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43

  贞妃也点头,“前些日子也恍惚听御前的人传,说皇上想早些去园子里……”
  “吓!我说呢!”丽妃猛地一拍手,倒是吓得贞妃一大跳,丽妃来不及表示歉意,就连忙对着杏贞说道:“我说皇上最近怎么茶饭不思的,原来是想着园子里的那些小脚狐狸精!也不知道是她们给皇上下了什么迷魂汤,搞得皇上如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丽妃!”杏贞悄声警告了一下,这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怎么能形容皇帝?丽妃也觉得失言,用帕子捂住了嘴讪讪地不说话了,“皇上喜欢新人,也是寻常。”杏贞淡然开口,“这没什么,碍着祖宗家法,恰好汉女不能待宫里,也让皇上清心些日子吧,如今洋人事重,皇上许是担心洋务也是有的。”
  “很是很是。”丽妃连忙点头,用着这个话题,说起了自己父亲在礼部的待遇,因是得罪了肃顺,就算是外戚,庆海也是在礼部靠边站,不过幸好已然是侍郎了,礼部的人也不敢无礼,庆海也识趣地很,不多说话,不多指挥,每日就喝茶看邸报而已,杏贞又安慰了一番,说自己有机会会让庆海大用的,叫丽妃放心才是,丽妃这才又喜笑颜开起来。
  贞妃的父亲如今春风得意,除了有些担心洋人打过来之外,贞妃也没什么好说的,杏贞把最近洋人的行至说了一番,洋人已经驻扎在上海,断没有再南下骚扰宁波的理,还有句话杏贞没说出来,估计说出来这些后宫妇人也听不懂,宁波府如今是洋人们最发财的地方,他们怎么舍得杀掉下金蛋的母鸡?
  结果,原本是八卦会,又变成了政务会,丽妃正在道听途说些洋人的可恶之事,储秀宫外头传来了一个凄厉的声音,“皇后娘娘!皇后娘娘!”
  杏贞腾的站了起来。
  杏贞腾地站了起来,细细分辨声音,应该是御前伺候的小太监如意,杏贞朝着安茜扬了扬脸,安茜心领神会,出门呵斥了一番储秀宫里的人不许多嘴,又连忙让如意噤声,然后这才把惊魂未定的如意带进了东暖阁。
  神色惶恐,脸色惨白的小太监进来看见杏贞,连忙扑通跪下,“娘娘,娘娘不好了!”
  “怎么说话呢!”丽妃大发娇嗔,“娘娘明明在这里好好的!你这奴才怎么说话的,到底怎么回事,站直了,好好回话!”
第143章
公使北上(三)
  “是是是。”如意浑身发抖,“山东八百里加急,胜保在山东登州府和洋人的舰队交手,吃了败仗,洋人,洋人们已经”如意嘴巴哆嗦地说不出来,可见惊惧之极,室内一时无人说话,丽妃贞妃也惊恐地看着如意上下打架的牙齿。
  “已经北上来大沽了是吗?”现在的杏贞已经复又坐在了炕上,知道是这些事,杏贞反而淡定了下来。
  “是。”如意无暇惊讶杏贞的先知先觉,“皇上看了折子,已经呆了,杨总管让奴婢来请娘娘。”
  杏贞点点头,“大惊小怪。”众人也不知道皇后在说谁,“还搞得满城风雨不成?”杏贞站了起来,吩咐贞妃,“如意这么惊慌失措,这六宫之中估计都是要知道了,你去训诫下那些不安分的宫人!本宫去瞧瞧皇上。”丽妃也站了起来,杏贞了然,“你去御药房煮一碗安神汤,再送到养心殿。”
  “这么怕怎么在御前当差!”杏贞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如意,“走,和本宫去养心殿!”
  杏贞赶到养心殿,咸丰皇帝已经在召见军机大臣了,杏贞站了门口等了一会,杨庆喜悄悄的溜了出来,把皇后迎进偏殿,奉上了茶,杏贞喝了一口茶,凤眼悄然望着这个养心殿大总管,“皇上很生气吧?”
  杨庆喜悄悄吞了口水,皇帝当然生气,这也就是为了自己要让小太监悄悄来请皇后来灭火的原因,“回皇后娘娘的话,皇上生气坏了,平日里最爱的苏东坡留下来的端砚,都摔了个粉碎,刚刚大骂了军机处的大臣们,说他们颟顸无用。”
  “你也是御前的老人了,怎么还如此不小心。”杏贞莫名其妙地说起了杨庆喜的不是,不仅杨庆喜听得莫名其妙,跟过来服侍的安德海也听得莫名其妙,“皇上没旨意让本宫过来,你就来告诉八百里加急上的军情,‘泄露禁中语’杨总管,你觉得你有几个脑袋可以砍?”
  杨庆喜听得肝胆欲裂,连忙扑通跪下,连连磕头,“娘娘救命!娘娘救命!”
  “好了,快起来吧,小安子,把杨公公扶起来。”杏贞放下盖碗,“本宫知道你是担心皇上的身子,这才来告诉本宫,不过以后要少这样,悄悄地来,不要闹得六宫皆知。”
  “那娘娘您今天?”杨庆喜小意地问道,难道要皇后再回去不成?
  “今个本宫会说是听见皇上发了大火,所以前来探望的。”杏贞摆摆手,“不会让你坐蜡。”
  “娘娘真是圣恩啊。”杨庆喜这下是心服口服,奉承了一番,又说起咸丰皇帝召见大臣的事儿,“肃顺刚刚也进了养心殿。”
  “皇上宠信他,让他和军机大臣一般也是常事。”杏贞若无其事,“本宫且在这里坐一会,等皇上散了大臣,你再去和皇上禀告吧。”
  “喳。”
  窗外雷声震动,不多会,原本晴朗的天气变得昏暗了起来,狂风大作,屋檐上叮咚作响,春雨,终于以一种倾盆的方式到来了。
  养心殿正殿内,小太监们点上了蜡烛,来不及对着跪在地上的军机们嘲笑,连忙躲了出去,皇帝的坏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列位臣工,如今洋人就要打到家门口了,怎么,还没想出什么法子御敌于国门之外吗?”皇帝显然是怒到了极点,连声音都不似平时的温文尔雅,淡定从容,一副天家气派,变得气急败坏了起来,“真是无用!”
  军机们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说话,皇帝不得不开始点名,可一个个连着都说让皇帝“乾纲独运”,皇帝快要气坏了,自己要是有主意,还要你们这些废物点心做什么?杨庆喜送上了盖碗茶,皇帝犹是恼怒的很,正想把乾隆绛红色五龙盖碗掼在地上,冷不丁地瞅到在最后头的肃顺,又放下盖碗,挥挥手,让面如土色的杨庆喜退出去,“肃顺,你说说看,你有什么主意!”
  “回皇上,这些洋人们无非是要钱,只要咱们给他们些钱,想必就是无碍。”肃顺对着英法等国列强对着中国张牙舞爪动手动脚的目的倒是了解清楚的很,只是接下来的话就变味了,“咱们多给些银子就行了,想必洋人很快会退去,只是这江南的发逆猖獗的很,这是要咱们大清朝的江山,这才是咱们的心腹之患,洋人最多是肘腋之患。”
  “你倒是说的在理。”咸丰有些赞同肃顺的意思,“那你觉得如何应对洋人?”
  “除了要给钱之外,咱们也要做两手准备,这次是英法两国来袭,美国和俄罗斯并没有参与其中,咱们可以让美国俄罗斯两国公使转为调停。”肃顺目光炯炯,边上的一干大员畏畏缩缩地看着肃顺直着身子和皇帝说话,“再者让僧王戒备大沽便是,再派遣几位前去天津。”肃顺顿了顿,“若是战事不谐,那便只能招抚为主了。”肃顺说的冠冕堂皇,所谓招抚不过是投降议和的体面说法,犹如北宋给辽国的“岁币”。
  皇帝心下雪亮,却也不能不承认肃顺的法子是最好的,“罢了,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办,军机拟旨来看,对了,肃顺,你去军机看着他们发,然后商量看看这事该怎么办!”
  皇帝的话宛若惊雷一般在军机诸位大臣心里炸开,肃顺尚未入阁,却已经署理军机事务了,难道自从道光皇帝朝权臣穆彰阿之后,这咸丰朝又要冉冉升起一个权臣了吗?
  “都跪安吧。”
  杏贞进了养心殿的正殿,外面的春雨下地殿内漆黑一片,些许的烛光不能扫去皇帝脸色的阴影,杏贞行礼完毕,抬起头来,瞧见咸丰的眼下有一大块的鸦青色,双眼也黯淡无光,瞧见杏贞上前,皇帝也只是懒洋洋地点点头,“皇后来了。”
  “臣妾听说皇上生气,过来瞧瞧皇上,虽然国事繁琐,还是请皇上保重才好。”杏贞宽慰道。
  “朕怎么能保重的好?”皇帝哑然失笑,走下御座,拉着杏贞的手到了东暖阁,暖阁用的是玻璃窗户,比正殿敞亮多了,皇帝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起来,拉着杏贞坐到了炕上,总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杨庆喜又屁颠颠地奉上了时鲜的水果糕点,杏贞感觉到皇帝的手还是冰冷冰冷的,殿内寂静无声,只有屋檐外的春雨倾盆而下,“当年先帝临朝的时候,英人来犯,朕当时虽然是五六岁的样子,对着洋人和大清签订的条约不甚明了,但是有一点,朕记得清清楚楚”皇帝的手心泛出了冷汗,“议和之后,先帝带着几个皇子在奉先殿哭了好久,一直在说无脸见列祖列宗,老六那时候还小,吃不消跪拜,伏在垫子上呼呼大睡了,可朕却是睡不着,没想到,泱泱天朝,万民之主,似乎无所不能的皇阿玛,居然会被区区小国逼迫到这等程度。”逼迫到只能在奉先殿对着列祖列宗的影真哭泣的程度!
  杏贞默然,只有皇帝在喃喃自语,“先帝驾崩前,一直为香港岛之事耿耿于怀,赔款也就罢了,可是割地,是大清朝开天辟地头一回,朕虽然文弱,不敢想着收回香港,但也不想再做割地之事。”皇帝的语气高昂了起来,但是却又马上低落了下去,“可是如今洋人气盛,先是攻克广州,胜保又在山东吃了败仗,如今洋人的意思清楚得很。”咸丰含恨低声说道,“又想着和当年先帝爷在时候一样,进犯京畿,前来恐吓朕了!”
  杏贞真的很想说,其实他们不是来恐吓,而是真的来抢劫了,割地赔款不算,还抢劫了万园之园这个后世中华子孙抱憾的文化历史瑰宝,“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但是这个现在根本就不能说,不然咸丰会以为自己是得了失心疯。杏贞反握住皇上的手,“皇上已经早就让僧格林沁前往天津布防,这天津无事,自然北京无事,何况如今也和先帝爷在世时候不同,那时候洋人进犯江宁,切断漕运,先帝爷苦于国用不足,无奈招抚洋人,如今横竖发逆盘踞江宁,漕运也是断断续续,可有可无,咱们这些年也这样撑过来了,洋人们恐吓不到咱们,皇上把心放宽些便是。”
  任何人都会在别人的鼓励下振作起来,何况是素来耳根子极软的咸丰皇帝,杏贞觉得皇帝的双手有些温度了,“皇后所言甚是。”咸丰皇帝脸上终于有了些神采,“肃顺说要两手准备,除了让僧王戒备之外,还让美俄两国公使调停……”
  “恕臣妾多嘴,调停此事,不妥当。”杏贞直截了当地说道。
  在皇帝的印象之中,皇后难得说如此坚决,皇帝噎了一下,片刻无语,随即问道,“皇后认为调停此事不妥?”
  “正是,听闻美国公使随英法两军舰队北上,不仅蛇鼠一窝,更是一丘之貉,焉能为我中国着想?”杏贞直截了当地打消皇帝企图寄托外国公使调停的想法,“更别说俄罗斯了,前些年东北边疆订约,已然是让俄罗斯不舒服,若是他调停得当,最后让英法两国止步,请问皇上,东北龙兴之地,还有库页岛,可还能在手里吗?”
  如今的美国还不是日后的世界警察,到处恃强凌弱,到中国来,也不过是想着分一杯羹而已,美国学者德涅特在《美国东亚外交史》里面形象地写到:“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可沙俄就是不一样了,这个对着疆土毫不掩饰自己贪婪欲望的北极熊从中国获取的好处最多。一部近代中俄关系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沙俄侵华史。提起近代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沙俄通过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掠夺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每看到世界地图上中国东北和西北那大片辽阔的国土如今已是他国版图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无不为之叹息。
  另外,沙俄这几个割让中国领土条约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签订的,这一时期一方面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给了沙俄以趁火打劫的机会,另一方面清廷对国际局势把握不够明了,不了解各国综合实力,被沙俄所迷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是以保卫中国免遭英国从黑龙江入侵为借口来提出领土要求的。假若清廷稍微熟悉地理和军事就不会相信俄国人这套鬼话。还有就是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所扮演的可耻的“调停人”角色。轻信伊格纳切夫是清政府最大的悲剧。
  此外清朝官员素质低下,昏庸无能,毫无责任感,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例如黑龙江将军奕山禁不住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恫吓,在没有中央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同沙俄签订割让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事后还百般狡辩,推卸责任。而他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实际上开了沙俄大片割占中国领土的恶劣先例,它标志着19世纪中叶后中国北部边疆危机的加深和割地狂潮的开始。同样情况在23年后崇厚同沙俄签订《里瓦吉亚条约》中又再次上演,又是谈判代表在未获中央政府批准情况下擅自签约。同样可气的情形是清廷派去同俄方按照条约到实地划界的官员,竟然因为“路途艰险”,劳累而不愿前去,仅听凭俄方划界。
  “俄罗斯人狼子野心,对着北疆虎视眈眈,英法两国远道而来,也定然不会占领我中国大片领土,俄罗斯近在咫尺,可谓是恶邻一个,若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就算赢了英法两国,也是得不偿失!”杏贞斩钉截铁地说道。
  皇帝悚然而惊,不禁连连点头,“皇后这话可谓正理,旧年刚刚费了不少口舌定了东北边界,俄罗斯刚好找不到由头来发作,若是他日以调停有功来敲诈我们,咱们天朝乃是仁义之邦,也不好拒绝。”
  这时候还说个屁仁义,杏贞暗暗腹诽,却也没有说什么,“肃顺到底是皇上信任的臣子,这几个主意出的极好,臣妾听闻郭嵩焘在南边也接触过英法国人,何不让他回来去天津试试看?”
  “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请皇上下令,速速让穆杨阿从洋人手里收购火炮,补充装备。”杏贞侃侃而谈,“两江的火枪兵堪用,若是有需,可以即刻北上!”
  “恩,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咸丰皇帝重新燃起了斗志,“朕也要看看,最近这些年磨砺出来的大军堪用与否!”
  “万岁爷,丽妃娘娘来了。”杨庆喜小心翼翼地禀告道。
  “让她进来。”皇帝扶着杏贞的肩膀让杏贞坐下,自己又坐到了炕上的另外一边,丽妃进来行了礼,娇声怯怯地说道:“听说皇上生了大气,臣妾不敢请皇上消气,皇后娘娘让臣妾亲手煮了安神汤,请皇上用几口,受一番臣妾的心意吧?”
  三月初一,英法联军连同美国公使和俄罗斯公使在登州府打败胜保的八千团练,进击大沽炮台。咸丰皇帝诏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严加防备,“勿让洋人登陆为第一要务”。
第144章
天津条约(一)
  “该死的中国人!”巴夏礼在英国舰队上暴跳如雷,连着摔了好几个在广州重金求来的精美中国瓷器,也丝毫不心疼,因为他发现眼前有更难过的事情发生了,在天津这座北京城的门户,沿海的炮台上已经戒备森严,联军司令和伯用望远镜仔细地侦查了一番白河口左右的防事,摊着手对巴夏礼无奈的表示,这样的防事要是进攻的话,联军需要花上很大的代价才能有把握攻克。
  “中国人怎么能知道我们要北上进攻北京城!”巴夏礼红着眼,已经不在乎所谓的英伦绅士品格了,烦躁地在船舱内来回踱步,“原来在广州的时候,就算是广州的总督也以为我们只会在广州盘踞,不会再北上骚扰中国的首都的,就算是两江总督,在安徽的那个曾大人,也写信让我们返回广州,大家都以为大英帝国会止步于南海。”巴夏礼志得意满,“我用行动告诉他们,他们错了!大英帝国的脚步不会停止,会一直走向成功!所以我这才让英国和高尚的法国一同往北,重复二十多年前那样的事业和辉煌!”
  巴夏礼喘着粗气,刚才得意的表情变得挫败无比,脸色变化之快,比他在广州城看到过中国地方的一种在脸上变幻表情的戏剧更要快,“没想到中国有人看穿了我的计谋!就算在山东打败了那些狂妄的军队,我也根本没想过北京的皇帝和丞相们有这么快的反应,因为我对这个古老腐朽的国度非常了解,他们的行政机构没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巴夏礼原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想法破灭了,这让他非常的绝望,“说明有人,就是北京里的执政者,预知到了我们的反应!我的上帝啊!”
  法国公使葛洛和美国公使华若翰面面相觑,这两个国家对中国的野心没有英国人那么大,有便宜占上一点也就满意了,一口气吃不了大胖子嘛,眼下的场景虽然有些不太顺利,不过想着也能那些东西回国交代了。可俄罗斯公使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却是忍不住跳了出来,他是一位留着两撇可笑的兔胡子的中年金发胖子,他朝着巴夏礼鞠躬示意,“巴夏礼爵士先生,您说的太对了,中国人实在是太狡猾了,之前趁着我们沙皇和贵国和法国。”伊格那提耶夫微微有些尴尬,这几个国家前些年还在克里米亚差点打出了狗脑子,如今为了远东的利益,却是又勾结在一起了,就算伊格那提耶夫是出色的不要脸外交官,这也难免脸上火辣辣的,“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向我们西伯利亚总督,向我们沙皇陛下讹诈,把原本属于我们俄罗斯的阿穆尔河(黑龙江)以北的国土抢占了过去,沙皇尼古拉二世对着这块土地的失去十分悲伤,这才不幸逝世的。”伊格那提耶夫把沙皇的服毒自杀丢给了《中俄东北边境条约》的签订。
  美国公使华若翰鄙夷地歪了歪嘴巴,这沙皇尼古拉二世明明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才服毒自杀的,这胖子可真能把白的说成黑的。伊格那提耶夫继续若无其事地说着,丝毫不顾忌室内尴尬的气氛,“我们俄罗斯帝国一定是和女王陛下,和拿破仑三世陛下坚决站在一起的。”
  巴夏礼也是微微鞠躬,俄罗斯公使伊格那提耶夫的态度让他十分满意,“多谢伊格那提耶夫伯爵大人,我代表大英帝国感谢您。接下来。”巴夏礼十分不甘心,中国的战局,英军的胜败,关系到他是否能在女王,首相,内阁那里得到更大的权利,第一次鸦片战争之中他就随着舰队驶入江宁江面,见证了《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见证了那些穿着大袍子留着猪尾巴发型可笑中国官员看见如山一般的舰队双腿忍不住地发抖的糗事,他实在是不甘心。“接下来,我们递交国书!要换约修约!”巴夏礼环视三国公使,“诸国在中国的利益要进一步扩大,要开放更多的市场,更多的口岸!”
  “继续把舰队放在渤海湾里面。”巴夏礼坐在了紫色天鹅绒靠垫的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面前,他喝了一口苏格兰最好的威士忌,终于情绪变得平复,双眼眯了起来,那个老谋深算的外交官又回到了巴夏礼的身上,虽然如今的巴夏礼不过才三十岁,“看准了机会打上几个小炮台,也要对着中国的统治者们亮一亮我们的肌肉,不过这些,还是等着中国人回复我们的照会再说!”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
  英方原本在广州要求入城的理由,是全面履行条约。其实真要入城,也未必有多少实际利益。从战争结束后,英国反而把领事馆从城内搬到更远的沙面,就可以了解其动机更多是在心理层面,而非实际的利益。清廷反对入城,主要是“严夷夏之防”的观念,认为外国人是蛮夷,怎可入华夏之邦?但修约要求起了以后,就必须要谈。叶名琛既不让入城,也不许见面,事情就走向极端化。
  英军撤退后,南海知县华廷杰向叶禀报,行商伍崇曜与英国领事巴夏礼商定,在城外建一“公所”,英国人同意以后与叶名琛的会见,可在“公所”进行。叶名琛认为,这不过是英方退缩的表现。他“坚拒勿纳,毫无可商”。同时接连向咸丰帝发出:“防剿英夷水陆获胜”的捷报。咸丰览奏大喜,下旨说:如果英夷“连败之后,自知悔祸,来求息事,该督只可设法驾驭,以泯争端。如其仍肆鸱张,断不可迁就议和”。
  英国人同意在城外建“公所”谈判,虽不是由他们自己说出来,而暗示行商转达。如果叶名琛接受,也许有打破僵局的可能。但他却认为英国人无能,而予以拒绝。就把外交的路堵死了。咸丰的谕旨实际就是不准让步,但也不要引发战争。这道谕旨清楚显示,朝廷没给叶名琛让步的权限。当然,叶名琛和咸丰帝根本不想让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胜利的一方。
  然而叶名琛和咸丰对形势的判断,完全错误。“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首相巴麦尊勋爵,决计扩大战争。上院议员谴责在华官员擅用武力,结果以110:146票被否决。下院议员再提反对议案,以263:246票获得通过。巴麦尊立即解散下院并重新大选,结果巴麦尊获胜。1857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派额尔金伯爵为特使,启动战争帷幕。英国还同时与法、美两国联络,筹划联合行动。
  “亚罗号”事件发生前的1856年2月,法国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县传教时,被当地官员处死,罪名是非法传教。法国记者伯纳·布利赛在其所著《186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里说:马赖神甫遇害“这一事件,激怒了法国天主教徒。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深感不安”。两广总督叶名琛对法国提出的道歉、赔偿等要求置之不理,“在巴黎引起愤慨”,法国遂与英国结盟。1857年4月,法国派葛罗男爵为特使,领兵东来。
  正在上海交涉“修约”的美国驻华全权委员伯驾,也于此时赶回香港,准备参与行动。但美国政府婉拒了英国出兵的要求,只答应在“修约”问题上与英、法保持一致,并委派列卫廉取代伯驾,成为正式的驻华公使。与1856年2月,法国“马神甫事件”几乎同时,俄国也本着利益“一体均沾”的原则,派普提雅廷为全权代表,要求与清廷缔结条约。普提雅廷在由恰克图等地入境被拒后,由海路抵天津,仍被拒绝后,遂南下上海、香港,参与英、法、美的行动。一个广州入城问题,怎么会演变成这样空前严重的危机呢?
  乾隆二十二年,也就是1757年的时候,清朝下令闭关锁国,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只准和清朝官府指定的洋行做生意,这些洋行被称做“十三行”。官府通过洋行的行商与外国人打交道,外商则只能居住在指定的商馆里,不得随意外出行走,更不许进入内地。
  外商要想找官府商谈贸易,只能由行商转递他们写的信。这些信函不能用“递”给某某,或“交”给谁谁这样的字眼,封皮上必须用“呈”这样恭敬的词汇。信的开头也不能用平等的语气,只能用“禀”即“禀报”、“禀示”这样下对上的语气。用乾隆的话讲,就是上国什么都不缺,不需要贸易,蛮夷小国没的东西活不了。开放贸易是对他们开恩,一直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姿态。
  鸦片战争以后,广州、上海、福州等五口开放,清廷只通过“十三行”与外国商人打交道的法子,已经行不通了。1844年4月,道光皇帝调耆英为两广总督,由此开始了两广总督例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的惯例。
  中国历代朝廷都设立“理藩院”或“礼部”,对外的认识,只有“属国”和“敌国”。朝廷的对外关系就是,凡外来的都是“藩属之国”,只要按期纳贡称臣就可以了。与现代外交的平等观念,完全不合拍。设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之后,各国可以不再有和“理藩院”交往的不快,而外国人有事只能找两广总督交涉,使清朝皇帝仍然避免了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的尴尬。但事情的发展,很快超出了清廷控制的范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