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43

  “有肃顺大人在那边盯着,不会有什么变化的。”那个师爷说道,“此事定然不会再有变数了,柏俊就算想皇上的赦令,肃顺大人必然也不会让诏书出圆明园一步的。”
  陈孚恩睁开了眼睛,微微一叹,“老夫也不欲置柏俊于死地,打发他赋闲回家便是,这朝争若是死了人,将来若是端华载垣等人失势,也免不了有人要落井下石,置老夫于死地啊。”以北宋为例,原本政治斗争不过是贬官,把失败者赶出朝堂便不再下死手,到了王安石变法之后,哲宗当朝,一连让几个保守党的重要人物死在了岭南贬谪之地,这才如同火药索一般引燃了整个政治局势,朝政由此败坏。
  “虽说是凡事留一线,可肃顺要置人于死地,皇上都批了,东翁也不必多虑,几个铁帽子王,轻易到不了的,东翁何必杞人忧天。”那师爷深知陈孚恩等人之事,开口劝慰道。
  “也只能如此了,既然让老夫去监刑,凡事不能出半点差错,那些虎视眈眈进士出身的御史们,咬不了肃顺,咬的了我这个大司寇,关防你去安排好。”师爷躬身应下,陈孚恩抖擞起精神,此时哪里还有什么退路,只能是一往直前了,“午时三刻验明正身,即刻处斩!”
  “是,东翁。”那个师爷应下,却又有点担心起来,“若是皇上突然转了心思,要赦免柏俊一干人等,与其那时候难为,不如提早些时候行刑?”
  “不可。”陈孚恩摇摇头,断然拒绝,“本官这里依律行刑,若是肃顺那头挡不住皇上的意思,那这就不干老夫的事儿了。”
  “东翁以为肃顺挡不住皇上的诏令?”
  陈孚恩眯着眼睛,捻须沉思,“若是平时,肃顺自然是皇上驾前最宠信的臣子,可是在这园子里,还有肃老六难以匹敌的人物在。”陈孚恩看到师爷一脸了然的表情,微微点头,“就是储秀宫那位,肃顺确实是才华横溢,但是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向来小瞧这六宫之主,这献计剿匪,代批奏折,又给皇上诞下龙子,先生你想到了谁?”
  “那自然是那则天大圣皇后了。”
  则天大圣皇后就是武则天,“你也瞧出来了,皇上的身子一向不太好,又是整日里眠花宿柳,这将来不忍言之事就怕来的快,到时候,皇后正值壮年,有手段,有谋略,还名正言顺地生养新帝,肃顺吃亏的时候就到了。老夫冷眼瞧着这形势,将来若是肃顺要败,必然是败在他如今瞧不入眼的人手上!”
  “那东翁是否要未雨绸缪?”
  “也不需如此。”陈孚恩摇头否决,“老夫自诩问心无愧,勤勉当差,想必朝中也要有人办事儿的,何况肃顺最忌讳脚踏两只船,且先看看吧。”陈孚恩饮尽了杯中茶,“如今不到那个时候,何况,先生你也知道有句俗语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今人家得意的时候,老夫也算不上什么的,老夫今日且瞧着。”陈孚恩站了起来,抚了抚身上补服不存在的褶皱,“虽然记性不如年轻时候了,老夫也还记得当年皇后开始代批折子时候,柏俊可是上了折子说是妇人干政的,若是如此皇后都肯援手,那想必只要老夫不是故意刁难皇后以及承恩公一家,将来若是老夫有难,自然也能向着她求救。”
  陈孚恩的绍兴师爷不愧是消息灵通之辈,随着陈孚恩走出签押房,又说了一件秘事,“听圆明园里头当差的苏拉说,肃顺上折子要对顺天府乡试试卷磨勘的那天,柏俊的夫人可是先进了园子见皇后的,之后皇上才下了旨意彻查此事。”
  “哦?”陈孚恩准备好了退路,也没有必然要办死这件事的决心,所以师爷说的这事就当是秘辛来听了,陈孚恩听着还蛮有兴趣,“这柏俊也不算是睁眼瞎,倒是知道拜佛要拜真佛,烧香要烧头香,咱们就看着吧,如今这朝堂之中,风云变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叫人看不过来,不过,先生,你说,这是不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东翁稳坐钓鱼台便是。”
  咸丰皇帝这时候正在芳草从传了一班南戏班子来消遣,虽然是听从了肃顺勾了柏俊斩立决,可这咸丰皇帝的心里总是有个疙瘩挥之不去,最近身子发虚,又加上心情沉重,夜间盗汗频频,晚上睡不好,日间就是更加犯懒,一应宫内外事物都不去理会,今日稍微身子好了些,就传了升平署的一干戏子来御前献艺,也不用锣鼓,头面妆容一概不用,只用琴箫清唱,咸丰皇帝懒懒倚在罗汉床上,翻着手里的册子,看着那一出想听着,就用手轻轻一点,那个升平署的管事太监便连忙点头哈腰,让肃然站在地上的伶人们开唱起来。
  才唱了《紫钗记》的第二出:春日言怀,扮作书生装扮的小孩子八字步踱着,唱了一段【珍珠帘】:十年映雪图南运。天池浚。兀自守泥涂淸困。献赋与论文。堪咳唾风云。羁旅消魂寒色裏。悄门庭报春相问。才情到几分。这心期占。今春似稳。
  意境中虽是壮志不改,却也难免消沉,正合了皇帝如今的心意,正在嗟叹时候,边上的如意就凑到皇帝的耳边,“万岁爷,皇后娘娘到了。”
  皇帝点了点头,依旧听着那个小孩子清唱,见到皇后从一大片的太湖石后头转了出来,微微朝着自己福了一福,皇帝一抬手,让那个升平署的小孩子停了唱,“皇后无需多礼。”皇帝如今是知道,反正只要是皇后亲自来见自己,总是有要事和自己商议,“怎么了,哪里又出什么乱子了?”
  杏贞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一股恰当的哀色,“皇上,文妃妹妹她薨逝了。”
  皇帝原本还在闲闲翻看的手停了下来,眉心皱了起来,随即长叹一声,“是今个的事儿?”
  “是,文妃妹妹最近些年为了帮着皇上完成《咸丰字典》的编撰,呕心沥血,日夜通宵达旦,住在文源阁边上,怕走了水,连冬日里的炭火都不敢生,前些日子刚刚给了臣妾成品,想必是心愿已了,这才含笑登仙了。”杏贞用绢子拭泪,“臣妾也曾苦劝,奈何文妃妹妹一心为了皇上的文治,丝毫不听臣妾的。”
  “罢了,她也是可怜人,虽然当年冲撞了丽妃,朕后来也不怪她,她倒似怪上朕了,成日里不朝朕身边热乎,如今看来,她还是极好的人,只是文静内向了些,皇后你传旨给内务府,好好想个封号,丧礼给贵妃的礼遇吧。”皇帝合上了戏单,挥手让升平署的人出去,现在是一点听戏的心情也没有了,“文妃走的时候可有遗言留下?”
  “留下了遗折。”杏贞把手里的折子递给了皇帝,“说是死后愿简葬,且让皇帝仁恕爱民,宽德为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咸丰打开了文妃的折子,“文妃这几句话说的极是。”
  杏贞见现在的气氛差不多了,连忙止了泪,“皇上还是请节哀为上,文妃妹妹的生后事虽然要节俭,也不能失了天家气度,这自然臣妾会安排妥当,可别的事儿。”杏贞看着咸丰皇帝的颜色,一字一句斟酌着讲,“臣妾有一件事,原本是不敢讲的,如今趁着文妃妹妹的折子,臣妾大胆直言了。”
  “恩?”咸丰皇帝抬头看杏贞,“皇后你有什么话直说便是,朕和你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是,那臣妾就大胆了,臣妾想为了文妃妹妹的遗折,请皇上赦免柏俊死罪!”杏贞低头说道。
  皇帝的嘴角抖动了一下,无声地苦笑起来,“朕岂不知那十六两乃是人之常情,柏俊确实不该死,只是肃顺竭力坚持,此外内阁军机等诸王大臣均无异议,这才定了死罪,朕心虽然不忍,也知道旨意已下,一言九鼎,不能回转了。”
  “皇上既知柏俊罪不该死,如今趁着文妃妹妹的心愿,何不宽宥一二,以慰藉文妃妹妹在天之灵?我朝向来也有八议,柏俊素有大功,罪不及死呀。”皇后靠着皇帝缓缓坐在罗汉床上,低声温语,“肃顺虽然是个能吏,但是也不能逼着皇上做皇上不愿做的事儿呀,皇上您说是不是?之前的斩立决是为了维护法度森严,若是皇上今个下特旨赦免,这是彰显皇上菩萨心怀,柏俊一干人等才能感激天恩浩荡,更加要对着皇上忠心不二了。”皇帝抬头看着皇后的眼神,杏贞坦然而视,“何况柏俊是先帝爷留下来的老臣子,看在先帝爷的份上,也不该让柏俊身首异处呢。”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左右反复犹豫不决又在皇帝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容朕想想,皇后你说的极是,这道理通彻,朕是心里是明白的,柏俊确属无辜,虽有罪但不该处斩。可是,柏俊行刑可是在今日?若是朕下旨赦了柏俊等一干人等,朕是怕肃顺又来聒噪,朕怕是烦的不行。”
  咸丰果然和肃顺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杏贞心下暗叹,一个臣子的态度已经在皇帝下决定的考虑范围里,这样的臣子确实是皇帝的心腹了,不,不应该是称作心腹,而是应该是称作“知音”了,君臣相得到这个地步,肃顺啊肃顺,你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杏贞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朝着咸丰皇帝,开口笑道:“这还不简单,臣妾告诉皇上一个巧宗儿,皇上自管取乐清闲去,把事儿推出去,叫别人来烦心便是,让皇上落得个美名,偷着乐。”
  “哦?快快讲来,若是有两全之法,自然是极好的。”咸丰皇帝催促杏贞。
  勤政亲贤不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办公场所,飞云轩西侧的几间抱夏,就是军机内阁和六部的办公场所,自雍正皇帝之后几代帝王都常年住在圆明园,中枢的政事还是要有条不紊进行下去,所以皇帝成日里要见的大臣,朝中数得上名号的,不仅在圆明园外头有自己的宅子,在这勤政殿边上也是有自己的办公场所。
  肃顺今日难得没有去军机处的厅堂,只是呆在自己户部的厅里围着火炉取暖,快到三月,可是园子里还是阴冷的紧,肃顺正热了一壶好茶,准备喝几口提提神,刚刚拎起咕咚作响的紫铜茶壶,外头响起了散乱的脚步声,肃顺凝神,放下茶壶,刚想喝问外头谁如此不懂规矩,就见到了焦祐瀛,如今的军机章京,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看见肃顺来不及平复喘气,就连忙开口说:“部堂大人,皇上,皇上,刚才下了赦免柏俊等人的旨意!”
  “什么!赦免!”肃顺刷的站了起来,心中的怒火如同暖壶上茶壶里的热水一般翻滚着,怎么会突然变卦!肃顺一挥手把那个茶壶踢到在地上,咣当一声,水汽弥漫,肃顺红着眼喝道:“说,怎么回事!?”
  “下官也不是很清楚,皇上的旨意没经过军机处!若不是御前有几个人和下官还算熟稔,悄悄地从九州清晏传了消息过来,这会子下官还蒙在鼓子里!”焦祐瀛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大人这下子该是如何?皇上旨意已下,如今谁也改不得,不如?”不如放柏俊一马?“横竖他不能起复,也不过是丧家之犬而已。”
  “不可。”肃顺甩了袖子,拿起官帽,转身走出抱夏,焦祐瀛不明所以地跟着后头,“如今老夫想杀的人若是杀不掉,将来他人有样学样,冒犯到老子头上,那老夫岂不是连个婊子都不如?”肃顺张嘴就说了几句脏话,展露出自己年少轻狂混街面上的狠劲儿,“本官这就去面圣,让皇上收回成命!”
  “可皇上已经下了旨意,改了心意,若是皇上圣心已定,估摸着不会见大人您了。”
  “不会的。”肃顺端正了官帽,转过头看着焦祐瀛,红色的顶戴下面一双鹰眼目光炯炯,恼怒之中却还是有着一股自信,“只要是我递牌子,皇上就不会不见我!只要我见到了皇上。”肃顺转身离去,意气奋发,“皇上必然会回心转意!”
  肃顺来到九州清晏前,抬头看看天色,已经是巳时初刻的光景,如果这时候见到皇帝,让皇帝再发一道和之前那道完全相反的旨意,那跪在刑场的柏俊大喜大悲之下,能做出什么丑态来,想想还是蛮期待的呢,肃顺微微冷笑,甩了马蹄袖,对着守在九州清晏圆明园殿前的小太监喝道:
  “去,禀告皇上,肃顺求见!”
  站在殿门的小太监鞠躬应下,转身一溜烟地进了正殿,过了半盏茶的时分,那个小太监出来,打千回复已经等待地有些不耐烦的肃顺,“大人,皇上这会子正在歇息,杨总管不敢叫醒皇上,大人若是有要事,还是等着皇上用午膳的时候再来禀告吧?”
  “放肆!”肃顺大喝一声,怒不可抑,两片八字胡都抖动了起来,肃顺骤然发怒,日积月累的威严压得那个小太监瘫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肃顺可是当着内务府大臣,弄死一个小太监简简单单,“本官要见皇上,你这死奴才有几个胆子,敢在本官的面前蒙蔽圣音?以为南熏殿前的板子打不死你吗?!”
  肃顺大步上前,那几个小太监连忙跪下拉住肃顺,“大人请别动怒,大人若是这样进了九州清晏,奴才几个人到时候死无葬身之地,求大人体恤奴才,可怜可怜奴才吧!”
  肃顺丝毫不以为动,还是大步上前,那几个小太监哭哭啼啼地也不敢真拉扯,只能是膝行尾随在肃顺身后,圆明园殿前探出了一个脑袋,看着这里的场景,连忙拿着拂尘小步走了出来,圆圆胖胖的脸满是笑意,跑到肃顺的边上,点头哈腰,正是皇帝御前的总管杨庆喜,“哎哟,大人这是怎么了,发这么大的火,老远奴才就听见了,这些死奴才。”杨庆喜皮里阳秋地刺了一下肃顺在皇帝的寝殿高声叫唤的无礼行为,没等肃顺接话,又转过头假意骂着跪在地上的小太监们,“怎么当得差事!惹得尚书大人如此动怒,你们有几个脑袋可以砍!”
  “行了。”肃顺打断了杨庆喜的表演,“这几个奴才来得及处置,杨总管。”肃顺低头用右手理了理左手的马蹄袖子,不理会杨庆喜的满脸欢笑,“本官要递牌子见皇上,您说该准不准?”
  “哎哟,大人严重了,奴才是什么名牌上的人儿,敢阻拦您见皇上,只不过大人来的不巧,这会子皇上正在歇息,今个一大早听到了文妃娘娘薨逝的噩耗,一直不得劲,吃了几口安神茶,才睡下呢,主子爷最近一直睡的不好。”杨庆喜的脸变成了苦瓜脸,“夜里噩梦做的多,所以奴才心下瞧见皇上难得睡得香,这才叫小太监拦着呢,大人可千万不能不相信啊。”
  肃顺是对着这些死太监的话是半句都不相信,听到杨庆喜的推辞,肃顺面上反而不生气,只是心里怒气更胜,冷笑一声,肃顺翻开手掌看了看自己的红玛瑙扳指,漫不经心地说道,“那看来本官这会子是见不到皇上了?”
  “还请部堂大人体恤奴才……”杨庆喜点头哈腰还未说完这句话,就觉得自己被一股大力横着打了出去,脸上一阵火辣辣的,杨庆喜一时间倒在地上还没察觉是什么事儿,混沌着过了一会,耳边传来肃顺的暴喝声,这才惊觉自己被肃顺打了一个大耳刮子。
  肃顺一巴掌打翻杨庆喜,原本跪在地上的几个小太监连忙起身扶起懵懂的杨庆喜,肃顺怒不可止,剑指摸着脸呆呆的杨庆喜,“我看你这个死奴才是狗胆包天了,是不是想着学前朝的九千岁魏忠贤谋朝篡位!看来顺治爷立的太监不得干政的铁牌,你这奴才是都忘记了!皇上召见大臣,见与不见,轮不到你这个阉人说话!”肃顺卷起了袖子,冷笑连连,“本官今天倒是要瞧瞧,谁能拦着我见皇上!”
  “好了。”
第160章
硝烟再起(一)
  肃顺耳边听到了一个沉稳的女声,原本想直接往前冲的肃顺停下了脚步,只见到殿后转了一个女人的身影出来,微微一瞧,只看见穿着红色旗装的年轻女子淡然的站在汉白玉的基座上,风姿卓约,正是中宫皇后叶赫那拉氏。
  肃顺虽在暴怒之中,对着皇后驾临,却也不敢失礼,放下袖子,跪下行礼,“奴才肃顺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安。”一时间原本来势汹汹的架势消弭了不少。
  皇后瞧见颇为恭敬的肃顺,含笑点了点头,“请起,无需如此大礼。”等到肃顺站了起来,皇后微微一福,“大人乃是皇上的得力大臣,又是觉罗宗室,原本就是一家人,无需如此大礼,日常请安即可。”
  肃顺也不是笨蛋,这会子看到皇后出现在此地,又看到前几个阻拦自己的太监,隐隐约约猜到了什么,看到皇后如此客气,也只能是先回话,“皇后娘娘仁德,请皇后娘娘禀告皇上,奴才有要紧的事儿叩见皇上。”
  杏贞看着固执的肃顺,微微一笑,“皇上这会子在歇息,若是有什么事儿,急的,先告诉本宫,本宫转告皇上,若是不急的,等皇上睡醒了,本宫告诉皇上,再让大人前来承诏不迟。”
  肃顺的眼睛又眯了起来,原本弓着的背挺直了起来,双眼直视皇后,“恕奴才直言,皇后娘娘的职责是抚育皇家子嗣,修德静身,而不是来管着外朝之事吧?”
  杏贞边上的帆儿怒视肃顺,被肃顺当面说的如此直接的杏贞反而不以为意,只是双手交叉看着台阶下昂然和自己对视的肃顺,两个人遥遥对立,宛如日月凌空,“这也不算什么外朝的事儿,皇上休息的好,身子康健,是本宫的第一个本分,所以本宫来这里,不是说要干涉政事,而是为了皇上的身子着想,这份子心意,大人能体会吗?”
  “嘿嘿,皇后娘娘干涉政事的事儿还少了吗?”肃顺讽刺了杏贞一句,“我这会子有要紧的事儿见皇上,事关朝政,还请皇后娘娘不要阻拦。”
  杏贞看着斗志昂然的肃顺,长叹一声,“大人这会子还不知道皇上的心意吗?”
  “皇上什么心意?”肃顺追问,不知道皇后想说什么,就想着几句话就打发老子,呸,真是门也没有!
  “皇上其实没有在歇息。”杏贞招手让杨庆喜过来,手上的赤金镶琉璃护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杏贞看了看杨庆喜肿的老高的左脸,“你去内务府传皇上旨意,文妃伊尔根觉罗氏薨逝,加封谥号文敏,以贵妃之礼下葬,入妃陵。”连忙让他下去找太医处理一下,又转过头,走下了丹陛,走到了肃顺的正前面,穿了花盆底的杏贞和肃顺差不多一样高,杏贞直视肃顺,“皇上只不过是不想见大人你而已,这才让本宫和杨庆喜出来挡驾,皇上不欲让自己为难,也不欲让大人你为难,这才避而不见。”说完了这句话,杏贞不再看呆在地上的肃顺,越过肃顺,停了一停,背对着肃顺继续说道,“为了保全君臣相得的情谊,皇上苦心至此,肃顺大人,你还要坚持见皇上吗?”
  柏俊行刑前半个时辰,皇帝赦免柏俊的旨意由御前侍卫送达菜市口,咸丰皇帝仁慈之心大爆发,一干人等全部改为流刑,除柏俊永不叙用之外,浦安李鹤龄抄家,全家发配新疆和田,交由当地官府看管,每日植树作为刑罚,柏俊等人原以为死期已定,没想到还有如此福气留的残生,不禁老泪纵横,在菜市口刑场上,在拿着鬼头大刀的刽子手边上山呼万岁不提。
  自从文敏贵妃薨逝之后,六宫嫔妃看着皇帝心绪不高,贞妃也因为头风卧床了几天,圆明园里一贯的风花雪月少了些许,皇帝也只是整日沉溺在歌舞丝竹之中,日日召了升平署的几个待诏进来伺候,有时候听腻了昆腔,又宣了四喜三庆等徽班进园子唱西皮二黄,整个二月,杏贞的耳边就没有清净过,贞妃生了病,六宫的事物都扔回给了皇后,文敏贵妃的哀荣又是闹腾了一阵子,杏贞又准备在圆明园起驾去先农坛行皇后亲蚕礼,清明节奉先殿大礼又添了起来,几处府县报了旱涝蝗灾,哪里又有了民变,一应都先丢在杏贞身上,皇帝如今越发不耐烦看这些坏消息,除了去年僧格林沁苦心经营的大沽口炮台给皇帝一个不小的惊喜之外,别的一应琐事都交给了杏贞朱笔代批,除了肃顺的钱袋子和吏部的官帽子皇帝还有牢牢关注之外,别的都漠不关心了。杏贞越发忙碌了起来,每日上午处置内宫事宜,下午用了午膳歇息半刻钟,就一直窝在勤政殿批折子直到掌灯时分才回寝殿,大阿哥已经打发到身子有些好起来的贞妃殿里代为照顾,什么侍寝的事儿,都愈发顾不上了。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击毙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
  皇帝颇为大喜,听到胜事便是志得意满,连曾国藩六百里加急奏报英法两国联合舰队在上海租界处秣马厉兵,两广又来报英国皇家第三舰队又从香港补给后北上的消息都不屑一顾,杏贞谏言了几番,皇帝只是盲目自大,也未有准备集结大军的意思,杏贞无法,只让在京中准备和帆儿完婚的武云迪遣人送信给在天津的僧格林沁,再朱批让山东直隶等地提高警惕而已。
  节近端午,今年皇帝的万寿节庆典隆重地举办了起来,今年是皇帝登极十年的好日子,又是咸丰三十岁的整寿,肃顺在三月份办了户部银票贪腐案之后,上了折子请按照康乾两代帝王的万寿节庆典规格来庆祝皇帝的三十岁生日,咸丰心下极为欢悦,面上却是丝毫不露,只是把肃顺的折子留中了,如此一来群臣岂不知皇帝的意思?虽然是内忧外患未有一日之安宁,可皇帝要乐子,要体面,谁会不凑趣的,愈发是接二连三地踊跃上折子要给皇帝的万寿节大办特办,怡亲王虽然是酒囊饭袋,到底也不蠢笨,如今虽然苏州沦陷,可这苏州上好的女旦戏子还是费了重金收罗起来送进了圆明园,不知道有多少等着皇帝恩宠的嫔妃们险些恨死了载垣。皇帝最后半推半就,又有皇后推波助澜,之后下旨要操办万寿节,去了之前康乾两代帝王庆祝万寿节的千叟宴节目,别的“仿乾隆年定例”。
  如今只要是皇帝高兴的事儿,杏贞没有不可的道理,横竖什么钱?内库是统统没有的,只要找肃顺要就行了,自己散漫点头就好,花钱谁不会?
  到了六月初,各地封疆大吏及够品级官员和中央政府官员都需要为皇帝祝寿。万寿节当日,六月初九,皇帝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升座,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王公百官进贡的寿礼非常讲究,基本可用“精、珍、奇”三字来概括。寿礼中多为如意、盆景、钟表、插屏、漆器、织绣等精美的工艺品,内容以福、寿、吉祥为主题。祝寿礼品既从纹饰上又从造型上突出祈福祝寿的寓意。献完寿礼后,皇帝要宴请群臣。皇家的金龙大宴是格外丰盛的,并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寿宴”共有热菜二十品,冷菜二十品,汤菜四品,小菜四品,鲜果四品,瓜果、蜜饯果二十八品,点心、糕、饼等面食二十九品,共计一百零九品。菜肴以鸡、鸭、鹅、猪、鹿、羊、野鸡、野猪为主,辅以木耳、燕窝、香蕈、蘑菇等。待皇帝入座后,宴会才开始,分别上热菜、汤菜。进膳后,献奶茶。毕,撤宴桌。接着摆酒膳。寿宴长达四个小时,午时摆设,未时举行,申时结束。万寿节期间禁止民间屠宰,官方禁止斩杀刑事犯人,民间统一禁止穿素色服装,一律必须是鲜艳的服装。上到朝廷下至各地政府前后数日不理关于刑事案件的政务。
  第二日,和宗亲王公大臣在洞天深处摆宴,第三日,六月十一日,皇帝不耐烦和外人交道,原本在绮春园澄心堂摆的蒙古诸王和藏回活佛的筵席取消掉,只在清音阁上召集了在园子里住着的嫔妃听戏取乐,今个皇帝兴致极高,也不霸着戏折子,自己点了几出最爱的,又让各嫔妃依次点一出,嫔妃们知道皇帝不耐烦看神仙鬼怪的热闹戏,是最爱那些词曲清丽,唱腔隽永的缠绵小戏的,投其所好,纷纷点了几出牡丹亭玉钗记桃花扇南柯梦等南戏最出彩的戏,引得皇帝是连连点头,冰镇的御酒是一杯接着一杯。
  杏贞看完了一出《西厢记》的“长亭送别”,扮张生的对着崔莺莺说道:“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
  那个崔莺莺做出柔肠百转肝肠寸断的模样,对着张生眼中情意绵绵,欲言又止,后头的小锣急急的催着,崔莺莺只能是含泪唱到:“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听到最后一节丽妃眼里的泪珠是忍不住就滚了下来,用手绢是怎么拭都止不住,杏贞看着好笑,不过是一出戏么,看看时辰差不多,皇帝在边上聚精会神地盯着戏台里,杏贞站了起来,安茜上前扶住了自己,杏贞转过身子,绕到屏风后头,走下了清音阁,“小安子呢?”
  “在那头候着娘娘了。”安茜显然知道皇后要去哪里,“那些头面也备下了,就等着娘娘用呢。”
  “好,快带我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