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339

  “还愣着做什么?!继续做事!”
  “唯!!”
  两位年轻人有些害怕,低着头,继续书写了起来,张苍偷偷的问道:“他这又是怎么了?”,萧何摇了摇头,说道:“可能是被陛下训斥了吧...不要多问了,继续做事吧。”
  “他在陛下那里受气,倒是可以来责骂我们...我在他这里受气,你说我该去找谁?”
  “不急,我看武成侯迟早还要给我们再送来一个帮手。”
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个人一样活着
  坐在赵括的面前,蒙毅显得格外拘束。
  面对赵括这个老丈人,蒙毅只是觉得自己压力巨大。其实不只是蒙毅,无论是谁,迎娶赵括的女儿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善的娘家势力实在太可怕,当然,蒙毅的家族也不算太弱,毕竟从蒙骜开始,蒙家也是经历了三代,蒙骜官至上卿,他一生征战,在白起逝世之后,接替白起的位置,先后击败了赵,魏,楚等国家,在秦国的威望极高。
  在他之后,又有蒙武接替父亲的位置,蒙武打仗的天赋不如其父,不过,也算是中上之资,他跟随赵括作战,讨伐楚国,得到了关内侯的位置,成为了秦国顶尖的权贵,就连蒙毅的兄长蒙恬,也深得皇帝的喜爱,灭亡齐国,功劳甚重,如今在边地为官,可以说前途无量。
  而蒙毅,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迎娶善的时候,他只是个学室弟子啊。年轻,身材瘦弱不适合打仗,甚至看起来都不是很聪明。然而,在正史上,蒙毅虽然不是父祖那样的将才,可是为人聪慧,博览群书,在秦国担任上卿,深得皇帝的喜爱,史书上的记载不多,但是从他的事迹,也就是皇帝让他负责处置大臣来看,他的官位很有可能做过廷尉。
  这是九卿级的高官,而且,秦国的廷尉那位置可是不低,三公预备役,而按着皇帝对他的信任与宠爱程度来说,可能就是拿他当未来的三公预备役留给公子扶苏的...结果胡亥上位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杀掉了蒙毅。能得到始皇帝的重视并且放在了最重要的岗位上,可以看得出,蒙毅还是很有才能的。
  如今的蒙毅虽然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可是他对律法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他熟读史料,博览群书,只是在赵括面前,他就啥也不是了....赵括眯着双眼,看着面前的女婿,他对这位女婿还是有些不满的,不是因为蒙毅不好,只是因为他抢走了自己的最爱。当然,作为父亲,他还是希望能看到两个人幸福的在一起。
  “妻父...”,蒙毅看到赵括的脸色有些不对,急忙改口说道:“父亲...”,他不安的问道:“不知道您忽然将我叫来,是因为什么事情呢?”,赵括却不急着回答他的问题,赵括招了招手,就有戈拿着一些厚厚的纸张,放在了蒙毅的面前,赵括说道:“将这些做好了。”
  蒙毅松了一口气,找自己来办事?这是讨好赵括的好机会啊,他急忙翻开了面前的纸张,纸张上都是很繁琐的小事,蒙毅有些惊讶,上头写着一些案件,蒙毅意识到这好像不是办事,这像是考核,不过,他也不慌张,深吸一口气,就开始书写了起来,蒙毅对律法了如指掌,写起来也是非常的迅速,这些问题越到后头就越古怪,可是蒙毅还是能认真的书写。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才想出了这样古怪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些没有十年脑血栓根本问不出来的问题,蒙毅坚持着做完,随后就是关于一些地方治理的小事情,包括修建水利工程调动人员,甚至还有地方基层官吏任免与这些候补者的介绍书之类,从这些繁琐的小事到最后,就出现了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
  例如关于律法修订的文案,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关于军功制如何才能消亡....蒙毅做这些问题,就不敢再那么的随意,小心翼翼的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刚刚写完,戈就将这些抬起来,送到了赵括的面前,赵括低着头,认真的翻看了起来,蒙毅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也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有没有让赵括满意。
  他也不知道赵括为什么要这样考自己。
  赵括看了许久,终于是点了点头,他拄着拐杖,站起身来,对蒙毅说道:“跟我来吧!”
  蒙毅急忙跟上了赵括,两人走出了院落,上了车架,蒙毅满脸堆笑,却又不敢多问,来自老丈人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当马车终于停下来的时候,蒙毅发现他们是来到了丞相府。赵括走下了马车,蒙毅跟在他的身后,门前的士卒是不敢阻拦的,急忙行礼拜见,当他们走进丞相府的时候,听不到半句喧哗,只是听到整齐的落笔声。
  当他们发现了走进府邸的赵括后,几个人同时停笔,朝着赵括俯身行礼,李斯,韩非,萧何,张苍等人都在,只是看起来他们的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他们诧异的看着赵括身后的那个年轻人,张苍乐呵呵的朝着萧何挤眉弄眼的,萧何就当什么都没有看到,赵括看着李斯,认真的说道:“我知道诸位非常的幸苦,就想让他来帮助你们,他是值得信任的人,做事能力也不差。”
  “如果可以,韩非你要稍微教他一些东西。”
  韩非一愣,他看着蒙毅,看了片刻,终于认出他来,关系户啊!
  蒙毅明白了,这是老丈人给自己安排工作啊,他从学室出来,皇帝还没有赏赐他任何官职,他也没有去参与考核什么的,没有想到,赵括直接就将他送到了丞相府,在这里担任小吏,这也是不错的起点,在这里能学到不少东西。赵括交代了几句,就匆匆离开了。
  李斯心里有些明白,赵括其实已经开始培养未来的三公九卿了,这是想要给扶苏打造一个稳定的班底啊,李斯皱着眉头想了想,萧何可以担任左丞相,张苍右丞相,如今这位,武成侯点名让韩非培养,大概是个廷尉之类的,那还差一个太尉,不,不缺太尉,赵康,蒙恬,李信,王贲这些人是足够的。
  李斯正在思索着这些,蒙毅却主动上前拜见了这些人,蒙毅的性格算是比较儒雅的,跟萧何差不多,可比起萧何又少些稳重,又不像张苍那么的轻浮。李斯当场给蒙毅封了一个丞相府的小吏,可以理解为秘书或者是记事员。蒙毅就开始了自己在丞相府里的工作,丞相府里的官吏非常多,可是能在李斯身边办公的,却只有这么几个人。
  在这里忙碌了一整天,蒙毅还算是没有让李斯失望,虽然稚嫩,还是有些才能,有培养的空间,只是比起其他两个人来说,蒙毅的才能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这让蒙毅险些崩溃,怎么我到哪里都是遇到这样可怕的人?
  李斯所想的没有错,赵括的确是帮着挑选一些未来的能臣,在如今的时代,一个好的君王,一个好的大臣,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太大太大,扶苏还在培养中,按着赵康的书信来看,扶苏起码学会了如何对付官吏,学会了辨别是非,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扶苏甚至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除掉了那些官吏。
  虽然他口中一直都说着刚正不阿,可是他自己却学会了如何用不光彩的手段,这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了。
  即使不如他的父亲,也不会像胡亥那样..甚至,赵括觉得,对于刚刚经历了战争的百姓而言,像扶苏这样善良,仁义的皇帝,或许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而赵括接下来所想要做的,就是约束始皇帝。我们的始皇帝,性格里带着一股霸道,在天下大一统后,他逐渐有着往历史上那位始皇帝靠拢的趋势。
  这让赵括非常的担心,他是真的害怕始皇帝会犯下历史上的皇帝老年病,大多皇帝,到了晚年,总是会做出些庸碌的举动,典型的如武帝,玄宗,孙权这些...赵括曾提议让始皇帝找出时间来巡视地方,西汉的皇帝们就喜欢这样做,真正的深入了解底层的情况,比起影视剧里虚假的某某微服私访记,西汉的皇帝才是正儿八经的微服私访。
  他们当然也会泡妞,西汉皇帝普遍好色,有的好女色,有的好男色,有的通吃,可是西汉初的这一帮子人,微服私访还真的是有些用的,起码不会被大臣蒙蔽,不会坐在王宫里认为天下都是太平盛世。始皇帝的确是遵循了赵括的说法,在各地巡游,查看地方的情况,可是每次出去,他都总是要杀点官吏。
  韩非就开始劝谏,要求他以律法来进行裁决,不能随意处置!
  有着韩非拦着,始皇帝也是有火发不出。
  就在这个时候,赵括的新政已经来到了后期,制度上的大转变,先是引起了一些不适,可是在六国地区,就没有什么影响了,因为在六国,根本就没有深厚的军功制基础,赵括的主要改革,还是为了要摧毁原先的秦国。而新律法的施行,更是如此,韩非很快制定了宽松的律法,放宽了对百姓们的诸多限制。
  当这个律法开始施行的时候,在老秦人的土地上引发了地震!什么?可以外出散步了?什么?可以聚集在一起了?什么?不必在规定的时候回到家里待着了??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以至于在刚开始的几天里,他们还是不敢外出,还是不敢聚集,可是当官吏们再三提醒,有人以身试法之后,终于,他们都明白,现在与过去不同了。
  这对六国的百姓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原先散漫惯了,说起来,根本就无法适应苛刻的秦律,如今,秦律改变,不再那么的限制他们,他们又像从前那样,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各地纷纷庆祝,聚集在一起欢呼,却也没有官吏再来抓他们。当赵括驾着自己的马车,走出了咸阳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些不安而又开心的民众。
  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说着当初的辉煌,聊起了他们跟着武成侯作战的岁月,而年轻人则是在玩着蹴鞠,他们疯狂的乱跑,大笑着,互相推搡,妇女和孩童也是在周围围观,有说有笑的,他们不必再强制的去当兵,他们不必再整日板着脸,他们不必再遭受从前的那些,现在,他们终于变得像个人了。
  有年轻人大胆的朝着自己的爱人念起了诗歌,这在过去也是不被允许的,有人驾着车去拜访自己外嫁的女儿女婿,他们不必在去哀求官吏允许自己通行....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军队正在消失,而那些“士卒”们则是变成了百姓,他们的快乐竟如此简单,能活动活动,能见一见自己想见的人,能大胆的牵着爱人的手走在道路上,这就足够了。
  赵括抚摸着胡须,开心的笑着,双眼都弯成了月牙。
  当他来到乡里的时候,官吏只是查看了他的验传,就让他进去了,没有再盘问他的目的,没有一路监督着他到达目的地...而当地的老者们,看到马车上的赵括,就忍不住的站起身来,他们并不认识赵括,只是,他们看到一个白发飘飘的长者恍若神仙一样前来,就不由自主的起身拜见。
  随着年龄的增加,赵括的长相越来越类似传闻里的那种得道仙人,就连气质也是那样。赵括拜见了众人,又询问了关于新律的情况,这里的乡人提到新律,想要说的话就很多了,他们先是将韩非和赵括夸赞了一顿,随即说起了如今的生活,新律对老秦人的影响实在太大。
  他们不必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不必担心自己哪一天忽然就触犯了某项律法然后就被带走...秦国的罪犯数量是六国加起来都不如的,大多都是犯了些很小的罪行,在后世,不,在西汉就不算是罪行的罪行,比如你哪天生病了,没有按时去“上班”,也没有去请假,那你就要被抓起来了...
  再比如你邻居忽然谋反,而你毫不知情,那你也要一起承受谋反的惩罚。
  再比如你走在路上遇到俩个老朋友,三个人站在一起聊了许久,嗯,犯罪。
  再比如你家里来了盗贼,你发现丢的东西不多,没有报官,那官府自己知道后,就要将你和盗贼一起抓起来。
  比如你去买东西,没有让商人给你开发票,你们两个都得蹲监狱。
  比如你想要弹劾一个官吏,怕他报复,采用不实名的方式偷偷上书,嗯,犯罪,连看你的上书的官吏都要一同犯罪,按着律法他应当要烧掉才对。
  出土的秦竹简让人看着头皮发麻,因为罪名之多,因为规定的详细,因为他先进性与愚昧性的并存,对百姓的迫害与保护的并存....而如今,赵括就是废除掉了一些看起来非常不合理,违背人性的罪名。
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驭者
  没有战争的岁月是这样的美好。
  随着大一统战争的结束,整个天下都迎来了一段和平期,距离上次灭亡齐国的战争,也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日里,秦朝各地的百姓,都享受到了一段最为惬意的生活。尤其是对那些战事频发的秦,三晋等地区的百姓而言。战争是百姓们所经历最残酷的灾难。
  这是最可怕的灾害,无数年轻的生命就那样消逝,他们本可以在家里,安心的陪着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自己的子,跟朋友们喝着酒,吹嘘着,在耕地留下汗水。根据梁启超先生的考证,战国时期总共战死了两百多万的士卒,其中白起杀了一半。在总人口两千万的天下,战死两百万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能有同一年出生的年轻男子,全部都死在了战场,没有一个活着回来。这意味着每十个家庭里,就有一个家庭在为自己死掉的亲人而哭泣。年轻人都死光了,天下变得空荡荡的,原先希望自己能生个男孩的父母,在那一刻却想着要一个女孩,起码,她不会死在战场上,连尸体都找不回来。
  两百万看起来不多,在后世大概也就是一个大县城的人口,可是在此刻,却显得非常惊人...战争不只是带走了年轻的男人,每次的战争,各国都要召集赋税,这些赋税压在百姓的身上,他们留下的粮食甚至不够自己食用,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饿死。女性开始扛着父亲和良人留下的农具走上耕地,抚养留下的孩子,然后再将他也送上战场。
  赵括无法想象,一个父亲,良人相继战死的母亲,看着独自抚养长大的儿子拿着武器离开家的时候,心里该有多么的绝望。
  加上战争让耕地变得荒芜,没有年轻人来耕作,出现粮食短缺的大问题,诸侯们只想着让自己的领土更大,却没有想着底层那些用树皮来充饥的百姓...若是遇到了白起这样的将军,那就更加吓人。后世在长平所挖出的尸堆里,不全部都是成年男子,还有很多的女性,老人,孩子....这说明,秦国的军队屠杀了上党。
  上党太守拒绝割让土地,故而被秦人视为地方反抗,因此展开了屠杀,这在此时却诡异的合理。
  范雎提出,不只是要攻占土地,还要杀死各国的人,减少他们的战争潜力,什么是战争潜力呢?可以生育孩子的妇女,可以长大的孩子,可以抚养孩子们长大的老人....这些仿佛都是战争潜力。
  吕不韦一生最大的仁慈,大概就是禁止将士们再去做这样的事情。
  不过,战争已经结束了,那沉痛的,笔者每一次书写都觉得沉甸甸的战争,终于是过去了。如今的天下,享受了数年的太平,尤其是韩人,他们享受了更久的太平岁月。如今的三川,颍川等地,非常的繁荣,没有战乱的辛勤韩人,是非常能吃苦的,他们也很珍惜如今的生活,赵括觉得,他们迟早都能超过齐地,或许在将来会成为天下最富裕的地区。
  赵人不必再时刻拿出活命的粮食来支援战争,也不会再大批的送年轻人前往战场,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耕地上耕作,预测着今年的收成。他们是真的很开心,没有了战争,没有沉重的徭役税赋,他们活得很轻松。秦国的官吏虽然也有恶劣的,却跟赵国的官吏完全不同,他们是能讲道理,讲律法的,不会胡作非为,更没有长安君这样的人或者势力。
  燕人也很开心,那些不被当人的辽东胡人,终于变成了人,他们正式享有与秦国其他地区的人一样的称呼,甚至,秦国的律法规定不许称呼他们为蛮夷狄胡,只能称为秦人。任何官吏胆敢蔑视羞辱者将被责罚,这些胡...这些辽东人是那样的激动,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那是一种尊重。秦法一视同仁,没有歧视,也没有优待,这就叫尊重。
  他们得到了来自农家的最新技术,开始按着地方情况来发展自己的农业,辽东的官吏甚至组织了数次的开荒运动,当地百姓却不觉得这是徭役,他们非常的配合。
  唯独不太开心的,大概是楚人和齐人,楚人念旧,加上他格格不入的文化氛围,他们对秦向来就有着抵触情绪,不肯低头。律法已经宽松起来,想来不久之后,这些人也会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而齐人则是一直都享受着和平,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没有那么多的贪官了,只是齐人骨子里很傲,看不起秦国这样的蛮夷,故而也有些抵触。
  无论他们是怎么想的,天下还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秦国的学室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吏们,他们前往各地,坚定的执行秦国律法,百姓们安心的在家里耕作。在真正的历史线上,百姓的苦难本来是没有结束的,因为战争刚刚结束,皇帝就展开了更大的对外战争,同时,在国内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徭役。
  数个工程同时开始,阿房宫,长城,驰道,皇陵....百姓们不仅没有过上太平岁月,反而是活得更累,加上秦人不公正的对待,将他们当作被征服者来进行压迫,最后爆发了六国百姓浩浩荡荡的起义。而如今,有了赵括,百姓们提前过上了悠闲的岁月。
  为了考察地方的情况,赵括坐着马车,让戈带着自己在外巡视,他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用的是皇帝特发的假身份证,合法的假身份证天下只有三张,皇帝,扶苏,赵括,这三个人各有一张。赵括就这样从咸阳出发,在老秦人的土地上,他看到了很多往日里都不曾听到的笑声。
  被压制了太久的老秦人,在此刻,却有些激动,尽管很多老官吏都不赞同这样的宽松氛围,可是赵括觉得,这真的很好。当马车行驶出函谷关的时候,赵括更是看到了远处那成片的耕地,韩地的开发速度很快,他看到那些百姓笑着在耕地上劳作,不知为什么,赵括泪流满面。
  他笑着流着泪,看向那些百姓的眼神里满是羡慕。
  每到一个地方,赵括总是让戈停下来,反复的看上几遍,戈好奇,询问起了缘由,赵括告诉他,多出的那几次是为了其他人而看的。
  各地的情况都非常的不错,没有战争的干扰,加上秦国强大的制度,各地发展速度惊人,秦国的耕地数量正在以吓人的速度上窜,在短短的几年里,就上升了数倍,而加上那些先进的农具,粮食的出产就变得更加可怕了。秦国如今富裕的流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一分钱都不敢花的老秦人了。
  各地都修建了粮仓,作为储备,这里储备的粮食可以抵抗任何灾害。
  秦国开放了正常的商业活动后,各地也能找到可以吃饭的食肆,私人所开的店铺,这实在是很罕见。
  赵括很开心,这些年里的忙碌,似乎都没有白费。如此发展下去,不出二十年,就能出现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盛世了,赵括觉得自己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可是赵括能想象得到,在那个时候,天下定然是非常的繁荣,百姓们都很富裕,家家户户都能坐的上马车,耕地里都是耕牛在拉犁,民宅里鸡鸣犬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