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458

[议]
世间有此等奇妇人,酷吏或少知警。
【译文】
王莽当朝时,琅琊海曲地方有位吕妇,她儿子是县吏,因犯了小过,竟被县宰判死罪。
吕母怨恨县宰的暴虐,想为子报仇,因为娘家家境富裕,就开设酒店卖酒,并购买刀剑衣服,遇到前来沽酒但手头不便的年轻人,吕母常让他们赊欠;若是碰到衣衫破烂的,也常送他们衣物,不问原因和价钱。
几年间,吕母把家财散尽,过去曾受吕母帮助的年轻人,都想回报吕母。吕母哭着说:“我以前照顾你们,并非想在各位身上图利,只是县宰冤杀我儿子,各位肯可怜我这老妇人,为我报杀子之仇吗?”
少年们一听,对县宰的错杀无辜都愤愤难平,答应为吕母复仇,不多久就约集了好千几名亡命之徒,吕母自命为将军,率众攻陷海曲,擒下县宰,数落他的罪状,其他官员也纷纷叩头请求饶命,吕母说:“我儿子罪不该死,却遭县宰冤杀,杀人者死,其他人与我的儿死无关,又何必请求饶命呢?”于是杀掉县宰,用县宰人头祭拜儿子。
而那群帮助吕母擒杀县宰的人们,日后都归附了刘盆子(东汉人,王章后代,王莽篡汉,赤眉贼樊崇立刘盆子为帝,后来归附光武帝。)
[评译]
世间竟然有吕母这般奇妇,那些严苛待人的官吏,或许可借此事而稍知警惕。
973、李寄
【原文】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围一丈。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喻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患之,共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辄夜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前后已用九女。一岁将祀之,募索未得。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留,今唯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钞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不听去,终不可禁止,寄乃行。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怀剑将犬诣庙中坐,先作数石米餈蜜麦少,以置穴口,蛇夜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越王闻之,聘寄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冶无复妖邪。
[议]
刘季斫杀蛇,遂作帝;李寄斫杀蛇,遂作后。天下未尝无对。
【译文】
广东、福建交界的庸岭,绵长数十里。在山北低湿的地方,有一条长七、八丈,身围一丈多的大蛇出没。当地的土人迷信,再加上绘声绘影的传闻,使人们对大蛇更充满恐惧。当地的都尉,鉴于遭大蛇吞噬的土人很多,就常用牛羊祭拜大蛇,祈求减免灾祸。有巫师说大蛇托梦,想吃一名十二三岁的女童,都尉困扰不已,只好寻访私生女,或是罪犯家的女儿,到八月祭蛇时将女童送入蛇穴,大蛇在半夜出洞,将女童紧紧卷住,然后吞下蛇腹。年年如此,前后已经用了九名女童。
一年,又到了该祭大蛇的日子,但寻遍各地,找不到祭蛇的女童,将乐县李诞家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最小的女儿名寄,自愿献身蛇腹,但父母都不答应。李寄说:“爸妈不用舍不得,家里有六个女儿,却没有一个男孩,女儿无力学缇萦救父,也没有能力供养父母,只是白白耗费家用,活着无用,不如早些死,卖身的钱虽不多,但也能稍稍补贴家用,这样不是很好吗?”
父母舍不得,但拗不过李寄的坚持,只好答应。李寄求得一把好剑,带着猎犬前往都尉府。到八月初,李寄持剑带犬来到庙中,先做一个重达数石的米饼,外层涂上蜂蜜放在蛇洞口。夜晚大蛇出洞,只见蛇头大如米仓,蛇眼有如二尺宽的镜子,闻到米饼香气,就先吞食米饼,这时李寄放开猎犬,猎犬攻击大蛇,李寄随后用剑砍蛇,大蛇终于不支而死。
李寄进入蛇穴,发现穴中有九具女童的骷髅,将骸骨全部运出洞外后,叹息说:“由于你们的胆怯懦弱,才遭大蛇吞食,实在是可悲啊!”然后才慢慢走回家。
越王听说李寄杀蛇的事,聘娶她为皇后,又任命李父为将乐令,李寄的母亲及姊姊们也都各有赏赐,从此境内再也没有妖邪作乱。
[议译]
汉高祖刘邦杀蛇而成皇帝,无独有偶,李寄杀蛇而成皇后。天下的事,实在有许多相通之处。
974、红拂女
【原文】
杨素守西京日,李靖以布衣献策。素踞床而见,靖长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素敛容谢之。时妓妾罗列,内有执红拂者,有殊色,独目靖。靖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边批:见便识李靖。]靖具以对。妓诵而去。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启视,则紫衣纱帽人,杖一囊,问之,曰:“杨家红拂妓也。”延入,脱衣去帽,遽向靖拜,靖惊答之,再叩来意,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故来相就耳。”靖曰:“如司空何?”曰:“彼尸居余气,[边批:又识杨素。]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矣,[边批:如何方是有成,须急着眼。]彼亦不甚追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辞气语,真天人也,靖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靖方刷马,忽有一客,中形,赤髯如虬,策蹇驴而来,投革囊于驴前,取枕欹卧,看张氏梳头。[边批:便知非常人。]靖怒甚,欲发,张熟视客,一手映身摇示靖,令勿怒,[边批:又识虬髯客。]急梳毕,敛衽前问其姓,客卧而答之,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其第几,曰:“行三。”亦问妹第几,曰:“最长。”客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靖骤拜之,遂环坐,问煮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复索酒饮,于是开革囊,取下酒物,乃一人首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又曰:“观李郎贫士,何以得致异人?”靖不敢隐,具言其由,曰:“然。故知非君所致也,今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吾将访之。”靖因言州将子李世民,客与靖期会于汾阳桥,遂乘驴疾去。及期候之,相见大喜,靖诈言客善相,因友人刘文静得见。“世民真天子矣!”废然而返,遂邀靖夫妇至家,令其妻出见,酒极奢,因倾家财付靖,文簿匙锁,共二十床,曰:“赠李郎佐真主立功业也。”与其妻戎服跃马,一奴从之,数步遂不复见。靖竟佐命,封卫公。
[吴长卿曰]
“红拂见卫公,自以为不世之遇,视杨素蔑如矣;孰知又有一虬髯也,视李郎又蔑如矣。惜哉,不及见李公子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4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