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作为从胡哥开播就开始关注的人,我很感动,见证了胡哥走到了今天。”
“当初,还有人质疑胡哥是玩噱头的,谁又能想到,胡哥带来的一次次震惊?”
“胡杨这在直播界,简直就是独此一份。”
“也不算,后面跟风直播鉴宝的也有。但和胡哥比起来,差太远了。”
……
上次是画圣,这次是书圣,那下次呢?大家都很期待,期待胡哥给大家带来惊喜。
事实上,这些失传国宝的重新现世,也是在他们眼皮底下发生的,他们差不多是见证国宝的重现人间,大家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荣光。
这就是看胡哥直播的好处,当然,更多人喜欢的,还是胡哥经常发的福利,有人甚至靠胡哥的福利发了财。
而胡杨,也把刚认识的同行,和任老师、王老先生介绍,大家交流交流。
大家都没有看轻任老师和王先生,尽管一个曾经是教师,一个曾经是农民,但以后是一家博物馆的馆长和副馆长,顾老成了荣誉馆长,博物馆是胡杨建的。这些关系,都足以让他们重视,不会轻视他人。
“任老,以后多多交流。王馆长,等博物馆剪彩那天,我可能要不请自来了哈!”有人纷纷和任老师他们套交情。
一边聊,大家的目光还一边往老周那边瞟去。
为了不影响到老周工作,大家都没有靠过去,尽管心痒难耐,但还是忍住,就等老周完全揭开,到时候再过去凑热闹。
老周很用心,平时只要半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次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完美地从画中取出了那幅字。
他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松了口气:“不负众望,大家看看吧!”
刚才,他已经在欣赏那幅字,在他看来,差不多肯定,那就是王羲之的真迹。反正那行书,和《兰亭集序》上的字体是一脉相承的,两者极为相似。
不过,《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这《平安帖》还是差了一点火候,或者说少了那么点行云流水的飘逸感。
见老周取出来,顾老等一帮人围过去,有人则是拿出手机,把那幅《平安帖》给仔仔细细录视频下来。这些,都是珍贵的视频呀!以后要是鉴定为真迹,大家想看几乎都没什么机会。
这时候,魔都的鉴定专家等已经到来,顾老不得不去接待一下。
第五百三十六章
谢氏家族
这么一来,凝聚在顾老家的人就多了,粗略一算,也有四五十号人,而且会越来越多。虽然屋子不小,但也显得拥挤起来。
既然最专业的鉴定专家已经过来,那些打酱油的纷纷让开。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鉴定,看这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有必要的话,甚至用科学的手段做鉴定,像什么碳14检测法之类的。
当然,在场的有高手,也并非一定要用那些方法。
比如顾老本身就是很厉害的鉴定家,远近出名的。
不过,涉及到这种级别的宝物,就得多方求证,而不是几个人说了算。需要得到大家的共识,才能断定真伪。
有疑问的,把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验证,这才是最严谨的鉴定。
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展开最为激烈的鉴定和讨论,就字的行风,落款、印、纸质等多方面辨别。
直播间的观众这才算是见识,什么才是鉴定的大场面。
要知道,这些专家,可不是上电视节目的那些所谓专家,基本上都是真才实学的,每一个疑点的提出和争议,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厉害!这才是王羲之作品应该有的逼格。”
“废话!对待这种文物,再多专家讨论都不为过。就说《清明上河图》当年收入博物馆,也是全国书画界的名人、专家等进行一一鉴别的。”
“现在还是小意思,等首都的鉴定专家组下来,那才是热闹。”
……
《平安帖》的字体从一开始的行书,到最后的草书,直播间可能有人有疑问。胡杨给大家解释,古代的贴,其实很现在的书信差不多。
朋友之间、亲属之间的书信,一般都比较随意。字体写着写着,越写越快,可能就开始潦草了。
后面的一些字体,不少人都认不出来,也就更不知道这里面写得是什么内容。
胡杨只好跟大家解读:“其实,里面的内容很简单,甚至说是一堆家常话,没什么实质性的信息。大概就是说:我这会消停下来了,这才给你回信,之前我堂哥来玩,玩了十多天,大家聚在一起。我寻思着,以后很难有机会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愁呀!”
大家一听,果然没什么值得回味的内容,就是很普通的唠叨话。
另外,胡杨告诉大家,王羲之的行书尺牍《平安帖》、《何如帖》、《奉橘贴》,统称《平安帖》,三帖连在一起,用瘦金书标明“晋王羲之奉橘帖”。
此三帖字数不多,但字字笔态各不相同,用笔有中锋、侧锋并用,点画有轻盈和厚实变化,章法有宽松和紧密相处穿插。
看着大家争论了一个多小时,大部分专家已经认为,这就是王羲之的真迹。但也还有人觉得现在断定,还为时尚早。
这幅作品,最早的收藏印,可以追溯到唐朝,大家甚至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印,然后宋朝有著名书法家米芾的印,后面就是明朝的两个印,包括张宏的。
作品上的收藏印,大家对照过,确实没有假。
不过,也有一个印,有点模糊,大家暂时没有定论,还没有确定那是谁的印。
见大家争论不休,顾老反而问胡杨:“小胡,你说两句。”
他还是很看重胡杨,这毕竟也是胡杨最先发现的。另外,年轻人嘛!说不定思路会不一样。
胡杨愣了一下,这种热闹,他本来不想参与。一堆的前辈,自己一个年轻人,在很多人看来,没什么资历呀!
不过,既然顾老让他说,那就说两句吧!
“刚才,有人质疑这纸是隋朝,或者唐初的。这个推断不准确,老实说,这纸的品质不算很好。隋朝和唐朝,造纸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它如果放在唐朝,甚至说不太合格,至少对名人来说,它档次不够。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隋朝,或者唐朝书法家临摹的,他们不应该用最好的纸吗?这明显说不过去。
其二,就是大家刚才议论到的,那枚印,到底是谁的。
正好,我似乎知道,虽然有点模糊,但能隐约看出‘安石’两个字。所以,我猜测应该是谢安留下的。
谢安这个人,大家肯定不陌生,东晋时期的名人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
大家不妨重点放在这里,只要确定,这个印是谢安留下的。那么,基本上可以确认,这就是王羲之的真迹。
至于刚才第一个问题,也能不攻自破,一个东晋的人,总不能隋朝和唐初的纸上留下自己的印吧?”
听到胡杨的话,大家再次集中起来,努力辨认那个印。
同时,大家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找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谢安遗留下来的其他印,对照一下,就很容易一目了然。
谢安本身就是一名书法大家,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自然知道,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他的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因此,谢安也有自己的作品存世下来,《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等。曾经,还有人表示,谢安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书法家。
找到这些作品,把它们的印拿过来对照,应该不难得出结果。
接下来,胡杨再次避开那堆专家,没有继续参与讨论。跟那些人说话,还不如和直播间的观众们唠叨唠叨,自在一点。
胡杨跟直播间的大家说点别的,谈到谢安,就不由自主说了一下东晋的谢氏家族。
东晋时期,谢姓的名人有很多,比如谢安、谢玄、谢灵运、谢眺、谢道韫等等。
有句话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的,就是当时谢氏家族的繁荣。事实上,“谢”指的便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陈郡谢氏家族。
“这个家族,哪怕是到了隋朝、唐朝,依旧有不小的影响力。尤其是文学成就、文学素养等,几乎冠绝整个时代,极少人不服的。王家即便有王羲之、王献之这两位大小王镇场子,也比不上谢家。”
……
没多久,大家对照之后,发现果然是谢安的印。于是,结果呼之欲出,现场的人无不欣喜万分,激动连连。
第五百三十七章
扬州的富
接下来,胡杨没有继续逗留,大家想要的答案已经清楚。
胡杨和顾老打个招呼,就带着大家离开,毕竟现在顾老的情况,也没有时间招呼他们,随后的时间肯定会很忙。
顾老腾出时间,和胡杨说了一会话。老实说,他有点不舍这个年轻人。到他这里,虽然是为了那些农具而来,可帮他找出了如此珍贵的宝贝。
“你放心,我既然做了博物馆的荣誉馆长,这博物馆我也不会不管,到时候会和小任他们商量,有什么难题我会帮衬一二的。”顾老明白,胡杨恐怕最放不下的,就是博物馆,于是承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