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48


[1]
「公」:青本、黄本作「翁」。
[2]
大司寇:〖吕註〗長山李司寇,名化熙,字五弦。明崇禎甲戌進士,官刑部尚書。
[3]
黄本無「嘗見」二字。
[4]
「以故」:青本作「故以」。
[5]
卻:〖何註〗卻與却同。從節,不從邑,從邑是「郤」字。
[6]
梃:〖何註〗音挺,杖也。
[7]
青本、黄本無「間」字。
[8]
膩:〖何註〗音二,滑澤也,細膩也。△按:膩,《唐韻》女利切。應音匿。
[9]
設帳:〖何註〗馬融設絳帳授生徒。
[10]
「俊」: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作「浚」。
[11]
青本「凳」下無「來」字。
[12]
「堂」:康熙本作「登」。
[13]
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無「僅」字。「寸」:康熙本作「尺」。
[14]
安厝:〖吕註〗《孝經》:「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註:「厝,置也。」〖何註〗音措。
[15]
厮:〖何註〗音斯,析也。《前漢書·陳餘傳》:「有厮養卒。」註:「厮,析薪者也。」
[16]
綆:〖何註〗音梗,索也。
[17]
「綆」:鑄本作「練」。
[18]
嚶嚶:〖何註〗嚶,鳥鳴,喻細聲也。
[19]
「森」:黄本作「竪」。二十四卷本作「髮森」。
[20]
「畢」:二十四卷本作「異」。
王六郎
許姓,家淄之北郭,業漁,每夜攜酒河上,飲且漁。飲則酹地[1],〔但評〕酹地而後飲,亦仁人之心。祝云:「河中溺鬼得飲。」〔馮評〕清致。以爲常[2]。他人漁,迄[3]無所獲,而許獨滿筐。一夕,方獨酌,有少年來,徘徊[4]其側。讓之飲,嘅與同酌。既而中夜不獲一魚[5],意頗失。少年起曰:「請於下流爲君敺[6]之。」遂飄然去。少間,復返,曰:「魚大至矣。」果聞唼呷[7]有聲。舉網而得數頭,皆盈尺。喜極,申謝。欲歸,贈以魚,不受,曰:「屢叨佳醖[8],區區何足云報。如不棄,要當以爲長耳。」許曰:「方共一夕[9],何言屢也?如肯永顧,誠所甚願,但愧無以爲情[10]。」詢其姓字,曰:「姓王,無字。相見可呼王六郎。」遂别。明日,許貨魚,益沽酒[11]。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與歡飲。飲數杯,輒爲許敺魚。如是半載,忽告許曰:「拜識清揚[12],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語甚悽楚[13]。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兩人,言之或勿訝耶?〔何評〕半載猶不知其爲鬼,許何太愚。今將别,無妨明告:我實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數年於此矣。前君之獲魚,獨勝於他人者,皆僕之暗驅,以報酹奠耳[14]。明日業滿,當有代者,將往投生,相聚衹今夕,故不能無感。」許初聞甚駭,然親狎既久[15],不復恐怖,因亦欷歔[16],酌而言曰:「六郎飲此,勿戚也。相見遽違,良足悲惻;然業滿劫脱,正宜相賀,悲乃不倫[17]。」遂與暢飲,因問[18]:「代者何人?」曰:「兄於河畔視之,亭午[19],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聽村鷄既唱,灑涕而别。明日,敬伺[20]河邊,以覘其異[21],果有婦人抱嬰兒來,及河而墮。兒拋[22]岸上[23],揚手擲足而啼。婦沉浮者屢矣,忽淋淋攀岸以出[24],藉地少息,抱兒逕[25]去。當婦溺時,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轉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婦自出,疑其言不驗。抵暮,漁舊處,少年復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26]。」問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僕憐其抱中兒[27],代弟一人,遂殘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兩人之緣未盡耶?」許感嘆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馮評〕暗漏一句。由此相聚如初。數日,又來告别。許疑其復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惻隱,果達帝天[28]。今授爲招遠縣鄔[29]鎮土地,來朝赴任[30]。倘不忘故交,當一往探,勿憚修阻。」許賀曰:「君正直爲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憚修阻,將復如何?」少年曰:「但往,勿慮。」再三叮嚀而去。許歸,即欲治裝東下[31],妻笑曰:「此去數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32]不可以共語。」許不聽,竟抵招遠。問之居人,果有鄔鎮。尋至其處,息肩逆旅[33]。問祠所在,主人驚曰:「得無客姓爲許?」許曰:「然。何見知?」又曰:「得勿客邑爲淄?」曰:「然。何見知?」主人不答,〔馮評〕兩‘何見知’,下接以‘主人不答’,省卻多少閑話。遽出。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窺門[34],雜沓而來,環如牆堵[35],許亦驚[36]。衆乃告曰:「數夜前,夢神言:『淄川許友當即來,可助以資斧[37][38]。』祗候已久。」許亦異之,乃往祭於祠而祝曰:「别君後,寤寐不去心。遠踐曩[39]約,又蒙夢示居人,感篆[40]中懷。愧無腆[41]物,僅有巵酒;如不棄,當如河上之飲。」祝畢焚錢紙。俄見風起座後[42],旋轉移時始散。夜夢少年來[43],衣冠楚楚[44],大異平時,謝曰:「遠勞顧問[45],喜淚交並。但任微職[46],不便會面,咫尺河山[47],甚愴[48]於懷。居人薄有所贈,聊酬夙好。歸如有期,尚當走送。」居數日,許欲歸,衆留殷懇[49],朝請暮邀,日更數主。許堅辭欲行,衆乃折柬[50]抱襆[51],争來致贐[52]。不終朝,餽[53]遺盈橐[54]。蒼頭稚子[55]畢集,祖送[56]出村。歘[57]有羊角風[58]起,隨行十餘里,許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勞遠涉。君心仁愛,自能造福一方,無庸故人囑也。」〔但評〕「造福一方」數語,臨别贈言,方是君子之交。風盤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訝而返。許歸,家稍裕,遂不復漁。後見招遠人問之,其靈驗如響云[59]。或言即章丘石坑莊,未知孰是。
異史氏曰:「置身青雲[60],無忘貧賤,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車中貴介[61],寧復識戴笠[62]人哉?〔馮評〕聊齋每篇直是有意作文,非以其事也。余鄉有林下者,家綦[63]貧,有童稚交,任肥秩,計投之必相周顧。竭力辦裝,奔涉千里,殊失所望,瀉囊[64]貨騎,始得歸。其族弟甚諧,作『月令』嘲之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傘蓋不張,馬化爲驢,靴始收聲。』〔但評〕月令雅謔。念此可爲一笑。」
王阮亭云:「月令乃東郡耿隱之事[65]。」
〔但評〕一念之仁,感通上帝,所謂能吃虧者,天必不虧之也。然則利人之死,以求己之生;致人之危,以求己之安;逼人之敗,以求己之成;揚人之惡,以求己之善;甚且假公濟私,吹毛求疵,敗人名節,傾人身家,絶人性命,以求己之功名富貴者,伊古以來,罔不傾覆。前車之鑒,有仁人之心者,當毋忽此。若夫爲國鋤姦,爲民去害,又當鷹鸇逐之,且言讎仇視之,不宜爲婦人之仁,亦且自置死生於膜外矣。因溺鬼不忍人死以代己也,故推論及之。
〔何評〕惟德動天,人言天道遠者謬也。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康熙本、青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黄本、鑄本)
[1]
酹地:〖何註〗酹音類,以酒沃地而祭也。《後漢書·橋玄傳》:「不以斗酒隻鷄,過相沃酹。」
[2]
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酹」下有「酒於」二字。青本、黄本「以」上有「率」字,「祝云」作「祝曰」。
[3]
迄:〖何註〗竟也。
[4]
徘徊:〖何註〗行不進也。
[5]
「嘅」:黄本作「概」。「中夜」:參校本除康熙本、黄本外均作「終夜」。
[6]
敺:〖何註〗同驅。
[7]
唼呷:〖吕註〗《集韻》:「唼,作答切,音帀,食聲也。」○《長箋》:「吸而飲曰呷。」〖何註〗唼呷,謂多魚吞聲也。《上林賦》:「唼喋菁藻。」呷,呼甲切,魚食聲。
[8]
醖:〖何註〗音愠,酒也。
[9]
「云報」:康熙本作「報云」。「長」:諸參校本均作「常」。通。「夕」:青本作「息」,黄本作「見」。
[10]
手稿本「情」下原有「耳」字,塗去。
[11]
康熙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益」下有「利」字。
[12]
清揚:〖吕註〗《詩·鄘風》:「子之清揚。」傳:「揚者,眉上之美名。」△按:此用引申義:丰采。
[13]
「甚」:青本、黄本作「益」。
[14]
「酹」:鑄本、異史本作「酬」。
[15]
青本、黄本無「既」字。
[16]
欷歔:〖何註〗音希虚,悲泣氣咽而抽息也。
[17]
康熙本「戚也」作「戚」,「良足」作「良此」。「倫」:黄本作「論」。
[18]
黄本、青本「問」上無「因」字。
[19]
亭午:〖吕註〗《太平御覽》:「日在午曰亭午。」孫綽《天台山賦》:「羲和亭午。」〖何註〗日中也。杜詩:「亭午頗和暖。」
[20]
伺:〖何註〗候也。
[21]
「涕」:康熙本作「淚」。「覘」:青本、黄本作「觀」。
[22]
拋:〖何註〗匹交切,擲也。
[23]
手稿本「岸」下無「上」字。今據諸參校本補。
[24]
「沉浮」:黄本作「浮沉」。「以出」:異史本作「而出」。
[25]
逕:〖何註〗音徑,近也,直捷也。
[26]
「少年」:康熙本作「六郎」。下同。青本「别」下無「矣」字。
[27]
青本、黄本「憐」下無「其」字。
[28]
上六字,青本、黄本作「果感帝天」。
[29]
鄔:〖何註〗音鄔,地名。
[30]
上四字,手稿本似爲「來朝□赴」,青本、黄本作「來朝赴任」,康熙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鑄本作「來日赴任」。
[31]
「甚」:青本、黄本作「足」。「如何」:黄本作「何如」。「治」:康熙本、異史本、鑄本、二十四卷本作「製」。
[32]
土偶:〖吕註〗《戰國策·齊策》:「蘇代見孟嘗君曰:『臣過淄水,有土偶人與桃梗人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挻以爲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吾西岸之土也;土則覆西岸耳。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爲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
[33]
逆旅:〖吕註〗《左傳·僖二年》:「保於逆旅。」註:「逆旅,客舍也。」〖何註〗劉伶《酒德頌》:「以天地爲逆旅。」
[34]
「媳」:青本作「息」,康熙本「許曰然」作「許曰然,曰」,「丈夫」作「夫人」。
[35]
堵:〖何註〗音賭,垣也。杜詩:「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
[36]
「亦」:手稿本、青本、黄本作「益」。
[37]
資斧:〖吕註〗《易·旅》:「得其資斧。」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何註〗俗謂路費也。旅卦:「旅于處,得其資斧。」程傳:「乃旅而得貨財之資,利用之器也。」御案:「雖得資而未免加斧,以自防衛,不忘戒心,安得快然?」
[38]
「助以」:康熙本、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作「助一」。
[39]
曩:〖何註〗囊上聲,昔日也。《爾雅》:「曩,向也。」疏:「在今而道既往。」又《晉語》:「曩而言戲乎。」
[40]
篆:〖何註〗音瑑,鏤銘也。
[41]
腆:〖何註〗他典切,厚也。
[42]
「僅有」:鑄本作「有」。「錢紙」:青本、黄本作「紙錢」。「座」:鑄本作「塵」。
[43]
鑄本、康熙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夜」上有「至」字。「少年」:康熙本作「六郎」。
[44]
楚楚:〖吕註〗《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傳:「楚楚,鮮明貌。」○《説文》:「合五彩鮮色爲」。《詩》曰:「衣裳。」徐曰:「今《詩》作楚楚,假借也。」
[45]
上六字,手稿本殘缺。康熙本作「謝勞顧問」。今據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鑄本、青本、黄本補。
[46]
「任」:青本、黄本作「在」。
[47]
「河山」:青本、黄本作「山河」。
[48]
愴:〖何註〗音搶,凄愴也。△按:音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