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地上还剩下孙林国和金锋两个人,一个呆呆的坐着,一个静静的站着。
奇葩女人的性格让自己完全无法适从,前一秒还发誓要把自己收拾了,下一秒却是嘻嘻哈哈的跟自己道别,还说要照顾自己的生意。
简直,不可理喻!
现在自己手里拿着一件东西,正是奇葩女子遗忘在现场的针盒。
针盒是小叶紫檀做的,鬼眼纹理,包浆厚实,一看就是经常有人使用。
而且一用就是两百年。
小叶紫檀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木材之一,质地坚硬,密度厚重,号称帝王之木。
长一尺的小叶紫檀盒子里放置了三组七十二根毫针,尺寸俱全。
毫针为银白色,样式属于清中期偏早一点的医家专用款式。
材料质地都属于不多见的乌金,韧性极佳,保养得也相当完美。
在两百年前就能拥有这种罕见的乌金毫针,那么他的主人必定是名门大家。
在成都,只有一家姓葛的大户人家,盘踞巴蜀两百多年,连杀人魔王张献忠进来的时候都得向这家人下跪磕头。
那边的孙林国吃力的从地上站起,摇摇晃晃,手里兀自握着信笺宣纸,神色萧索,半点精气神全无。
“谢谢你救了我。”
“谢谢。”
背着背包,一步一步的往前慢慢挪动。
“孙林国,你要去哪?”
孙林国身子一震:“你……知道我的名字?”
“你……”
金锋淡淡说道:“早上我在三苏堂和銭莊都遇见到你。你心思在鉴定上,没注意我。”
孙林国愣了愣,点点头,眼光涣散,轻轻说道厉声对不起,接着往前走。
“孙林国,你就这样走了吗?”
金锋直呼孙林国的名字,孙林国倒没什么异样,惨然一笑,低低说道:“死过一回,不会再死了。”
“您刚救我我都看见了,再死,对不住您。”
“我回山西老家……”
“后天典当行不去了吗?”
孙林国又是一怔,惨笑说道:“没必要,不去了。那是假的,赎回来又有什么用?”
“我把家里所有的全卖了,去赎一个假印章回来,又能证明什么?”
“赎回来,我孙家列祖列宗又会原谅我吗?”
说完,孙林国又往前走,嘴里自言自语的念道。
“小畜生跑了,就剩我一个,赎回来又有什么用?”
“该死的校园贷……该死的校园贷……呀……”
“杀千刀的……”
金锋默默听完孙林国的话,忽然间大声说道。
“你们家姓孙,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的祖籍应该是山西兴州。对不对?”
听到这话的孙林国脚步顿了顿。
金锋接着说道:“1683年,有个叫孙嘉淦的就出生在兴州,对不对?”
孙林国慢慢转过身来,望向金锋,眼神中带着一抹惊骇,更多的是疑问。
金锋朗朗说道。
“孙嘉淦,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康熙五十二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孙嘉淦以敢言直柬出名,做了国子监祭酒,后任顺天府尹、工部侍郎……”
第20章
来头这么大?
孙林国蓦然大震,双眼圆瞪。
金锋朗声说道:“雍正驾崩乾隆上位,孙嘉淦依然深得乾隆喜赏识,历任刑部、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不贪财不好色,一心为民,在户部的时候得罪了果亲王允礼。果亲王不信没有不贪的官员,亲自带人查他,结果所管账目毫厘不差。”
“从此孙嘉淦更加了不得,升任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协办大学士。”
“对不对?”
听到金锋的这些话,孙林国早已嘴角哆嗦,浑身发抖了。
“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孙嘉淦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谥号文定。”
“著有《春秋义》、《南华通》、《诗义折中》、《周易述义》、《司成课程》、《近思录辑要》、《成均讲义》、《诗删》、《南游记》等个人诗集作品。”
金锋嘴里念出这些话来,如数家珍般的流利,没有丝毫停顿。
这些话沉厚洪亮,传入十多米外孙林国耳朵里,清楚而震撼,宛如惊雷。
孙嘉淦身子剧震,呆呆的望着金锋,情不自禁的上前两步,颤声叫道。
“你,你……你……”
金锋推着板车慢慢前行,大声说道:“你的祖辈是个名臣……”
“你的印章,也是好印章。”
说完,骑上板车,缓缓蹬踩,驶离现场。
孙林国呆若木鸡般的站着,浑身抖个不停。
能把自己祖宗的老底子说得一清二楚的人,神也不过如此。
忽然孙林国恍然大悟的醒过来,直追金锋,不停大叫。
“大师,大师……”
街上骑板车收破烂的在前面走,后面一个老头气喘吁吁的不停追,不停叫,引来好多路人的围观。
金锋不疾不徐的骑着板车,却是一直领先于孙林国,直到出了街口才停下车来。
孙林国大汗淋漓,一把把住金锋的板车蹲了下去,脸色苍白,颤声叫道:“大师……帮我……”
“上车!”
坐在金锋的板车上,孙林国向金锋讲起了印章的事来。
正如金锋所说的那样,孙林国的祖辈就是金锋嘴里的孙嘉淦。
孙嘉淦历经康雍乾三朝,妥妥的名臣之一,孙家的家训极严,家风极好,后世子孙做官的也不少。
祖上福荫好,好人有好报,加上孙家做了不少善事。
因此孙家延绵数代人而不绝,这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到了孙林国这一辈上,孙家不好不坏,中等小康人家,孙林国身为高级工程师,日子也算是过得去。
问题就出在孙林国的儿子身上。
孙林国的儿子是孙家唯一的种,在蜀大念大三,本来以孙家的家境,供个孩子上大学毫无压力。
哪知道自己的儿子却在这一年染上了校园贷。
校园贷说白了跟民国时期的那些高利贷完全没区别。
旧社会的高利贷有句话叫做九出十三归,顾名思义,贷一百块钱,只给你九十,还的时候却得要还一百三。
校园贷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林国儿子大三交了个女朋友,压根也没对家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