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339

  齐王脸色苍白,只是,他倔强的摇着头,声音都在颤抖着,他说道:“不会的,不会的,后胜不是那样的人,寡人不是那样的君王...不是的。”
  “不许喧哗!”,秦国士卒严厉的叫道。
  士卒的呵斥结束了这次的齐国朝议,齐王建浑身都在颤抖着,他手足无措,重重的喘息着,不断的摇着头。
  而同在这个时候,后胜安静的坐在院落里,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蒙恬。
  蒙恬将手放在剑柄上,高高的抬起头来,看向后胜的眼里满是不屑,院落里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这都是蒙恬所送来的,而在这些宝贝周围,还有更多的秦国士卒,这些如虎似狼的秦国士卒们,手里都提着人的首级,这些首级都是后胜的门客和武士,在强大的秦国士卒面前,后胜精心挑选的这些保镖,一无是处。
  看到他们敢抵抗,秦国士卒反而很开心,没有想到出去做个任务还有机会拿人头,这可太好了!可是,让秦国士卒觉得失望的是,后胜的武士太少了,不够他们多升几个爵位。后胜周围铺满了无头的尸体,而后胜却没有定点的畏惧与惶恐。他平静的看着蒙恬,说道:“我早就知道...秦人会食言的。”
  “秦人并未食言,这些都是你要的钱财,还有你要的爵位,你现在是秦国的封君了,可是因为你往日里的过错,如今陛下准备要处死你这个封君,你怎么能说秦人食言呢?”,蒙恬咧嘴笑着,他紧盯着后胜的脸,似乎是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畏惧与惶恐,可惜,他没有如愿以偿,后胜还是格外的平静。
  “留我一条性命吧,我愿意用我一半的钱财来换,我有很多钱,若是我死了,没有人可以找到。”
  后胜说着,蒙恬却不屑的摇着头,他说道:“不可能的,陛下要你的命,没有什么可以留住你的性命。”
  “不可以交易吗?我可以出很多的钱,绝对可以抵得上我的命,秦王只会赚,不会亏损。”
  “您什么都想要交易吗?连你的命都可以?”
  “有什么不可以交易的呢?有了钱,什么都有了...权力,美人,没有什么是钱财买不到的...包括生命。”
  “我们老秦人,不像你们齐人那么会做生意...”,蒙恬冷笑着,说道:“你今天是必须要死了,你知道吗,齐人是如此的痛恨你,将你拉出去斩首,齐人只会欢呼而不会心痛,你的那些钱,可买不来那么多齐人的心啊...”,蒙恬凝视着他,让士卒们上前将他抓起来。
  后胜自己就起身了,他站起身来,苦涩的笑着,说道:“我早就明白会有这么一天了,不过,我就是忍不住,若是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做的。”
  士卒们压着他,走出了院落,蒙恬就跟在一旁,他看着齐人的反应,齐人早就知道,秦人要处死后胜,齐人果然没有任何的痛苦或者愤怒,他们非常的开心,后胜这个人,他害死了太多太多的齐人,那些正直而勇敢的人,全部都被他所害死,包括齐国覆灭,都与后胜有关,齐人对后胜的恨意,已经超过了对秦人的恨意。
  被押解着走进囚车,后胜还是没有什么害怕,他这一生,该享受的也都享受过了,他的年纪也不小了,他对死亡没有那么多的恐惧感,尽管如此,他还是有些不服气的看着蒙恬的方向,多次开口问道:“我出多少钱都买不到自己的性命吗?那能否给我一点时间,晚几天将我处死呢?”
  “我愿意出一万金来买一天的时间。”
  “两万金也可以...”
  “不行吗?”
  “那让我最后吃一顿我爱吃的吧?我可以付钱...”
  后胜总是提钱,这大概是有些激怒了蒙恬,对于蒙恬这样的人来说,钱财就是一种羞辱,他们从来不会在明面上表示自己喜欢钱财,就是互相送礼,也绝对不能送钱,只能是用同价位的宝物来折算,后胜想要花钱买通蒙恬的行为,在蒙恬看来就是一种羞辱了,蒙恬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蒙恬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催促士卒,快点前进。
  ......
  齐王的马车来到了函谷关之外,大老远的,就能看到这座巍峨的关卡,犹如秦国本身那样的粗狂,雄伟,让人敬畏,齐王建抬起头来,看着面前这座大关,不知为什么,齐王心里隐隐有些畏惧感,他被迫低下头来,不敢再打量着这座关卡。来到了这里,几个大臣却停下了脚步。
  士卒们如何催促,他们都不肯再前进。
  他们看着齐王的方向,认真的一拜,方才说道:“我们是不愿意被秦人所羞辱的,之所以跟着您来到这里,就是想要保护您,一路保护您,如今您已经来到了函谷关,就请允许我们向您告别...”,齐王一愣,他颤抖着看着面前这些大臣,他叫道:“诸君又何必要这样做呢!”
  “您不会明白的,齐国灭亡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死了,如今跟随您前来的,只是您的臣子而已。”
  齐国大臣们看着周围几个秦国士卒,叫道:“我的故土在东,请让我们面朝东方而死吧!!”
  人与人的感情大概是不能共通的,又几个齐国大臣死去,而其余大臣却并没有任何的感触,看着这悲壮的场面,他们只是觉得有些吵闹罢了。齐王一路被护送到了咸阳,可是没有人再出来迎接他,当地官吏将他安排在了咸阳内一处府邸里,秦王,不,皇帝并没有前来见他,也没有召见他。
  齐王建不配去见他,来处理他问题的,只是一位大臣,楚国的启。
  皇帝心里是真的想要杀死齐王建,嬴政不想要食言,说给他五百里的土地就一定给他五百里的土地,可以在云中找一片荒原,给他五百里的活动空间,不许他外出,也不给他吃的喝的,就让他享受这五百里的土地。可是,到最后,嬴政也没有这样下令,毕竟,齐人不在意后胜,未必不在意齐王。
  齐国还有很多的人才,齐地是一个宝库。
  启告知了对齐王的处置,齐王被废除了所有的爵位,他被送往了北地郡,余生都要在那里生活。齐王建到最后,也没有能见上嬴政一面,他就像一个无名小卒那样,匆匆的前来,又很快被送走。而跟随他前来的大臣,有的被处死,有的被释放..反正,他们这辈子也不能再返回齐国了。
  后胜跪坐在刑场,周围聚集了很多的齐人,齐人开心的看这一幕,忍不住的欢呼着,蒙恬就站在他的面前,等待着士卒将他处死,后胜不由得看向了蒙恬,他再一次开口问道:“我真的买不下自己的命吗?”
  “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明白,君子所追求的是荣誉,并非钱财...你若是再这样羞辱我,我会让你死的很痛苦。”,蒙恬眯着双眼,恶狠狠的说道。
  “荣誉?荣誉多少钱啊?....荣誉根本不值钱。”,后胜不知在想着什么,他低声说着。
  行刑者站在后胜的身后,准备将他斩首。
  后胜急忙看向了蒙恬,他说道:“如果我不能买下自己的命,那你就买下我的命吧,给我一点钱,然后再杀了我。”
  蒙恬瞪大了双眼,他看着面前的后胜,这厮大概是被吓疯了吧?
  蒙恬从怀里掏出了一枚秦币,丢在了后胜的面前。
  后胜笑了起来,他说道:“谢谢...”
  ......
  一个孩子正在院落里玩耍,他专心致志的在泥土上建立自己的城池,用石头来代替士兵,他正玩耍着,父亲领着一个中年人快步的走进了家里,他们俩坐下来,他们看起来有些不安,有些惶恐。
  “上君今日又给我说了那件事,国内百姓爱他已经超过了爱王,国内将士们只想着他当初复国的举动,只知道听从他的命令,就是庙堂里的大臣,也只能低着头来拜见他....”,中年男子皱着眉头,他又说道:“上君是被他所拥立的,可是,他毕竟也是公室啊...他也有继位的权力....”
  “兄长,您说的对,上君这些话,只是告诉了您?”,男孩的父亲低声问道。
  “是啊,毕竟是一家人,也只能告诉我了...上君已经做好了准备,等赵国的使者到来...他就要在庙堂里讲述这件事,到时候,您一定要支持上君啊。”
  “我知道的,兄长请放心吧,不过,我所担心的是...他若是被逼得谋反..我们拦不住他...”
  “无碍,这件事可以交给我...”
  两人密谋了许久,终于,中年男子离开了,男孩有些好奇的看着父亲,他开口问道:“父亲?你们要将安平君卖掉吗?”
  “你休要胡说!这些话,你不能告诉任何人!知道了吗!”
  “我刚刚听到...您和伯父说要将安平君卖给赵人,安平君是我的英雄,他救了我们的国家,战功赫赫,有着无数荣誉,您怎么可以将他卖掉啊?”
  男孩的父亲冷笑了起来,他不屑的说道:“有什么不可以卖掉呢?什么都可以拿来交易,荣誉?呵,荣誉又不值钱!”
  男孩目瞪口呆,手里的石头掉落在地上。
  他呆楞着,喃喃道:“什么都...可以交易....”
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农业无敌
  秦国杀后胜,一方面是为了安定齐国百姓的心,齐国百姓对这位大贪官可谓是恨之入骨,他死去的那一天,齐国百姓们欢呼雀跃,是无比的开心。百姓们的开心,大概不是因为卖国贼之死,只是因为一个大恶人之死。杀掉后胜的命令,是李斯所下达的,目的自然就是后胜的家产。
  而按在后胜身上的罪行当然是他家里养着武士,藏着刀剑,意图不轨。蒙恬在带人杀死后胜之后,又查抄了后胜的家产,后胜的家产是有些惊人的,这些年里,他背靠着齐王,疯狂的敛财,毫无底线,他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足以让齐国再装备出二十万大军!后胜的财产被查处之后,登记在册,并且被告知庙堂。
  李斯对于后胜这个人,并不在意,他所在意的,就只有后胜的那些财富而已,秦国的确是很富裕,大概是因为皇帝没有四处动工,也没有大兴土木,也可能是因为赵括的到来,使得秦国比原本历史线上的秦国要更加的富裕,非常的富裕。可是,秦国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则是需要更多的钱财和粮食。
  李斯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后胜在齐国的家产田产分发给有功的将士百姓,有了后胜的这些财力在,只怕在短时间内,秦国都不用担心对齐地百姓的赏赐问题。李斯最先是非常忙碌的,他在与张苍一起编订统一的度量衡,所谓度量衡,其实就是各种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等等。
  张苍很早就给赵括说过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李斯都不大需要张苍来帮助,这些事情对李斯来说并不困难,可因为张苍是被皇帝亲自安放在自己身边的,李斯也就乐呵呵的将度量衡的事情交给了张苍。李斯并不觉得,张苍能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张苍又不是韩非,他比自己和韩非还差着老大一截子呢!
  李斯将心思放在了新文字上,赵括所编写出来的新文字,也被称为武成文,这种文字非常的简便,过分的简便,可是赵括很认真的认为,这样的简便就是未来的趋势,想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想要迅速的普及文字,那一个简单的文字是不必可少的,太过困难和繁琐的文字,不利于书写,浪费纸张,还加大了认字的难度。
  既然赵括开口了,其余大臣当然只有执行的分。李斯将新文字的启蒙教材分发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进行学习,想要继续当官,就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新文字。新文字还算是简单,而且从形体上能分辨出些许,这对官吏们来说不算是太难的事情,从咸阳发出的命令,迅速传达到了天下各郡县。
  天下官吏都开始学习这种新文字,勤加苦练。
  赵括甚至按着编写新文字的名义,抄录了不少后世的经典名篇,众人学习的时候,大多都是背诵着这些来学习的。
  最后当然就是道路的问题,秦国向来就是打到哪里就修到哪里....这个所谓的道路却并不是驰道,很多人都认为驰道是秦国的国道,认为秦国这样修建驰道就是为了让天下各地的人来往交流,其实这是扯淡的,驰道的功能是,皇帝出行所用的道路....没错,秦国的驰道是专属于皇帝一个人,其余人是没有资格上路的。
  耗费国家巨大的财力,修建一条vip通道,这驰道的宽度是五十步,并且还是轨道,当初考古学者们挖掘出几千年前的轨道的时候,险些开始怀疑人生,当然,此时的马车轨道跟火车轨道还是不太一样的,驰道的工程量巨大,耗费巨大。赵括是完全不同意修建驰道的。
  他倒是觉得,比起修建这样的奢华高级的皇帝专用通道,不如在各地修建不是这么奢华,却可以让马车平稳通过的普通道路。秦国在上个百年的时日里,目标都是放在了巴蜀地区,他们在关中与巴蜀之间修建了不少的道路,加深两地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是很有用的,秦国如今不许百姓来往,故而修建的道路大多都是出于战略意图。
  秦国可不会为了平头百姓修建道路,秦国压根不许你外出,秦国修建道路就是为了让士卒们快点到达目的地,而天下各地的马车和战车的大小是不同的,故而要除却驰道这样的皇帝专属轨道之外,还要设立统一马车的制式,规定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让其余轨道路也能发挥出作用来,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了。
  这些事情都与赵括没有太大的关系,赵括也放心的将这些事情交给李斯来处置,他自己却是忙着在做制度上的事情,也就是对军功制的改革问题。赵括要将军功制分成数个部分,这是他很早之前就在准备的事情,首先,他将将士们的爵位分隔出来,他认为未来的秦国要设立常备军队,全民皆兵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赵括所想的当然就是兵役制,也是效仿后来,他将二十等的爵位分割出来,刚参与军队的士卒为公士,只要成为士卒就能得到,在公士的基础上,又安排上造,少更,五大夫,公乘,庶长,中更,上造,关内侯,彻侯。将二十等爵位,简化为十等的军衔,也就是说,以后,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些爵位,只有将士们才能拥有。
  而爵位的赏赐也改变了,从直接赏赐土地和钱财变成了增加待遇,因为是常备军队,是要领取薪水的,原先赵括是想要直接沿用少尉少校之类的,可是最终他还是决定选择这个时代所能轻易接受的。将军功制度简化之后,就有了一个大问题,那如今的这些军功贵族该怎么办呢?
  赵括不会发疯的想要剥夺如今的军功贵族的爵位,那会引发非常可怕的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继续拥有..直到他们立功,再按着他们原先的级别上升到下一级的新爵位上。将军功制从百姓身上剥夺后,接下来就是对普通百姓们的爵位,对耕作的百姓,是否也要设立爵位呢?
  秦国最多的就是农民,冒然的将他们从将士行列踢出去,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会不会打消他们的耕作积极性呢?会不会有大批农民都不愿意再从事耕作?对他们还是设立一个目标,哪怕起到一个暂时的安抚作用也好,在这样的想法下,赵括亲自为农民设立三级爵位,其中包括簪袅,农大夫,大夫,少造这四级的爵位。
  通过努力耕作,产粮非常多的,改进农业技术的,或者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都可以爵位,而爵位的好处就是给出一些补偿,例如可以免除徭役等优待。这足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农民之外,当然还有匠人,还有医官...赵括觉得,自己这样弄下去,秦国就要变成一个网游类社会了。
  不同的职业都有不同的等级,然后百姓们努力的打怪升级。可是赵括也没有别的办法,对习惯了这样升级的秦国百姓而言,若是自己直接废除所有等级,下令人人平等再也没有等级,这会弄出大麻烦,况且,人类社会本来也就是如此...赵括只是给与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已。
  赵括在继承军功制的前提下,又破坏了秦国的军功制。他当然不敢直接就去执行,还是要找吕不韦来一同商谈,询问他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秦国在完成了一王天下的壮举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各地设立更多的郡县,因为没有齐鲁儒生们高呼着分封制,故而郡县制是很快就推行了下来。汉初贫穷,故而设立诸多小国,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秦国可一点都不贫穷,粮食堆积如山,甚至修个长城,驰道,再加个皇陵,顺便讨伐个匈奴和南越都卓卓有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