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刺客有毛病(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769

  少年的剑一剑便贯穿了这扇沉重的铁门。
  当长剑拔出的时候,可以看到从孔洞中流泻而出的光芒。
  毫无疑问,铁门后是一个更加明亮的房间。
  “陛下,门有点厚。”方别开口说道。
  因为门真的有点厚。
  一剑刺过去之后,感觉到铁门足有三寸那么厚。
  这么厚的钢铁抵得上早期的主战坦克了,是货真价实地机枪都打不穿。
  当然,这扇铁门虽然很厚,但是材质却很一般。
  否则方别也不能够一剑将其贯穿。
  “我与你之间的壁障,原本要比这更厚吧。”门后的老者淡淡说道。
  “那么大概要出一点力了。”方别静静说道。
  “那就要看你有多大的力可以出了。”老者笑了笑。
  方别只能后退一步。
  他的剑原本并不一定杀伤力见长。
  想要使用兵器来破开这扇足有三寸的铁门,除了需要削铁如泥级别的神兵利器之外,单纯的剑法反而在其次,需要的是足够雄浑的内力。
  这样想来的话,这位陛下之所以设置这扇铁门,或许也有用来考验自己的意思。
  方别目前可以公开的情报就是他曾经多次在别人面前施展过的笨剑,这堪称天下无双的一剑能够帮助方别战胜许多原本遥不可及的对手。
  而在笨剑之外,方别用来战胜秦的那一剑,却几乎鲜为人知,毕竟就算秦本人,也对与方别的这一战忌讳莫深,所以这方面的情报几乎为零。
  以这位陛下的深谋远虑,就算说打算与方别见上这一面,但是却不会让方别就这么轻易地见到他。
  至少说方别应该先把见面礼给足了。
  少年只能深吸一口气。
  想要用单纯的劈砍来切开这扇铁门,就算对于方别而言也不轻松,他依旧举剑刺出。
  毫无疑问,又是一个透明窟窿。
  但是就算把这扇门戳得千疮百孔,也不过是把铁箱子变成铁笼子的程度。
  门依然在,那么少年还是进不去。
  可是方别却非常地耐心。
  一剑两剑三四剑。
  一剑便是一个窟窿。
  一剑一剑连在一起,最终连成了一个口字。
  口便是一个洞。
  方别最后一剑刺出,然后轻轻一推,铁块落下,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子便出现在那里。
  方别便伸出手去,把手从那个口子里面探了出去,找到了铁门的门栓,然后拉开门栓。
  收手,推门。
  沉重的铁门在方别的面前打开。
  方别看着这个明亮的地下宫殿,只看到了高耸的天花板与那些陈列在那里的无尽藏书。
  明亮的夜明珠在头顶闪烁着。
  而在藏书之前,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望着自己。
  他的目光悠远,就好像是一只正在看着猎物的鹰。
  “见过陛下。”方别并没有下跪。
  他只是望着对方。
  “这样进来还可以吧。”少年轻轻说道。
第九章
地宫
  方别就这样站在门口,远望着眼前的男人。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对方。
  但是看到的第一眼,方别就几乎已经确定了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眼前的帝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衰老。
  事实上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少年登基,如今已经在帝位上坐了三十四年,但是哪怕说如今头发看起来已经白了,脸上也看不到多少的皱纹,只有声音略微有些低沉与嘶哑。
  “你就是方别?”天禄帝望着方别开口说道。
  “正是。”方别点了点头,看着对方笑了笑:“其实我没有想到,陛下居然愿意见我。”
  “原本我也不打算这么快就见你的。”天禄帝望着方别:“不过你这次带来的信,真的有点意思。”
  “还有。”天禄帝继续说道:“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份,那么为什么还不下跪行礼?”
  “在下不过是一介江湖草莽人,向来就不喜欢这一套。”方别这样说着,向这眼前的天禄帝轻轻欠身鞠了一躬:“您看这样可以吗?”
  天禄帝静静望着方别的表演,脸色没有什么变化。
  “东瀛真的已经入侵了高丽?”
  “千真万确。”方别点头说道。
  “汉城已经沦陷?”天禄帝继续问道。
  “现在的话,恐怕让平城也凶多吉少,或许用不了多久,让平城沦陷之后,高丽国王就要暂时避居于大周境内了。”方别望着眼前的老人,淡淡说道,语气平静。
  天禄帝之所以要见方别,其实并不是对于方别本身太感兴趣。
  当然,天禄帝对于方别还是感兴趣的,之前秦所造成的麻烦,最终因为方别的缘故消弭了大多数的影响。
  总体来说,方别在天禄帝这边的身份是挺好的。
  但是天禄帝之所以要见方别,还是因为东瀛入侵高丽这件事情方别是最直接的见证人,并且可以拿到高丽国王盖章的亲笔求救信来到燕京。
  虽然要说一句方别真的是神通广大,但是方别这次带来的讯息天禄帝必须要非常地重视。
  “东瀛出动了多少军队?”天禄帝问道。
  “具体数目不知,但是总数不会低于十五万。”方别看着天禄帝:“这是足以灭国的兵力。”
  随着战争历史的推进,反而战争的规模有一点点变小的趋势。
  早在数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秦赵相争动辄就可以出动百万级别的超大规模会战,但是等到了数千年后,反而不进则退,一次出征数目超过十万就等于说是兴师动众。
  但是这一切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古代行军作战的时候,那些随从的运输辅助人员,其实也是算在军队总数里面的,毕竟古代的士兵很少是职业的军人,大多数是上马能战下马能耕的存在。
  国家征调军队本身就属于和徭役相仿的行为,不过参军作战虽然风险更高,但是也有同样丰厚的军功奖励。
  这些混杂着随军农夫的军队,其数目往往就会变得非常庞大。
  等到了汉朝,当初汉武帝之征讨大宛,更是征发了无数的恶少年参军,并且发动了数十万的牲畜牛马参与这场远征的运输,同样有着军民不分的属性。
  但是随着军事的进一步发展,士兵的属性开始越来越强化起来,脱产进行常规训练的士兵模式开始出现,而这个时候,出征的军队就变成了相对职业的军人,这样的军人战斗力更高,并且凝聚力也要比那些乌合之众要强上许多。
  所以说反而军队的规模开始越来越小了。
  就好像当初成祖皇帝远征漠北,集中全国之精锐,也不过是二十万大军作用。
  但是现在——东瀛之征高丽,居然能够兴起来十五万大军,让天禄帝都为之感到不可思议。
  “东瀛不过弹丸小国,如何能够兴起来如此庞大的军队?”天禄帝微微皱起眉头,对于方别给出的情报感到了些许的不满。
  “你在欺负朕不晓兵吗?”
  “不敢。”方别摇头说道:“只是因为东瀛国长期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各地的大名纷纷拥兵自重以为自保,就好像个个都将自己武装到牙齿的刺猬,随时应对着来自于各个方向的攻击和侵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7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