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至尊巫师(校对)第1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5/1859

  所以那几个口出不逊的黑叔叔,很快就被一通锤,同时还被下了血质,成为了三孙子。
  酒吧里的人惊呼:“空手道!”
  赵文睿自然是又不爽了。但又有点无奈,即便是在本源地球,天朝在民族文化的推广上,也是落后于脚盆的。脚盆的剑道、空手道包装的很不错,符合商业推广的要领,也有自己的一套路数,所以在全球都搞的有声有色。
  天朝是后来才搞了个孔子学院,却也强差人意,而武术什么的,就连自家都玩不起来,沦为了夕阳产业,就更别提什么走向世界了。
  刚刚坐下,就有衣着火辣但面孔有些对不起观众的妹子结伴主动搭讪:“日本人?”
  赵文睿脸色阴沉。
  一个妹子自作聪明的一拍脑门:“哦我知道了,大韩民国!”
  “滚蛋!”赵文睿没好气的说。
  脚盆和棒子在他心目中,就是乌鸦和黑猪,都是黑不溜秋的玩意。
  脚盆是因为犯错不认,死鸭子嘴硬欠修理,韩棒则是因为没完没了的尬吹,都尼玛宇宙大国了,你咋不突破晶壁系,进军多元宇宙呢?
  “这真是,喝点小酒都能惹一肚子气。”赵文睿感受到了没有强力亲友团的痛。心想当年许多华人,在国外就经常遭遇这类烂事,甚至更烂的这类事吧?
  不过这个世界天朝飞升,华裔也因无根而不存在。所以他是唯一一个天朝人。
  也好,不需要抬举谁,真要上纲上线的玩爱国爱民族,会丧失很大的自由度。
  赵文睿思索着该如何展开行动。
  今天是个比较有标志性的日子,太平洋舰队正在瓦胡岛召开阵亡烈士纪念及战斗英雄表彰大会。
  也就是说,这是{超级战舰}故事流程的最后一个单元。
  这倒是有利于赵文睿计算时间。
  是的,太还有些时间,仔细算一算,似乎比之前任何一次任务时间更长。
  因为即便G星人接到信号,从葛利斯太阳系过来,也需要一些时间。
  {超级战舰}中,并没有给出当初发送信号到G星,到G星斥候舰队抵达之间到底是多长时间。
  但一些细节还是有所透露的。
  首先,那个在灯塔国太空总署自信满满的向G星发信号时,就预言‘如果真有外星生物来地球,那也是哥伦布与印第安人式的,只不过这回地球人是印第安人’的科学家,已经从总署小帅哥,沦为守卫星站的邋遢油腻男。
  很显然,这位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瞎几把说大实话而带有被放逐成分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有时间特征的改变。
  其次,堂吉诃德式的逗比主角艾利克斯,为了博得美人欢心,于自己26岁生日那天夜里,非凡闯入零售店,自主付钱购买了个鸡肉卷饼,结果被警察的电击枪射,那是相当的惨烈。最后被其老哥剥夺自由,而加入了海军。
  艾利克斯虽然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却是灯塔国历史上晋升速度最快的海军指挥官。
  当然,主要是因为他在对抗G星人的出色表现,使得他完成了比三级跳还要夸张的跃进。而在跃进之前,他是个什么军衔和职务呢。
  中尉军衔,伯克级驱逐舰约翰·保罗·琼斯号上的战术官。
  这个职务,让他在一场灾难性的打击导致舰长、大副等伤亡后,顺位延续成为代理舰长,而当时他面临的真实处境是环太平洋军演结束后,就会被开除。
  再看看灯塔国的军官体系,以西点为例,军校毕业,出门是少尉,在陆军对应的职务是排长,起码要干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升职。
  而主角艾利克斯既然是历史上最快升迁的海军军官,自然不能走寻常路。毕竟他26岁参军,走寻常路黄花菜都凉了,舰队司令的女儿肯定等不起。
  那么就只能走军功升迁的路子,在部队里,班长一级不是军官,而是士官,而士官和军官之间,还有个比较特殊的军衔,准尉。
  准尉内容也是蛮丰富的,分为一二三四高共五级,这个特殊的军衔,就是从士兵到军官过度的合理渠道。
  也就是说,你不必从海军学校毕业,也可以走特殊渠道,从大兵而士官、再从士官而准尉,然后进入基层军官的尉级行列。
  但无论如何,参军入伍,军训流程是一定要走一遍的,差不多也是三个月。(具体有差异,有的只需进行体能和基本的步兵战术训练、枪械射击训练,再拉到前线比如阿富汗来个短期的适应性训练,就直接跟塔利班什么的开打了)
  训练完上舰,和平时期,功绩比较难积攒,完成从士兵到中尉的华丽蜕变,两年都堪称是火箭式。
  艾利克斯既然是历史之最,虽然主要体现在后期,但前期也不能太拖后腿,就当练新兵训练一共18个月就完成了升迁。
  实际上多半要比这个时间再长一些,因为有那个科学家卡尔的变化做对比。
  在{超级战舰}中,科学家卡尔不仅从小帅哥变成了邋遢男,还被教会了做人,半开玩笑的表达对小弟分不清事情轻重缓急的不满,居然不先说有诺奎迪(就是那个太空总署当初主持向G星每隔24小时发送一次加强信号的科学家)的通讯,而让对方等。
  这就是从一个有棱有角的年轻人,向处事圆滑的社会人的转变。这个被现实多次打脸,然后终于撑不住开始思考自检,认清现实的过程,显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所以,赵文睿的估测是25个月左右,再刨去G星第一次收到来自地球的信号,必然也会有不同的意见,经过争论以及必要的准备,才让斥候舰队出发,这个发进前的前置阶段,姑且算是2个月,也就是说他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准备。
  他相信,G星在接收到斥候舰队的反馈信息后,来的也不会太快。主要是因为G星人这次来,就不会是小打小闹,而是大舰队。大舰队的准备工作跟斥候舰队的准备工作,不是一个量级,所以两次的从发信号到舰队到来,总用时上应该差不太多。
  还是两年。
  两年后就会开战,并且多半先要就环球轨道的制轨权进行一轮争夺。
  像地球现代的制空权一样,在初级太空时代,谁拥有了制轨权,谁就是爸爸。光是用火箭发动机从小行星带推陨石过来从高轨道丢质量兵器,就能让重力井中的敌人跪地求饶。
  不过这样对G星人来说,似乎有点麻烦。
  赵文睿的猜想,是G星人先拿下制轨权,然后玩分割包围,它们的那个玻璃幕般的能量力场罩就挺好用,能将区域擂台化,外部插手不能,内里玩牢笼死斗。
  自然是集中优势兵力,选对手的软肋和重要设施,比如纽约那样的金融经济中心,华盛顿那样的政治重新,又或底特律或干脆密歇根州那样的重工业核心,随便罩住哪个,成功拿下,就等于是掏走敌人的一件重要器官,如果两三个战场同时隔绝并成功,那么敌对国基本可以宣告死亡了,剩下的无非是追亡逐北,各个击破的垃圾时间。
  赵文睿觉得G星人的战略方面,大概率会是这么个路数。
  所以很抱歉,不管G星人是冲着什么来的,哪怕是{洛杉矶之战}中可笑的水(各太阳系的行星资源或形成过程后剩余的零散资源中,冰块并不算少)资源,下一战都不会是在蓝海进行,至少不会以蓝海为主。
  所以还指望水面舰队外星舰的,可以歇着了。
  而没有了水面舰,以这个世界人类的科技,其实已经没太多指望。
  战机确实值得一提。
  但从火力平台的角度去评论,战机差了可不是一个量级。
  舰船,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建造的最大的、最有承载量的武器平台。
  而且哪怕只是近地轨道,战机也一定会‘气短’。
  近地轨道的定义一般是2000公里以下,以天朝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A星的轨道设计参数为例,轨道高度是901公里,圆轨道,周期102.86min。
  900公里,著名的高空侦察机黑鸟,飞2万米,相当长时间都困扰天朝,因为太高打不到,甚至没有能飞那么高的高空拦截机。
  2万米不过20公里,900公里是它的45倍!
  当然,卡门线的海拔是100公里,是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下的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分界线。
  要是以此为基础,20世纪60年代,就有X15载人战机以超过6马赫的速度飞出过大气层。
  后来灯塔国又试过让牛掰的大飞机,背着航天飞机,飞到一定高度,然后让航天飞机发力上太空。
  这些个梦想吵吵闹闹了一段时间后,就都偃旗息鼓了,技术不支持,成本和风险高的让人想跳楼,请再发展个几十年才谈这个脑洞。
  就从这些点滴就能看出来,所谓的空天战机,很长时间内都将只是一个梦。
  如果在动力学、燃料学、材料学等方面没有大的突破,那这会一直是个梦。
  重力井就是所有人的大爷,说出不去就出不去。
  火箭是能出去,但那玩意已经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显简单粗暴,难以满足人们日渐细腻的要求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利益。而人类文明,利益是第一推动力。
  人类现阶段推出的相对可行的太空计划,就是先开始原始积累,具体的主要内容就是一边积累太空知识和相关经验,一边用愚公移山的诚意,将工具设施尽可能多的射上太空,从临时空间站到半永久空间站,再到卫星城。
  然后积累深空作业的经验,开启太空冶炼等项目,一边为深空半永久殖民卫星做准备,一边享受太空冶炼等种种新环境下工业体系的成果。
  这样,在发展一段时间后,殖民月球,乃至火星,开发小行星带,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因为太空自循环环境体系基本成熟了,太空工业体系也差不多成熟了,不至于疯狂赔钱,又或风险太大干脆血本无归。
  任何产业,没有足够的利益推动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天使投资也不是傻缺,拿钱给人打水漂,所以只能是这么一步步来,相关行业在人类群体中建立了足够的信誉,让人们看到钱景,才会开始投入。毕竟大宗稳定的投入才是主力,那些带有赌博性质的风投,只能是吵吵热度,却还达不到稳定推进相关产业的程度。
  等到太空工业和深空殖民已经成为人们意识中时髦但也比较寻常的内容时,再稳健发展个100-200年,就进本上进入恒星时代了。
  赵文睿算过,这个发展时间几乎是必须的,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整体比较顺的前提下。
  因为科技发展是一个向深广前进的过程,越来越繁复细化,越来越有深度。人类光是想要接班,也就是后人接着前人的研究继续前进,就需要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以及掌握必要的经验,然后还得花一段时间继承前任的思路脉络,这才算是有了继往开来的可能。
  否则就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思路还没见到结果就报废,各有各有的脑洞,最后都成了不上不下需要靠运气成事的状态,那样是前进不了的。
  只能是一个思路捅到底,证伪,换思路再来,直到发现。
  科技到了后来就是这么个事,就是天才也别指望一代人就能完成,得前仆后继,才能有所得,真的就是海底拾针的难度。
  试问,这样的一个模式,科技进步越推越推不动,听着天天有重大发现,重大发明,实质上却感觉在逐渐停滞,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么?
  花费100-200年的时间巩固阶段,多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5/18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