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39


第五十章
朽木能燃
  赵括感觉那股绝望的阴霾一扫而空,心里猛地被注入了勇气,他挺直了腰,挑衅般的看向了楼昌。
  楼昌感觉到惊悚,他怎么也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区区一个孺子而出头。
  荀子感到了愤怒,赵国,远比离开之时更让人失望。
  赵王感觉到了羞愧,因为他没有准备好足够的鼎,按着规格,这些人大多都是可以五鼎而食的,若是失了礼仪,他们不肯再留在赵国该怎么办呢?
  宴席的氛围变得有些古怪,老臣们坐在两侧,乐毅无法坐着,庞姓老者坐在他的身边,一只手从背后搂着他,让乐毅勉强依靠在他的胳膊上坐起来,也没有人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得体。蔺相如咳嗽着,抬起头来,看着赵王,他开口打破了这寂静,他说道:“上君,我听闻,战事是关乎于社稷存亡的大事,不能不细察。”
  “赵括去过长平,也知道了那里的情况,您不肯相信他,却反而要听一些不曾出过邯郸城一步的小人胡说八道,这是为君者可以做出的事情吗?”,赵王急忙低下头来,说道:“您说的很对,这不是为君者可以做的事情。”,蔺相如又说道:“上君您曾跟着我读书,我也曾给您说了那些因为不听劝谏而给自己带来灾祸的诸王的事情。”
  “赵括,他是赵国的贤才,百姓们因为他的德行而爱他,秦人因为他的才能而惧他,您怎么能因为小人的话语轻慢了他呢?您是个爱贤才的人,这我是知道的,可是如果您不能听取贤才的谏言,就是将天下的贤才聚集在自己的身边又能怎么样呢?国家的强盛,不是在与君王的身边有多少的贤才,而是在于君王是否能听取他们的谏言啊。”
  蔺相如说完,再次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赵王急忙说道:“寡人记住了,请您不要怪罪。”,田单闭着双眼,一言不发,可是他既然赶到了这里,也就能说明他的立场了,乐毅则是茫然的看着众人,他时刻清醒,时刻恍惚,一旁的老者数次为他擦去嘴边的口水,赵王看向了荀子,眼里再次燃烧起了对贤才的渴望。
  他笑着说道:“寡人听闻荀子将来,却没有想到,来的如此之快,没有能出城来迎接您,这是寡人的过错,请您宽恕啊。”,荀子冷着脸,即使面对赵王的如此礼遇,也没有什么变化,他开口说道:“我在稷下的时候,有人说您像在荒漠里渴望清水那样渴望贤才,我这才从稷下回来见您,可是没有想到,连赵括这样的人都会在王宫里遭受到排挤。”
  “那还有什么样的人敢来投效您呢?”
  赵王大惊,急忙站起身来,看着赵括,一脸诚恳的说道:“寡人听信小人的言语,不能用您的计策,实在是不应该,寡人再也不会这样了。”,一旁的楼昌面色赤红,惊诧的看着赵王。
  赵括也站起身来,如果能够改正自己的过错,那这位赵王也不免是一位贤君,从方才的对话里,他也隐约察觉了这位赵王的爱好,于是便投其所好的说道:“如果上君连我这样的微不足道的人的谏言都能接纳,那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真正的贤才来辅佐上君,为您献上治国安民的策略。”
  赵王听闻,咧嘴笑着,极为的开心,又说道:“您是赵国的瑰宝,今日又有荀子这样的人称赞您的德行,谁敢说您是卑不足道的人呢?”,他大手一挥,说道:“寡人应允您的提议了!”,他看向了一旁的虞卿,自从赵王设宴款待临武君之后,他就一言不发的在这里坐着,整日饮着苦酒。
  “虞卿,寡人知道您与平原君亲善,请您去东武,赵国面临巨大的危难,希望平原君能够出使各国,为赵国求来援军。”,赵王说着,正在此时,一直扶持着乐毅的老者抬起头来,开口说道:“上君,臣有一言。”,赵括并不认识这位老者,不过,他心里对于这位老者还是很有好感的,不只是因为他能来支持自己,而是因为他对乐毅将军的那种照顾。
  从他的年纪上来看,这位老者恐怕并不比乐毅将军要年轻,可是他硬是扶着乐毅将军坐了这么久,脸上没有半点的抱怨,这是一个坚韧而又善良的老者,赵括在心里做出了初次的评价。
  赵括发现,赵王对这位老者的重视,不在于荀子之下,听到老者开口,赵王恭恭敬敬的低着头,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道您有什么吩咐呢?”,赵括一愣,其余众人都显得很平静,就好像赵王如此恭敬是应当的,老者年纪很大,可是声音响亮,又不像廉颇将军那样的豪迈。
  他微笑着,认真的说道:“正如蔺公所说的,战事关乎国家的存亡,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请您派我跟随平原君,前往各国求援。”,赵王有些难为情的说道:“各国相距很远,您又年迈,您如何能忍受这奔波呢?寡人也不愿意让您受苦啊。”
  老者笑了起来,他的双眼格外的明亮,他说道:“臣听闻,枯朽的木头没有什么用处,可若是点上火,他会烧的更亮...臣老矣,请您允许臣最后再燃烧一次罢。”
  在座众人,顿时都说不出话来,赵王看着这位坚定的老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请您前往东武,与平原君一同前往各国求援罢。”
  楼昌心里也明白,赵王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从来都不会违背赵王的任何决定,无论赵王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都会去赞同,正因为如此,他也一直都是赵王的心腹,即使数次坑害了赵国,赵王也没有问责,因为这些计策其实都是赵王自己的想法而已,楼昌只是帮他说出来。
  他强行挤出笑容来,说道:“我认为庞公说的很...”
  “住口!”,正倚靠着老者的乐毅忽然叫道,他愤怒的看着楼昌,说道:“您若敢在我的面前多说一句话,我就用我的拐杖打您的头!”,愤怒的乐毅隐约透露出了些过往的霸气,眉头紧皱,眼中满是杀气,楼昌就好像是只受惊的兔子,浑身一颤,畏惧的将头低下,几乎要缩进了衣内,再也不敢言语。
  赵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这次求援的结果会怎么样,但是,总是要去试试啊。赵王看起来并没有在意乐毅对楼昌的威胁,有这么多的贤才聚集在他的王宫,他非常的开心,好啊,荀子,乐毅,蔺相如,田单,庞煖,赵括,临武君,虞卿,楼昌,许历,赵晖,哪个诸侯可以让这么多的贤才成为自己的座上宾呢?
  赵王亲切的与众人叙话,他好像还有让乐毅,田单,庞煖,赵括,临武君,荀子等人讨论战事的想法,不过,乐毅终于还是不能坚持太久,他需要回去休歇,赵括也就站起身来,说道:“请让我送乐毅将军回去罢。”,赵王有心挽留,说道:“寡人还有很多事情想要请教您。”
  荀子看了看赵括,看出了他心里的急切,开口说道:“上君有什么事情,向我请教便是了,我虽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在稷下常常为人解决困惑,还是能帮到您的。”,赵王有了荀子陪伴,自然也就不再挽留赵括了,笑呵呵的接受了赵括的辞别。田单看起来也不是很乐意继续在这里待着,他也借口离去。
  两人扶持着乐毅,走出了王宫,戈正在王宫外等候着,看到赵括走出来,他忍不住的笑着,却什么都没有说,赵括朝着他笑了笑,戈明白,事情已经成功了,将乐毅扶到马车上,田单正要离开,赵括却急忙拦在他的面前,说道:“先前是我做的不对,不该那样辱骂您,请您宽恕。”
  田单并不搭理他,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长叹了一声,转身离去,背影略显得落寞。
  戈驾车,乐毅将军躺在马车上,赵括徒步跟随,这一路上,赵括都在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求援的事情已经可以进行了,那么就是要将独轮车的事情办好,自己并不会做,可是找个匠人来,让他做出一个轮子的车,应该...不难罢?赵括心里也没有底,等回了马服乡,就找个匠人,让匠人试试好了。
  乐毅将军太过疲惫,一路都是在恍惚的,什么也不说,将他送到府邸的时候,乐毅将军的那位驭者出了门,有些无奈的看着他们,笑着说道:“早些时日,蔺公来拜访乐毅将军的时候,就曾准备了马车,让我只能等着,如今您又亲自把将军送回来,这是想要让我失去驭者这个位置啊。”
  将乐毅将军扶持着进了屋,让他躺了下来,“谢谢。”,赵括说着,走出了内室,驭者正在跟戈说着什么,看到了赵括,驭者朝着他长拜,说道:“这些时日里,您的门客天天都带着礼物来拜见乐毅将军,乐毅将军非常的开心,跟他们能聊上半个多时辰,我跟随了将军这么长的时日,就从来没有见过他如今这么开心的样子,感谢您的恩德。”
  驭者说着说着,也有些哽噎,擦了擦眼泪。
  “请您别这么说,等我忙完了自己的事情,还要亲自来拜谢将军呢,我只是做了应当做的事情,而他是帮了我的大忙啊。”
  告别了驭者,赵括上了马车,戈驾着车,开心的说道:“少君啊,您不知道,方才蔺公他们几个来王宫门前,那几个武士拦住他们不让进去,蔺公急得举起拐杖追着他们就打,那几位武士又不敢还手,被打的鼻青脸肿啊...”
  赵括听着戈的言语,缓缓抬起头来,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
  谢谢。
第五十一章
荀子议兵篇
  “请问用兵的要领。”
  临武君扬起头来说道:“先取得有利于攻战的气候条件,再取得地理上的有利位置,观察好敌人的变动情况,比敌人后行动但比敌人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
  荀子摇了摇头,笑着说说:“不对。”
  “我听说,真正的用兵方法,是让民众和自己团结一致。如果弓箭不协调,那么后羿也不能用它来射中微小的目标,如果六匹马不协调,那么造父也不能靠它们到达远方,如果民众不亲近归附君主,那么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一定打胜仗。”
  “所以能够使民众归附的人,这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就在善于使民众归附自己罢了。”,荀子说着,看着赵王,又说道:“上君如果能减少如今这样的宴席,将王宫内藏着的粮食送给百姓,将您用来驾车的骏马分给将领,呵护您的子民,信任您的将领,上下一心,共赴战场,那您一定可以战胜强敌。”
  赵王若有所思,临武君却有些急了,急忙说道:“不对!用兵所看重的,是形势有利,所施行的,是机变诡诈。最善于用兵的人,神出鬼没,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孙武吴起用了这样的办法,因而无敌于天下。哪里一定要依靠使民众归附的办法呢?”
  荀子甚至都没有看临武君一眼,他只是看着面前的赵王,继续说道:“不对,我说的,是仁德之人的军队,仁德之人上下之间,各位将领齐心一致,三军共同努力,臣子对君主,下级对上级,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兄长一样,就像手臂捍卫脑袋眼睛,庇护胸部腹部一样。”
  “况且仁德之人治理方圆十里的国家,就会了解到方圆百里的情况,治理方圆百里的国家,就会了解到方圆千里的情况,治理方圆千里的国家,就会了解到天下的情况。仁德之人不会坐在王宫之内,体察国家内百姓的情况,犒赏有功的将士,扶助贫苦饥饿的百姓。”
  “所以仁德之人当政,国家日益昌盛,诸侯先去归顺的就会安宁,迟去归顺的就会危险,想和他作对的就会削弱,背叛他的就会灭亡。”
  在赵括等几个人离去之后,赵王果然是向临武君以及荀子问起了战事,荀子认真的说着自己对于战争的见解,临武君则时不时的反驳,在座的群臣都听的非常痴迷,御史赵晖急忙醒悟过来,急忙拿起了竹简,拿出了笔墨,按着自己方才的回忆,急忙提笔写道:“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子提倡义战,以“仁人之兵,王者之志”统一全国,使四海之内亲若一家,是他毕生的追求与理想,与临武君不同,荀子认为用兵是为了禁暴除害,给百姓一个更安乐有序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的拼死争夺,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荀子痛恨交战时欺诈无道,更痛恨视人命如草芥的肆意屠杀。
  这是因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与痛苦相伴的人。
  荀子说的越来越快,言辞越来越激烈,他站起身来,评点着诸国的军队,齐国的军队被他说的一文不值,魏国的军队被他说成危害国家安危的军队,他倒是没有去骂秦国的军队,反而是把秦王给骂了一顿!御史的手也越来越快,很快,一整个竹简都被写满了,御史又换了一册竹简继续。
  赵王听的津津有味,临武君眼里却有些不屑,他可不信什么仁义之师无敌的说法,行军打仗本就是要不择手段,双方将对方杀死的事情,怎么还能讲什么仁义呢?如果让荀子这样的人来担任将领,全军都要危险了。
  “先生,寡人从来不曾忘记要祭祀神灵,每次祭祀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虔诚,可是上天屡降灾害与寡人,这是因为什么呢?”,赵王又问道。
  “神灵它没有感情,它不会因为您的尊敬或者诋毁而有什么改变。它有着自己的规律,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也是不能改变的。”
  赵王一愣,又问道:“那寡人要怎么避免这些灾害呢?”
  “您虽然不能通过祈求神灵来避免灾害,但是您可以通过自己来避免这些灾害,您若是能挖掘渠道,能避免旱灾,建立堤坝,能避免洪灾,善待百姓,勤勉治国,他人也不敢再来侵犯赵国,您也就能避免兵灾。”,荀子回答道。
  赵王点了点头,又问道:“寡人听闻,您说任何人都可以成圣,是这样的麽?”
  “是这样的,圣人与一般人,君子与小人,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恶劣的,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只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做了很多有功德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能通过学习来成为圣人。”,荀子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最难以接受的恐怕就是临武君。
  圣人与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但凡是了不起的人物,在出生的时候总是能引起一些异样的气候,父亲也大多不是凡人,怎么能说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成圣人的呢?在楚国,这种划分最是明显,临武君就是一个生而高贵者,自然是无法认同荀子的这番理论。
  他有些不怀好意的问道:“难道荀子已经是圣人了麽?”
  荀子摇了摇头,说道:“我虽然一生都在钻研各种道理,学习知识,督促自己行仁义的事情,可是到现在,我也不曾能做出什么圣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功德,我离成圣人的道路还很遥远呢。”
  “如果像您这样的人,都没有成为圣人,那还有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圣人呢?”
  “能够散尽家产去资助乡人,能够为百姓们低下头来求粮,能够当面接受他人的批评,即使害怕也能鼓起勇气,能够善良的对待任何人,能够帮助道路上所遇到的陌生人,这样的人,一定是可以成为圣人的。”
  “哈哈哈哈~~~”,临武君大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哪里会有这样的人?”
  荀子也笑了起来,他说道:“有。”
  宴席还在继续,蔺相如等人也逐一离开了,荀子还是被赵王留下来了,赵王对荀子非常的看重,看起来,是想要让荀子留在赵国,担任官职。天气愈发的寒冷,蔺相如走出王宫的时候,驭者的脸都被冻红了。当回到了自家府邸的时候,还在回味着荀子的言语的蔺相如,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年轻人,年轻人站在府邸门口,他解下了自己的麑裘,披在了一位光溜溜的孩子身上。
  孩子有些惶恐的抬起头来,年轻人微笑着,穿着单薄的衣,站在风中,伸出手来,揉了揉孩子的头。
  蔺相如眼前一亮,顿时拍手大叫道:“有!”
第五十二章
名望之盛
  蔺相如走到赵括的面前,赵括急忙俯身拜见,蔺相如将他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外面风大,快些跟我进去罢。”,蔺相如与赵括走进了府邸之内,而蔺相如的老家臣则是与戈跟随在身后,戈忽而皱眉,忽而傻笑,脸色不断的变化着,阴晴不定,老家臣与蔺相如都被他吓到了。
  蔺相如有些狐疑的问道:“您这位驭者是出了什么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