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39


第四十一章
河对面的长平
  一股难闻的腥味遍布在这羊肠坡,在这恶臭的气味下,赵括甚至已经不能正常的呼吸了,他感觉很反胃。赵括看着自己的前方,门客们还在收着好友们的遗体,当战事结束之后,失败者永远倒在了地面上,而胜利者站立着,却在为那些逝去的人而哭泣,胜利来之不易,夹杂着几分活着的庆幸,还有几分缅怀的痛苦。
  赵括一直站立在原地,他无法前进,周围的地面上好像已经堆满了尸体,让他无从落脚。
  “少君?莫不是被吓傻了?”,戈这个老头不知何时,走到了赵括的身边,一脚踹开了一旁的秦人尸体,方才瓮声瓮气的询问道,赵括看向了他,问道:“我们赢了?”
  “的确是一场大胜,我们的斩获很多,我们杀死了...”
  赵括打断了他,问道:“我们的伤亡如何?”,戈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方才说道:“赵傅那里我不知道,我们这边死了四十三个人,重伤的有十八个,其余不够是些小伤,不足挂齿...”,他自己的手臂上也是被划开了一个口子,已经被缠了起来,赵括的脸色愈发的沉重。
  即使在诸多优势的加成下,自己所带领着两百多人,还是伤亡近半,他看向了不远处,赵傅正在跟几个门客说着什么,注意到赵括的目光,急忙走到了赵括的身边,那古板的脸上终于是多了些笑容,他说道:“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全部都是您的功劳啊,秦人一时间损失了数百内应,就是那武安君,恐怕也要坐不住了。”
  赵括并不开心,他又询问了赵傅的伤亡情况,赵傅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他认真的说道:“少君,臣听闻,耕作的人通过在田地里耕作来生活,贩卖鱼盐的人通过长途跋涉来生活,而手持利剑的人,则是通过付出性命来生活...在他们放下农具,拿起了刀剑的时候,他们就注定了会有这么一天。”
  “若不是少君指挥得当,只怕,这一次他们都要死在这里了,您救活了数百人,难道这是一件值得伤心的事情吗?如果我们不与敌人厮杀,这些粮食没能送到长平,战场上会有几万士卒因饥饿而不敌秦人战死呢?如果他们战死,秦人杀进赵国,会有多少百姓会死在秦人的剑下呢?”
  赵括点了点头,低声说道:“多谢。”
  赵傅急忙摇着头,说道:“我哪里敢受您的道谢呢?我以前常常听闻他人谈及您在军事上的造诣,却因为马服君昔日的言语而不敢相信,今天我才知道,马服君当年原来原来是些谦逊之语,我竟还当真了!请您原谅我以往对您的不尊敬。”
  “若是没有您助括,括定会死在这里...”,两人交谈了片刻,门客们已经收敛好了自己人的尸体,尸体的处理,也是一个难题,他们没有人手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将这些遗体送回他们的家乡,而这么多的遗体是不能放太久的。赵括亲自动手,为他们挖掘坟墓,整个车队的人都忙碌了起来。
  此时,李鱼前来询问道:“那些秦人的尸体该如何处置?”,一旁有人恶狠狠的说道:“就丢在这里,喂养猛兽好了!”,赵括摇了摇头,说道:“即使是敌人,也不该如此糟践他们的尸体,将他们也安葬在这里罢。”
  当赵傅帮着处理左侧的尸首的时候,他看起来有些惊讶,反反复复的看了很多次,方才神色慌张的走到了赵括的身边,他的声音都在发颤,他说道:“我认得这几个贼人,还有那个为首者。”
  “他们是谁?”
  “是平原君的门客。”
  赵括沉默了片刻,方才对他说道:“请您将这件事藏在心里,不要跟任何人透露,我听闻,平原君的门客很多,难免会有秦人的奸细,他们特意找来这些人,可能就是要杀了我们之后,栽赃到平原君身上,请您不要跟任何人说起,就是平原君,也不要告诉他。”
  赵傅有些惊讶的说道:“可是谁会相信平原君会对您动手呢?他们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时候,不需要让人相信平原君的恶行,只要给与他们一个发难的借口,就会有人帮着他们对付平原君。”,赵括感慨道。当安葬了众人之后,赵括清出了几个马车来,让那些受了伤的门客们坐上马车,将那几个多出来的粮食放在了自己骑乘的骏马背上,自己牵马步行,这番举动,让那些受伤的门客们忍不住哭出声来,没有人不赞叹赵括的仁慈。
  有了这遭遇,众人也就不敢大意,幸在前方带路的时候,更是谨慎,时刻观察着周围,车队的速度却是慢了下来,通过了那条狭长的羊肠险道,终于是走出了这片山川,当车队走出山川的时候,幸急忙前来禀告,前方出现了大股人马,似乎是自己人,这让赵括有些困惑,急忙与幸前往观察。
  跟着幸走到最前方,那些人也是急忙靠近,能够看的清楚了,赵括这才松了一口气,率领着这些人前来接应的,正是李牧。
  李牧看到了赵括,他纵马冲了过来,赵括笑着走上前去,李牧急忙翻身下马,牵着骏马,走到了赵括的身边,“大兄,许久不见,毋恙?”,赵括笑着扶起了行礼的李牧,打量着他,又看了看他身后近千骑士,方才说道:“我毋恙,你且起来,嗯,不错,看来廉颇将军很是看重你啊,这都当上都尉了?”
  李牧难为情的笑了笑,方才说道:“大兄,廉颇将军不是看重我,他是看重您啊。”
  “原来您给他说的几句话,他还不曾放在心里,直到后来,狄在各个营寨内散布关于秦人的事情,使得士卒们对秦人无比的愤恨,军心大涨,甚至三次击退了秦人的攻击,还俘虏了一个秦人的都尉!后来您召集八十万石粮草的事情传到了长平,廉颇将军听闻之后,笑了整整三天,嘴都合不拢了。”
  “这才吩咐我带着人马,前来迎接,以免有秦人在路上袭击。”,李牧说着这些,方才注意到后方那些带着伤的门客们,问道:“难不成真的有人袭击??可是我在这里守了很久,根本没有人进山啊!!”,一旁的戈不悦的说道:“进山又不是只有一条道路...若是依靠您的保护,只怕老夫就已经去见马服君了!”
  李牧有些尴尬的目送这位长者驾车离去,赵括笑着说道:“戈就是这样的性子,你不要怪罪。”
  有李牧带来的骑士们护送,赵傅这一行骑士,终于放下了心,可以松懈片刻了,赵括则是跟李牧说起了关于秦人奸细的事情,李牧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点着头,说道:“的确是这样,廉颇将军也是抓住了不少秦人的奸细,甚至还有一个是都尉,他被秦人收买了,想要纵火烧粮。”
  “廉颇将军非常想要见您呢!”,李牧骑着骏马,跟随在赵括的身旁,跟他说着战事,李牧这些日子里也是参与了不少的战事,整个人也逐渐开始了成长,对于战事有着不错的分析,赵括认真的听着,一言不发。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丹水,李牧指着远处,开心的对赵括叫道:
  “您看,对面便是长平。”
  赵括茫然的看向了远处。
  “长平啊...”
第四十二章
若是我家少君在
  这里是长平,这里是赵括的噩梦。
  丹水犹如一条玉带系在了上党郡的腰间,这玉带并不大,水流也并不急促,当赵括与李牧赶到这里的时候,河面上已经搭好了桥,这桥并不宽阔,马车是不能通行的,李牧吩咐了一声,便有士卒开始从马车上运下粮草,背在身上,就要渡河,在河对面,早有车在等候。
  赵括就站在一旁,显得有些不安。
  驭者们也帮着这些士卒来运粮,粮食到这里,他们的使命也算是完成了,有几个人找到了赵括,说道:“我不敢让家主久等,请允许我们离开。”,赵括看着他们,又说道:“二三子这一路多劳累,请让我设宴款待诸位,二三子再谈离别之事,二三子觉得怎么样呢?”
  他们面色肃穆,摇了摇头,说道:“这些本来就是我们的使命,是不能不完成的,若是因为自己本该完成的使命而受到赏赐,这是会受到耻笑的,请您让我们离开罢。”,赵括点了点头,又说道:“既然二三子不愿意久留,那就再等待片刻,单独返回,我担心二三子会遭受到秦人的伏击,还是与众人一同返回罢。”
  这些驭者也是经历了一次伏击的,听到赵括的话,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也就不再急着离去,李牧想要带着赵括去见廉颇,可是赵括却要在这里看着粮食都被运完,李牧也没有办法,只能在这里陪着他,粮食虽然很多,可是士卒的数量也不少,远处又出现了一股人马,他们与李牧不同,李牧是来迎接赵括的,这些人则是来迎接粮食的。
  当粮草都被运到对岸,马车也都空了,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所有人能都乘坐马车,马车是贵族的专利,寻常人是坐牛车的,在其他国家,想要凑齐这么一支马车队伍,是相当困难的,赵国就不是那样了,赵国连年对外出口马匹,在这个北方国度,耕牛反而比骏马更加珍贵。
  这一路跟来的驭者,还有那些骑士,看着自家那空荡荡的马车,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随后,他们都看向了赵括,赵括走上前来,众人围在了他的身边,赵括这才放声说道:“我听闻,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的报答,如今我受到各位天大的恩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二三子!”
  “请您不要这样说,我们并没有能帮到您。”
  “若是没有二三子护送,我是不能活着赶到这里的,这怎么能不算是恩惠呢?”,赵括拉着一旁的赵傅的手,认真的说道:“在您离去之前,我要吩咐您几件事。”,赵傅一愣,急忙说道:“请您吩咐。”
  “您这次护送这些驭者回去,途中经过马服的时候,请您替我为我的乡人告个平安。另外,请您告诉我的母亲,这些驭者,骑士都是对我有恩惠,杀死敌人的有功之士,他们应当受到赏赐,请她拿出家里的钱财来赏赐这些人。”
  赵傅急忙说道:“我们不能要您的赏赐。”
  赵括皱着眉头,不悦的问道:“难道您是看不起我赵括的赏赐麽?”
  赵傅无奈的低下了头,说道:“我听从您的吩咐。”,赵括这才看向了众人,俯身长拜,说道:“原本是想要设宴款待二三子,可是括同为离家之人,能理解二三子思念家人的心情,我只能就这样告别了,请二三子一路保重!”
  赵傅急忙扶起了他,不肯受他的大礼,众人随即长拜,哭着与赵括告别,李牧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众人的哭声甚至是惊动了河对面的士卒,他们也是惊讶的看向了这边,赵傅领着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临行之前,赵括多次嘱咐,让他在路上多提防,小心秦人的袭击。
  送走了这些人,天色也有些黯淡,赵括与李牧走向了河对岸,身后跟着戈与幸。
  “马服子!!”
  “马服子!!”
  刚刚走过这桥梁,便是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几万赵国士卒围聚在这河对岸,振臂高呼,他们紧紧盯着远处的那个救星,神色狂热,就好像是后世那些见到自己偶像的少女,赵括朝着他们,笑了笑,顿时,呼喊声更甚,他们格外的激动,面色赤红,甚至有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李牧在一旁低声说道:“大兄您在这里的名望本来就高,后来狄又一直在这里宣扬您的事迹,如今又送来这么多的粮食,我看啊,您若是为将军,他们会舍命为您死战。”
  赵括没有言语,只是顿了一下,方才继续前进,李牧只是看着周围那些激动的士卒们,摇了摇头,这些天来,廉颇将军为了鼓励士气做了那么多,竟还不如大兄这么一个微笑,大兄真乃神人啊。
  前方来了一位年轻的都尉,他走到赵括面前,面色赤红,有些说不出话来,看向赵括的眼神里满是崇敬,李牧冷哼了一声,别过头去,那人这才开口说道:“司马尚拜见马服子!马服子毋恙?”,赵括将他扶起,这才说道:“我毋恙。”,这位司马尚显然就是个赵括的小迷弟,急忙说道:“廉颇将军让我带您去见他。”
  在前往长平城的道路上,赵括骑着骏马,过了数个营寨,无一例外,当听闻马服子到来的消息之后,所有这些营寨里的士卒们,都是聚集在门口,探出头来打量着,而他们的将领好像非常痛恨这种行为,他们也只能一一来到赵括的面前,亲自跟他谢罪,说自己没有能管好士卒,让他们惊到马服子了。
  尽管什么都没有做,赵括却是享受到了偶像般的待遇,那些崇敬的目光就好像是一根根针,扎在他的心里。
  长平城是个小城,将赵括带到了城守府前,司马尚带着幸与戈离去,他要安排这两人的住宿,他离开的时候很是不舍,三步一回头。与李牧走进了城守府,院落里站着位门客,那门客看到赵括,急忙行礼拜见,方才恭恭敬敬的领着他来到了左侧房屋前,守在了门口。
  “天下怎么有晚辈让长辈等待的道理呢?”,廉颇将军大声的说道,他跪坐在席上,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着刚刚进门的赵括。赵括急忙朝他行礼,廉颇身材魁梧,方方正正的大脸,蓄着长须。赵括急忙说道:“让将军久等,是我的过错,请将军宽恕。”,廉颇忽然笑了起来,猛地站起身来,走到赵括的面前。
  赵括也算是身材高大的,随了他的父亲,寻常人都要抬起头来看自己,而廉颇却不同,他个头与赵括相当,而在身材方面,比他却要粗壮一圈,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将军,他也在打量着面前的赵括,这小子倒是变得更加英俊,只是,比起我年轻时的模样,可就差远了!
  “现在的人怎么长得这么快,李牧是这样,你也是这样,几年不见,就已经长大成人了...”,廉颇感慨着,拉着赵括,让他坐在了席上,自己方才坐在了他的面前,乐呵呵的说道:“马服君若是能看到你如此的作为,他也定然会感到欣慰。”
  赵括没有言语,廉颇继续说道:“他一直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他说自己长期在外征战,没能抽出时日来教导你,让你染上了骄横狂妄的性子,如今看来,你却比他还要是个君子!若是他,我方才那般质问,只怕早就拔剑了!”,赵括一愣,方才低声说道:“我父亲是个儒雅的人....”
  “儒雅???”,廉颇神色有些古怪,随后点了点头,说道:“你说是就是罢。”
  廉颇的脸色忽然肃穆了起来,他严肃的看着赵括,说道:“我这些天,一直都在等待着马服子,想要跟马服子请教一些学问。”
  赵括下意识感觉到了不对,急忙说道:“不敢,您有什么吩咐,直说便是了。”
  廉颇这才气呼呼的说道:“你那个门客狄,他四处跟人说,我是个没用的老头,若是马服子来担任将军,他早就杀了白起,攻破了函谷关,还说马服子有十条计策可以擒拿秦王,覆灭秦国,不知道马服子能否跟我详细的谈谈这覆灭秦国的十条策略呢?你准备怎么覆灭秦国啊??”
  “我....”
第四十三章
我愿与您同死
  在这城守府里,赵括看到了狄。
  廉颇将军的门客打开了右侧房屋的大门,狄犹如一个受惊的兔子,他坐在床榻上,惶恐的看着大门,看到赵括走进门,他激动的扑了上去,险些就抱着赵括哭了起来,他说道:“少君啊,您总算是来了,廉颇他不讲道理啊!”,赵括无奈的长叹了一声,无奈的说道:“廉颇将军镇守长平,最需要的就是士卒们的拥戴,你怎么能诋毁他呢?”
  “我并没有诋毁他,我只是告诉士卒们,您一定能做的比他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