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339

  赵括坐在坟堆前,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邯郸造大笑着勒住了骏马....不知什么时候,赵括方才惊醒,擦掉了脸上的泪痕,朝着他们再拜,这才带领着门客离开了。
  过了一个多月,赵括总算是赶到了邯郸城外,赵括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将赵国的各郡都游历了一遍,赵括并没有能看完所有的县城,若是要去完所有的县城,他要花费的时间就不只是一年了,真正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缩影后,赵括的想法就变得更多了,他察觉到自己正在渐渐的融入这个时代,他学会了用这个时代的思考方式来进行质问。
  不过,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真正融入这个时代的,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无法忍受压迫和被压迫,无法捂着双眼假装看不到这一切的灵魂。
  赵王亲自出城来迎接他,这对于怕冷的赵王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本是打算让魏无忌来迎接的,只是赵王不许,他要亲自去迎接他的马服君,故而,当赵括的马车刚刚接近邯郸的时候,赵王就开心的跳了起来,指着赵括的方向,大叫道:“寡人的马服君来了!!”
  赵国的大臣们,以及赵括的门客们,几乎是全部都赶到了,赵括下了马车,在门客们的簇拥下,朝着来迎接他的人走去。赵王急匆匆的朝着赵括小跑了过去,大臣们也只好跟上他,赵括刚要行礼,赵王却一把扶起他,亲切的看着他,说道:“马服君受苦了,唉,瘦了不少啊...您这一走就是走了一年多...”
  赵王有很多话想要与赵括说,他拉着赵括上了马车,甚至都不给群臣问候马服君的机会,就带着赵括返回了邯郸城,那些准备与赵括寒暄的大臣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赵王带着赵括扬长而去,只能各自上了马车,急忙跟随在他们的身后。赵括返回的消息,在邯郸早已传开,百姓们聚集在道路的两旁,大声的欢呼着。
  就仿佛赵括从战场上得胜而归一般,看到百姓如此热情,赵王更是开心,甚至还笑着朝他们点了点头。赵王将赵括直接带进了王宫里,群臣随即赶到,赵王让赵括坐在他的身边,这才问起了赵括的情况,赵括微笑着回答,自己一切都好,两人聊了许久,群臣纷纷入座,或是知道赵括的性子,赵王的宴席并不再像原先那样的奢华了。
  赵王并不在意地方上的情况,也没有向赵括询问,他在意的只是赵括这个人。
  “韩国,楚国与秦国交战的事情,您知道吗?”,赵王询问道。
  “在赶来的途中,我已经听闻了。”,赵括点着头回答道。
  “楚国败了。”
  赵括诧异的看着赵王,问道:“怎么会?我听闻,楚国以五万士卒救援韩国,为首者临武君,也是知道怎么用兵的人,怎么会这么快的战败呢?”,赵王摇着头,他看向了魏无忌,说道:“还是让信陵君来说吧。”,他不是不想讲,只是他不懂战事,他也讲不清楚。
  魏无忌总算是有了可以跟赵括言语的机会,魏无忌随意的说道:“白起袭击了项先的粮草辎重,断了他的粮道....项先退回新郑的路途上,又中了白起的伏击,韩国将军冯亭出兵去救,再次遇到白起的伏击,冯亭战死,项先逃进新郑,白起如今正在围困新郑....”
  赵括瞪大了双眼,询问道:“白起不是只有一万士卒吗?”
  魏无忌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就是一万士卒。”
  赵括皱起眉头,询问道:“那他怎么能同时伏击两支军队呢?”
  “他伏击项先,逼退项先之后,即刻整兵去伏击冯亭,来去无影,迅速猛烈....”,魏无忌摇着头,感慨道:“论用兵,白起是天下的翘楚啊...”,他刚刚说完,赵王就不悦的冷哼了一声,说道:“马服君就曾击败过他,他如何能算的是翘楚?若是领兵的人是马服君,定让白起有来无回!”
  魏无忌一愣,讪笑着,并没有回答。
  “他怎么敢凭借一万人来围攻新郑呢?”
  “韩人根本就不敢出城营救,先前去营救的人,都在半路上就被白起击溃了,白起已经斩杀了韩国三万多士卒....据说,如今新郑城墙上,都看不到韩国的士卒了,都是楚人...”,魏无忌说着,他询问道:“您觉得,赵国可以去救韩国吗?”,站在赵括身后的韩非咬着牙,低着头,让人看不到他的脸。
  赵括皱着眉头,转过身看向了韩非,方才说道:“你去马服告诉他们一声,就说我可能会晚些回去。”,韩非点了点头,离开了宴席,众人这才注意到了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目送韩非离去,赵括看着魏无忌,询问道:“韩国的情况怎么样?”,魏无忌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还是如原先。”
  “秦人所到之处,只要是抵抗的,就要被杀死...韩人不愿投降,只能四处逃亡,又因为是冬季...”
  赵括没有再听下去,他看着赵王,认真的说道:“上君,我们应该发兵救援。”
  赵王还没有言语,御史赵晖便站起身来,不悦的说道:“我知道马服君的仁义,可是因为要救韩国的百姓,就要杀死赵国的百姓,这是仁义的人可以做的事情吗?赵国的士卒难道不比韩人要更加珍贵吗?您想要牺牲赵国的士卒来救援韩国,您难道不知道,韩国也是赵国的敌人吗?若是韩国幸存,他绝对不会感谢您的恩德,等到韩国强大起来,他也会图谋赵国的土地!”
  赵括看了他一眼,又看着赵王,认真的说道:“白起经历几次大战,死伤定然不少,而项先之所以没有反击,我想是因为战败的缘故,士卒们不敢出击...我不需要与白起战斗,只要让韩人知道他们还有援军,知道我要赶往的消息,让项先能够借此鼓舞军心。除非秦王增援,否则白起也没有实力再战...”
  “那若是秦国增援呢?”
  “秦国刚刚经历一场大战,若是他有能力增援更多的士卒,他就不会让白起只是率领一万士卒出征韩国了...”
  “若是秦王恼羞成怒,真的派兵增援,那我就退回赵国,不会再与白起交战。”,赵括认真的说道。
  感觉自己被无视的赵晖有些愤怒,他指着赵括说道:“那您打算征集哪里的士卒呢?秦国刚刚经历大战,赵国也是如此,哪里还有可以出征的士卒呢?”
  赵括笑了起来,说道:“有,还是一支最精锐的士卒。”
  宴席里,魏无忌走到了赵括的身边,他问道:“您当初要救下赵国的百姓,您说是因为赵人对您的尊敬...可如今您为什么又想要救下韩人呢?”
  “因为赵国与韩国,楚国都结盟了,我不想联盟因此而瓦解....”
  “这不是实话。”
  “那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仁义的人吧。”
  “哈哈哈~~”,魏无忌高兴的举起了酒樽,说道:“这就是我与您结交的原因啊!”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别伤害寡人的马服君
  “什么?要征发守卫邯郸的精锐?”
  赵王瞪圆了双眼,忽然拨浪鼓般的摇起头来,说道:“他们是用来守卫邯郸的,若是将他们调往了国外,那邯郸不就危险了吗?不行,这绝对不行。”,此刻,宴席已经散了,而魏无忌,虞卿,赵括,廉颇四人却留了下来。国相与假相,将军与封君,这四个人已经是赵国的文武最高层了。
  当赵王听闻赵括所说的可以征召的士卒,就是守卫王城的精锐之后,赵王顿时就慌了,这批精锐,赵王是下了血本的,不仅是有着最优秀的贵族军官,还有最严格的操练,常常都能吃到赵王赏赐的肉食,一个个身材魁梧,骁勇善战。当初魏国操练了一支精锐的武卒,打的诸侯抬不起头来,这算是赵王有心效仿的高仿魏武卒。
  正是因为重视,赵王才不会轻易的动用他们,平日里要实战的时候,也不会让他们处于最危险的地方,这是让廉颇最痛恨的,哪支军队不是从战争里磨练出来的?赵王最重视的这支军队,在廉颇看来,还不如他临时从邯郸征召的百战农民。赵括看到赵王的态度如此坚决,也没有再开口。
  廉颇愤愤不平的说道:“邯郸之外,哪里来的贼寇?比起邯郸,我更担心的是这些无用的士卒会害了马服君,他们不曾经历恶战,绝对不是秦人的对手。”,赵王就当是没有听到廉颇的牢骚,说起来,赵王是真的很不喜欢廉颇,这大概是因为廉颇的坦诚,虞卿同样也是一个坦诚的人,可是他至少不会指着赵王谩骂...
  赵国有很多的将军,因为军功,爵位不断的提升,封君也有很多,可是廉颇,征战几十年,至今还是个上卿,并没有封君。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廉颇的直率会让他直接当着他人的面,说出我凭什么要低蔺相如一头,等见面了我一定要羞辱他这样的言语,而他的坦诚也会让他在听到蔺相如的言语之后亲自向他请罪。
  魏无忌睁开了醉意朦胧的双眼,看着面前的赵王,他说道:“上君,难道马服君在您的心里,尚且不如这一支精锐吗?像这样的精锐,臣可以用一年的时间为您操练出来,可是马服君这样的贤才,您要到哪里去找呢?您如此的怠慢马服君,实在不是贤明的君王可以做的事情啊!”
  赵王顿时就说不出话来,他站起身来,咬着牙,来回的徘徊着,看了看正襟危坐的赵括,咬着牙,询问道:“那就派遣一万精锐,由马服君来统帅...”
  “原来马服君在您的心里,只值一万精锐啊...不知臣又能抵多少精锐呢?”,魏无忌感慨道。
  “好!好了!请您将他们都带出去吧!”,赵王心疼的说道。
  赵王不在乎救援韩国能得到多大的利益,他也不在意韩人会有多悲惨,他只是在意马服君,听到赵王的言语,魏无忌这才笑了起来,赵括起身拜道:“多谢上君。”,赵王点了点头,坚定的对赵括说道:“您这次出征,若是可以,请为寡人擒拿白起,还有他的副将蒙武...若是不能,寡人也不会怪罪您,请您不要因为这件事而犯险。”
  若是从前,赵括一定会非常的生气,可是如今熟悉了赵王的为人,赵括就一定都不惊讶了,这位赵王,一直都是相信自己可以擒拿白起的,赵括笑了笑,说道:“若是可以,我一定将他擒拿。”
  赵王这才开心了起来,因为他知道,马服君从不会骗他,想到有可能让白起这样的武将留在赵国,赵王就将那两万的精锐抛掷脑后了。其实赵王还有很多话想要与赵括说,可是魏无忌并不给他这个机会,他与赵括还有很多重要的政务要商谈,哪能让您一直给留在王宫里呢?
  魏无忌带走了赵括,赵王依依不舍的送走了他们,看着剩下来的虞卿,廉颇,顿时,赵王就没有心思再聊天了,直接就闷闷不乐的让他们回去休息了。
  坐在院落内,魏无忌的门客们拉着赵括的门客们饮酒,魏无忌如今在邯郸的名望极差,他所推动的一系列变革,是损害到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在他拿掉了地方官吏的委任权之后,更是引发了众怒,原先的地方小吏,都是由上级官吏来直接任命,就是安排自己的门客亲信,如今魏无忌拿掉了他们的这个权力,这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门客们为什么要追随他们?他们并不能像赵括这样凭借着妖孽一样的个人魅力来得到门客笑纳,门客们帮助他们,自然是为了得到回报,而那些前来送礼,想与他们结交的人,所图的也是他们手里的这些权力。魏无忌的做法,可以说是激怒了所有的贵族,尤其是加上举荐者同罪的命令之后,这种对他的仇视已经是无比的巨大了。
  就连王宫内的大臣,都不敢随意的举荐自己的好友,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魏无忌!
  故而,脏水满天飞,就是赵地哪里出了灾害,这都是魏无忌的过错,而魏无忌本人,更是天天饮酒作乐,饮酒之后,随意杀戮百姓,强抢民女,纵容门客作乱,最为可怕的就是他的门客,都说魏无忌的门客好吃人,遇到落单的人,就会抓起来吃掉。在这样的氛围下,魏无忌的门客们在所有地方都不受欢迎。
  唯独马服君的门客们,还是与他们很亲近,赵括离开之前,留下李鱼来带着他的门客们扶持百姓,李鱼在完成了使命之后,留在马服,常有魏无忌的吃人门客们去找他,李鱼很热情的招待他们,并不厌恶他们。魏无忌的门客们,有着魏无忌的性子,魏无忌曾经在王宫里,被赵晖屡次反驳,他走到了赵晖的身边,对赵晖说:再出声晚上我就吃了您。
  赵晖面色惨白,一言不发,还在病榻上躺了十六天。
  魏无忌的门客,也是如此,常常聚在一起,开心的聊着吃人的事情,吓得其余人纷纷躲避,不敢靠近。
  当魏无忌的门客笑着与狄谈起吃人的时候,狄来了精神,舔了舔嘴唇,询问道:“好吃吗?”,这下,魏无忌的门客们被吓得够呛,急忙躲开,不敢靠近。
  魏无忌看着面前的赵括,赵括依旧没有饮酒,眉头紧锁,还是那副忧郁的模样,魏无忌笑着说道:“您在游历的时候,我也做了很多的事情。”,他顿了顿,方才认真的说道:“我惩罚了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惩罚了举荐他们的大臣,又废除了底层官吏的任免,设立举荐者同罪的制度....”
  “地方小吏的考核,并不是简单的事情,目前只是在邯郸郡推行...虞卿是个有才能的人,他针对不同的位置,设立了不同的考题,招的合格的小吏六十三人,已经下发邯郸郡各地,只是,县令县丞,却在为难这些通过考核选拔出来的官吏,已经有二十一人被迫辞官离去...这并不是容易推行的事情啊。”
  “我看,只有将县令等人也换了,整顿吏治的目的才能达到,不然,在地方上,他们处处都受到欺辱,什么都做不了...”
  赵括有些惊讶,他昔日的想法,魏无忌居然真的在推行,赵括心里不禁有些害怕,他并不知道,自己所提出的那些改良是否真的适合这个时代,是否能为赵国百姓做出些什么。魏无忌似乎是看出了赵括的心思,他笑着说道:“请您不要担心,这是好事,虞卿所选拔的官吏,都是合格的官吏,至少不会连税收都算不清楚....”
  “县令的位置,如今是要通过上君来任命的,若是也通过考核,只怕...上君是不会答应的,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赵括抬起头来,说道:“他们之所以为难那些官吏,是想要夺回自己的权力,想要破坏改革,如果我们能建立成熟的监察制度,有政绩的人可以得到升迁,而没有政绩的人则要被罢免,这样一来,哪怕是为了自己,他们也只能接受这些能吏,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政绩..”
  “什么样的监察制度呢?”
  “由上君来委派正直的人,到各郡里担任刺史,刺史不可干涉当地政务,麾下有督邮可以派遣,都邮巡查地方,检举不轨,刺史在年末将地方的政绩和失误告知上君,依此来进行对官吏的提拔与罢免...”,魏无忌低着头,喃喃道:“守,尉,监...”,他猛地抬起头来,笑着说道:“您说的很有道理。”
  “在地方上,可以效仿秦国,县里增设典,乡邑设有秩,游徼,设亭长里魁....”
  两人谈论了起来,从地方上谈到王宫里,从税收谈到农桑,谈论到了早晨,赵括这才在魏无忌府里休息了半天,等他起来的时候,魏无忌的院落里已经来了很多的贵客,都是来拜访他的。最先来拜访他的,自然是董成子,董成子这段时日里,一直都在忙着编写律法,董成子最初觉得这并不困难,直到他开始掉头发....
  好在有个成型的秦律可以供他参考,不然,董成子只怕是要被累杀。
  董成子将自己书写好的那部分带来了,交给赵括来查看,董成子在秦律的基础上,进行了赵国律法的修订,这是一个削弱版的秦律,免除了一些死罪,例如,私斗罪,游荡罪这些,董成子都进行了适当的更改,在秦国,私自与他人打斗,是要被割掉胡须头发的,无故在外游荡也要被抓起来...
  在董成子的律法里,与他人打斗,有过的人要赔钱,被动反击的人不追究。
  就是类似这样,赵括看着这些律法,又对董成子说道:“不够全面的律法,是不能用来治理国家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包含在律法之内,将房屋借给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人居住是什么罪行?吃了食肆的饭菜后生病,这是什么罪行?贵者的马车撞伤百姓,或者撞死家禽牲畜,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律法若只是重刑事,而不涉及民事,不涉及商务,那就是简陋的....”
  董成子听的头晕目眩,忍不住的揉了揉额头,要涉及到所有方面??那自己要编写多久啊?当董成子问出自己的疑问的时候,赵括认真的对他说道:“完善的律法,是可以运用千年的,怎么能急促的完成呢?”
  董成子只好令人拿上这些竹简,朝着赵括一拜,这才离开了,他向赵括发誓,一定会认真完成赵国的这一部律法。
  在他离开之后,便是庞煖,廉颇,虞卿等人,他们都是来询问政务的,庞煖询问王宫内的官制,廉颇询问兵制,甚至连楼缓都来了。赵括复杂的看着面前的这位楼缓,楼缓的犹子楼昌,因为儿子被杀死的缘故,不知所踪,而楼缓看起来并不在意这些,甚至对直接造成这个结果的“凶手”董成子,都没有太大的怨言。
  这让赵括感到有些费解,楼缓是来询问农桑之事的,在得到了赵括的回答之后,他方才笑着说道:“有一位咸阳的好友,要我感谢您的恩德,多谢您收留他的妻,子。”,果然,他前来是另外的目的,赵括说道:“我可以将他的妻,子送到咸阳,让他们回到他的身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