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458

颉利兵败求和,太宗遣鸿胪卿唐俭等慰抚之。颉利外为卑顺,内实犹豫,李靖谋曰:“颉利虽败,其众尚十余万,若走度碛北,则难图矣,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万骑袭之,不战可擒也,唐俭辈何足惜。”遂勒兵夜发,大破之。二事俱同此。
【译文】
沛公(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进攻秦国的峣关,张良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敌。臣听说秦国将领贪财重利,容易收买,请主公固守原地,另派人每餐准备五万人的膳食,在山上增设军旗,以张声势,而要郦食其拿着珍宝器物去游说秦将。”秦将果然受到利诱,想休战订盟,联手袭击咸阳。
沛公正想答应,张良说:“这只是秦军将领的想法,恐怕士兵不听从,不如趁他们斗志松懈的时候,挥兵进攻。”沛公率军进攻,果然大败秦军。
[述评译文]
韩信带兵东进准备攻齐时,齐王曾接纳郦食其的劝告,派人与汉讲和,结果韩信仍破齐军,到达临淄,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自己,烹杀郦食其。
颉利(唐时突厥可汗)在阴山被李靖打败,于是派使者入朝谒见唐太宗谢罪,请求归附。太宗派唐俭(字茂系,谥襄)安抚他,颉利表面言行谦卑,内心仍犹豫不服,李靖说:“颉利虽然失败,但余众仍有十多万人,若是逃往漠北,路远难追,不如请钦差使者前往颉利营地,让他们放松戒备,一面再精选一万骑兵伺机突袭,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可生擒颉利了,这是韩信打败齐国的做法,至于唐俭可能有杀身之祸,但也顾不了了。”
这两件事与张良的谋略,都是同一个模式。
830、李广 王越
【原文】
广与百余骑独出,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乃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疑汉伏军欲夜取之,皆引去。平旦,广乃归大军。
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帅千人巡边。虏猝至,主客不当,永欲走,越止之,为阵列自固,虏疑未敢前。薄暮,令骑皆下马衔枚,鱼贯行,毋反顾,自率骁勇殿,从山后走五十里,抵城,虏不觉,明日乃谓永曰:“我一动,虏蹑击,无噍类矣!结阵,示暇形以惑之也,次第而行,且下马,无军声,故虏不觉也。”
【译文】
汉朝名将李广(曾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封宋国公)有一次只带了百多兵骑兵出外巡行,半路上遇到好几千名的匈奴骑兵。匈奴兵见了李广,以为是汉军的诱敌之计,非常惊慌,立即驱马上山布阵,而李广的骑兵也心虚害怕,想骑马逃走。
李广镇定地说:“我们离开营地有好几十里路,现在如果急着骑马逃逸,匈奴一定会追杀我们,那我们一个也别想活命。但如果我们留在原地,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而不敢轻易攻击。”于是下令所有骑兵前进,到距离匈奴兵阵地前两里处,李广再下令停止前进,所有士兵下马,解下马鞍。骑兵说:“敌兵不但人数多,而且离我们那么近,万一他们发动攻击,我们怎么办?”李广说:“匈奴兵都认定我们会离开,现在见我们卸下马鞍表示不走,他们更会相信我们是故意诱敌来攻。”
匈奴兵果真不敢出击。
有一位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在远处监视李广军队。李广跳上马背,带着十多名骑兵,快奔射杀了白马将军,再回到营地卸下马鞍。这时已近黄昏,李广命士兵放马吃草,席地休息,匈奴兵始终感到奇怪,但也一直不敢攻击。午夜时,匈奴兵认为埋伏在附近的汉军会利用夜晚攻击,所以就率众离去。
天亮后,李广等人安然返营。
明朝时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率领一千部众巡察边境,突然遇到胡兵,由于兵力悬殊,朱永想逃走,王越却加以阻止,一面命兵士列阵守卫,胡兵见势疑惧,不敢贸然攻击。
近黄昏时,王越下令所有士兵排成一列,禁止出声,不准回头地向前走,而自己亲自带领勇敢善战的士兵殿后押阵,由后山步行五十里路,回到城内,而胡人却一直没有惊觉。
第二天王越才对朱永说:“当时只要我军一跑,胡兵就会下令追击,那么没有人能活命,胡兵见我军排列阵式,表现出悠闲的神态,反而迷惑,这时再利用夜晚视线不明时,命士兵下马禁声步行,所以胡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趁夜而走。”
831、吕蒙 马隆
【原文】
吕蒙既领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据上流,乃外倍修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从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蒙以陆逊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乃荐逊自代。逊遗书与羽,极其推让。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浔阳,尽伏其精兵艚艫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故羽不闻知,直抵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蒙人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者,其人系蒙乡里,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问,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还,私相参信,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吏士无斗心,羽遂成擒。
太康初,南虏成奚每为边患,西平太守马隆帅军讨之。虏据险拒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译文】
三国时吕蒙(三国吴人,字子明,曾与周瑜,孙权合谋败曹操,封孱陵侯)镇守汉昌,与关羽接壤,认为关羽有兼并天下的雄心,再者关羽占据长江上游,所以与关羽特别亲近修好。等到关羽攻打樊城时,吕蒙上奏:“关羽讨伐樊城,却留下许多后备部队,这一定是为防备臣由他背后袭击,臣一向体弱,请上准臣以治病为名,率领军队回到建业,关羽听说此事,一定会撤走后备部队,全部开往襄阳,这时我军就可顺江而下,日夜兼程,趁他后方防卫空虚,袭击南郡,关羽也就插翅难飞了。”
于是吕蒙对外宣称病重,孙权故意明令召回吕蒙,在暗中却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吕蒙认为陆逊虽藉藉无名,但颇有将才,能堪大任,于是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陆逊先写了一封信给关羽,信中推崇关羽的功迹,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关羽见信大为心安,就撤走后备部队,开往樊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4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