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339

  增告别了众人,坐上了马车,朝着魏国出发。
  坐在马车上,魏人的新王擦掉了自己的眼泪,他凝望着魏国的方向,看着马车上那些礼物,他一言不发,武士们也不敢打扰他,他就在马车上看起了马服书,当马车经过秦国,韩国,来到了魏国边境的时候,大老远的就能看到有一群人正在这里等待着,魏增急忙让武士们放慢速度。
  龙阳君站在这里,带着群臣,等待着魏增的到来,当魏增走下了马车,来到了他们身边的时候,龙阳君率先俯身行礼,其余大臣纷纷行礼拜见,魏增先是有些不安,呆愣了片刻,这才连忙回礼。龙阳君看着这位年轻的魏王,魏王的长相与信陵君更为相似,他站在龙阳君的面前,龙阳君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信陵君。
  魏增看着周围,这才问道:“仲父呢?他怎么没有来?”
  龙阳君嘴角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
  当信陵君逝世之后,廉颇在魏国内也没有了朋友,他回到了自己的府邸里,心里却是在迟疑着,是否要离开魏国,在魏国,他已经没有了什么牵挂,甚至没有了待下去的理由,若是离开,又该去哪里呢?去楚国吗?廉颇苦笑着,自己连一句楚语都不知道,楚国的语言又那么的难学,自己去楚国做什么呢?
  廉颇就坐在信陵君为他购置的院落里,孤独的等待着。
  他想要离开楚国,而他又不想要离开赵国太远,他当了一辈子的赵人,已经习惯了。
  赵王的使者曾来了一次,廉颇也向他展示了自己的勇武,他应该早就回去了吧?赵王也大概是知道了自己的情况,他们很快就会派人来让我回去吧。廉颇坐在院落里,整日思索着这些,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距离那位使者拜访他,也过去了一段的时日,可是廉颇还是没有等到赵国的使者。
  廉颇盯着大门的方向,这些时日里,他很少外出,大部分时日里,他都是坐在这里,等待着赵王的使者。他变得有些嗜睡,总是觉得自己很困,想要睡觉,廉颇很奇怪,平日里,自己在白天是从来不睡的,哪怕熬夜作战,也不会觉得困乏,离开军营不过一年,自己就变得如此虚弱了吗?
  廉颇又总是回忆着从前,回忆着自己所经历的那些战时,回忆着自己的那些朋友们。
  他记得高傲的赵奢,赵奢非常的重视自己的士卒,却很轻视这些同朝的大臣,故而赵奢总是和田单争吵,两人吵得很厉害,而乐毅来到赵国之后,基本是不再谈论什么战争,整日就是坐在府邸内读兵法,当初自己,赵奢,田单,乐毅四个人论战,那是真的有意思啊,可惜,那一次的论战,没有人记录下来。
  若是韩非还在就好了...哈哈哈,若是自己,魏无忌,赵括,乐毅,田单,赵奢,李牧这些人能坐在一起,再加上白起,蒙骜,还有景阳,庞煖他们,大家在一起论战,那该多精彩啊。
  嗯....赵王的使者为什么还没有来呢?
  廉颇迷迷糊糊的低下头来,困意完全攻占了他的脑海,廉颇缓缓的喘着气,耷拉着头,双眼缓缓合上。
  “将军!”
  忽然的一声惊呼,让廉颇猛地惊醒,廉颇瞪大了双眼,是赵国的使者来了吗?
  不知何时,武士们站在廉颇的周围,可惜,这些武士却都是魏人,而就在这些武士们的最中间,则是站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尊崇的看着廉颇,忽然拜见,廉颇这才挣扎着起身,朝他回礼,年轻人开口说道:“寡人知道廉颇将军的威名,故而来请您来担任魏国的将军,统帅魏国所有的军队,请您不要推辞!”
  廉颇一愣,他有些狐疑的问道:“您是谁?”
  “寡人是魏国的王,魏增。”
第三百二十六章
父亲的眼泪是看不见的
  这一年,似乎不只是对魏国不友好,对其他的国家,也并没有报以仁慈之心。在赵,秦,韩等国家,爆发了蝗灾,这次的蝗灾非同小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席卷了大半个秦国,蝗虫肆虐,而在这个时代,对蝗虫是真的没有什么抵御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蝗虫过境,将庄稼吃的一点不剩。
  “禾苗开始秀穗进入灌浆期,很快籽粒坚硬开始成熟了,地里没有秕禾也没有杂草。农夫们除掉食心虫食叶虫,还有那些咬根咬节的虫子,不教害虫祸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吧,把害虫们付之一把大火烧!”,这是诗经上的一句话,而只有真正见识过那样的灾难,只能感受到那种无助的祈求。
  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犹如恐怖片内的场景,迅速落在了庄稼之上,他们就那样肆无忌惮的啃食着,农夫们惊恐的逃离耕地,甚至有蝗虫直接落在了人的身上,这让这些农夫更加的畏惧,甚至是哭着在地面上翻滚着,仅仅是在片刻之后,原先那些农作物就变得光秃秃的,蝗虫再次飞起,犹如乌云,迅速寻找其他的食物。
  漫天都是蝗虫,就好像是雨点那样,说实话,赵括活了这么多年,他从不曾看过如此瘆人的场景,他看着漫天遍野的蝗虫,几乎没有任何空隙,耳边都是蝗虫煽动翅膀的嗡嗡声,而自己所能看到的地方上,都是那可恨的虫子。赵括从小就有些害怕这种小虫子,可是此刻,他还是克服了自己心中的恐惧。
  他站在耕地边上,看着那些跪坐在耕地边上的哭泣着的老农,百姓们的眼里满是无助,他们不断的大声祈祷着,祈求田祖农神可以用火焰来烧死这些害虫。
  因为如今还没有针对蝗虫的农药,百姓们只能通过巫的手段来祈祷,希望农神能收回这些蝗虫,不要让他们再啃食庄稼,甚至,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种虫子从什么地方来,在什么地方繁衍,故而给这些害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在他们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的神话生物,如会飞的蛇,螣,最初其实就是蝗虫的意思。
  故而,百姓们认为这种蝗虫是神灵所派出来的,是神灵因为祭祀不够而对百姓的训斥,其实,这样的说法一直流传到了后来,甚至是千年之后的宋朝,还有人认为蝗虫是因为神灵恼怒,将鱼虾变成蝗虫之后来惩罚凡人的。一直到了明朝,才有学者开始真正的钻研蝗虫的情况,总结他们的爆发时间,来源,危害,天敌之类的。
  而那是很远很远之后的事情了。
  在如今的时代,国家遇到这样的灾害,国君是必须要去亲自祭祀的,要让神灵宽恕自己从前的怠慢,另外,就是要各地的百姓们组织起来,一同进行奇奇怪怪的祭祀,驱逐蝗虫的仪式。秦人和楚人大概是诸国里最为迷信的国家,而他们对鬼神也是非常的看重,嬴政本来想要叫上武成君一起去祭祀,可是赵括并没有答应。
  赵括心里很清楚,蝗虫根本就不是什么神灵的使者,而通过祭祀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改善这些的!
  赵括便赶往各地去观察蝗虫的情况,包括他们爱吃的植物,他们的作息时间,他们的发源地,以及历史上的爆发时间。他是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而国内的众人,此刻都是在进行祭祀,当御史府有官吏上奏吕不韦,说赵括不参与祭祀,对鬼神无礼之后。吕不韦这才注意到赵括一直都在野外。
  当然,弹劾赵括的那位官吏,险些被秦王杀死,若不是吕不韦再三劝说,只怕他就保不住自己的脑袋了,可即使如此,秦王还是非常的愤怒,甚至,他决定自己也再也不去参与这些祭祀活动,秦王的做法,吓坏了吕不韦,吕不韦便劝说秦王,祭祀最重要的作用,不是为了驱逐蝗虫,而是为了让百姓们相信,这么做可以驱逐蝗虫。
  可是秦王无比的倔强,吕不韦根本说不动他,丞相急忙派遣武士去找赵括,只希望赵括能早些回来,说服这位倔强的年轻人。
  当赵括再次回到了咸阳的时候,他看起来有些疲惫,随行的马车上,更是堆满了纸张,赵括就如此回到了家里,与家里人相见之后,就赶忙拿出了自己所记录的那些纸张,开始进行整理,整理到了一半,他就在案上睡着了,艺不忍心打扰他,就陪在他的身边,等到了第二天,赵括这才醒来。
  用过了艺所准备的饭菜之后,赵括这才继续写了起来,而善则是坐在他的怀里,乖巧的看着父亲书写,善如今也能走动了,可是她跟自己的几个兄长不同,她非常的粘人,整日粘着自己的父母,奶声奶气的撒着娇,她是全家的宠儿,赵母给她织了很多的衣裳,而她也很乖,陪着父亲,一声不吭,只是瞪大了双眼,吃着东西,看父亲整理书写。
  “我听闻,愚钝的人将希望寄托于鬼神,希望能依靠鬼神来解决自己的事情,荀子曾说: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螟螣,他并不是什么鬼神的使者,它只是一种可恨的害虫,这种害虫生活在低地,在土壤中内以卵越冬...卵块黄褐色,长筒形,中间略弯,上部略细...”
  “他们通常在水泽附近繁衍...随后成长为若虫...在旱涝灾害发生的时候,在出现了大片的荒地的时候,就是他们频繁出来为害一方的时期...他们畏惧飞鸟,家禽,这些都可以猎杀他们...他们落在人的身上,是不会带来灾难的,而杀死他们也不会是杀死神灵的使者。”
  “抵御蝗灾的办法,是兴修水利,做到没有旱涝灾,要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地,要多饲养家禽,爱护飞鸟...可以在水泽养鱼虾,食蝗虫之卵...”
  当赵括正在内室里忙碌的时候,吕不韦的武士终于是得知了武成君返回咸阳的消息,武士们急忙来到了赵括这里,想要请他前往王宫,只是,赵括在走进内室之前,曾告诉赵傅,不许任何人来打扰自己,故而,这些武士们也是没有进去,反而是嬴政,有一次来到了这里,他还不知道父亲回来的消息。
  坐在院落里,秦王看着远处那些不安的武士们,这才问道:“父亲到底是在忙什么呢?”
  艺说道:“是蝗虫的事情吧,最近他很累,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
  嬴政无奈的叹息着,方才说道:“蝗虫的问题,只怕是无法解决了,丞相说:要征集粮食来救济各地的百姓...因为先前修建渠道的缘故,国内粮食不足,需要跟百姓们去召集,不过,但凡是缴纳粮食的,都可以得到一级的爵位,自愿缴纳,如此一来,也应该不算是违背父亲所说的仁政吧。”
  他们正在聊着,就看到赵括抱着女儿,走出了内室,赵括看起来非常的疲惫,眼圈漆黑,脸色苍白,他对嬴政说道:“把我放在内室里的那些纸张给搬到马车上去!”,嬴政即刻起身,走进了内室,这才吃力的抱着纸张走了出来,他看到站在一旁的武士们,不悦的说道:“还不帮忙?!”
  武士们这才连忙跟着他搬运纸张,赵括跪坐在地面上,喝着水,而艺则是心疼的揉捏着他的肩膀。
  嬴政气喘吁吁的坐在赵括的面前,问道:“父亲,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啊?”,赵括恍惚的说道:“抵御蝗灾的办法...不行,我得去拜见丞相。”,他说着,便急匆匆的站起身来,嬴政自然是跟上了他,父子两人坐在马车上,嬴政看着疲惫的父亲,“父亲,您还是在家里休息几天吧,丞相已经找到办法来救济百姓了...”
  “救济百姓?这当然是好事,可问题是,救济百姓只是灾后的救济,而不是抵御灾害的办法...何况,秦国的灾情虽然结束了,可是赵国,韩国的灾情却还在继续...何况,谁能确保将来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灾害呢?”,赵括说着,他又看向了嬴政,方才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嬴政低着头,有些慌乱的说道:“当然没有...我...”
  “说吧,发生了什么事?”
  嬴政支支吾吾的,没有言语。
  “是你做错了什么?”
  “不是..”
  “那就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你顾及我,不肯说?是赵国吗?赵国出了什么事情吗?”
  “不,父亲...信陵君...信陵君他逝世了。”,嬴政低声的说道,他本来是不想要在这个时候告诉父亲这样的噩耗,可是,他又不敢隐瞒,毕竟这不是小事。赵括一愣,呆滞了片刻,方才问道:“你说什么?”
  “信陵君病逝了...父亲,请您不要伤心,我...”
  “嗯..我知道了。”,赵括说着,随即便沉默了下来,嬴政担心的看着他,又说道:“父亲...您无碍?”,赵括点了点头,却还是没有说话,等到马车来到了丞相府的时候,早有武士出来迎接,赵括看起来有些恍惚,嬴政叫了一声,他才反应过来,他让武士们带着那些纸张走进了府邸。
  丞相自然是亲自出来迎接,在随行的众人里,嬴政甚至看到了狄,狄看到他们,也是非常的开心,然而,赵括只是呆板的跟他点头示意,却没有说话。
  坐在吕不韦的面前,赵括拿出了自己所记录的这些东西,然后说起了自己的看法,从蝗虫的习性,对蝗虫的认识,到如何抵御蝗虫的手段,吕不韦瞪大了双眼,可以说,这样对蝗虫详细的介绍,还是第一次,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吕不韦认真的看着那些资料,忍不住的点着头,他笑着说道:“太好了,明日我就让各地抄写....”
  “包括您所说的饲养家禽之类的,我也会去施行...武成君?武成君?”,吕不韦叫了两声,赵括这才反应过来,他点着头,说道:“这样当然是最好的。”,吕不韦皱着眉头,他感觉赵括有些心不在焉,或者说,他神情有些恍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看了看一旁的嬴政,这才说道:“大王,请您扶着武成君回去吧,他大概是太累了,让他休息一段时日吧。”
  赵括这才起身,说道:“不必,我没事,我希望您可以停止各地的祭祀,让官吏们组织当地的百姓驱逐蝗虫,蝗虫绝对不是什么神灵的使者...即使打杀,也是没有关系的。一定要及时的推广,对了,若是可以,请您将这些纸张抄写之后,也送给韩国和赵国,他们的灾害到现在还没有能停止...”
  “我知道了...”
  在交代好了蝗虫的事情之后,赵括这才准备回去,狄有些担心的拦住了他,然后问道:“家主,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赵括看着他,沉思了片刻,方才说道:“信陵君病逝了...”
  “您今天方才知道??”,狄反问了一句,方才觉得这句话有些不合适,他只是叹息着,说道:“我还很喜欢信陵君的,当初在赵国的时候,他就缠着我,让我陪他喝酒...可惜啊,家主...无碍的,迟早是能见面的。”,赵括没有说话,他离开了吕不韦的府邸,这才走上马车,朝着自己的家赶去。
  赵括大概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家里的,他惊醒的时候,他的家人坐在他的身边,大家都在吃饭。
  赵括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低着头吃掉了饭。
  家里人大概都知道他心情不好,善和康黏在他的身边,想要让赵括开心一些,看着不断做着鬼脸的善,赵括还是笑了笑,这才抱起了她,又让康坐在自己的膝盖上,这才给他们讲故事。
  夜里,艺哄好了孩子们,走进内室的时候,她看到赵括坐在床榻边,双手捂着头,正在低声的抽泣着。
  艺蹲在他的面前,擦拭着他脸上的泪水。
  赵括低着头,不说话,只是哭着。
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
  吕不韦再次召集了群臣,随着这些年里的作为,吕不韦也是变得愈发的自信,当初他刚刚担任国相的时候,虽然有功劳,可是并没有任何治理国家的经验,到后来,他击退了来犯的敌人,又经历了一次大灾害,征发百姓来挖掘水渠,革新军功制度,促进科技发展,可以说,他做了很多,而他的权势也是稳固了下来。
  在朝中,大臣们都非常的尊敬他,也愿意听从他的命令,没有人再将他当作从前那个商贾,他们将吕不韦跟范雎这些秦国的名相放在一起,吕不韦非常的开心,同时心里也慢慢拥有了自己的野心...吕不韦的野心,跟其他人似乎都不太一样的,有的国相渴望权力,有的国相渴望财富,地位,可是吕不韦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
  吕不韦曾认真的看过《马服书》,他甚至能背诵出马服书内的大部分内容,而马服君影响他最深的内容,却并不是治国的韬略,也不是那些道德文章,他所看中的,是马服君的成圣论,马服君的成圣论是全盘的抄袭了荀子的圣人论又加上了韩非的新圣论,马服君认为,无论是从事什么正当职业的人,只要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他可以算是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