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339

  而刘季的母亲就有些不敢相信,说她儿子爱交朋友,她相信,可是爱读书??打死她都不信啊,他从自己肚子里下来之后,就非常的厌恶书籍,他学的很快,可是往往读上几天就不肯再学了。无论如何,刘太公都是松了一口气,他得意洋洋的看着妻,说道:“他随了我!随了我啊!”
  说着,他就要出门。
  “你要去哪里?”
  “哈哈哈,没事,就是去找朋友聊聊天。”
  ......
  赵括这几天非常的忙碌,因为第一所中学已经设立,而他要为这所中学找到适合的老师,因为中学在赵括心里就是将来的学室替代品,故而能在这里做老师,为大秦培养官吏的,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最好是能有实干的才能,能教会学生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吏,要能从各方面来教导学生。
  赵括想要找人帮忙,那前来找他的人自然是多不胜数,什么人都有,既有退休在家的老官吏,也有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更是有那些隐居在深山老林中的大贤。赵括亲自来接见这些人,然后看看他们到底合不合适。有些老官吏,年纪太大,赵括不忍心让他们继续忙碌,教孩子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情。
  而有些年轻人,才能不到家,赵括也不敢轻易让他们担当如此重任。
  至于那些所谓的名士们,大多都是空谈之人,很少是有才干的,就像当初险些被赵括所吓跑的齐鲁老生,你让他们说,他们能说的天花乱坠,可是你让他们具体去做,他们就啥也不会了...赵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只懂得空谈,具体做事还是要靠庙堂里这些实干派的官吏。
  从前是吕不韦,如今是李斯,他们都是在忠实的执行赵括的空谈,将空谈变成现实,故而,赵括觉得,在功绩方面,李斯和吕不韦都是远超自己的。
  有趣的是,吕不韦听闻赵括要办中学,就迫不及待的前来参加面试,弄得赵括哭笑不得,你这个水平,最差也得是大学啊,你在中学搞什么啊....故而,赵括就将这个老家伙给赶走了,他准备等大学成立的时候,再请他过来帮助自己。就这样,赵括一共是准备了六十多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吕不韦也举荐了几个人。
  赵括觉得,自己再召四个人,差不多就足够了。因为这是公事,故而天下各地的有志者都可以用报考学室祭酒的名义来出门,他们有特别的通行证,可以让沿路的官吏不再为难他们,不然,在秦国是无法出门的。赵括也见到了来自各地的有志者,可惜这些人里大多数都只是为了见自己一面,并非是真心想要来搞教育。
  赵括揉了揉额头,连续多天的面试,让他有些疲惫,吕不韦也是坐在一旁,正在打量着面前来拜访的人,吕不韦闲不住,一定要来帮赵括,赵括自然也没有办法反对,赵括觉得自己有些累了,想要离开休息一会,可是他看到面前那几个正着急的等待着的年轻人,他还是决定再坚持一下。
  “拜见武城侯。”
  这是一个口音带着浓厚的楚国方言的年轻人,年轻人看起来非常的随和,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很有亲切感,身材修长,模样也很不错,最让赵括喜欢的,是他的衣裳,比起那些精心打扮自己的人来说,这位年轻人的穿着是相当的朴素,非常的勤俭,赵括很喜欢这样的人,天下百姓都穿不上完整的衣服,而贵者那身格外奢华的衣服,在赵括这里就有些刺眼。
  赵括满意的点着头,光是这副模样,赵括就觉得不错,勤俭,随和,这年轻人不错。
  “你是楚人?”
  “天下人都是秦人,哪里还有什么楚人呢?”
  “哈哈哈~~”,赵括没有想到,这家伙一开口就来了个政治正确,不过,这也是当官吏所必备的东西,他并不反感,他点着头,笑着说道:“你说的不错,这位秦人,你来自哪里?”
  “沛郡丰县。”
  “沛郡丰....”,赵括一愣,随即抬起头来,继续打量着面前这个儒雅随和的年轻人,赵括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萧何。”
  “哦~~~”,赵括意味深长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若有所思,萧何有些奇怪,他以为赵括是不相信自己,又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拿给赵括来看,赵括看了许久,方才问道:“你来我这里担任中学祭酒?”,萧何不假思索的说道:“不敢隐瞒,我从小就喜欢钻研律法,喜欢读书,只是家里的藏书并不多,也没有老师来指导...”
  “我这次来,就是想要帮助您来做事,这样您就可以来教导我...”
  吕不韦一愣,他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这些时日里,他还是第一个如此直白的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人,这人还是有点意思啊,赵括忽然开口问道:“我要改变军功制,施行新的制度,你觉得这件事怎么样呢?”
  “我觉得不太好,如今天下百姓疲敝,他们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不间断的政令,若是给与他们几年的平静生活,减低税赋,减少律法的干涉,让他们自由的耕作,享受太平岁月,修养生息,如此过上几年,各地都再也不会有反对庙堂的想法了...而且您不是要改变军功制,您是想要废除。”
  “军功制深入人心,正确的做法本该是先扩大基层爵位,让基层爵位贬值,然后减少爵位的等级,模糊底层爵位的差距,而您如今的做法太冒险,只因为您拥有足够的威望,故而能被执行,若是其他人,就是商君再世,只怕也是不行的。”
  “不同的制度要有新的律法来撑腰,您如今改革制度,却忽视了律法....”
  还没有等到萧何说完,赵括就皱起了眉头,他愤怒的说道:“年轻人不想着未来能名列彻侯,辅佐君王来治理天下,却想要在咸阳里当个中学祭酒?你给我站在这里!等我忙完!”
  萧何懵了,他看着面前的赵括,目瞪口呆,这是在夸自己?还是在骂自己?自己是该感谢赵括对自己的肯定?还是该急忙谢罪??他茫然的看着面前的赵括和吕不韦,点了点头,方才站在了赵括的身后,赵括继续审查面前的年轻人,很快就定下了剩余的四个名额。
  吕不韦看着赵括的神色,心里其实明白,赵括看上了这个年轻人,不止是他,吕不韦如今也很欣赏这个年轻人,在这个年纪,能看出那么多的事情,这已经很不错,而能当着赵括的面说出来,这就更难得了,按着赵括的说法,这小子有着可以担任丞相的才能啊!
  吕不韦抚摸着胡须,不由得感慨,人才辈出啊。
  赵括迅速的忙完了手里的事情,就叫萧何叫起来,让他跟着自己,告别了吕不韦,吕不韦有些意犹未尽的站起身来,说道:“如今我也帮不上什么忙,等您的大学成立了,可别忘了给我留下个祭酒的位置啊。”,赵括答应了他,带着萧何就离开了府邸,萧何不安的跟在赵括的身后。
  一路上,赵括什么也没有说,萧何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们就这样一路走到了丞相府。
  士卒不敢阻拦他们,就任由他们走进去,走进了丞相府邸,正好看到暴怒的李斯指着面前的张苍在骂,“老师就是这样教你的吗?如此简单的东西都弄错,你还给我说将来想当丞相?哦,也对,你这个实力也可以当丞相了,毕竟如今的丞相只知道空谈,一点正事都不干!!”
  “你以为天下的丞相都可以这样吗?你老师是彻侯吗?你教过皇帝吗?”
  韩非眯着双眼,就假装自己啥也没有听到。
  李斯正在骂着,忽然看到走进来的赵括,他有些尴尬的停了下来,急忙行礼拜见,赵括也不怪罪,这些时日里,李斯都快被折磨疯了,他如此激动,也是可以理解的。赵括指了指自己身边那个年轻人,对李斯说道:“让他也来帮你吧,他学东西快,他教教他,他很快就可以适应了。”
  说完,赵括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只留下萧何,李斯,韩非等人面面相觑。
  张苍打量着面前忽然被送来的年轻人,他沉默了许久,问道:
  “你谁啊?!”
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进他心爱的土地
  兵农分离,对秦国来说是一件大事,就在秦国设立常备军队之后,天下百姓也就可以休息了,他们不必再时刻准备好参与战争,赵括最初本来是想要设立两万的常备军队,可问题是,秦国的边境地区不是很太平,唯一算得上太平的只有北方的草原了,再辽东之外的东胡发生了很多的转变,部落内战,有大量的牧民叛逃,有首领带着自己的人在秦地劫掠。
  而在南方,也有蛮人试探性的进行劫掠,好在坐镇南方的几个太守都是狠人,甚至还有一个关内侯,这些人不怕蛮人的挑衅,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带着郡县里的士卒跟对方硬刚,赵康甚至砍掉了两个蛮人的头领,要不是没有等到嬴政的命令,他就要直接去灭国了。
  赵括心里同时也担心,各国虽然都覆灭了,可是贵族都还在,复国主义者数不胜数,他很害怕秦国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时候,敌人会忽然袭击,发动叛乱,故而,赵括还是保留了五万的常备军队,要知道,这个数字比汉朝的常备军队数量还要多,在如今的生产力之下,已经算是穷兵黩武了!
  可是赵括必须要保证如今这个过渡期的安全,这些常备军队,因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整日操练,他们的战斗力会更加的惊人,汉朝设立常备军队,在讨伐敌人的时候就是以常备军队为主,然后临时召集一些良家子来辅佐,随后进行战争,这使得汉朝的军队战斗力高的惊人。
  可若是这样的常备军队受到极大的打击,全军覆灭,那就要出很大很大的问题了。历史上,常备军导致王朝翻车的情况不少见,例如在东汉末年,一位不太出色的将军带着北军讨伐敌人,弄得北军几乎覆灭,接下来,当国内出现了大规模叛乱的时候,庙堂就慌了..连忙从三河召集良家子组织骑兵军团....甚至需要郡县自己召集士卒来应对。
  故而赵括对这支常备军的要求是很高的,一定要肩负起保护国家的重任,这支常备军队,当然也不能用过去的办法进行操练,赵括和尉缭制定了一套新的操练体系,赵括是照抄后世的,而魏缭负责结合当下,他们这套操练体系被称为《练兵纲要》,这也直接就奠定了从这之后的军队操练与整编体系。
  赵括虽然知道的不多,可是他经历过军训,他知道士卒们应该要接受什么样的训练,什么的训练能让军队保持强大,这训练体系不只是说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并不困难,赵括提出的先进练兵办法里包括对士卒们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要让士卒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要让士卒们拥有文化水平。
  要操练出一支有文化道德素养,战斗力高强的新军队,一如往常,赵括还是说空话而已,什么文化操练,什么思想操练,什么团体,什么意志...他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具体施行的时候这就成了魏缭来操办的事情了。魏缭成功的沦落为了赵括手下又一个工具人,嗯,像他这样的工具人,赵括手里还有千千万个。
  魏缭虽然觉得头大,可他也认同赵括的治兵理念,尤其是当赵括直接搬出荀子曾经点评天下军队的道理,直接说要打造出一个仁义之师的时候,天下的儒生可谓是非常的开心。他们认为赵括在执行儒家的思想,当然,赵括是杂家,说难听点,杂家就是一群不劳而获,整天想着偷别人东西的人。
  什么有用,就拿来为我所用,没用的就直接抛弃。
  同时,赵括觉得,在如此培养常备军队后,等过个十几年,或者有士卒受伤退役,那这些人就可以成为基层的官吏...因为他们拥有文化,个人道德素养也很高...赵括的目光还是比较深远的,在制定练兵纲要的时候,他甚至还参杂了不少的私货,加了点将来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
  赵括觉得,等到常备军队完全成型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欺负秦国了。
  同时,本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想法,他还在支持墨家来研发一些先进武器,赵括厌恶战争,可是一个国家如果疏忽了对国防的建设,那就会出大问题。赵括脑海里有太多的想法,从连发弩这样到火器大炮,可惜,赵括在穿越群体里显得太过普通,他根本就不会打造这些东西。
  他讲述给墨者的时候,墨者也是一脸的茫然。
  这有点太超出这个时代的水平了,墨者们根本无法打造出来....兵农分离之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百姓的操练问题,赵括觉得,可以停止对百姓的操练了,在秦国,男人长大之后都要接受军训,甚至在赵,魏都是这样的,只有齐国不是如此。赵括觉得,可以按着乡为单位来锻炼一下百姓,但是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将他们变成待命的时刻准备上战场的士卒。
  分离之后,军功制也就被瓦解了,赵括的新爵位颁发之后,很多人保留了原先的爵位,可是他们却也没有办法继续往上爬,他们心里肯定是不喜欢新政的,可是没有办法,他们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就只能通过其他办法,例如务农,研发,开垦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爵位出现之后,秦国进入了一段较为混乱的时期。
  因为改革变动太大,故而出现政务上的混乱,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皇帝不这么认为,他看到地方的上书之后,非常的生气,罢免了不少的官吏,要求地方官吏即刻整顿,即刻接受!因为这件事,赵括有些生气的去找了嬴政,自从一王天下之后,嬴政的性格愈发的霸道。
  虽然面对赵括还是恭恭敬敬的,可是骨子里的那种蛮横与霸气却有些藏不住了。
  君王有这样的胆魄是好事,有些时候也是坏事。
  赵括真的很担心,哪一天自己不在了,嬴政就会暴露出自己最霸道的那一面,开始不管不顾的大治天下,他相信嬴政一定能做出很多非凡的事情,例如击败匈奴,征服南越,修建一条让人震惊的城墙,修建只能让他通行的驰道,修建一个没有人比得上的陵墓...可是,赵括最害怕的也就是这些。
  不是说这些不好,不应该,只是,嬴政不能太急,几代人的事情,若是强行给按在一个时间里去完成,那会造成太大的危害,故而,赵括在担心之下,就有些生气。他走进王宫的时候,弯着腰,低着头,小步走到了嬴政的面前,口称陛下,俯身大拜,这个举动,吓坏了皇帝,皇帝猛地跳了起来,急忙将他扶起。
  “您这是做什么?”
  “臣是来拜见陛下的。”
  “父亲....我做错了什么,您骂就是了,您不要这样...”,嬴政沉思了片刻,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赵括抬起头来,认真的说道:“臣是为了天下百姓而来拜谢您的。”
  “臣听闻,您一夜之内,竟罢免了六位县令,只是因为他们来不及完成对爵位的改变....他们不是在燕就是楚,您的命令感到他们身边都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他们都没有能完成,这实在是他们的过错。您为了百姓不为爵位担心而严厉的处置他们,百姓们是非常开心的。”
  “我听闻,您又接见了郑国,准备动用数百万人来修建水利,同时,您还询问李斯是否能修建一条可以让您直接前往齐国的道路,这很好啊,百姓们刚刚结束战乱,正是闲着不知该怎么做,在家里都快闲出病来,让他们全部去修水利,这是非常好的,何况,您要修建那么奢华的道路,百姓们站在道路边上观望,心里不知该多为您而开心啊。”
  嬴政在瞬间脸色就有些涨红了,他也明白赵括为什么来找自己了,他低着头,说道:“水利之事,我已经往后推迟了几年,驰道的事情,李斯说出费用后我就没有下令去修建了...”
  “我希望,您每年都可以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坐上马车,不要走驰道,就偷偷的前往各地去看看,看看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去听听,听听百姓是怎么说的...”
  “我明白了...”,皇帝低着头受教。
  赵括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这才离开了王宫,嬴政不由得苦笑了起来,父亲年纪越来越大,怎么说话都变得像戈公了?不过,赵括的到来,也的确是让嬴政冷静了一下,在百废待兴的时候,冒然的做事,或者太过苛刻的要求大臣官吏,似乎都不是好事。嬴政撤销了自己的罢免令,决定给与他们一次机会。
  “听闻,你最近和那些儒生走的有些近....”,赵括一边书写,一边询问。
  扶苏坐在一旁,正在为赵括整理文书,听到赵括的询问,他平静的点着头,说道:“他们前来拜访,我觉得他们的话很有道理。韩非子告诉我说:治理国家要警惕所有人,不能相信任何人。儒家的学者告诉我:治理国家要尊敬大臣,要重视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来辅佐自己。”
  “我觉得儒生说的更有道理,难道大父不这样认为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