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谭概(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3

石虎命太子邃总百揆。邃以事为可呈,呈之。虎恚曰:“此小事,何足呈?”时有所不闻,虎复恚曰:“何以不呈?”诮责笞箠,月至再三,邃甚恨,遂谋逆。
王述
王蓝田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碾之。又不得,嗔甚,复于地取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思
魏王思为司农,性急。尝书,蝇集笔端,驱去复来再三。思自起拔剑逐蝇,不得,取笔掷地踏坏之。
陈都宪事
都御史陈智,性刚而躁,挞左右人无虚日。洗面时用七人,二人揽衣,二人揭衣领,一人捧盘,一人捧漱水碗,一人执牙梳。稍不如意,便打一掌。至洗毕,鲜有不被其掌者。方静坐,若左右行过,履有声者,即挞之。有相知劝以宽缓。乃置一木简,刻“戒暴怒”三字于上以示儆。及有忤之者,辄举木简,挞之无数。
陈都宪尝坐堂,偶有蝇拂其面,即怒叱从者擒拿。从者纷然,东奔西突,为逐捕状。少顷,俟其怒解,察问:“拿何人?”乃叱之曰:“是蝇!”又尝岸帽,取银簪剔指甲,失坠于地。怒而起坐,自拾簪触地砖数次,方已。
丰南隅事
鄞县丰南隅坊,以建言有直声,居乡性最暴。朋友稍拂意,即命干人酖杀之。其人应命,必阴以告友。友即伪为中毒仆地。坊见之,必大笑,尽诉其胸中之怒。良久,命舁出。次日,此友复来。骇问所以不死状,佯应曰:“家中急救得解。”坊即与欢好如初,亦不追诘。虽至厚之交,一岁必三、四酖焉。
丰礼部尝要沈明臣结忘年交。岁余,人或恶之曰:“是尝笑公文者。”即大怒,设醮诅之上帝,凡三等,云:“在世者宜速捕之;死者下无间地狱,勿令得人身。”一等皆公卿大夫与有睚眦者,二等文士布衣,沈为首;三等则鼠、蝇、蚤、虱、蚁也。
斩石人骂伍胥
刘子光出征,道暍无水。山南见一石人,问:“何处有水?”石人不答,拔剑斩之,须臾水出。
吴郡王闳渡钱塘江,遭风,船欲覆。闳拔剑砍水,痛骂伍胥。风稍缓,获济。
王君廓以下忿嫉
王君廓往击窦建德。将出战,李靖遏之。君廓发愤大呼,目及鼻、耳一时流血。
又是一位蔺相如。
郭崇韬
郭崇韬素疾宦者,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马亦不可乘之。
投溷
李贺有表兄,与贺有笔砚之旧。恨贺傲忽,贺死,复绐取其稿,尽投溷中。
碎碑
乾符中,颜摽典鄱阳郡鞠场,公宇初构,请姚岩杰纪其事。文成,粲然千余言。摽欲删去二字,岩杰不从。摽怒,时已刊石,命碎其碑。
范廷召
宋范廷召恶飞鸟,见必射之。所居处,鸟必绝种。又最恶驴鸣,闻之辄为击杀。
独步来
梁安成王萧佽,博雅擅文章。吏部尚书柳信言差堪拟敌。一日闻佽卒,宾从往候信言。信言乃屈一脚跳出,连称曰:“独步来!独步来!”众宾舞蹈为贺。
忿撤乐
乾通中,众客赴郡宴。妓乐甚盛。一少年勇于见色。甫就席,一客以有服辞,固请撤乐。少年忿然责之曰:“败一席之欢者,尔也!真所谓‘不自损灭,祸延过客’者耶?”宾主哄堂。
截肠塞创以下神勇
北齐彭乐,与周文决战。被刺肠出,纳之不尽,截去复战。
隋张定和,虏刺之中颈。定和以草塞创而战,神气自若,虏遂败。
杜伏威
唐杜伏威与陈稜战。射中伏威额,怒曰:“不杀汝,箭不拔!”驰入破阵,获所射将,使拔箭已,斩之。
任城王以下绝力
魏任城王章,善左右射,好击剑,百步中于悬发。乐闻国献虎彪,文如锦斑,以铁为槛。骁勇之徒,莫敢轻视,章曳虎尾以绕臂,虎弭无声。时南越献白象。章在帝前,手顿其鼻,象伏不动。
桓石虔
桓石虔有材干,矫捷绝伦。随父豁在荆州,于猎围中见猛兽被数箭而伏。诸督将素知其力,戏令拔箭。石虔因急往拔一箭,猛虎踞跃,石虔亦跳,高于猛兽,复拔一箭而归。时人有患疾者,谓曰:“桓石虔来!”以怖之,病者多愈。
羊侃
《南史》:羊侃膂力绝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石弓。尝于兖州尧庙,蹋壁直上,至五寻。西桥有数石人,长八尺,大十围,侃执以相击,悉皆破碎。少时仕魏为郎,以力闻。魏帝尝谓曰:“郎官谓卿虎,乃羊质虎皮乎?试作虎状。”侃因伏,以手抉殿槛,没指。
彭博通等
唐河间人彭博通,曾于讲堂阶上,临阶而立,取鞋一緉以臂夹,令有力者后拔之。鞋底中断。彭脚终不移。牛驾车正走,彭倒曳车尾,却行数十步。曾游瓜步江,有急风张帆。彭捉尾缆,挽之不进。
元时攸县张子云者,身长八九尺。为人担米,肩各一石,首戴五斗,而行无窘步。尝卧石桥上,其首去地数寸。
欧千斤,洪武初京师列校也,幼以膂力得名。城中少年数辈欲侮之。欧乃脱衣,以手挽起廊柱,聚衣裙压于柱下。众皆眙【目咢】走避。适西域入贡回回善扑跌者,自号“铁力汉”。朝廷募欧与较,胜之。即日改授太仓卫百户。后虽老,尝乘马过独板桥,马跼蹐不能行。欧以右臂挟其马,高步而过,人皆伟之。
容悦部第十七
子犹曰:南荒有兽,名曰猈【犭屈】,见人衣冠鲜采,辄跪拜而随之,虽驱击,不痛不去,身有奇臭,唯膝骨脆美,谓之“媚骨”,土人以为珍馔。余谓凡善谄者皆有媚骨者也。汲黯不拜大将军,大将军贤之;王祥不拜司马晋王,晋王重之;朱序不拜苻坚,苻坚宥之;薛廷珪不拜朱温,朱温礼之;张令濬私拜田令孜,卒为所轻;陶榖拜赵检点,竟遭摈弃。谄人者亦何益哉?集《容悦》第十七。
天后好谄
襄州胡延庆,以丹漆书龟腹曰:“天子万年。”进之。凤阁侍郎李昭德,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则天曰:“此非恶心也。”舍而不问。
朱前疑上书则天云:“臣梦见陛下御宇八百岁。”后大喜,即授拾遗。又刑寺系囚将决,乃共商于狱墙内外作大人迹,长五尺,至夜分,众大叫。内使推间,对云:“有圣人现,身长三丈,面黄金色,云:‘汝等皆坐冤,然勿忧,天子万年,即有恩赦。’”后令把火照视,有巨迹,遂大赦天下,改为大足元年。
捏鼻头即得官,掘地孔即免罪。以天后之英明,岂不知其伪?正谓“此非恶心”耳。
赤心石
武后时争献祥瑞。洛滨居民有得石而剖之中赤者,献于后,曰:“是石有赤心。”李昭德曰:“此石有赤心,其余岂皆谋反耶?”见唐史,或作李日知事,误。
朱温一日出大梁门外数十里,憩柳树下,久之,独语曰:“好大柳树!”宾客各避席对曰:“好大柳树!”有顷,又曰:“好大柳树,可作车头。”末坐五六人起对曰:“好作车头!”温厉声曰:“柳树岂可作车头?我见人说秦时指鹿为马,有甚难事?”悉擒言作车头者扑杀之。温虽草贼,此举胜天后远矣!
《代牺图》
天后疾,遍祭神庙。给事中阎朝隐尝诣少室,因亲撰祝文,以身代牺,沐浴伏于俎盘,令僧道迎至神所。观者如堵。后病愈,特加赏赍。张元一乃画《代栖图》以进。后大笑。
霍献可郭弘霸
霍献可以希旨为忠。一日头触玉阶,请诛狄仁杰、裴行本,遂至损额。故以绵帛裹于巾下,常令露出,冀后见之。
郭弘霸自陈讨徐敬业,誓“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后大悦,授御史。时号“四其御史”。
熨衣
宋武帝虽衣浣衣,而左右必须鲜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折,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系?”吏部何敬容希旨,常以胶清刷鬓。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暑月,背为之焦。
七岁尚书
梁武伐齐,袁昂不屈,后梁以为民部尚书。帝谓曰:“齐明帝用卿为黑头尚书,我用卿为白头尚书,良以多愧!”对曰:“臣生四十七年于兹矣。四十以前,臣之自有,七年以后,陛下所养。七岁尚书,未为晚达。”
前后若两截人,此语是他供状。
谀语
桓玄篡位,床忽陷。殷仲文曰:“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建兴四年,西都倾覆。元皇帝始为晋王,四海宅心。其年十月中,新蔡县吏任侨妻胡氏,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胸以上、脐以下分,盖未有之妖也。时内史吕会上言:“案《瑞应图》云:异根同体,谓之‘连理’,草木之属,犹以为瑞。今二人同心,天垂灵象。故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斯盖四海同心之瑞。不胜喜跃,谨画图上。”识者哂之。
北齐武成生齻牙,诸医以实对。帝怒。徐之才曰:“此是智牙,主聪明长寿。”帝大悦。
王世充有异志。道士桓法嗣自言解图谶,取《庄子》《人间世》、《德充符》二篇以进,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言相国当德被人间,而应符命也。”世充大悦。
妖为德祜,病亦福征,六经反作妖言,诸子皆成符命。态臣贡谀,亦何不至哉!
教谄
陈太仆万年,内行修美,然善事人。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吉荐之为御史大夫。子咸,字子康,年十八,有异材,抗直敢言。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乃公教戒,汝乃不听耶!”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诌也!”万年乃不复言。
张昌宗元载
天后宠幸张昌宗。其弟昌仪为洛阳令,请嘱无不从者。尝早朝,有选人姓薛,以金五千两并状赂之。昌仪受金,以状授天官侍郎张锡。数日,锡失其状,以问昌仪。昌仪曰:“我亦不记,但姓薛者即与之。”锡惧,退索在铨姓薛者,六十余人,悉留注官。
元载弄权舞智,政以贿成。有丈人来从载求官,但赠河北一书而遣之。丈人不悦。行至幽州,私发书视之,无一言,唯置名而已。丈人不得已,试谒判官。闻有载书,大惊,立白节度使,遣大校以箱受书,馆之上舍,赠绢千匹。
此等权势,不得不谄。有此等谄人,那得不要权势!
偷媚
宋张说为承旨,士争趋之。时富川王质、吴兴沈瀛,夙负声誉;及同官枢属,交以诣说为戒。众闻而壮之。一日,质潜往诣说。升堂,瀛已先在。相视愕然,竟迫清议而去。
齐卢思道久仕不达。或劝诣和士开。卢素自高,欲往,恐为人所见,乃未明而行。比至其门,遥见一时诸名胜,森然与槐柳齐列,因鞭马疾去。弘治中,权阉李广以左道进,后仰药死,搜得纳贿簿籍,中载“黄米”“白米”数太多。上讶之。左右曰:“黄白即金银也。”言官请按籍究问,凡与名者,昏暮赴戚畹求援,不期而会者凡十三人。月下见轿影幢幢,而一人独乘女轿。事虽得寝,而姓名传播,渐就罢黜。呜呼!权门如市,从来远矣!徐存翁在相位,语所知曰:“老夫今日譬如鸡母方宿,若行动,定有一群雏随去。君辈慎勿相近!”斯语可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