺表达了关心,然后对他的忍让表示赞赏,但整封信的重点不在于和陆氏的冲突,而是对玄机书院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建议。这些问题无不是老成持重的谋身之言,闪烁着阅尽世事的智慧和通达,可见朱智对徐佑是真的上心,而不是敷衍了事。
  徐佑分别写了回信,叮嘱王复看紧李仙姬,又和朱智深谈了他对玄机书院的谋划,然后很快把这些事抛之脑后。足足一个多月,日日夜夜和茶农们共处一室,终于赶在顾允的大婚之前,将第一代用蒸青法泡制的茶叶制作了出来,无论香味还是口感,都比当下流行的生茶鲜美了无数倍。同时由天工坊开炉铸造的模具把散茶做成了茶砖,并命名为青雀舌,码成百余砖装上大鳊,浩浩荡荡往吴县逆流而上。
  七月初五,顾允即将大婚,徐佑初一动身,前往吴县准备参加婚礼。
  这还是重生之后,徐佑参加的第一场婚礼,诸多礼仪,已经先在明玉山练习了多次,避免到时候出乖露丑,砸了徐九斗的招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