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校对)第1034部分在线阅读
“承誉,宫中有此大变,宫外必然不宁。”武则天道,“朕将下旨,由你接管洛水兵权镇戍京师。你意下如何?”
薛绍说道:“陛下,洛水兵权固然重要,但眼前的危机才是最为迫切。殿外有不少的羽林军和千骑,先前卷入了谋反之中。臣与论弓仁、赵义节勉强才将他们镇住。但是现在他们个个心中惶恐不安,万一再出什么乱子,臣都无法钳制。所以臣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陛下颁旨,特赦殿外的军士无罪,先要稳定军心。”
“不愧是三军统帅,还是你想得周全。”武则天点头,“太平,就由你来秉笔拟旨,朕来加盖玉玺。”
“要是婉儿在就好了,我还是头一次做这种事情。”太平公主说着拿过了纸笔,“如若写得不好,母亲和薛郎可不许笑我。”
武则天和薛绍都呵呵的笑了。
到这时,三个人才感觉……原来我们真的是一家人!
很快一份圣旨就颁发了出去,殿外的军士呼声雷动,高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绍也是暗吁了一口气,禁军秩序恢复,这才算是真正的大局已定。
赵义节心领神会,即刻就带领心腹人马出了宫去。
稍后,太平公主再次拟旨,授紫金鱼符于薛绍,摄洛水大军统兵之权,并加授夏官侍郎郭元振为检校右卫将军,暂代薛绍统领洛水大军。薛绍把鱼符和圣旨都交给了唐真,让他连夜出城去洛水大军找郭元振。
然后,薛绍又建议武则天下令召请狄仁杰还朝重登相位,代替宗楚客主理朝政,并罢免了几个武三思的重要党羽,投入御史台大牢以备堪审,其中还有一人是御史大夫。于是又下旨拔擢御史中丞宋璟为御史大夫,总揽御史台一切工作,并与太尉薛绍、宰相姚元崇共同负责彻查和审理,当前这场谋反大案。
军中朝中,宫内宫外,这基本的稳定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最关键的事情,已是不得不谈。
“承誉,太平,太子谋反,朕该如何区处?”武则天问道。
太平公主的表情变得很痛苦,“娘,太子哥哥不是坏人。他或许无能,但他真的不坏。他是个好儿子,是个好兄长,还是个好丈夫,更是一个好父亲。”
“但他却谋反了。”武则天道,“朕知道是有人从背后怂恿他,甚至逼迫他。但谋反就是谋反,天下人谁会听信那么多的理由呢?就算朕有心赦免这个儿子,国威何存?律法何在?”
太平公主轻叹了一声,“陛下,臣听闻太子妃与武三思,早有奸情。”
“这个贱人!”武则天恨得牙痒痒,“太子之事稍后再论,承誉,派人去东宫先把那贱人的首级给我取来!”
“是。”
稍后,武则天又道:“太子是死是活,可容宰相重臣到场之后,再作商仪。但无论如何,他这个太子肯定是不能再当了。朕只剩下一个儿子,那就是相王李旦。你们夫妇二人以为,他能否正得君位?”
薛绍和太平公主对视了一眼,“能。”
“那朕就放心了。”武则天如释重负的长吁了一口气,“天明之后,朕要最后一次去上朝。承誉,有劳你随御驾辇,陪朕一同上朝。”
“娘,怎会是最后一次?”太平公主急道,“你仍是九五之尊天下之主,万民所仰望啊!”
“太平,朕的好女儿……”武则天轻声的叹息,说道:“朕老了,朕真的是老了。朕非但是没有了气力来批阅奏章,就连思考都已经觉得费力。这样糟糕的老太婆,还能领袖天下吗?今日之事,就是对朕最好的警醒。朕不想有朝一日,真的落个身首异处遗臭万年……当放手时且放手吧!有你夫妇二人竭力辅佐相王登基治世,朕,大可放心!”
“神仙哥哥!神仙哥哥!”
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呼喊。
薛绍心中一动,“妖儿?!”
“去吧!”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异口同声,“见她一见。”
薛绍走出了寝宫来到殿外,看到众军士拦着妖儿不让她进来。
“神仙哥哥,我在这里!”妖儿又叫又跳,发出银铃般的欢笑之声。
薛绍大步走下宫殿,军士们连忙让开,妖儿披散着头发赤着一双脚飞也似的跑了过来,一把扑入薛绍怀里。
“神仙哥哥,我要嫁给你!我一定要嫁给你!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就在我娘的坟前发过誓了——除了你,我谁都不嫁!”
第1139章
改天换地
万象神宫,大朝会。
消失了许久的女皇,终于再一次出现在了她的朝堂之上。
武则天上殿的时候,可谓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左边是有太平公主扶着,右边则是薛绍。
很多人都知道了昨夜发生宫变的爆炸新闻,并且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死光。武家的势力已经只剩神皇这一个人了,此情此景之下她除了退位,仿佛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同时薛绍的突然出现,更加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毕竟大多数人还以为他在北方带兵。尤其是他们夫妇二人左右扶持着神皇公然出现,更是一个极其鲜明而强烈的政治信号。
大周的天下,终于到了改天换地的时候。李唐的天下,也是时候回归了。
太平公主在她很小的时候,曾经被宠溺于她的二圣带到宫殿一起上朝。那时她还只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子,跑到殿里拉扯大臣的胡须这种事情都是家常便饭。
但至从成年嫁人之后,这还是太平公主第一次公然在朝堂之上亮相。并且,她自始至终都陪在神皇的龙椅旁边,虽未发一言,但没人再能忽视她的存在。
人们仿佛看到,属于薛绍和太平公主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甚至不怀疑,神皇会传位于他们夫妇二人当中的一个。
武则天的第一道圣旨下达,罢黜原太子李显,改封相王李旦为太子。几位重要的臣工都加封了东宫的官职,比如狄仁杰加太子詹事,薛绍加太子少詹事。郭元振和薛楚玉加左右春坊庶子。诸如此类,许多的军政要员一同成为了太子东宫的佐官。
其实,东宫官职本身的职事和品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一旦太子登基,东宫的这些官员都会成为新君的左右臂膀。
圣旨一锤定音,所有的猜测与谣言一并止歇。
与之对应的,朝廷的人事任命,也要不可避免的发生重大的变化。
武三思与宗楚客及原来的太子东宫加在一起,几乎就是大半个朝廷。如果再加上张易之的势力,那就更加了不得。现在这四个人全部完蛋,他们的党羽真要彻查起来,整个朝堂都要为之一空。大周的国家机器,也要陷入瘫痪。
因此,暂时只能抓一些典型的巨头来进行处理。日后,再慢慢的肃清余毒。
武则天颁布的第二道圣旨,就是办的这件事情。首先就是召狄仁杰回朝辅政拜为凤阁内史令(即中书令),取代宗楚客的位置首辅朝政。凤阁侍郎兼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姚元崇,被提为同凤阁莺台三品,意思大约是从副宰相提为了正宰相。同时,原御史中丞宋璟被提为御史大夫并加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入阁辅佐姚元崇一并理政。在狄仁杰回朝之前,政事将以宰相姚元崇和宋璟领头打理。
这道圣旨引起了大家的疑惑,为什么不是薛绍来领衔政事堂呢?当此之时,谁又能比薛绍更加适合成为当朝第一宰辅?
那么第三道圣旨,就值得大家震惊了。灭了突厥汗国凯旋回朝的薛太尉,非但没有升官,还因为斩杀朝廷御史而被削去了原来的夏官尚书之职,改由郭元振接任。削去右卫大将军之职,改由薛楚玉接任。他的爵位也由国公降封为县侯,只留下了太尉和太子少詹事这样的虚职。
这道圣旨一出,满朝惊哗。
薛绍却是淡定无比的出来接旨,并谢圣上不杀之恩。
站在武则天身边的太平公主也是宠辱不惊,丝毫没有给丈夫打抱不平的意思。
只有姚元崇等少数人第一时间就领悟过来,神皇这是有意贬谪薛绍,好让新君对他进行大力提拔。不这样做一下样子,早已位极人臣的薛绍如今立下了惊天奇功,那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新上位的皇帝没有什么可以给薛绍的东西,只会惴惴不安惶恐不可终日,这明显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武则天就趁着自己还在位,违备众愿扮演了一回大黑脸,非但没有奖赏功高盖世、并救了她一命的薛绍,反倒把他贬了一通。这怎么看都是昏君之举,是要承担很多骂名的。但她这么做,却是给新君铺好了路,有利于新朝的稳定。
骂名自己背,好处后人得,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胸怀。这与她一惯的作风,完全背道而驰。
姚元崇等人已经意识到,神皇是在竭尽全力的做好权力移交的工作,为此不惜一切。
薛绍则是心想,这或许也正应了她说的那句话,“这天下终究是百姓之天下,万民之天下”。看来她不是说说而已,现在,她是真的站在了国家与万民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权力曾经给了她无上的荣耀与辉煌,同样的,权力这张大网也曾经束缚了她五十年。今天,她终于放下了,也解脱了。
这或许,也是一种得道吧!
马上,朝廷就举行了太子加封的典礼。原来的皇嗣现在的相王李旦,被薛绍等人从相王府迎请出来入主东宫,同时监理国政。武则天退居后宫,不再理会任何朝政。
虽然还没有正式传位,但女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薛绍虽然不是宰相也不是将军,但他以太子少詹事的名义每天陪在李旦的身旁,帮他处理一切军政要务。
其中一项要务最为打眼,那就是前太子李显的生死问题。
神皇没有明确表态,说让太子和宰相们去商议。大家心里清楚,没有表态其实也就是一种表态,以神皇的性格早该把太子大卸八块,但她没有。这或许也就意味着,神皇并不想杀李显。
她不希望自己快要老死的时候,还杀掉自己的一个儿子。这或许不是一位帝王该有的心术,但却是一位母亲临死之前发出的最后请求。
虽然大家心里有了这样的猜测,但决定终归是要有人来拿。这个任务首当其冲的,该由现太子来完成。
刚上位的李旦哪敢独断专行的处理这么大的事情,宰相们又各执一辞仿佛都有道理。李旦心里清楚,这件份量极大的事情的决定权,既不是他也不是宰相,反而是没有拜相的薛绍与不在朝堂的太平公主。
于是,李旦以家宴的名义,把薛绍和太平公主请到了东宫,想私下听取他们二人的意见。
薛绍和太平公主也想看一看,这位新上位的相王,对待自己的手足兄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于是他们应约来到了东宫。
李旦很好的把握了分寸,家宴就是家宴,没有闲杂人等,也没有太大的排场。只有李旦本人和他的妃子,以及他的几个儿子到场。
太子半君,薛绍和太平公主拜过了太子李旦,李旦马上就让他的儿子们前来拜见姑姑和姑丈。
永平郡王李成器是头一个,他比薛麟玉稍大已经成亲了,两人曾是儿时的好玩伴,少年时代的好朋友。
薛绍看着他就呵呵的笑,“永平王从小就儒雅博学谦逊礼让,长大了更是丰仪伟器卓尔不凡,比我家麟玉强多了啊!”
太平公主也是一番赞许,都说得李成器难为情了。
这番话明显是弦外之音颇重,李旦一下就听出来了。薛绍这是在为下一代考虑问题,他希望李成器和薛麟玉将来能够携手并进。言下之意,不就是希望李成器能够成为太子么?
轮到了李隆基。这小子长得还算好看,举手投足之间也没毛病。但薛绍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这小子长大了以后搞政变可是一把好手,杀韦后杀李裹儿杀太平公主杀上官婉儿,貌似尤其善长杀女人。当然他也特别善长玩女人,风流帝王的名声传至千古,杨玉环更是伴着安史之乱在中国的历史上赫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