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339

  可是当李牧和司马尚正式得到秦王的赏赐,被纳入军功体系后,大臣们瞬间就将他也当作了秦人,尤其是王翦,王翦拉着李牧的手,认真的说道:“我想要从您这里学习骑兵的战法...请您不要推辞啊。”,李牧面对这突然的善意,倒也没有拒绝,他平静的回答道:“那您也要告诉我您是怎么同时指挥那么多军队的...”
  “哈哈哈,当初与您在河内交战,您是正中要害啊,您怎么知道我的主攻方向是在卷城呢?”
  “知道了又如何,您将战线拉到千里,然后同时进攻,这谁能挡得住?”
  “我觉得武成侯或许可以挡得住,当初信陵君率领各国军队讨伐秦国的时候,武成侯就是用了这样的办法,拉扯战线,我这只是学了些皮毛而已。”,王翦与李牧越聊越开心,他们多次作战,也算是老对手,而他们惊讶的发现,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很深,就像一个多年的老友那样,深知自己的风格,乃至是一些临时的小动作。
  大概,只有你的敌人才会将你钻研透彻,两人放下心里的成见,从最初的互相奉承开始探讨双方的战略思想,到这个时候,司马尚和蒙武就有些听不懂了,俩人说的有些高深莫测,甚至有些时候话都说不完整,就几句没头没尾的话,两人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来。蒙武和司马尚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称赞着:“他们说的太对了!”
  既然听不懂,那就只能没营养的奉承了。
  司马尚和蒙武没有交情,可是年轻的蒙恬却可以将两个人连接起来,司马尚对这位年轻将领的评价非常高,两人刚刚见面,司马尚就说起了蒙恬在自己麾下作战的事情,蒙武的态度也变得尊敬了起来,就仿佛见到孩子的班主任那样。司马尚认真的说道:“您这位儿子,培养是非常不错。”
  “我不曾见过您的父亲,可是我听说过他的战绩,他完全可以继承父祖的威名了!”
  “他能善待士卒,能把握机会,可以随机应变,正是因为重视他,李牧将军才让他留守后勤要道,没有给他太多得到爵位的机会,还请您不要怪罪啊...”,司马尚有些愧疚的说道。
  蒙武哪里会怪罪,他自己就是将军,他也知道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担任保障后勤这样的职务,自己外出作战,都是将最信任的,最有能力的副将安排在后方,避免出现大问题,李牧和司马尚显然是很看重自己儿子的。听到这些,蒙武心情大好,与司马尚的关系也是迅速升温。
  这些将军们离开了,而赵括和赵康却留在了王宫,看到众人都离开了,嬴政方才起身,走到了他们的身边,赵康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他得意的看着赵括,说道:“父亲,马服君,我是马服君了,哈哈哈,马服君啊。”,赵括严肃的看着他,在赵括的凝视下,赵康都不再随意了,渐渐停止了嬉笑。
  “康啊...马服君,谁都可以担任,前两位马服君,第一位出身低下,靠着自己勤苦奋斗,刚正不阿,英勇无畏,最终得到了这样的爵位,他对我很苛刻,可是他对士卒很好,赵王的赏赐,他绝对不会留在自己身边,对将士们比对我还要亲切,为人良善,对欺压百姓的恶贼毫不留情...”
  “我不如他,可是也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这不是荣誉,这是一种责任,马服君就要守护百姓,要惩恶扬善,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做,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尝试...如果有一天,你做出与这个爵位不符合的事情,我,你的大父,都不会原谅你,天下百姓也不会...重要的不是爵位的名称,而是他所代表着的东西...”
  “父亲,我明白了。”,赵康低着头,认认真真的说道。
  赵括缓缓起身,看着他们两人,说道:“我还要找吕不韦说些事情...”,两人也不敢挽留,就如此送别了赵括,当赵括离开之后,嬴政终于是复杂的看着面前的赵康,赵康笑着说道:“兄长,我绝对不会辜负这个爵位的。”,嬴政迟疑了片刻,苦笑着说道:“其实,最初寡人是不想让你来做马服君的...”
  “兄长担心我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张狂?”
  “不是...”
  “那是担心我会玷污这个爵位?”
  “不...这个爵位,本该是我的...你夺走了我的梦想。”,嬴政忽然说道,赵康瞪大了双眼,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嬴政长叹了一声,他拍了拍赵康的肩,说道:“千万不要辜负了,不然,寡人绝对不会饶了你的...想要成为真正的马服君,寡人说了不算,天下人说了才算,而真正的马服君,也不是只会打仗...”
  ......
  蒙武笑呵呵的回到家里的时候,蒙恬早已在等着他,这次的征战,蒙恬依旧没有能得到太多的军功,他明白父亲一定会恼怒,故而早早做好了准备,一系列认错的话,只是,当蒙武回家的时候,他看起来非常的开心,心情很不错,甚至还哼着歌,看到忐忑不安的坐在院落里的长子,他吩咐道:“关上院门!”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跟蒙恬所想的不同,父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反而是拿出了自己的酒,偷偷的跟儿子喝了起来,蒙武时不时的咧嘴笑着,却不告诉蒙恬自己为什么而开心,蒙恬也因为没有挨揍而开心,就没有多问,父子两人喝了许久,蒙武醉眼朦胧的看着儿子,说道:“早些给我拿个封君的位置回来!”
  “父亲,我知道了。”
  “对了,毅呢?”
  “不知道啊,他最近早出晚归的...不知道在做什么..”
  “呵,就是欠打了。”
  在这个时候,赵括也是来到了吕不韦的府上,吕不韦是真的老了...秦王都不太忍心将政务交给他来打理,看着面前白发苍苍的吕不韦,赵括也有些不忍再劳烦他,吕不韦非常的开心,拉着赵括来到院落里,两人坐了下来,吕不韦就说起了赵括的战绩,他摇着头,感慨道:“您这下可是将楚国吓得不轻啊。”
  “楚国那个孩子王,居然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还敢杀死我们的使者,哈哈哈,在楚国的武士告诉我,自从上次大战后,他惊惧成疾,已经叫了好几个名医来治病....晚上都是喊着您的名惊醒....”,吕不韦越想越开心,吕不韦当初认为李园身死之后,新登基的楚王也一定会对秦国让步,可是楚王的强硬态度却打了他的脸。
  如今听到楚王这个样子,吕不韦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说完了楚国的事情,吕不韦自然就是说自己的事情,而吕不韦自己的事情,就是完全编写完成的《吕氏春秋》,因为赵括的影响,这本很早之前就该完书的著作,却持续到如今才算是完成,而他所包含的东西却是更多了,吕不韦让人将著作搬进来,让赵括来审查。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其中的内容,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儒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基与赵括对百家学说的了解,吕氏春秋完成了对所有学术的总结和凝结,吕不韦可以拍着胸口,说自己这本书可以流传百世...赵括也是越看越惊讶,这本书就算不论其治国体系,就是从记录的内容上来看,都是对百家学说最好的传承,后人通过这本书就能看到百家所不同的璀璨思想。
  赵括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的高,这让吕不韦更加的开心。
  看着面前的白发老者,赵括到最后也没有将自己想要说的那些事情告诉他,他不想再劳烦吕不韦,吕不韦这身体,大概是受不了繁重的工作了。赵括跟吕不韦探讨了许久,从书的内容到对后世的影响,赵括直截了当的说道:“能通过您的这本著作来治理国家,大概就可以被称之为贤明的君王了。”
  两人交谈了许久,吕不韦方才依依不舍的送别了赵括,既然吕不韦这里不行,赵括当然就想到了李斯,如今的李斯非常的忙碌,因为他要负责新五郡的春耕等诸事,当然,这个负责不是说让他同时当五个郡的太守,只是他可以负责庙堂对五个郡的援助,以及制定方向,当地官吏安排等事情。
  具体的事情,还是要由当地官吏来办,可即使如此,他还是非常的忙碌。
  而赵括找到他的时候,他却急忙放下了手里所有的事情,急急忙忙的拜见赵括,赵括上次编订字体,给他的打击太大,从那之后,李斯就变得更加谨慎,哪怕在心底里也不敢看不起他人了。
  “我准备用新字体来编写一套启蒙教材...最好能培养出正确的观念...可是我不擅长做这些事情,故而想要请你来帮忙。”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关于骑兵的构想
  历史上,这套新文字的教材,就是李斯所完成的,可并非是他独自完成,李斯完成了一套《苍颉篇》,共七章,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共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共七章,三人所作共计三篇二十章...在西汉被整理为完整的苍颉篇,可惜,这东西早已失传。
  而在如今,李斯尚且还在,其余两位却没有踪影,赵括想要让李斯单独的完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李斯失去两位帮手,又得到了一位更加强大的帮手,赵括愿意协助他来一同完成,李斯自然不敢拒绝,连忙称应该是自己来协助赵括来完成这启蒙教材。
  赵括只记得一些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内容,他不能完整的背诵出来,可还是有些印象,三字经还好,只是所宣传的道德观念不够完善,与赵括所想的还是有些差别,而千字文,嗯...千字文的内容复杂,对比三字经来说,他包含的内容要更多一些,从天地开辟来讲述,而作为启蒙教材,他与赵括所想要预期可能还是要差一些。
  若是以这样的读物来进行启蒙,很可能的结果就是:知道开天辟地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天地玄黄”就是“天地玄黄”,读下去,记住它,“天地玄黄”呵!“宇宙洪荒。”呵!……
  赵括想要编写的启蒙教材,首先要简单,其次要教导为人处事的道理,想到这里,赵括又忍不住的说起了南阳郡的事情,也就是辛梧在南阳郡所进行的道德教化。李斯是个坚定不移的法家教徒,他绝对不认可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可李斯同时又是荀子的门徒,故而他知道如何给法律套上道德的大衣。
  最初赵括谈论对百姓的道德教化的时候,李斯还以为他是要施行儒家那一套,搞什么以道德来选举人才,以所谓的道德教化取代律法,可是李斯很快就平静了下来。自己的老师倒是有这样的想法,可赵括很长一段时日都在钻研法家的思想,他大概是不会沉迷儒家的治国学说里的。
  果然,赵括后来的言语也证明了这一点,赵括并非是取缔如今的律法,而是要推广一种道德观念,这将与大一统观念一样,渐渐被百姓们所接受...因此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当然就是赵括的大一统学说,辅佐大一统学说的是赵括所准备提出来的道德观念。
  发律至高无上,同时国家还要提倡道德...赵括这样的人或许看到的是树立民族精神,快点形成华夏民族观念,道德观念,而李斯这样的人,看到的则是便于统治...只要将忠君这样的思想作为主流道德观念...不同的人,总是能看到不同的东西,赵括并不觉得自己的影响可以让天下人都变成道德君子,变成圣人。
  可是,他想要影响如今的观念,例如燕国的百姓,不要再将自己的妻拿去服侍客人,赵国的百姓,不要觉得完不成事情就得自杀,齐国的百姓,别推崇那些好勇斗狠的游侠,楚国的百姓,别那么迷信鬼神,秦国的百姓,你们的毛病可就多了...你没有办法限制天下人按着你的观念去生活。
  可是你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可以被鼓励的,什么是要被禁止的。
  汉朝将道德教化做到了极致,冠冕堂皇的做事,大概就是这个时代所养起来的风气,他鼓励百姓们孝顺,友善,谦让,皇帝以身作则,大臣们效仿,并且设立孝廉,来举荐这些有道德的人来学习,做官...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就是改变了民间的观念,让百姓们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什么做法才值得尊敬。
  秦人不孝顺吗?不,在秦国,若是孩子殴打父亲,父亲可以让官府直接杀死自己的儿子,在赵国,辱骂自己父亲的人要被割掉舌头,瞪父亲的人要被挖掉眼睛,而动手...啧啧,就是从官府手里跑出来了,各地游侠听闻您的壮举,也一定来杀掉你,汉朝不过是官方性的推动了这种风气。
  秦王和他的官吏们严肃的告诉百姓:没有道德的人要死,不孝顺父亲的要被杀,路上遇到盗贼不帮忙的杀!跟兄弟打架的剃胡子!偷邻居东西去修长城!
  而汉天子和他的官吏们则是笑着,他们对百姓说:人必须要孝顺,要有道德,你看天子多孝顺啊,你看我们多谦让啊,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尊重,可以当官,大家都要尊重有道德的人啊。
  这两种做法,所带来的影响当然是不同的,汉朝的道德教化使得中国正儿八经的成为了礼仪之邦,注重道德,同时,这也造成了后来的乱象,人们刻意作秀,追求道德的名声...可是汉朝并不在意这个,他推广这些不是为了得到真正的道德君子,只是为了让百姓们注重道德而已,只要他们达到目的就好,作秀算什么呢?
  那这样的孝廉会不会造成无能的人来担任官吏呢?想多了朋友,孝廉只是让你有进学的资格,除非你本身就是道德和才学俱佳的名士,否则还是要认真学习,得到认可后才能当官..古人并非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光有道德没有才能是什么下场...而秦国如今的军功制度,在大一统的环境下,将失去很大的作用,因为没有战争。
  汉朝就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培养人才,将有道德的人培养成有才学的人,一举两得。
  赵括所想的,当然也不是全盘复刻汉朝的教化,他要将这种道德主义与如今的秦国凝聚在一起,例如说,地方有道德俱佳的君子,那他就可以得到进入学室的机会,可以得到奖赏,就如孝廉那样,而同时,律法精神也不能丢弃,不能像西汉初那样的太过宽松,不过完成一王天下后,的确要松一松的。
  最少需要五十年的时间,让百姓们彻底的成为秦人,然后就可以聚集国家的力量来办成更多的事情。
  道德教化是必不可少的,可是道德却不能只是孝顺和谦让这些东西,敬业这些行为都值得奖赏...赵括满脑子都是在想着律法与道德结合的治国理论,而李斯满脑子都是披着道德外衣的律法,可两人却还是能聊下去,因为李斯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也并不会像韩非那样的执着。
  赵括觉得,若是自己跟韩非说这些事情,他能编出一套道德法,强行要求百姓执行,可道德教化却不能是律法规定,只能是一种鼓励,鼓励你这么做,这么做是对的,可不能说你不这么做就砍死你。
  赵括跟李斯几乎是探讨了一整天,直到次日,李斯恭恭敬敬的送别了赵括,并且将启蒙教材的事情揽了下来。
  赵括的心情还是非常不错的,走在街道上,看着沿路的百姓们,心里在想着如何完成割据到统一的过渡...当他走到了自家门口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一个身材消瘦的半大孩子,正在跟善聊着天...两人就站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善口若悬河的说着什么,小男孩只是听着,时不时的傻笑着。
  那一刻,赵括仿佛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
  他家的白菜....遇到了一头小猪。
  强忍着捏死小猪的冲动,赵括转过身去,继续乱逛了起来,走在咸阳的街头,赵括的思绪异常的混乱,这或许是每一个有女儿的父亲都会经历的事情,想着那小男孩与善在一起的模样,思绪纷纷,想着善终有一天将离开自己的身边,心情就更加的低落,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愤怒。
  赵括明明知道这是正常的事情,可心里还是无法忍受,这样的情绪下,他不知不觉又转弯来到了赵康的家里。
  赵康正在哄着孩子,看到走进家里的父亲,笑着走上前来,两人坐了下来,赵康很快注意到赵括那复杂的面色,他惊讶的问道:“父亲?出了什么事情?”
  “没什么...没什么...对了,你怎么没有和李牧一起庆功?”
  “哎,李牧将军这几天都在王翦将军的府邸上,两人言谈甚欢,相见恨晚...”,赵康摇着头,说道:“甚至,他们说要合力拟定一部兵法...”
  赵括呆愣了片刻,又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说道:“我方才看到善和一个小子和在拐角处聊天...”,赵康一愣,飞速起身,他直接将怀里的赵修递给了赵括,从一旁拿起了木棍,便冲出了府邸,赵括看着他,却没有劝阻...嗯,这不关我的事...与我无关,赵括想着,又逗起了怀里的小孙子。
  很快,咸阳的百姓惊讶的发现,武成侯家的混世魔王又开始打人了,只见他拿着一木棍,追着一个男孩,在咸阳乱跑,当地官吏当然是很快制止了马服君的违法行为,保住了那个男孩的性命...赵康被官吏们堵着,看着远处的家伙,愤怒的骂道:“别再让我看到你!不然腿给你打断!”
  .....
  蒙恬正在府邸里联系射术,忽然看到气喘吁吁的胞弟冲进了院落,又急忙关上了门,这才背靠着大门,气喘吁吁...看着胞弟的模样,蒙恬放下了手里的弓箭,好奇的问道:“怎么?又被狗追了?”,蒙毅看着兄长,却急忙摇了摇头,又低下头来,不敢说话。
  蒙骜一家子都是五大三粗的身材,蒙武是这样,蒙恬也是这样,虎背熊腰的将军体格,唯独蒙毅,瘦弱,清秀..随了母亲,这也是蒙恬坚定的认为胞弟不适合战场的缘故,他太瘦弱了...看到胞弟似乎被欺负,向来喜欢欺负他的蒙恬却有些生气,他来到了蒙毅的面前,严肃的问道:“怎么回事?”
  “没..没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