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39

  “暂时与楚国议和...楚国并不是我们最重要的对手,赵国与魏国才是...我们在邯郸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缓和,等准备妥当,铲除了赵国与魏国,楚国独木难支,再也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关键的是,我们还需要化解他们的关系,最好能激化他们的矛盾...”
  范雎眯着双眼,忽然,他笑了起来,似乎有了什么打算。
  范雎再次面见了黄歇,两人相处的非常愉快,谈论着议和的事情,正在谈着,忽然有武士前来,告诉范雎,秦王让他赶快赶到王宫中去。
  范雎有些惊讶,可他还是送走了黄歇,急急忙忙的赶到了王宫。
  秦王坐在王宫里,手里握着竹简,皱着眉头,看起来非常的愤怒。
  “王,您为什么这么生气?”,范雎连忙询问道,秦王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了范雎,范雎接过了竹简,原来是楼缓的书信,楼缓在书信里,将自己在赵国的所见所闻全部都写了出来,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只是简单的记录了自己的见闻,极为的详细,认真,就是狄这个蛮子,也是出现在了竹简中。
  范雎认真的看了片刻,勃然大怒。
  “我就说...一个人的变化怎么会如此的巨大..一个不学无术夸夸其谈的贵公子,就能轻易的击败秦军...原来是他...他知道我的计策,他想要害我。”,范雎抬起头来,咬牙切齿的看着面前的秦王。
  秦王眯着双眼,询问道:“您说...该不会是他知道...听说了我们的谈话罢。”
  范雎猛地看向了不远处的御史,御史瞪大了双眼,急忙说道:“我的记录内容都是...”
  “扑哧~~”,范雎的剑,刺穿了御史的脖颈,御史想要说些什么,嘴里不断的溢出血来,忽然倒下,范雎拔出了短剑,用衣袖擦了擦剑上的血迹,看着秦王,说道:“无论如何,他跟随在您的身边太久,都不能留下了。”
  秦王看着这血腥的一幕,脸上却没有半点的动容,他点了点头,又询问道:“该怎么办?”,范雎皱着眉头,说道:“将士们都尊敬白起,愿意服从他的命令,何况,他手里还有虎符....大王您必须要是什么都不知道,等到战事结束,他交出了虎符后,再认真的盘查。”
  范雎思索了片刻,又说道:“不过,对楼缓的书信,也不能全信。”
  秦王一愣,方才问道:“为什么?”
  “这也有可能是赵人的计策,武安君身边还有王龁,蒙骜等大将,等到他们返回咸阳的时候,臣可以去询问这两位大将,他们都是老将,是忠与您的,对于战事,他们一定是看的最清楚的,武安君是秦国的支柱,不到不得已....不能急着去处置他...方才我有些激动,才认定了白起是诈败...”
  “可是,现在我又觉得,有那么多的将领受他的调遣,若是他诈败,那些将领们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怎么会不质疑他呢?王龁,蒙骜等人,都是受您宠爱的将军,若是发觉不对,他们应该会派人来禀告...”,范雎认真的思索着,方才说道:“还是不要急着下决定啊。”
  秦王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如此,寡人也就安心了。”
  当范雎离开了王宫之后,秦王即刻将几个武士叫道了自己的面前。
  秦王的脸色有些可怕,他死死盯着面前的几个武士,说道:“派人去偷偷探查,查看应侯与武安君是否有什么书信联络...这件事,不能让应侯得知。”
  “唯!”
  ..............
  赵王同意了关于议和的事情,这事很快就传到了前线,将士们无比的开心,激动,战争终于结束了,士卒们围绕在篝火周围,兴高采烈的跳着舞,赵括也是笑嘻嘻的坐在不远处,他听着这周围的欢笑声,竟是与魏无忌等将领们饮起酒来,这是他第一次主动邀请他人饮酒。
  足以看出,赵括心里是多么的开心。
  只是,一向嗜酒的魏无忌,此刻却有些沉默,他不动声色的饮着酒,可是赵括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魏无忌周围的门客们,就在不远处,手放在剑柄上,也不饮酒,就是守着魏无忌,很是警惕,廉颇也看出了这个情况,他很生气,他觉得,这些人是在防备自己,老头气呼呼的离开了宴席。
  魏无忌也没有劝留他。
  宴席进行到了一半,有门客跟魏无忌说了什么,魏无忌这才站起身来,向赵括告别,他说自己有要事,不能再陪着赵括,改日再饮。醉醺醺的赵括耷拉着头,答应了他,魏无忌有些留恋的看着宴席上的诸多将领,苦笑着,离开了这里。
  赵括又拿起了酒盏,正要喝,忽然,他身子一顿,整个人清醒了过来,他猛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水,看向了周围,魏无忌不在,他的门客不在,就是那些魏国的将领们,也都不在。
  不好。
  魏无忌有危险!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战后的美好风景
  “公子,因为大王的命令,请您带着我们返回魏国。”
  魏国的诸多将领们站在魏无忌的面前,俯身朝着魏无忌行礼说道。魏王派出的使者屡次遭到袭击,这让魏王非常的愤怒,心里已经认定魏无忌有反意,故而又派使者带着他的命令,找到魏无忌麾下诸多将领,要求他们返回魏国。魏无忌跪坐在上位,看着面前这些生死与共的将领们。
  他们并没有胁迫魏无忌的想法,他们没有披甲,也没有携带任何的武器。魏无忌的门客们站在周围,盯着这些人,眼里满是不屑。这些将领们非常的敬佩魏无忌,也很愿意与他一同战死,可是,他们大多都有家室,这让他们不敢违背王令,当然,也有几个可以为了跟随魏无忌而愿意牺牲掉家里人的。
  魏无忌沉默不语,早在违背魏王的命令,擅自出击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无论战争最后会是怎么样,自己都无法再回去了,若是这些将领们手持宝剑,来要挟自己回去,魏无忌一定会很开心,这样一来,他就能带着门客们杀死这些胁迫自己的人,不会像现在这样的为难。
  看着面前那些低着头,乞求自己服从王令的将领,魏无忌却无法朝着他们拔剑。
  在几天前,侯赢就找魏无忌,曾与他谈论过接下来的事情。魏无忌的门客,很多都是希望自己能够高唱扬之水,返回大梁,让魏无忌来当魏王的,只是,魏无忌拒绝了。他倒也没有严厉的训斥那些鼓动自己为王的门客,他只是很认真的告诉众人:他不希望看到魏人互相残杀。
  魏国的将领与魏无忌的门客们对峙起来,说起来,也不算是对峙,将领们表现得非常卑微。
  “信陵君,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就离开了宴席呢?”,忽然,有人走进了营帐内,有些不悦对魏无忌说道,来人正是赵括,众人急忙行礼拜见,赵括笑了笑,坐在了魏无忌的一旁,看着他面前的诸多将领,疑惑的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魏无忌并没有回答,一旁的侯赢却笑着说道:“他们奉上君的令,想要让我的家主领兵回国。”
  赵括明白了,点了点头,随后忽然站起身来,愤怒的看着魏无忌,说道:“请您宽恕,我是不会让您回国的!”
  众人一愣,那些将领为难的说道:“马服君..这是魏国的事情...”
  赵括冷哼了一声,说道:“赵国的平原君,被魏王扣押在大梁,无法离去,正好,我也要将信陵君押回邯郸,等到平原君回国,我自然会允许他离开!”,将领们瞪大了双眼,面面相觑,看到他们还想要说些什么,赵括这才说道:“若是二三子要回国,请告诉魏王,我不会苛刻的对待信陵君,我希望平原君也能在魏国受到尊重。”
  将领们无奈的离去了,看到众人离去,魏无忌的门客们方才笑了起来,他们并不傻,自然也知道,赵括与魏无忌的关系非常的亲密,赵括之所以那么说,是为了帮魏无忌。魏无忌无奈的拉着赵括,让他坐了下来,这才摇着头说道:“您就这样出卖了平原君啊,上君他根本就不希望我回来,只怕平原君要一直在魏国住下去了。”
  赵括笑了起来,说道:“不对,您在外,魏王反而会不安,他会让平原君早些回国,让我将您送回魏国。”
  “我知道您是遵守承诺的人,若是魏王将平原君送回赵国,您又该怎么办呢?”
  “我会实现自己的承诺,允许您离开,您可以自己选择前往何处。”,赵括认真的说道。
  又过了几天,议和的详细内容已经传到了赵括这里,赵国愿意将上党让给秦国,双方罢兵,停止战争,而秦国与魏国的和议,就要复杂的多,魏国想要收回河内,秦国却并不同意。魏王想要赵国帮忙向秦王施压,可是刚刚得到了楼缓的赵王,哪里还有空暇的时间来帮助自己的盟友?
  赵王并没有等到魏国与秦国的和谈结束,就抢先一步结束了战争。
  这让魏国有些尴尬,双方争执了许久,也没有能谈妥,白起随后带领士卒赶往了野王,做出一副要强攻河内的姿态,魏国的将领们丢下了魏无忌,刚刚回到河内,就遭遇到了白起的袭击,双方与河岸再次大战,魏军几乎全军覆灭。魏王一边谩骂着赵王的卑鄙行为,一边又无奈的派人与秦国议和。
  谈到最后,魏国只是收回了几个城邑,作为对秦国的桥头堡,而河内的其余城池,再次回到了秦国的手里,秦国本来是一座城池都不想让的,可是不知为什么,秦王不许白起继续进攻,催促他返回咸阳,白起也无奈的停止了针对魏国的进攻。秦,赵,魏的战争,正式结束。
  在另外一边,楚国与秦国也结束了战争,春申君驱逐了庞煖,指责他离间秦楚的关系,下令不许他再踏进楚国的土地,而楚国的士卒却没有退出已经被攻占的秦国城池,春申君微笑着对前来质问的秦国使者言语,楚国与秦国的关系如此的亲密,而秦国的城池又太多,楚国很担心你们无法一一治理,就让楚国来帮你们暂时的治理几座城池。
  秦国的使者面对满脸笑容,卑鄙无耻的楚相,怎么都无法说服他,只能含恨离去。
  秦国也只能同意,让楚国来帮着为他们治理那几座城池。
  如今看来,获得最大好处的,反而是并没有经历什么血战的楚国,甚至都没有死伤多少士卒,就获得了可以进军韩国的一个出口,往后三晋的战争,楚国都能很快的参与,这对逐渐没落的楚国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付出最多代价的,是赵国,赵国在这几年的战争里,付出了超过十万人的代价,还丢掉了冯亭所献出的上党郡,可谓是一无所获,不过,赵王还是非常的开心,他觉得,这场战争给与赵国最大的收获,就是马服君。赵国又找到了自己的马服君,这对赵国而言,比十万大军和上党郡还要重要。
  最可怜的就是魏国,十万大军,回来的却不足三万,又折损了大将晋鄙。
  赵括在军中找到了一位唤作去死的伯长,他与这位伯长在丹水外忙碌了许久,他们找到了很多的遗体,众人也不知道马服君与这位伯长是在忙着什么。
  只知道,有一天,那位伯长跪在河边,再三叩拜,嚎啕大哭,谁也劝不动他。
  ............
  又过了一段时间,赵括却已经朝着邯郸走去,在回去之前,李鱼劝他,千万不要提前遣散士卒,要带着士卒们返回邯郸,得到赵王的命令,再让士卒们回家,不然的话,只怕就有大臣要说您不顾赵王的命令,私自处理军事。只是,这次,赵括并没有听取李鱼的谏言,他让士卒们都回家了。
  他急着结束战争,本来就是不想要耽误农忙,如今战事结束,他又何必再耽误时间呢?
  故而,赵括只是带着自己的门客,与魏无忌朝着邯郸走去。
  将士们兴高采烈的返回家乡,赵括更是开心。最开始的时候,他害怕白起,他不想去长平送死,再往后,他害怕面对赵人的那种信任,他觉得,自己会让他们失望,到最后,几十万将士的性命落在肩上,赵括甚至一度熬了三四个晚上,不敢合眼,到如今,赵括终于变回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贵族。
  终于有时间好好的欣赏这沿路的景色。
  他让人收起了马服君的旗帜,不然,就是半年的时间,恐怕也回不到邯郸,这路上的百姓实在是太过热情,看到赵括,那种激动,甚至是忍不住的呐喊,纷纷邀请赵括留宿,甚至要宰杀家禽牲畜,来款待赵括。面对这样的热情,赵括心里既是开心,又是苦涩。一群淳朴的,饥肠辘辘的赵国百姓,拿出了最珍贵的饭菜,眼巴巴的坐在一旁,等着赵括来食用。
  赵括每吃一口,他们都非常的开心,傻笑着。
  赵括不忍心去吃,又不能不吃。
  故而,他解了甲,收起了旗帜,如一个年轻的贵族,在赵国各地游玩狩猎。赵国百姓们对赵括的热爱,魏无忌都是看在眼里的,有些时候他会想,若是赵王给与将领们命令,让他们将赵括带回来,那些将领们会执行麽?
  赵国的春,有着别样的魅力,赵括初次发现,其实这里的风景,也很美。还没有经历过破坏的自然,处处都是浓郁的绿色,道路两旁,是翠绿的世界,赵括偶尔会跟着魏无忌在草地上角抵,赵括要比魏无忌强壮一些,整日酗酒的魏无忌,总是被赵括抓起来,狠狠摔在地面上。
  最精通角抵的,还是狄,赵括也不是他的对手,他的力气很大,常常向众人吹嘘,他曾摔过一头牛,众人哈哈大笑,可是赵括知道,这厮还真的能做出这种事来。
  鸟语花香,充斥着苏醒的生命的翠绿的春天,赵括很喜欢。
  一行人赶到了马服,在马服之外的耕地上,早有青壮正在驱赶着耕牛进行耕耘,没有什么景色能比这耕地上的画面要更加的美丽,这些忙碌着的人,看到了前来的马车,盯了片刻,激动的丢下了耕牛,狂奔着朝着马车的方向冲了过来,几个人在耕地上摔了一跤,也不在意,连滚带爬的冲到了赵括的面前。
  “马服君!!回家了!!”
  乡人们大叫着。
  越来越多的人闻声前来,他们聚集在赵括的周围嘘寒问暖,马服君也丝毫没有封君的姿势,直接下了马车,微笑着与这些乡人们聊了起来,在他们的簇拥下,朝着马服走去,他们看向赵括的眼里都是带着光,跟随马服君前来的那些门客,也是热情的与他们叙话,而赵括的客人,魏无忌,李牧,廉颇,田约,司马尚等人,此刻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尊敬。
  魏无忌在魏国,就很被人尊敬,可是,像这样被百姓们簇拥起来的场面,他还是初次遇到。
  马服的孩童,似乎也不怕人,缠在魏无忌的身边,有的还拿出了吃的来送给魏无忌。不知为什么,看着他们的笑容,那不参杂虚伪的热爱,魏无忌心里非常的温暖,魏无忌的门客们,此刻都是显得手足无措,他们听不懂赵国的话,可是他们能感受到那种热情,茫然的看着这些人。
  廉颇等将领们,此刻也有些惊讶,尤其是廉颇,他撇着嘴,心里又不大开心了,自己为赵国征战了一生,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