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339

  “是平原君...”
  “他居然真的拿走了寡人的衣裳...”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为什么韩国没有贤人呢?
  韩国,新郑
  韩国的王宫里,国相张平绝望的看着面前的韩王,韩王然,傲然的坐在上位,眯着双眼,波澜不惊,完全看不出他是喜还是怒。国相张平,是张开地之子,他与父亲,共同辅佐了五代韩国君主,被称为四世五...咳咳,是五世相韩。而这五世相韩的壮举,还是由他们父子两人所完成的。
  张平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上君,秦国与楚国之间,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您如此无礼的对待楚国的使者,给他粗糙的饭菜,让他住在简陋的屋子里...我本以为您是要选择秦国,我也与您说了,比起楚国,秦国对韩国的威胁更大,不该与他们结盟,可是如果您做出了决定,臣也不会再多说什么,可是您对秦国的使者也是如此的冷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韩王然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模样,就好像他已经有了成熟的谋略,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看都不曾看张平一眼,冷淡的说道:“寡人有自己的想法,请您不要担心。”,张平浑身都颤抖了起来,缓和了许久,张平方才认真的说道:“上君,楚国想要联盟各国,抵御秦国的入侵,这是对韩国有利的事情。”
  “秦国拉拢韩国,是为了瓦解联盟,您要知道,与楚国亲近,才是...”
  “寡人有自己的想法...”,韩王说着,瞥了张平一眼,方才询问道:“寡人听闻,这些天,您一直都在与楚国使者商谈?”
  “臣在与他商谈拟定盟约的事情,楚国使者是韩人,虽说楚国也是不安好心,可是与楚国站在一起,等到秦国入侵的时候,好歹有邦国愿意帮助我们...”,张平认真的说着,韩王再次打断了他的言语,点着头,哦了一声,脸色依旧是那样的神秘,让人捉摸不透,他说道:“请您让御史,中尉他们来王宫拜见我。”
  “上君啊...”,张平朝着韩王大拜,声音都有些发颤,他抬起头来,眼里满是泪雾,他说道:“韩国有灭亡的大祸,请您好好听听臣的建议...两个大国来拉拢韩国,韩国必须要做出选择啊...请您...”,韩王看到张平如此模样,急忙站了起来,走到他的身边,笑着扶起了他,无奈的说道;“请您不要担心。”
  “寡人会听取您的建议,请您回去休息吧,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您就该越是显得不在意,您可以去城外狩猎,这样一来,两国的使者也就会心生忌惮,不敢胡乱行事...”,韩王说着,将张平送出了大殿。张平麻木的走出了大殿,时而笑,时而悲,看起来疯疯癫癫的。
  韩王然非常的崇拜申不害,将申不害的变法当作自己的治政理念,狂热的遵从。申不害在韩国变法,他所追求的是帝王术,所谓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信陵君在赵国,平原君在魏国,都是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来整顿吏治。
  可问题是,申不害的这种思想,更重视的是“帝王术”,认真钻研了这种学问,狂热信奉的韩王认为,帝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
  在送走了张平之后,韩王然这才笑了起来,张平这样聪明的人,都没有能猜透自己的意图啊,看来,寡人的术是掌握的愈发熟练了。韩王认真的思索了起来,如今两个大国都希望能得到韩国的帮助,在这种时候,更要这两国猜不透寡人的意图,好让他们增加对韩国的重视,这才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张平这样庸碌的人,怎么能猜透这一点呢?
  韩王不屑的摇着头,可叹啊,诺大的韩国,竟是找不到半个贤臣啊。
  “上君是想在两国之中周旋,以此来让他们更加的重视韩国,用更大的利益来得到韩国的帮助。”,张平对御史,中尉说道,御史唤作韩肃,是公室子弟,而中尉唤作穆,是张平亲自举荐提拔的一位贤人。他们听到张平的话语,韩肃开口询问道:“那上君的作为,是正确的吗?”
  张平苦笑了起来,抬起头来,痛心疾首的说道:“这怎么可能是正确的....上君要是继续这样,只怕秦国就要再次兴兵,而楚赵等国,也不会再来相助,韩国要灭亡了啊...”,韩肃沉默了许久,方才问道:“那您为什么不上谏上君呢?”
  张平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话,韩肃也很快认识到自己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苦笑着摇了摇头,仰头感慨道:“我们都要成为亡国的人了。”,张平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不过...唉。”,张平说着,忽然看向了面前的两位大臣,认真的说道:“请两位尽心辅佐上君。”
  他说着,就要向两人俯身行礼,韩肃还没有反应过来,穆伸出手来,抓住了张平的双手,不让他行礼,穆认真的看着面前的张平,说道:“请您不要这样做,韩国可以没有别人,唯独不能没有您,若是您也不在韩国,韩国一定会灭亡。”
  穆的年纪并不大,在三人之中,他是最年轻的,而张平认为,他也是最有才能的,张平还想要说些什么,穆却是摇了摇头,他看向了韩肃,说道:“请您前往拜见上君,就告诉我,我身体不适,稍后才能赶往王宫。”,韩肃茫然的看着他,点了点头。
  告别了张平与韩肃,穆返回了自己的院落,打开了门,贤惠的妻正在做饭,年幼的儿子骑着竹子,正在院落里乱跑。穆笑了起来,他是多么的幸福啊,他有一个贤惠且漂亮的妻,有一个调皮却善良的儿子,看到父亲回来,小家伙急忙举起了手中的木剑,指着父亲的方向,大叫道:“有敌!”
  说完,他就冲了过来,木剑乱挥一通,大叫道:“韩国将军腾在此,您已经被韩国大军包围了,下车投降!”,穆假意捂住肚子,急忙说道:“我愿向韩国大将腾投降!”,小家伙这才笑了起来,冲进了父亲的怀里,穆抱起了孩子,大笑着走向了妻,妻正在舂米,看到父子两人胡闹,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美味的饭菜,穆这才站起身来,再次抱起了儿子,重重的亲着他的脸,认真的说道:“我不在家的时候,你可以好好保护你的母亲,不能让任何人欺负她啊。”,腾看着父亲,大笑着,点着头说道:“韩国将军腾在这里,谁都不敢来欺负母亲!”
  穆笑着,又抱住了他。
  妻有些不安,她看着良人紧紧的抱住孩子,眼里却流出了泪水。她正要开口,穆朝着她摇了摇头,放下了孩子,走到了她的身边,又紧紧的抱住了她,妻浑身一颤,急忙也抱住了两人,两人相拥许久,穆这才挥手与两人告别,深深的看了自己的孩子与妻,这才离开了院落。
  年幼的腾挥手告别了父亲,抬起头来,看到正在啜泣的母亲,他疑惑的询问道:“母亲,您为什么要哭泣呢?”
  ...........
  楚国的使者坐在客舍里,看着面前粗糙的粟,脸色非常的阴沉,这区区韩国,竟敢这样对待楚国,好,看来这联盟的事情,韩国也是不打算参与了,呵,明天我就回楚国,跟春申君讲讲这个愚蠢的君王,他正在想着,忽有一个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个魁梧的年轻人,佩着剑,他朝着楚国使者俯身大拜,问道:“可是楚使?”
  楚使茫然的点了点头。
  秦使同样也是如此,他比楚使还要愤怒,在这些时日里,秦国可是打的韩国痛不欲生,连连败退,秦国要是真想灭亡韩国,那是一点都不困难,在这种时候,韩王竟敢如此冷漠的对待自己,难懂他们是真的要决定投效楚国?想到这里,秦使就不由得冷笑了起来,还真以为楚国能保护韩国吗?
  要是武安君动手,不等楚国有所反应,韩国就要灭亡了。
  他正在思索着该如何让韩王改变心意,就看到有人走进了他的屋,来人是一个不曾见过的韩国大臣,身后还跟着一个楚国人,这位韩国大臣抬起头来,不屑的看着秦使,问道:“你就是秦使?”,秦使勃然大怒,起身质问道:“这就是韩人对待客人的礼仪嘛?”
  “礼仪?”,韩国大臣似乎很愤怒,他冲上来,一把抓住了秦国使者的脖颈,秦使这才发现,面前的这位韩臣,几乎要比自己高出了一个头,韩国大臣愤怒的质问道:“韩人对待带着善意前来的宾客,是用最好的礼仪来招待的,可是对待你们这样抢占韩国土地,屠杀韩国百姓的敌人,难道还指望得到我们的善意嘛?”
  他一拳打在了秦使的腹部,秦使痛的弯下了要。
  “韩国已经决定接受楚国的提议,与诸国拟定盟约,停止战争,您想要让韩国赶走楚国的使者,我却要将您驱逐出韩国的土地!迟早有一天,我会让秦人退出所有韩国的土地1”,大臣愤怒的说着,便拉着他走出了屋子,秦使发现,跟随自己前来的武士们,此刻已经被制服,他愤恨的盯着那位韩国的大臣。
  “因为这件事,韩国会灭亡的!”
  “您说的不对,诸国征战太久,是该停止战争,楚国派往秦国的使者,应该已经拟定了盟约,怎么能继续征战呢?”,不远处的楚国使者冷笑着说道。
  秦使大怒,却被韩国大臣押着,走出了这里,韩国大臣自然就是中尉穆,穆押解着秦使,在楚国使者的观看下,将他带上了马车,韩国的武士们手持弩,这才押着诸多秦使朝着城门走去,楚使一路跟随。
  “您说什么?!”,王宫内的韩王,再也无法保持那平静了,他几乎是跳了起来,看着面前的武士,“穆怎么敢?他怎么敢这样做事!没有寡人的命令!他怎么敢!!”,韩王愤怒的大叫着,他看向了一旁的韩肃,过了片刻,他才平静了下来,继续坐在上位,努力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只是,微微颤抖的身体,能看出他实际上并不平静。
  “肃...这件事,您觉得该怎么办啊?”
  韩肃长叹了一声,说道:“穆竟敢这样行事,我们也就没有办法再挽回了,只能严惩穆的行为...司寇娄,是一个贤明公正的人,请上君让他来惩罚穆的行为,再委派臣来款待楚国的使者。秦国的使者已经被穆赶走,如果楚国使者也离开了,韩国就会遭到秦国的报复啊。”
  韩王点了点头,眯着双眼,吩咐道:“请您将娄让拜见寡人。”
  韩肃急急忙忙的走出了王宫,找到了司寇娄,对他说道:“穆是韩国的贤人,请您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娄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茫然的看着面前的韩肃,点了点头,这才赶往了王宫。
  ......
  院落里,妻站在门口,正在眺望着远方,而小家伙还是在骑着竹四处疯跑,他不知道母亲在等待着什么,也不知母亲在哭什么,可是他记得,父亲在离开前,曾吩咐他照顾好母亲,所以每当母亲流泪,他就会冲上去,抱住母亲,学着大人的模样来安慰她,母亲总是会被他逗得忍不住笑起来,也就不再伤心了。
  这一天,父亲并没有及时回来,整整一夜,都没有回来。
  母亲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第二天,父亲还是没有回来,腾有些想念父亲了,不知为什么,他站在院落里,丢下了竹子,忍不住的哭着,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母亲抱着他,给他做了很好吃的饭,又给他做了玩具,这才哄着他入睡。
  第三天,有很多人来了腾的家,腾畏惧的躲在远处,不敢出来,他看到一群人抬着一个被布蒙起来的人,走进了院落里,母亲忽然大哭了起来,腾愤怒的拿着木剑跑了出来,甚至还刺伤了一个“欺负”母亲的坏人,母亲严厉的训斥他,让他向这位来人道歉,这位被刺伤的人也没有怪罪腾,他给腾送了很多东西,他说:这些是他的父亲给他送的。
  可是,当腾问起父亲的时候,那人也不敢开口了。
  韩国中尉穆因为擅自驱逐秦国使者,与楚国使者私自拟定盟约,被韩王赐死。
  穆死后的第二天,韩国司寇娄自杀。
  第三天,韩国御史肃自杀。
  跪在他们的坟地前,张平捶打着自己的脸,撕心裂肺的恸哭。
第一百五十章
但使云中飞将在
  云中并没有赵括所想的那么荒芜。
  邯郸人口中的云中,是荒芜的,是恐怖的。在邯郸传播最广的故事里,就有会吃人的沙尘,从沙土里钻进脚踝的虫之类关于云中的传闻。出于对此地的不熟悉,赵括最先赶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也是有些慌,已经做好了面对最恶劣气候的准备,可是,他没有想到,这里并不像传闻里的那么恐怖。
  这里也有肥沃的土地,也有耕作的百姓,还有很多的畜牧区,所谓的畜牧区,就是赵国的贵族们在这里买下土地,然后派遣自己的家臣来这里放牧,如平原君,据说在这里就养着几万只的羊,赵括觉得应该是没有这么多的,除了羊,还有最珍贵的骏马,也是在这里放牧。
  这里有很多的林胡人,狄看起来有些激动,与他们亲切的交谈起来,时不时就会带回来几支羊腿,或是奶类。坐在这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喝着牛奶,吃着羊腿,赵括只觉得生活是如此的惬意。在赵国的云中,生活着很多的胡人,赵国对待他们的方式很特别,并没有委派县令之类去管辖,他们可以自由的放牧,按着部落的形式缴纳税赋就好。
  税赋自然就是以牲畜来代替,赵国对他们的税赋要求还是比较低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据点,若是赵国征收太多,他们可以迁徙到其他地方去,二来就是怕会将他们逼反,让他们四处作乱。在管辖境内胡人方面,还是秦人做的最为出色,他们在境内设立夷道,说起来就是胡人聚集的县城,委派县令进行管辖,一视同仁。
  云中的百姓并不多,比起邯郸,代等地区,更是少的可怜。
  此刻已是秋收之季,赵括也赶了数个月的路,云中已是赵国最偏僻的地方,接下来,赵括就要赶往代郡,从代郡沿着昔日燕国的进攻路线,返回邯郸。马车摇摇晃晃的行驶在道路上,数个月都在旅途上的赵括,此刻看起来有些邋遢,这却让他有了一丝不同的气质,略有些深沉,再加上徒步跟随在他的身边的韩非。
  还真的有些孔子出游诸国的风范,若是再换个牛车,应该就更像了。
  在这几个月的旅途里,赵括收获巨大,他真正的看到了这个时代真正的样子,一种对这个时代隐约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代替它的是一种深深的怜悯。赵人过的非常苦,沉重的徭役与赋税压垮了他们,韩非说:不只是赵国,就是韩国,魏国,楚国,都是这样的苦,或许,全天下都是这样。
  所以,这个时代的星辰们一直在思索着拯救天下的办法。在后世,韩非法家的身份,以及他的大一统思想,对百姓的严格控制,很容易让人忽视掉他提出的减轻赋税,减少徭役,韩非认为,只有一个统治力极强的大一统国家,才能让百姓们活下去。
  如今,赵括也加入了这些忧国忧民的贤人行列,他也在回忆着,这几千年的经验里,是否有可以拯救天下的办法呢?
  若说赵括只是多了些对时代的沉浸,多了些怜悯的心,那韩非的收获,可就是非常巨大了,在这旅途中,他针对每一个地方所遇到的问题,向赵括请教,而赵括并没有给与他一个肯定的回答,而是将很多的答案放在了他的面前,让他自己进行取舍。例如,韩非问赵括:一王天下,应该给与百姓修养的时日,可百姓疏忽与操练,遇到外敌该如何应对?
  赵括瞬间告诉他什么常备军制,郡兵制,府兵制,兵户制之类的数个办法,然后反过来询问韩非,你觉得哪个制度最为合适呢?
  韩非顿时就懵了,随后的一路都是思索着老师说的这些办法里哪个最好,无论韩非请教哪方面的知识,赵括都是如此,给与他诸多的答案,让他自己去思索,这当然是因为赵括对韩非的看重,赵括从不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比得上韩非,相反,作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所景仰的大贤。
  韩非肯定是远超自己的,故而,赵括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这几千年的记忆告诉韩非,然后让韩非来选择最适合当今时代的办法。赵括很开心,他觉得,自己与韩非的配合,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几千年的记忆加上一位睿智的贤才,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赵括对此非常的期待。
  只是,此刻的韩非,几乎是对赵括五体投地了,无论是什么事情,赵括总能给出自己的看法,就好像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他也不会限制自己的思索,他会给出自己很多的答案,让自己来思索。像这样的贤师,要到哪里去找呢?韩非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荀子果然没有骗我。
  而这一切的对答,都被韩非记录了下来,就连跟着赵括一同赶路的这些门客,有些时候,也会静静的听着他们一问一答,在这个时候,谁都不敢出声打扰,眼里满是敬畏,有些时候,门客们也会小心翼翼的跟赵括请教,赵括也不会因此而生气,每当他们有什么疑惑,赵括就会为他们解答。
  如果是赵括也不知道的,如耕作方面的事情,他就会很真诚的道歉,并且将他的问题记下来,说是要找到能解答的人,得到答案后再告诉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