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608

  张墨歉然道:“请恕在下孤陋寡闻,没听过郎君的大名,得罪了!”
  左彣暗哼了一声,觉得他轻视徐佑,心中极为不满。但徐佑对张墨的坦诚却升起了些许好感,笑道:“我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张郎君要是满口久仰,那才叫得罪了我呢。”
  “名不见经传……”张墨口中复述了几遍,对徐佑更加的感兴趣,道:“徐郎君同是来参加雅集的吗?”
  “正是!”
  “若是不嫌,等下登山,你我同舟如何?”
  徐佑依然记得当初张墨的那番捧杀,何濡断言此子人品低劣,不可为友。但两次接触,徐佑对他的观感却极好,思虑片刻,觉得是一个观察其人的好机会,道:“能和五色龙鸾同行,是我的荣幸。”他顿了顿,笑道:“我还是初次参与此等盛会,眼前抹黑……莫非要乘船登山吗?”
  话音刚落,听到有人高呼:“开山门!”
  涌动的人潮顿时停了下来,簇拥在岸边,争相观望。经过张墨的解说,徐佑才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叫西村渡口,种满了芦花,花期到时,满目飞絮,如同玉屑点点,夹岸铺就两行寒霜,是钱塘一等一的赏景之处。渡口有一条简易的木桥,连接河堤和孤山,当地人称为西村桥,估计是后世西泠桥的前身。
  两艘竹排从南北而来,竹排前面各有一只肥硕的白鹅,羽毛洁净,神情傲然,仿佛久战沙场的将军挟胜归来,又仿佛学富五车的士子才名远扬。没过多久,竹排相碰,各自横在水面,两鹅相遇后,交颈缠绵,岸上的人群中顿时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双鹅缠颈以御腊,竹排横流拜水神。”张墨看徐佑一头雾水,笑着解释道:“这是钱塘的风俗,双鹅若是交颈,预示着今冬瑞雪,却无冻毙之野鬼;竹排若是横流,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再无饿死之孤魂。明日腊八,今日祈福,大中正将雅集选在今日,想必也是借士子们的文运为钱塘百姓尽一份心。”
  徐佑熟读六朝史,从没听闻钱塘有这样的习俗,想来历史发生了变化,连最底层的民众的生活方式也悄然有了改变。
  蝴蝶的翅膀轻轻扇动,个人乃至民族的未来,再也无法确定和估算!
  等白鹅散去,渡口划来十艘轻舸,抛去船工,每舸只载五人,张墨挽着徐佑的手,道:“我们上船!”
  徐佑忙道:“我这部曲……”
  “雅集只准本人参加,所有下人都得在岸边等候。放心吧,山上自有人服侍,不会怠慢了郎君。”
  徐佑来不及跟左彣交代,被张墨拉着上了最左侧的一艘轻舸。说也奇怪,仿佛商量好一般,那些衣着华丽的士子大都聚拢在右侧的轻舸上,连同徐佑他们这艘,紧挨着停靠在左侧的三艘轻舸,共十五人,看上去都比较寒酸。尤其徐佑的船上有一人穿的袍子倒是锦缎,可惜一双足履灰白破旧,估计倾尽家财才置办好袍子,再无余财置办鞋子了。
  汉魏以右为尊,楚承魏制,很明显,能够登上右侧轻舸的人出身必然比聚拢在左侧轻舸的人要高贵。
  “哪位是陆绪?”
  正值隆冬,头顶的太阳遮不住呼呼的北风,轻舸又无船舱,动摇西晃,站立都不稳当。徐佑不关心贵贱,生的贵又如何,此时此刻,无论贵贱,都只有轻舸上这寸许方圆立足。他极目远眺,可惜隔得远,看不清那些人的脸面。张墨奇道:“郎君不知吗?像陆绪这样早已定品的人,还有各大门阀的弟子早就上山去了……”
  “啊?还有这等事?”
  这时同船的另一人冷冷道:“就是有这等事,所谓漫流横渡,只是针对次等士族和寒门子弟而已,那些华门的人,早从东面的段家桥登山了。”
  徐佑打量下他,三十岁许,双目偏狭,面色阴沉,身材也过于短小,拱手道:“在下钱塘徐佑!”他之前跟张墨通报时只说名,没说出身,累得人家还得再问一次,所以这次学乖了,直接把钱塘加上,免得麻烦。
  “桐庐陈谦。”
  没听过这名字,徐佑看向张墨,张墨微微摇头,想来也在郁闷,今日遇到的人,竟没有一个出名的。
  “幸会幸会!桐庐自古灵秀,余杭侯就跟郎君同乡,也同姓,在下一直都很仰慕!”
  余杭侯指的是东汉的陈恽,此人任余杭令时做了许多好事,被当地民众祭祀至今。
  陈谦浮上一点笑容,道:“那是先祖!”
  “没想到郎君竟是余杭侯的后人,失敬!”徐佑态度热情,三言两语就跟陈谦拉近了距离。陈氏早已没落,同船还有两人,言语不多,但有徐佑调节气氛,很快就熟络起来。
  “此次雅集,听闻大中正要重新调整已定品之人的品级,似乎有些不妙。”说话的人叫白承天,来自新城,名字很霸气,一旦混熟了,为人很有些幽默感。
  “为什么不妙?”徐佑对八卦不感兴趣,但同船的五人,属他消息最不灵通,所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一脸懵逼。
  “大中正升品降级,每三年一次,可三年前扬州大中正还是杨琨……”白承天嘿嘿一笑,没有继续说下去。
  另一个叫纪英皱眉道:“不要胡说,以张使君的为人,岂会以爱憎夺其平,以人事乱其度?”
  白承天眉头一扬,并不服气,这个从句章来的纪英衣着锦缎,足蹬破履,显得爱慕虚荣,丝毫没有名士的怡然,还想被大中正看重,真是读书读的傻了。
  他刚要反驳,徐佑笑道:“纪郎君言之有理,承天你不要满口胡言。”
  一个称呼郎君,一个直呼其名,亲疏远近,一览无余。毕竟初次见面,徐佑摸不透纪英的为人,若是到了山上,告白承天的黑状,未免阴沟里翻船。
  “好好,我不说话就是了!”白承天知道徐佑的好意,对他拱拱手,坐到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孤山。
  徐佑寻思,白承天人极聪明,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走了杨琨,来了张紫华,前任品状的后备干部,自然不入现任的法眼。张紫华重新品状,即可收买人心,也可培养属于自己的门生势力,这都是日后再朝堂和家族立足的根本,要不然也不会在金陵争抢着做这个大中正。
  张墨挨着徐佑,低声道:“我猜不会这么轻易让咱们上山,说不定还有关隘要闯……”
  “怎么讲?”
  “吴县的西园雅集一般情况只有受邀的名士们才能参与其中,但偶尔也会广开门户,其他普通士子若想参与,必须连闯三关。初关叫闻香辩难,闯关者要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和守关人清谈,获胜或出彩都可以过关。次关叫踏水寻荷,挟名妓,饮美酒,乘鳊舟,游弋万顷荷池之中,寻到最大荷叶者,前三名胜出。第三关才是诗词唱和,尽情显露才华,若得赏识,顿时身价十倍。”
  徐佑听的真切,看似简单的三关,其实设置者暗含深意。第一关辩难,考察你的基本学识和辩才,第二关寻荷,有美女美酒美景在侧,考察你面对诱惑时的风度和仪态,能过这两关,说明才情和人品俱佳,然后才是真正的品状优劣。
  徐佑依稀记得,当初吴县外的江面上初遇张墨,听履霜说他就是在两年前的西园雅集中崭露头角,被大中正杨琨定为八品,想必也闯了三关,所以知道的如此详细。
  “这样说来,今日第一关就是漫流横渡了?”
  “不错!他人可以经段家桥而入山,我等却要在众目睽睽下,乘坐轻舸横渡,北风拂面,如刀刺骨,说不得骤起波澜,船覆人落水,还有性命之忧。看看那些人,锦衣玉食惯了,何曾受过这等苦楚,脸上都多少有些不忿之意。胸中气难平,恐怕下一关就要吃苦头了!”
  张墨以目示意,果然旁边的轻舸上有人面带愤愤然,交头接耳不知说些什么,但总归不是好话。
  徐佑哑然失笑,凡是沦落到船上的人,起跑线就已经输了,若是还不能控制好心态,不等登上山顶,就要被淘汰出局。既然如此,刚才还以左右论尊卑,挑三拣四的选择轻舸,真是可笑之极。他走到白承天身边,负手而立,望着眼前的景色,孤山兀峙水中,后带葛岭,高低层叠,见远不见近,见大不见小,又逢日光初照,与全湖波光相激射,璀璨夺目。
  山脚到了。
  又是一声高呼:“登山喽!”
第九十章
吹梦西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十艘轻舸抵达岸边,在山脚下的渡口依次停靠。不等船停稳,船工麻利的跃下去,卷起缚裤的裤腿,涉水上岸,将绳子拴在凸起的短粗木桩上。
  “没有跳板吗?”白承天问道。
  船工摇摇头,道:“轻舸狭小,没安跳板,郎君们小心点,别掉到水里了。”
  船头离岸边还有一点距离,徐佑毕竟是习武之人,身手敏捷,先跳下船,然后扶着张墨、白承天、陈谦依次下来,等到纪英,他拱了拱手,道:“不劳大驾,我自己来!”
  下了船,纪英独自走到前面,徐佑知道他心存芥蒂,也不为意,和张墨并肩立在岸边,山道崎岖,青石蜿蜒向上,又被摇曳的竹海掩盖了痕迹,不知深浅高低,正要商议是不是马上起行。身后传来嘈杂人声,有一人高声道:“让开,让开!”
  徐佑转身,避往道左,张墨闪避不及,竟被人撞了肩头。他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踉跄后退几步,身子侧仰,要不是徐佑一把拉住,差点要栽倒湖水中去。
  这一行七人,正是坐在右侧轻舸上的士族子弟,他们非但不道歉,反而顾笑之间,准备拾阶上山。
  徐佑还没来得及说话,纪英拦住了他们,高声道:“且慢!”
  走在最前的男子停下脚步,愕然望着纪英,似乎难以相信有人敢挡住他的路,面带疑问,道:“你叫我?”
  张墨好不容易稳住身形,忙拉住了纪英,想要息事宁人,低声道:“今日雅集,不要生事!”
  纪英凌然不惧,甩开张墨的手,道:“读圣贤书,自然要管不平事。你们撞了人,休想一走了之,必须给张郎君道歉!”
  “道歉?”那男子和左右对视一眼,然后哄然大笑,道:“我等着急上山,没空跟你聒噪,快快让开,免得误了雅集的时辰。”
  徐佑冷眼旁观,此地位于孤山西侧,除了四十七名士子和十名船工,再看不到别人。这男子估计也知道大中正、顾允、诸名士和其他高门子弟早已登上了山顶,所以肆无忌惮,不再那么注重言行举止。否则的话,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如此粗鄙,传到大中正耳中,今生定品无望。
  “不让!”
  纪英脸色通红,不知是气的,还是紧张。张墨现在也不好再劝,毕竟别人为他出头,一味示好,显得羸弱无能。何况他是已经定品的人,此次前来雅集,若是能升品更好,不能升,以他的学识至少也不会被降品。所以无欲则刚,不想连累纪英,拉住他的手臂,自己站到最前,正色道:“胡郎君,我跟文锦郎君是旧识,若他在这里,见你如此跋扈,定会恼怒!”
  男子呆了呆,道:“你跟我大兄认得?”
  “不错,在下诸暨张墨,跟文锦兄是诗书之交。”
  “啊?张墨?”
  “原来他就是张墨!”
  “五色龙鸾……”
  “奇怪,他早就定品了,今日怎么还同你我一般,要忍受寒风和颠簸来漫流横渡呢?”
  “这你就不知了,张旦张晨生今日也来参加雅集,他可是张氏的心头肉,肯定走段家桥上的山……”
  “原来如此……听闻张不疑和张晨生乃一母同胞,却命不同,可惜可叹……”
  “这只是其一。其二,张墨两年前定的八品,也就是下中,只比下下好一点,想从段家桥登山是可以的,可你们知道,陆氏那群人向来不服张墨的才名,绝对会嘲讽于他,要是我也宁肯坐船,不去受辱。”
  一众人议论纷纷,徐佑听的模糊,却也不像之前那样一头雾水。张墨定力品,本可以经过段家桥登山,却因为那边有个不想见的人,又有文坛的敌人,所以才和这帮未定品、背景又不够硬的士子们同船横渡。
  那个被称为胡郎君的人犹豫了下,但众人面前,也不能服软,道:“若非张郎君挡住了去路,也不会害得我等撞了上去。不过,一时不慎,本是小事,瞧在我三哥的面上,不会与你计较。可此人又算什么东西,竟然吠吠发声,简直不知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