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339

  “你...你...你说..说谁混吃混喝?”
  ......
  魏缭是魏人,他当初去拜见魏王的时候,魏王却并没有在意他,只是顾着跟龙阳君“吵架”,这让魏缭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也认为魏王不是一个值得效力的君王,便离开了魏国,他随后来到了赵国,在赵国,他听闻了赵王那恶劣的名声,随即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秦国。
  通过秦国的迁徙民制度,他通过了审查,拿到了土地,甚至因为他认识文字的缘故,还进入了学室里来学习,他本身就是魏国的贵族,像他这样主动来投效的贵族,通常还是能得到不错的待遇,甚至如果他能表现出自己更大的才能,还可以留在秦国担任客卿,可是魏缭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是在打量着秦国的制度。
  随即,他发现,秦国的耕战体系跟他的军事理论是最般配的。
  为了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他终于想到要通过武成君的影响力出仕,他来到了赵括的学室里,可惜,他听课听的有些入迷,在这里待了四个多月,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本来目的,直到今天赵括谈起了仁义之兵,他这才惊醒,故意引起赵括的注意,想要让赵括能举荐自己。
  赵括也明白他的想法,不过,既然他有才能,那赵括也愿意举荐他。赵括将他带到了吕不韦的面前,吕不韦看到赵括带来了一个年轻人,也是有些惊讶,而赵括却是笑着说道:“秦国有着很多勇猛的将军,却唯独缺少了一个制定军事律法,完善军事制度的贤人。”
  “今天跟随我前来的魏缭,就是这样的人啊...”,赵括评价了几句,而他的评价的确很高,这让吕不韦对这个年轻人也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年轻人顿了顿,知道这是到了自己的考核时间,吕不韦笑着询问了他几个问题,从秦国如今的军事制度,到秦国未来的战略,甚至到操练体系,到士卒的构成,军队的前进,战术的制定...
  吕不韦从最初的试探,到最后,就是真正的在询问了,而无论他询问什么,魏缭都能回答出来,并且能让吕不韦和赵括都非常的满意。
  这一切,都让吕不韦不由得感慨:真不愧是武成君所举荐的人啊。
  这样的问答持续了很久,等到魏缭回答出了全部的问题之后,吕不韦这才伸出手来,握住了他的手,对他说道:“请您一定要留在秦国啊...国中有这样的贤才却没有早些提拔,这是我作为丞相的过错,请您宽恕。”,吕不韦做事还真的是不犹豫,吕不韦直接太尉下了一道命令,就将这个年轻人安排到了太尉的身边,去做了太尉的副手。
  魏缭离开之后,吕不韦这才看着赵括,笑着说道:“我还需要更多的贤才来一同辅佐大王,治理秦国,不知道您还有什么可以举荐的人嘛?”,这还是赵括第一次来举荐人才,吕不韦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赵括认真的想了想,这才说道:“昌平君,他做事认真,若是在底层磨砺一段时日,必定是有大成就的。”
  吕不韦迟疑了片刻,方才笑着说道:“他是当今楚王的公子,将来或许就要回去继承王位,只怕秦国不能将他留下来啊。”
  “他从小在楚国长大...我看他对楚王也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只怕他没有心思要回楚国来继承王位。”
  “对了,廉颇将军出走的事情,您已经知道了嘛?”
  “您觉得,我们能否将廉颇将军请到秦国来呢?”
第三百一十九章
长城的会面
  “我是了解廉颇将军的,以他的性格,只怕是不会前来秦国的。”,赵括摇着头,很干脆的就给出了答复,赵括跟廉颇共事了多年,他非常的了解这位老将军,老将军性格高傲,很少有人能被他看得起,可是他对赵国,也确实是忠贞的,廉颇一怒之下离开赵国,他可以去魏国,齐国,甚至是楚国,可是绝对不会前来秦国。
  赵括是可以肯定这一点的,吕不韦听闻,也是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吕不韦是真的想要让廉颇前来秦国的,先前有人可以邀请信陵君入秦,吕不韦拒绝了这样的提议,因为信陵君作为魏国的公子,是绝对不可能投效想要灭亡魏国的大秦的,可是廉颇不一样,廉颇并不是宗室,他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不过,现在看来,吕不韦觉得自己想的还是有些过于简单了,廉颇作为赵国的老臣,也未必就会帮助秦国来灭亡赵国,秦国如今国力强大,又在宣扬着一王天下,故而秦国的想法,天下人是没有不知道的,这次的联军之所以能诞生,信陵君能统帅五国的军队来讨伐秦国,也是因为这一点,源自诸侯们的恐惧。
  吕不韦有些失望,可是不管怎么说,廉颇离开赵国,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尤其是对秦国而言,没有廉颇的赵国肯定是要更好对付,在长期的战事里,秦人对廉颇还是非常忌惮的,因为这位廉颇将军几乎是全能的统帅,无论是进攻,是防守,还是支援,围歼,他什么仗都能打,而且什么仗他都打过。
  当初吕不韦说赵国不能击败,就是因为有三件宝物。
  有宝物平原君,已经病逝,有宝物蔺相如,也已经离开了认识,而最后一件宝物廉颇,却无奈的离开了赵国,守护赵国的三件宝物终于是全部消散,吕不韦此刻已经觉得,赵国已经失去了自己全部的壁垒,他再也没有任何能力来抵抗秦国了。
  事实上,赵国在失去了三件宝物之后,还有最后的一道长城,那长城此刻就在边塞上,保护着赵国的边塞,令胡人不敢南顾,等到长城也被摧毁的那一天,赵国才是真正的没有能力来抵抗秦国了。
  吕不韦有些失望的送走了赵括,不过,这件事他也不急...这位新任的赵王,看来要比孝成王好对付的多,这对秦国而言,是一件好事,接下来,就得想办法来图谋赵国了。吕不韦很快就叫来了一位大臣,这位大臣正是他先前的国相,蔡泽。不过,蔡泽完全没有因为从前的身份而摆出什么架子,他低着头,朝着吕不韦俯身大拜。
  吕不韦急忙拦住他,笑着说道:“您不必这样...我将您叫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您商谈。”,蔡泽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请您吩咐。”
  吕不韦皱着眉头,看着墙上的舆图,他沉思了许久,这才说道:“若是想要图谋赵国,就必须要迅速,并且分化联军...我知道您是燕人,我想要让您赶往燕国,劝说燕王,赵国占据燕国的诸多城池,有吞并燕国的想法...秦国就愿意帮助燕国来对付赵国,只要燕国能派出质子...”
  蔡泽笑了起来,他说道:“好啊,丞相的想法很好,燕王本来就是个短视之人,他一直都在其他的国家帮助他来从赵国手里夺回自己的城池。尤其是在新王即位,廉颇出走之后...燕王想要击败赵国的心思也就愈发的强盛...”,蔡泽站起身来,认真的说道:“我一定会做成这件事!”
  吕不韦点了点头,又说道:“如果事情不成,我还是希望您能直接返回秦国,千万不要冒险,我还需要您的辅佐。”
  蔡泽顿时离开了秦国,坐着马车,朝着燕国赶去。
  ........
  邯郸
  廉颇出走的消息,在赵国内引起了一阵巨大的轰动,作为赵国的三朝老臣,本身又是赵国有名的勇士,这样一位将军的离开,实在是让赵人无法接受,在将士们得知廉颇将军离开的消息之后,顿时出现了不少的逃兵,就连很多的将领们,都偷偷的离开了赵国,他们对左右说:以廉颇将军的功劳尚且要遭受这样的对待,何况是我们呢?
  对于国内的这些混乱,赵王并没有在意,而大臣的劝谏,就是他所不能避免的了,孔斌数日都站在王宫门前,想要面见赵王,赵王自然知道他是为了什么事而来,也不肯去见他,如此焦灼了数日,孔斌也不放弃,他在王宫面前抽出短剑来,对武士们说:“如今我身为赵国的大臣,却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
  “我听闻,接受君主的俸禄却不能劝谏他的过错,是可以被处死的,不必君王下令,我自己动手。”
  武士们被吓坏了,急忙上前劝阻孔斌的行为,又再次去禀告赵王,赵王听到武士们的禀告,郭开在一旁有些恼怒的说道:“他这是想要用自己的性命来威胁自己的君王嘛?我听闻儒家是重视礼法的,难道他身为孔子的后人,就是如此学习的礼法嘛?”,赵王摇了摇头,说道:“他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来劝谏寡人,您不该这样说他。”
  “您说的对,只是因为您受到威胁的原因,我有些激动了,请您不要怪罪。”
  赵王这才让武士们将孔斌叫来。
  孔斌站在赵王的面前,朝着赵王俯身大拜,这才认真的说道:“上君,请您即刻派人赶往魏国,赦免廉颇将军的罪行,请求他返回赵国,继续担任统帅...”,赵王居然没有愤怒,他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这让郭开有些惊讶,他很快就开口说道:“我听闻,您是孔子的后人,可为什么如此无礼呢?”
  孔斌这才看向了郭开,他没有说话。
  郭开继续说道:“廉颇是将,上君是君,可有君主向将军低头认错的礼?何况廉颇攻杀自己的同僚,乐乘将军至今不知去向,这本来就是廉颇的过错,难道还要让上君来向他低头,再次将他请回来?要是如此,那以后的将军们,都会效仿廉颇,无视君王!!”
  孔斌笑了笑,他说道:“我虽然是儒家的学者,可惜我并没有先祖那样的能力啊...我自幼体弱多病,射术不佳...”
  “这跟射术有什么关系呢?”
  “若是我的射术再好一些,我就可以寻找机会,将您这样的小人亲手射死啊!若是那样,也算我报答了先王的恩情了..”,孔斌笑着说道,而郭开却只觉得悚然,背后发凉。
  “您先是威胁上君,此刻又要威胁我?”
  郭开看向了赵王,赵王显然有了决定,他摇着头,对孔斌说道:“寡人知道廉颇将军是赵国的勇士,可是天下绝对没有君主向大臣低头认错的道理,若是他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寡人愿意让他回来重新担任将军,可若是要寡人派人去邀请他,这是寡人所不能做到的,请您不要再劝了。”
  孔斌站起身来,看着赵王,他无奈的长叹了一声,这才解下了自己腰间的印,放在了面前的案上,他认真的说道:“上君,我留在这里,也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不能为您夺取一座城池,不能为您办成一件事,我不能白白的接受您的俸禄,接受您的俸禄而不能为您做事的,那是小人和奸贼的行为。”
  “我有三件事想要告诉您。”
  “请您要多信任庞公,武安君这些人,听听他们的建议,远离您身边像郭开这样的小人...国家的强盛,不是因为国内的贤才是否多,而是取决于君王是否能信任他们,是否能重用他们...国家的衰亡,却是因为有郭开这样的小人。”
  “请您提防燕国,燕王不断的向齐国,魏国求援,希望能夺回城池...如今魏国败给了赵国,燕国很可能会投向秦国,这对赵国是非常不利的,若是秦国和燕国同时出兵...诸侯之中,除却楚国,是没有人会再来帮助赵国的。”
  “请您不要中断先王所要施行的仁义之政,先王的诸多政策,使得赵国国力恢复,耕地不断的增加,自从长平战后,赵国终于又逐渐兴盛起来,您一定要继续施行这些政策,否则,先王也定然不会原谅您的。”
  孔斌说完了自己要交代的三件事,这才起身离开,赵王起身相劝,他说道:“父亲对您非常的尊敬,寡人也不曾对您无礼,您怎么可以在这样危难的时候离开寡人呢?”
  “唉,我即使留在这里,也帮不到您了。”
  孔斌离开了王宫,赵王也没有再劝他,回到府邸里,孔斌急忙令家臣们收拾好东西,这才坐上了马车,急匆匆的离开邯郸,马车刚刚来到了邯郸的城门口,他就看到了一位老者,老人住着拐杖,站在风中,浑身都在发抖,他的后背佝偻,看起来是那样的瘦弱,孔斌无奈的叹息着,下了马车。
  “庞公...您怎么在这里啊?”
  庞公看着他,喘着气,说道:“我们共事了数年,您怎么可以不告而别呢?难道,您不把我当作是您的朋友嘛?”,孔斌有些悲痛的走到了他的身边,令人拿来了厚一点的裘,挂在了庞公的身上,这才说道:“并不是这样,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您啊。”
  庞公笑了起来,眼里泛着泪光,他询问道:“您一定要离开嘛?”
  “庞公,跟着我离开吧...”
  庞公摇了摇头,他说道:“我在这里生活了八十多年啦...就不走了,不走了。”,他看着面前的孔斌,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来,握住了他的手,庞公认真的说道:“祝您在路上平安,安全的到达您的目的地,也希望您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您是个有才能的人。”
  “今天您跟我告别之后,就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时日了...我已经很老了..请您保重啊。”
  庞公说着,又指了指远处的一辆马车,他说道:“这马车上的,都是我年轻时所写的兵法之类...就送给您吧。”,孔斌低着头,翻找了片刻,终于,他解下了自己的佩剑,他认真的说道:“这把佩剑,是从我的先祖那里传下来的...我想要将这把宝剑送给您。”
  庞公一愣,这才接过了宝剑,说道:“这有些太珍重了。”
  “不,这是君子的佩剑,只有真正的君子,才有资格带着他,在我看来,天下的君子,没有能比得上您的。”
  两人在交换了礼物之后,孔斌终于是离开了,他坐在马车上,回过头去,大老远的,他看到孤独的老人就站在城门下,朝着自己挥着手,那一刻,孔斌的心里是那样的酸苦,他擦了擦自己的眼泪,继续朝着远处行驶而去,他数次都后悔自己急着离开,可是又一次次的坚定自己的想法。
  就在这一刻,孔斌看到前方突然出现了马蹄声。
  驭者驾车让开了道路,孔斌看到远处出现了一行骑士,为首的骑士,看起来年轻却又沧桑,他骑着骏马,身上披着甲,后背挂着箭囊,腰间陪着剑,带着二十多位骑士,狂奔而来,而他身后的骑士,则是高高的举起了“武安君”的旗帜,这旗帜在狂风下不断的摇曳着,骑士们飞速的从孔斌面前冲过。
  道路边上的赵人看着那旗帜,这才惊呼起来:“武安君!是击败了胡人的武安君!”
  孔斌站在马车上,看着这些骑士冲向了邯郸的方向,他也没有开口,只是认真的看着,这些骑士们全副武装,身强力壮,他们只是冷冷的看着前方,衣裳被风鼓起,他们如此冲锋而来,又朝着邯郸城门冲锋而去!
  他看到骑士们在邯郸城门勒马,年轻人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其余众人也纷纷下马,牵着马,站在了周围,年轻人几步就冲到了老人的身边,他们笑着拜见,年轻人这才放下了自己的粗犷,小心翼翼的扶持着老人,一老一少,转过身来,有说有笑的走进了邯郸城内。
  孔斌笑了起来。
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还是昏君?
  走在城内,庞公看着自己身边的年轻人,心里的那种沉重仿佛也散去了。李牧实在没有想到,自己能在这里遇到庞公,便笑着讲起了边塞的情况,自从李牧击败了强大的胡人联军之后,有很多塞外的牧民想要在云中放牧,李牧下令,不得为难这些人。他将云中内外变成了一个公开化的牧场。
  并且带着骑士们在边塞各地巡逻,以防盗贼,这使得云中的户籍迅速的增加,很多牧民定居在这里,李牧拿出了赵王对自己的奖赏,将奖赏变换为牲畜之后,雇佣当地的牧民来为自己放牧,这是因为李牧发现,当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有了可以活下去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不会轻易去当盗贼。
  云中是赵国非常重要的牧区,这里出产最多的肉类和马匹,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李牧同时又增加了几个大型的畜牧区,增加在这里的耕牛和骏马的数量,并且组织当地的牧民对赵国内部的各地进行贸易,用当地的牲畜来换取所需的物资,因为这种贸易属于赵国官方性的贸易,故而能保护这些牧民不会被商贾压价欺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