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339

  可惜,酒水并不多,不足以让他们喝醉。
  “当初,为了应对魏国与齐国,我的先祖肃侯在这里修建长城,抵御敌人...”,赵葱说着,缓缓拔出了宝剑。
  王翦和蒙武都没有想到,赵人居然投降了。他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长城,而这些士卒的统帅,却已经自杀了。王翦和蒙武知道赵王有意投降,不再迟疑,即刻朝着邯郸进军,坚守了很多年,保卫着邯郸的漳滏长城,第一次被贡献,秦人的军队越过长城,来到了邯郸之外。
  邯郸城门打开,国相郭开领着年幼的君王,出城请降。
  而来接受他们投降的,则是王翦,王翦严肃的接过了赵王的王印,以及他们送来的那些户籍地区的资料。随后带着军队走进了邯郸,当秦国的士卒走进邯郸的时候,邯郸的百姓是极其愤怒的。甚至,有几百个年轻人在城门口袭击秦国的第一批入城的军队,只是,他们并不是秦军的对手。
  在留下一地的尸体,被秦军团团包围之后,这些人选择了自杀,而王翦正式攻占了邯郸。
  某种意义上,在这一刻,赵国就灭亡了。
  随着邯郸的沦陷,赵国的大多城池也都落在了秦人的手里,而只有中山,依旧在赵人的手里,年轻的公子嘉来到了中山,此刻的中山已经聚集了五万多士卒,并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燕王已经送来了不少的粮食,这的确是解决了公子嘉的燃眉之急,只要有粮食,公子嘉就能召集更多的士卒。
  燕国派出军队驻守在武遂等城池,就在中山的后方,燕国在这里的士卒数量已经达到了六万。
  王翦并不敢在赵国王宫内办事,在攻占邯郸之后,他让赵王和后宫众人继续待在王宫里,派出士卒们保护他们,没有再去打扰他们,而国相郭开,此刻却整日跟随在王翦的身边,弯着腰,满脸的媚笑。王翦坐在府邸内,看着赵国各地的情况,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赵国民间的反抗力量并不薄弱。
  赵括所攻占的雁门,代等地,都非常的平和,没有出现叛乱,而蒙武与王翦所攻占的地区,常常出现赵人刺杀,纵火,投毒等情况,这样的情况非常的频繁。留守在各地的秦国将领都非常的生气,认为需要让这里的百姓长长记性。王翦有些头痛,赵括在攻占地区开仓放粮,他与蒙武也是这么做的。
  可为什么自己攻占的那些地区,就是叛乱不断呢?
  如果自己屠几个乡邑来震慑赵人,会不会惹怒武成侯呢?若是不杀,要怎么制止这些频繁的动乱呢?站在一旁的郭开,看到王翦苦恼的模样,笑着问道:“什么事情让您如此烦恼呢?”,王翦看向了身边的这个小人,说实话,他是真的不喜欢郭开,一点都不喜欢。
  可是他是丞相所安排在赵国内的内应,他所做的一切,准确的来说,的确都是为了秦国,在攻下邯郸之后,王翦还真的不能以对待俘虏的态度来对待他,他是覆灭赵国的最大功臣...王翦板着脸,说道:“地方动乱,数个城池又被赵人所攻下,他们杀死了驻守在那里的士卒。”
  郭开思索了片刻,说道:“赵人大多如此...您不要担心,他们欺软怕硬,只要您能抓住为首者,将他们全部处死,再派遣更多的士卒来巡视这些地区,就能阻止这样的情况...”
  “哦?您不也是赵人吗?”
  郭开忽然严肃了起来,他说道:“我怎么会是赵人呢?我出身中山郭氏...中山郭氏先前是郭国国人,后来是中山国国人,赵国灭亡中山国,我只是赵国的俘虏而已。”,王翦忍不住的摇着头,说道:“好吧,您可以出去了。”,郭开告别了王翦,离开了这里,走出院落,郭开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
  王翦对自己的态度非常的冷漠,这让郭开有些担心,秦国是否会遵从自己的承诺呢?
  王翦派遣蒙武留在邯郸,带着士卒来巡视已经攻占的地区,平息这些地区的动乱,而自己则是领兵赶往了中山。他要与赵括合兵,彻底的灭亡赵国。在这个时候,赵括也已经距离中山不远。不愿意臣服的赵人纷纷逃向中山的方向,跟随公子嘉继续来抵抗,而邯郸沦陷的消息传到钟山之后,当地官吏即刻请求公子嘉来继承王位,继续抵抗。
  同月,公子嘉自封中山王,远祭先祖,立下血誓,绝不屈服与秦国。
第三百九十章
所谓战神
  赵括的军队驻扎在鲂子城,这里对赵括而言,并不陌生。赵括第一次出征的时候,他就是在这里与燕国的栗腹作战。那次战争,距离如今也有二十多年了。赵括再次带着军队来到这里,早已物是人非。赵国的变化还是挺大的,赵括曾知道的几个乡邑,如今都变成了废墟,这不是秦国的进攻所导致的。
  连年的战争与繁重的税赋徭役,使得赵国百姓不断的减少,很多的乡邑也都变成了废墟,住在这里的人,不是死在了战争之中,就是死在了官吏的手上。赵括第二次来到这里,感触颇深,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忘记曾经救下他们的那位男人,只是,这位男人如今却是来进攻他们的。
  赵人对赵括的感情如此的复杂,而赵括对赵人却不是这样,赵括对他们的感情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赵括打开粮仓救济当地的百姓,并且告诉他们,秦国会免除他们这一年的税赋徭役,宣布废除一切的杂税...赵国百姓看着他,却没有人欢呼。这些政策能救下他们的性命,可是来颁发政策的人应该是赵国的马服君,而不是秦国的武成君。赵括就在鲂子一带,没有继续进攻。
  这一天,鲂子城内,来了一位行人,这人坐在马车上,当他来到城门口的时候,秦国士卒也是有些惊讶,因为在这些时日里,几乎没有要进城或者出城的赵人。一方面是秦人不许城内百姓外出,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赵人害怕,不敢与秦国士卒接触。当这位赵人来到这里的时候,秦国士卒就有些为难。
  按着秦国的制度,要查明他的身份,才能让他入城,可是如今是战争时期,赵国没有完全归顺,秦国也没有在赵国各地明确户籍资料,秦国士卒的态度也算是和善,面前这个人还懂得秦语,这就更方便了。士卒先是询问了他的身份,又询问他的目的,客人告诉士卒,自己是来拜访马服君的。
  就有两个士卒带着他前往赵括的住处。
  赵括在鲂子城内选择了一处院落为自己临时的办公地点,他就在这里处理各地的事情。当士卒前来禀告,有人进城,说是要拜访他之后,赵括放下了手中的笔,有人来拜访自己?难道是赵国内的故人?赵括让士卒们将那位客人请进来,当客人挺着大肚子,气喘吁吁的走进院落的时候,赵括险些跳了起来。
  “董成子???”
  的确是故人,来人抬起头来,一脸的憨笑,正是赵括的好友董成子,这么多年过去了,董成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身材还是相貌,都是跟从前一样,只是发色中夹杂了些银白色,他也不再年轻了。赵括急忙走上前,握着他的手,两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见面了,此刻相见,赵括是那样的激动。
  “别来无恙?”
  两个朋友见面,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说,赵括送走了那几个士卒,又让人准备些吃的,两人就坐在院落内,聊了起来,寒暄之后,赵括感慨道:“我没有想到,我们还能再次相见,李牧他们说,您离开了邯郸,就再也没有人见过您,我还以为,您已经不在人事了...”
  “唉,我得罪了太多人,在您离开赵国之后,我也就离开了...我也是不想连累自己的家人,这些年来,我在赵国,燕国,齐国魏国各地求学...钻研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他们的制度,可以说,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董成子说着,他又看向了赵括,问道:“您呢?”
  “您前往秦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关于您的事情...后来才听到您带兵击败信陵君的事情...”
  “唉,我还好,养育了几个孩子,如今也有了孙子...”
  两人聊了许久,聊到了深夜,董成子方才提起了赵国的事情,他苦笑着说道:“我早就看出秦国要攻打赵国,我本以为,会是王翦,或者是蒙武,没有想到,居然会是您来带着士卒讨伐赵国。”,赵括沉默了下来,没有回话,董成子笑着说道:“您不要担心,我不是来指责您的。”
  “这些年里,我去了很多的国家,我所看到的都差不多,贵族们日夜饮酒作乐,百姓苦不堪言...赵国的税赋不断,魏国政治混乱,齐国贪污受贿成风...这样的国家,或许灭亡也是对的。”,董成子说着,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说道:“不过,有一件事情,我必须要告诉您。”
  “地方的百姓之所以要反对秦国,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秦国的制度,各地的官吏都一直在诋毁秦国,诋毁秦国的制度,政策,百姓们受到蛊惑,因为害怕才做出一些举动来,只要有人能改变他们错误的看法,他们是不会抵抗的。我很担心,您麾下的那些将士会因为愤怒而进行杀戮。”
  赵括点了点头,他说道:“我明白,有我在,不会有人如此行事的...等赵国战败,我就在各地宣讲秦国的制度,让百姓们放弃抵抗,只要他们能过上比原来更好的生活,动乱自然也就会停止。”,两人几乎是聊到了天明,说起将来的事情,董成子说道:“我在这些年,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很想要编写一本书。”
  “将来,我可能就会在家乡定居...编写书籍。”
  赵括自然也是要留在赵国的,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可能都要留在赵国。安排好了董成子的起居,赵括方才开始准备对中山的进攻,赵括哪怕是不看舆图,他都知道诸多县城的位置和情况。目前,赵嘉在中山聚集了不少的士卒,他的军队驻扎在宋子和封龙两个县城,并且做好了顽强抵抗的准备。
  燕国给他输送了不少的粮食,并且在武遂,中人两个城池内驻兵,做好了支援中山国的准备。赵括的兵力只有四万多人,想要攻破中山的诸多县城,还是不太容易的。赵括必须要做好完全的准备,于是赵括就将王贲给叫了过来,王贲激动的站在赵括的身边,等待着他给自己下达命令。
  赵括认真的说道:“封龙和宋子都是非常坚固的城池,想要强行攻破,一定会有很大的伤亡,我要带着两万士卒,绕道上原,攻打石城,石城防御空虚,一旦我拿下了石城,封龙和宋子的守军肯定是要放弃城池来救援的。到时候,你就可以带着士卒去攻打这两座城池,我会继续吸引他们,不断朝着中山方向逼进...”
  赵括讲述着自己的战略部署,赵括要利用秦军的组织力和机动性,与赵国的军队来一次运动战,赵嘉将两只军队驻扎在前线,腹部却非常的空虚,赵括正好利用这一点,绕道攻打其腹,迫使前线的军队回守,如此一来,王贲就可以从容不迫的攻下前线城池,步步紧追。
  王贲记住了赵括的吩咐,带着其余兵力继续驻守,而赵括则是带着两万士卒离开了鲂子城。赵括也曾想过,是否能劝降中山的士卒,很可惜,聚集在中山的这些人,都是赵国原先的贵者,他们不愿意投降,不愿意屈服,赵括只能先击败他们的军队,然后再做打算。
  当赵括带着两万人离开鲂子城,来到了元氏,又迅速绕道前往上原的时候,就在元氏对面的封龙城内的赵国士卒,已经发现了秦军的动向。他们急忙将消息传给后方的中山,中山距离这里还有一段路程,等到消息来到了中山的时候,赵括早就已经攻占了石城,这就是运动战。
  赵嘉心里也是极为的不安,此刻带兵跟自己作战的人,是马服君,他从未战败过一次,多少名将都曾败在他的手里,赵嘉完全没有信心可以击败他,别说是赵括,就是王翦,就足以让他们畏惧了...想到这一点,赵嘉也不敢直接做出决定,他急忙召集了那些来投奔自己的将领们,来想出对敌之策。
  其实,在听到带兵来攻打中山的是马服君之后,这些人的脸就白了...他们都是听着马服君的战绩长大的,要如何击败自己无敌的偶像呢?将领们沉思了许久,最后还是拿出了方案,前线的士卒回守,再请求燕人帮助,让燕人将军队调往曲阳,南行唐,野台等地区...将赵括围困在石城一代,然后击败他。
  赵括攻占石头城之后,再次攻向东旦,赵国在前线的两支军队,也同时转过身来,开始追击赵括的军队,他们的回守是必然的,若是他们继续在前线,赵括就能轻易的切断他们的补给,让他们变成孤军...此刻,赵括也算是切断了前线士卒的补给,不过赵国依旧能通过下曲阳来完成补给。
  只是封龙的士卒就不能及时得到粮食补给了。
  赵括在攻下东旦之后,没有停留,前往九门....而在后方的王贲,在得知赵国军队后撤的消息之后,也是急忙跟上,毫不费力的拿下了封龙与宋子,此刻,封龙的军队来到石城,宋子的军队来到了宜安。赵括在此刻,忽然转身,王贲从宋子出发,赵括从九门出发,双方联合,强攻宜安。
  一个回马枪,赵括就攻破了宜安的守卒,赵国的另外一支军队此刻还在攻打东旦,完全来不及救援,在攻破了宜安之后,赵括俘虏了一万多人,赵括一声令下,直接释放了这一万多人,王贲瞪大了双眼,这是什么情况?好不容易抓住的,为什么要放走呢?只是,他劝不动赵括,别说是他,就是王翦,也劝不动赵括。
  当这一万多人无奈的回到了东旦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了战意。
  马服君释放了他们。
  马服君还是当初的那个马服君。
  赵国军队本来就无意跟赵括作战,赵括释放俘虏的消息更是动摇了他们的军心,他们不想继续拿起武器与马服君交战,军队内出现了很多的溃兵,赵括则是继续北上,攻打下曲阳,飞速渡河,冲向了苦径县。燕国的军队此刻在野台,南行唐等地区,这里是中山的西部城池,而苦陉则是在中山东部。
  当赵括攻下了苦陉的时候,中山完全暴露在了赵括的面前。
  赵括只是用了一个简单的回马枪,以及让人捉摸不定的进攻路线,就摆脱了赵国与燕国的重重阻碍,直捣黄龙。听闻苦陉沦陷的时候,赵嘉浑身冒着冷汗,他急忙下令,要驻扎在野台等地区的燕国军队前来中山帮着守城,而在前线的赵国军队,则是要即刻赶往下曲阳,断掉赵括的后路。
  赵国的军队飞速赶往下曲阳,只是,他们不知道,王贲在这里等待已久。
  王贲做事认真,颇有些他父亲的风范,从不冒险,赵国军队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王贲却不急着出击,直到赵国军队准备坐下来休息的时候,王贲忽然杀出,双方交战,到最后,王贲俘虏了近三万人。王贲咬着牙,强忍着军功的诱惑,再次将这些士卒释放了。而此刻的赵国军队,完全失去了斗志。
  燕国的军队从野台地区朝着中山赶去,赵括因为兵少,没有展开进攻,他绕过中山,驻扎在了中山以北的要道上。而在此刻,击败了赵国军队的王贲,顺利攻占了野台。王贲是那样的激动,赵括的指挥实在太精彩了,赵国与燕国加起来有十一万人,而赵括这里只有四万人。
  带着四万人去进攻十一万人,这本来就是个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赵括通过分兵,展开了一次完美的迂回运动战,明明都没有跟敌人在正面交战太多次,就轻易的攻占了除却中山之外的所有城池...赵嘉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的那些城池就沦陷了,从头到尾,赵国军队追着赵括乱跑,不仅没有追上,反而将所有的城池都弄丢了....对于这样的指挥才能,王贲真的是心服口服。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攻破中山。
第三百九十一章
马服
  在这个时代活得越久,对一些事情,赵括看的也就越是清楚。
  都说是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真的是一点不错。各国都并非没有能人,如今在中山,赵嘉身边也有人在为他出谋划策,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可是在大势面前,这些都失去了作用。赵括不只是一位简单的将军,更多时候,他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者,在与中山交战的过程之中,他又总结出了一些东西。
  也不能说这些是他所总结的,只是结合自己前世的记忆,对于一些事情,他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已。而让他感触颇深的,却是“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这句话,这句话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结合如今的社会进程,赵括发现自己已经能深深的了解这种观点。
  他逐渐明白历史主体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赵括便在营帐内,拿起了笔,开始书写了起来。这大概是赵括亲自书写的第一本著作,原先的《马服书》,真正作者应该是韩非...那是韩非等弟子记录其言行,再由秦国的范雎收集整理而成。而这一本,是赵括亲自书写的,没有其他人参与进来的。
  而这本书籍的名字,就唤作《历史唯物》,赵括没有办法清楚的回忆起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观点,可是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多年之后,已经是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历史环境造就与之相配的英雄人物,而很多英雄人物所造就的历史事件,在如今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古代的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允许他们招募士卒,征收税赋。最后却引起诸侯割据,战乱不休,在郡县制确立之后,地方贵族不再能招募士卒,不可以征收税赋,不再拥有作乱的实力。”
  “古代天子的作法,在如今看来就是愚蠢的,是错误的...而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夏商时期邦国林立,内忧外患,诸多地区都是不曾开发的蛮夷之地,中原没有统一的文化形式。古代天子通过分封的办法,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步弄出了遍布全国的道路,使得中国文化覆盖了整个中原地区,并延续了下来。”
  “之所以要正确的看待历史,是因为历史的观点,能帮助我们准确的判断形势,分清利弊,从而有针对性施行政策。我们要谦虚的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少走弯路,前人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理论和惊讶,我们也该加以吸收和借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