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339

  邯郸城内
  赵括恍惚的看着面前的两位秦国武士。果然,他的家人是被秦人所带走了,知道了这一点,赵括心里的担忧,并没有减少,因为他了解自己的母亲,若是母亲发现秦人用她来要挟自己,她一定会杀死自己,而自己的妻,艺,她肚子里即将面世的孩子,她能承受前往咸阳的道路吗?
  戈公是一定会反抗的,他是那样倔强的人。
  那自己又该怎么办呢?丢下她们,继续留在赵国,对她们不管不顾?这是赵括完全做不到的,可是赶往秦国,就代表了自己必须要离开赵国,离开信陵君,离开董成子,离开平公,离开骑劫,不能再祭拜杜,虞卿,蔺相如,乐毅,邯郸造...所有那些信任他的人...赵括低着头,长叹了一声。
  赵括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马服的,他神情恍惚,当他惊醒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站在学室内,他的弟子们,他的宾客们,还有各派的学者们,都是在看着自己,他们都没有说话,一言不发,只是认真的看着自己。赵括抬起头来,看着这些人,他轻声说道:“我的母亲,我的妻,戈公...他们被秦人带走了。”
  “有很多人,他们说:马服君是仁义的人。”
  “有人说:马服君是闻名天下的圣人。”
  “我知道的真相,却并不是这样。”
  “我害怕死亡,我不想辜负所有信任我的人,我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沉迷于众人对我的尊敬之中,却又否认这一点。”,赵括认真的说着,所有人都在看着他,没有人开口,气氛还是一如既往的寂静。赵括又说道:“我会害怕死亡,我会因为自己的感情而控制不住愤怒。长安君作恶多年,直到他杀害了我的朋友,我这才将他杀死。”
  “没有董成子的审判,也没有走律法的形式...我自己说要以律法来治理国家,而自己却没有能这样。”
  “如今,我的家人正在秦国,而我的朋友,所有信任我的人,却在赵国...我要去秦国了...我不能丢下自己的家人...我总是给他人说舍生取义...可是到我自己的时候,我还是没有能做出来,我不能放弃家人来追求道义..道理就是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夸夸其谈,讲述着自己的理念,可是到真正施行的时候,却总是被愤怒,被其他的什么所影响。”
  “很抱歉,我辜负了赵人对我的信任...我必须要去救我的家人了。”
  “我从来不曾追求名声,我也不渴望圣贤的名称...我不是心怀天下的圣贤,不是战无不胜的将军,也不是仁义马服君...我是赵括。”
  “一个有怜悯心,想陪伴在家人的身边,想要为其他人做些事的平凡的人。”
  “我不会请求大家跟着我离开,想要离开的人,我可以给与盘缠,足够二三子返回自己的家乡。”,赵括朝着众人俯身行礼,这才走出了学室,狄,幸等人完全没有半点的迟疑,直接跟上了赵括,韩非急匆匆的朝着家里走去,他还有很多要收拾的东西呢,其余弟子们也大多是如此,除却几个楚国,赵国,魏国的弟子们,此刻有些犹豫不决。
  门客们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就连赵傅在内,都是解下了自己的官印,准备收拾东西,离开这里。
  而当马服君即将离开赵国的事情,传到马服人的身边的时候,马服人是不相信的。他们去问了韩非,问了狄,得知了真相,马服人沉默了下来,随后,他们也开始收拾东西...马服君去哪里,他们就要去哪里。
  赵括抱着赵政,笑着对赵政说道:“收拾东西吧,我带你去见母亲。”
  赵政非常的开心,他笑着冲出了门。平公坐在自己的院落里,安静的看着这一切,微笑着看到赵政离去,平公又抬起头来,看着赵括,赵括看到他眼里闪烁着的泪光,平公张了张嘴,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他沉默了片刻,方才站起身来,对赵括说道:“祝您平安,希望灾祸远离...”
  “平公...一起走吧?”
  “我...我就不走了。我的妻,我的孩子,都安葬在这里,我怕,我的妻会找不到我...”,平公说着,抬起头来,微笑着看着赵括,“我听说了邯郸所发生的事情,没有人会责怪您的,我更不会...我还要谢谢您..若不是您...我...”,平公忽然掉下眼泪来,他低着头,只是摇着自己的头。
  “平公,跟我走吧...”
  “不必了...快准备吧...准备东西吧。”,平公挥着手,转过身去。
  韩非要带的东西很多,当然,都是些竹简,这些不只是马服君的言行,还有很多是韩非自己的理解,他自己的学说理念之类的,狄正在吆喝着自己的妻女,让她们做好准备,幸一个人,倒是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整个马服都在忙碌着,而赵括,此刻却还是没有忙起来。
  他缓慢的走在马服乡里,看着两旁那些繁忙的百姓,认真的看着周围的一切。
  走过了自己总是经过的道路,走过了大门,走过了自己忙碌的耕地,走过了杜的坟墓,远处出现了很多的骑士,正朝着马服的方向狂奔而来,赵括抬起头来,看向了远方。正在这个时候,他看到魏无忌骑着骏马,骏马飞驰而来,魏无忌猛地勒马,骏马高高扬起了前蹄,放声嘶鸣。
  信陵君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在他的身后,则是他的门客,还有圆滚滚的董成子,魏无忌笑着,走到了赵括的身边,“听闻您要离开赵国?”
  赵括的脸上略有些落寞,他点了点头。
  魏无忌却是笑着,“早就该这样了,何苦在这里受气呢?什么时候走啊?既然您的家人没事了,您可不能急着离开啊,您曾答应我,要陪我喝酒...得要陪我好好的喝上一场啊。”,董成子低着头,不舍得看着赵括,他说道:“众人都在后方,他们都想要来送...您。”
  赵括便请他们赶往自己的院落,空荡荡的院落内,再一次坐满了宾客。
  魏无忌带来了很多的酒水,热情的跟赵括交谈了起来,言语里完全没有半点的悲伤,董成子只是喝着闷酒,一言不发,很快,庞公,田公,廉颇,连赵晖也都赶来了。赵括热情的接待了这些人,完全没有提及自己要离开的事情,这些人也没有再提,他们只是坐在赵括的周围,互相开着玩笑,氛围是那样的融洽。
  “来...请您陪我再喝了这盏酒。”,魏无忌再次跟赵括对饮,平日里酒量极好的他,此刻却醉的很快,他笑着,拉着赵括的手,对众人说道:“我们应该要为马服君而高兴啊,马服君终于找到了自己发挥出自己才能的地方,他在秦国,一定会受到重用,绝对不会像赵国这样,二三子可知道?《马服书》啊,秦国的官吏们都是要背诵的!”
  “马服君这样的人,能带兵打仗,能治理国家,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人,落在庸主的手里,却发挥不出自己的作用来...他有那么多好的制度,却没有一个制度在这里得到施行...”
  魏无忌醉醺醺的说着,有些愤怒得说道:“这是不对的!”
  “我的律法还没有编订完...若是您离开了...谁再帮我去修改律法啊...”,董成子呆滞的说着,又饮了一口酒,随后他笑了起来,他说道:“我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了,还是小地方要好啊,这邯郸,实在是太让人憋屈...”
  这一天,众人喝的大醉,就连赵括也是如此。
  廉颇跳下来,为众人表演舞剑。
  庞公为他高歌。
  田公不知何时也为他们击鼓为乐。
  而董成子只是哭着。
  魏无忌笑着。
  赵括低着头,边哭边笑。
第两百五十七章
与寡人恭候马服君归家
  赵括最后一次在学室内讲学。
  这一次,学室内聚集了很多人,不只是他的弟子们,还有其他学派的学者们,他们此刻都聚集在这里。学室内都有些坐不下,荀子等人也在这里,认真的看着赵括,赵括收起了心里的所有的悲伤,他开始讲述起自己对百家学说的未来趋势的看法。他认真的说道:“若是出现一个大一统的政权,思想上的统一也定然势在必行。”
  “所有不能为大一统所效力的学说,所有阻碍了趋势的学说,都将会消亡。”
  “墨子说:只有对天下有利的学说才是最好的学说。无论是多好的想法,在没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一定都是会失败的。孔子说:对自然规律,顺应不抗拒;面对父母,长辈和有道之人,心存感激;面对真理,敬仰且获得力量。孔子所说的天命,所说的自然规律,自然也包括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我不是劝说各位要完全抛弃自己的理念,我所说的:是可以顺应时代做出改变,只有这样的学派,才能继续昌盛。”
  这一天,赵括讲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包括未来的趋势,未来的诸多改变,以及各学派能做些什么,众人只是认真的听着,没有人再反驳,也没有人再争执。等赵括结束了这天的讲学,站起身来,走向了门口的时候,弟子们纷纷起身,眼里满是不舍,并不是所有弟子都能跟随他离开的。
  荀子,邹衍等几个人也是站起身来,等到赵括前来,他们跟上了赵括,跟在赵括身边,荀子最先开口询问道:“您方才所说的:儒家可能在未来发展出天人感应...这是什么意思??”,赵括认真的解释道:“我发现,在诸学派里,儒家是一直在发展中的学派,在我提出一王天下的理念之后,即刻有子夏之儒正式提出了大一统理论。”
  “我听闻,甚至还有儒者已经赶往了秦国,要实现其理念。”
  “故而,我推测...儒者们可能会将国内的灾祸与君王联系起来,用来彰显君王的权威,当然也是限制君王...”,赵括明白,自己似乎说的有些多了,荀子却是恼怒的说道:“我听闻:国家的兴盛都是君王与大臣们勤奋治理的结果,这当然与君王的德行有关系,若是天下的君王都像赵丹这样无德,国家显然是不能强盛起来的。”
  “可是,如果君王无德,上天就会降下灾厄来惩罚他的国家,这是我所不曾听说过的!”
  “儒者怎么会发展出这样的学说呢?”,荀子气呼呼的说道。
  赵括一愣,那您要是听到再往后所发展出的更多东西,岂不是要当场被气死....
  “您方才说名家可能消亡...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名家是不利于天下的学说吗?”,公孙龙看起来也有些生气,赵括无奈的解释道:“当然不是...名家的无厚去尊,可能会成为未来君王最忌惮的论点,在一王天下的时代里,所有的矛盾一定是庙堂与地方,是君权与相权...庙堂将会不断的集中权力,君主专制将会一步步走向顶峰。”
  “而名家说无厚,说去尊,这是否认君王的权威....”
  “难道您觉得这不对?”
  “我并没有这样说,我只是客观的讲述了将来的趋势..正如我所说的,名家的学说,在没有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是发挥不出作用来的...这太过超前。”,赵括认真的说道。
  赵括与这几位聊着天,走进了自己的院落之内,走进这空荡荡的院落,赵括心里便是一沉,有些说不出话来,他摇着头,长叹了一声,又看向了这几个人,他问道:“我要离开赵国了...要跟我一起走吗?”,荀子冷哼了一声,他恼怒的说道:“我自然是要跟在您的身边,不然,您不一定又要说什么儒者的坏话...我得制止您这样的行为!”
  “似乎说儒者坏话最多的就是您吧....”,公孙龙有些惊讶的说道。
  荀子没有回答他,只是吩咐李斯为自己准备东西,而赵括又看向了公孙龙他们,公孙龙倒是无所谓,他说道:“我在这里没有依靠,若是您不带走我,我只怕是要饿死在这里了。”,只有邹衍,笑着说道:“我要去一趟齐国,在稷下学宫,继续钻研学问...若是有机会,我会去秦国拜访您的。”
  展本来就是秦人,至于郑国,他还是有些迟疑,因为他在赵国的工程还没有完成,可是他心里也明白,若是没有赵括帮忙,他独自在赵国,只怕是没有办法来完成自己的工程的,故而,他也选择跟赵括离开,不过,离开之前,他要将自己的建设方案交给廉颇,如是可以,他是很想能完成那些水渠的。
  当赵括离开了马服的时候,有很多的宾客,弟子们,也都是乘坐着马车,跟随他一同离开,还有不少马服的百姓,也是徒步跟在了马车的周围,而那些选择留下来的众人,此刻都是热泪盈眶,他们聚集在门口,拦住赵括的车驾,却是不舍得让赵括就这样离开,处处都是哭声。
  平公愤怒的训斥着这些人,“二三子,莫非就没有家人吗?马服君是要去救他的家人,二三子怎么敢去阻拦他呢?怎么能如此自私呢?”,在平公的训斥下,这些挡在赵括车驾前的众人,只能是缓缓的为他让开了道路,赵括这么看下去,这些人满是自己最为熟悉的乡人。
  赵括在马服生活了多年,这里的每个人,他都认识。
  他能说出那些跪在地面上,痛哭流涕的每一个人的名字。
  “马服君...请您不要抛弃我们...”
  “请您不要离开我们。”
  “如果不舍分别,那就跟着马服君离开!不要在这里阻挡!”,平公还在大声的训斥着。赵括低着头,幸再次挥鞭,马车便渐渐离开了马服乡的大门,朝着远处行驶而去,那些无法跟随他离开的百姓们,却一直都跟随在马车的周围,赵括能听到平公的训斥着,可是,这代表他也跟了上来。
  终于,耳边的那些喧哗声渐渐平息了。
  赵括让幸停车,自己站起身来,朝着远处看着,他看到了远处的马服乡,看到了那些正望着他的众人。在很多年前,戈曾告诉他,赵人什么都没有。那一刻,赵括很想大喊,赵国还有我,可是,他没有能做到,因为他没有那样的勇气和信心,而如今,望着那些凝望着他,只希望他能留下来的乡人,赵括还是没有能命令幸驾车返回。
  在那些悲痛的目光中,赵括离开了这里,而不知什么时候,赵括要离开的赵国的消息,也被传到了各地,赵人彻底的沸腾了,马服君是不能离开赵国的。他们心里比任何人都想要挽留住马服君,没有人比这些底层的赵人要更爱马服君。因为马服君,他们才过上了美好的日子。
  官吏们不敢再欺辱他们,不再有人因徭役累死,不再有无休止的高额税赋,甚至在马服君的食邑里,马服君都不曾跟这里的百姓们索要任何的赋税,马服君是所有赵人的希望,给与他们一种勇气,而现在,马服君要走了。
  成群结队的赵人走上了道路上,只想要拦住马服君的车驾,让他留下来。
  百姓们无助的哭泣着,谩骂着那些逼走马服君的恶人,邯郸的百姓甚至朝着王宫丢石头,砸伤了很多的武士。
  士卒们更是如此,赵国军队的战斗力,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率领邯郸士卒的廉颇,是最能发现这一点的,邯郸的士卒们几乎失去了战斗力,他们沮丧的低着头,连武器都有些抓不稳了,这种沮丧低沉的氛围,很快就弥漫在了所有士卒的头上,他们变得迷茫而胆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