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458

【译文】
熙宁年间,宋神宗命六宅使郭固研究“九军阵法”,最后写成兵书,各帅府各有一本,副本典藏于秘阁。郭固研究后提出以下的意见:
九军共组成一个营阵,阵外以驻队环绕。如果依照古法计算,每人的间隔距离是两步,每匹马的间隔距离是四步,每个军彼此重叠,每个队彼此重叠,那么十万人的阵式,占地边长十多里,天底下哪有一处占地十多里,而没有任何沟涧、树林横阻其间的平坦战场呢?再者,九个军共同被一个驻队所包围,阵式根本无法展开,就好比九个人共同拥有一层皮,分割后九个人都活不了,这就是孙武兵法上所谓将帅指挥不当的“縻军”。
我再三的研究,认为九个军应该各自组成一军阵,军与军之间有前后左右的排列,每军可以各自选择自认为有利的地形,每军面向外扎营。至于横梗在营区的沟涧、林木,或自行绕越,或自行克服。
一旦鸣金或击鼓,九军就随号令各自离散或集合,乍看似乎一片忙乱,事实却是乱中有序,九军各有归属,九军聚合就成为一个井字形的大军阵,其间用四条走道区隔,九军彼此间背靠背、面对面,四头八尾,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受攻击的一方就是阵首。
神宗看完后,认为颇有道理,便举起自己的手说:“就好像这五根手指,若是用一张皮将这五根手指紧紧包住,哪一根手指能动呢?”
于是下令推行这个阵法。
867、张威
【原文】
张威自行伍充偏裨。其军行,必若衔枚,寂不闻声,每战必克,金人惮之。荆鄂多平野,利骑不利步。威曰:“彼铁骑一冲,则吾技穷矣。”乃以意创“撒星阵”,分合不常,闻鼓则聚,闻金则散,每骑兵至则声金,一军辄分数十族。金人随分兵,则又趋而聚之,倏忽间分合数变,金人失措,然后纵击之,以此辄胜。
[注]
威临阵战酣,则两眼皆赤,时号“张红眼”云。
【译文】
宋朝人张威(字德远)行军时,每每混入士卒的队伍中督责军纪。士兵们都好像咬住筷子一样,全军鸦雀无声。每战必胜,金人闻风丧胆。
荆、鄂地方多平原,适合骑兵而不利步兵作战,因而张威担心:“金人铁骑来攻,那我军岂不是只有挨打的份?”于是独创“撒星阵”,是一种分合无常的战法。听到鼓声就集合,听到钲声就散开。迎战骑兵时先鸣钲,军队分为几十簇,金人只好跟着分散兵力;这时击鼓聚兵。瞬间分合,变化莫测,把金人打得无还手之力,因而宋军连战连胜。
[注译]
每当战事进行到最激烈时,张威两眼发红,当时人称“张红眼”。
868、戚继光
【原文】
戚继光每以“鸳鸯阵”取胜。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一牌;每牌用长枪二支夹之,短兵居后。遇战,伍长低头执挨牌前进,如已闻鼓声而迟留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余紧随牌进。交锋,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
【译文】
明代大将戚继光经常靠“鸳鸯阵”取胜。所谓“鸳鸯阵法”,是两名盾牌兵并排在阵前,盾牌兵之后各有一名狼筅“兵器名”兵,二名手持长枪的士兵分列在盾牌兵的两旁,最后一排则是短刀兵。
作战时,盾牌兵手持大盾牌低头向前挺进,如果听到击鼓前进的号令,却迟疑退缩,就以军法论斩,其余士兵紧随盾牌兵之后,双方正式交战时,狼筅兵负责保护盾牌兵,长枪兵负责支援狼筅兵,短刀兵负责支援长枪兵。一旦盾牌兵阵亡,那么盾牌兵之后的包括狼筅兵,长枪兵,短刀兵一律处斩。
869、郭登
【原文】
定襄侯郭登,智勇兼备,一年百战,未尝挫衄。以已意设为“搅地龙”、“飞天网”:凿深堑,覆土木,人马通行,如履实地;贼入围中,令人发其机,自相击撞,顷刻十余里皆陷。
[议]
今其法想尚存,何不试之?
870、赵遹
【原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4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