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9/543

第975章
举国之力(二)
  “真的吗?”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听闻伊藤博文这样说,大喜过望,其余的人也纷纷喜形于色,“太阁,你说的是真的吗?”
  “没有错,这就是天皇陛下的谕旨!”
  伊藤博文沉稳地说道,“天皇陛下早就有了打算,神奈川号刚刚归国,我们还需要把他好好的训练起来,训练好了,才能够和清国的北洋水师一较长短!”
  “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够和清国闹出什么矛盾,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清国的许多人,想必哪一位李鸿章大人,一定是想着要找我们的差错,把我们的战斗力来削弱!”
  伊藤博文环视众人,“请大家效仿勾践,卧薪尝胆,一定要忍耐过这一段最艰苦的时期!”
  “哈伊!”
  ……
  “日本人的神奈川号,已经到了?”
  太后喝了杯茶,悠然发问。
  “是。”李莲英说道,“就在横须贺军港,停泊的。”
  “这个名字取的不太好啊,神奈川,这不是日本风浪很大的地方嘛?军舰怕的就是风浪吧?万一,这军舰一不小心沉了。”太后微笑,“那该怎么办咯?”
  “宣礼处的人,在横须贺军港边上有布局,请老佛爷的旨意,要不要,给他们闹一点乱子?”
  “闹什么乱子?”皇太后微微摇头,“你除非用炸药把他的神奈川号给炸沉了,不然什么乱子都没用,盯着就好,想不到啊,想不到。”
  皇太后真想不到,由于自己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提前建设,居然没有压服日本人,反而让日本人的倔强性子更为激发了出来,想要和自己来一场军备竞赛。
  历史上日本国有了一艘吉野号,这艘吉野号就是打败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可没想到这个时空之中,日本人居然又多了一艘和吉野号相等规模的“神奈川”号!
  这里面是有许多原因的,一来当然是慈禧太后存了挑弄之心,在琉球以及台湾事务上,还有长崎港时间,就屡次炮击长崎,摆出一副东亚老大,你不服我就用大炮和你说话的姿态出来,撩拨的日本人怒气万丈,一定就把中国视为了崛起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第二个,慈禧太后骄傲自满之余,也不免警惕,中国和列强的几次交手,从惨败到小败再到惨胜,再到大胜,这些进步,明眼人是不会看不清楚的,特别是在越南,算是和超级强国第一次正面交手,虽然中国占据了许多天时地利,可海军和陆军展示出来的强大战斗力,的确是让列强起了许多的警惕之心。
  特别是英国,从越南之战后,不仅仅是中国不想买军舰,英国也从此没有再出售超级吨量和最先进的军舰给中国,不仅仅是意识到了养虎为患的眼中后果,而且,英国人的尿性,谁都清楚,大陆均势战略,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太过强大来影响到区域平衡,进而侵害到英国的利益,所以英国从柏林会议被中国摆了一刀之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扶持起日本,海量的贷款和援助投入到日本之中,所以日本再次举全国之力,也能够硬撑着再买一艘“神奈川”号。
  皇太后连连说想不到想不到,历史上日本的强大,是因为英国想要防止俄罗斯在亚洲的强大,没想到,这一次日本被扶持的理由和对象,居然换成了中国。
  “这年头,想要装孙子都做不到。”太后摇摇头,“不过这也没法子,已经决定要逐鹿天下,就不能一直韬光养晦了。”
  若是一直韬光养晦,现在的非洲,就绝没有中国人可以占据的地盘了。
  所以这逆向的金手指开起来,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罢了,日本人想着借力打力,用英国人的援助,来咬住中国,借此来完成英国人的目标,又让自己趴在中国吸血成就自己,真真是打的好算盘。”慈禧太后眼神一闪,“原本呢,如果没有这个我,大约也能成,有我在,那么就是可惜了。”太后微微一笑,“小李子,日本人来使的哪一位是?叫什么?”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如今天皇的义兄,上代天皇的螟蛉义子。”
  “如果说,这个人死在了中国,你说日本国内,会如何呢?”
  李莲英大吃一惊,“这会造成两国纷争,只怕日本人是要强势起来的。”
  “纷争?这个时代,谁还怕纷争呢?”皇太后抚了抚衣裳,淡然说道,“自然是不能让他死了,不过可以给他一个教训,也让他们尝一尝咱们的民族心。”
  “英国人还不准备北上吗?”皇太后转了个话题说道。
  “总理衙门已经在洽谈了,预备着让一点东西出来,然后再在别的地方逼一下英国人,软硬兼施,这样想把英国人拉回来。”
  “不错。”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皇帝执政是有些样子了,软硬兼施,不卑不亢,英国人才不会被惹怒,也不会看轻了咱们,其实说起来,要对付英国人,倒也简单。”
  “老佛爷的意思是?”
  “传旨叫孟加拉国的人到印度里头去游荡游荡。”太后神秘地笑道,“他们就老实了。还有布尔地区,哦,那里咱们是没什么兵,不过也可以摆出姿态,我就不信,英国人会为了日本人做什么舍生忘死的事儿。”
  “老佛爷的意思,难不成英国人是为了日本人才如此做的?”
  “只怕是有这个意思,不然这一位副首相,也不会和神奈川号一起来亚洲了,他想借着自己的身份压着,免得神奈川号出现什么不该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怕咱们会动手。”
  李莲英温和地笑道,“咱们可是礼仪之邦,老佛爷心最仁慈不过,怎么会打劫过往的船只呢,这些英国人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那可难说,哎。”太后无奈地说道,“有时候这天朝上国的名号,也是一个累赘,如今倒是好了,佛祖要做,狗肉还想着要吃呢。”
  “我倒是存了想要打劫的意思,只是年纪大了。”太后捏着佛珠不停的转动着,“脸皮反而薄了,还真不好意思朝着日本人下黑手。”
  “日本人算不得什么。”李莲英眼神一闪,“老佛爷预备了那么多的后手,日本人只要敢动,那就没他的好。”
  “嘘~言多必失啊。”太后笑眯眯地说道,“罢了,便宜日本人了,这一次我就先不去管他了,可英国人不来,这万国大会,可就少了一块,终究是美中不足,英国人帮着日本人来压着我,我倒是也不能让日本人闲着,自己不好出手,请别人出手吧。”太后伸出手掌,偏过头,悄悄的对着李莲英说道,“花点银子,叫人如此如此,也算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了。”
  “老佛爷智深似海。”李莲英大拍马屁,“奴才这就去办。”
  “这些人啊,一点也不让人省心。”太后摇摇头,“要闹一闹,那就闹一闹吧。”
  虽然已经亲政,但皇帝每日还要上一两个时辰的课,李鸿藻和翁同龢徐桐还有王恺运四人,是汉臣里头的师傅,其余的骑射满文等另算,徐桐上的课最少,李鸿藻次之,翁同龢两三日就有一日来上,可毕竟不及王恺运,除却休沐之日,几乎是日日要来授课的,这信任与否,是一眼就瞧得出来的。
  这一日,王恺运就在勤政殿的“潜德书屋”里头,讲完了王莽篡汉的故事,他倒是不说汉朝什么气数与否,只是说王莽的新政如何,饶是光绪皇帝心里牵挂着事情,但还是被王恺运的话头吸引了注意力,一个时辰须臾就过,光绪皇帝闭上了眼,仔细回想了一番,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王师傅讲的透彻,史书都认为王莽企图篡汉,罪不可赦,可按照王师傅的专政,王莽这个新政,倒是有些可取之处,唯一自取灭亡之道,就是欲速则不达了。”
  “就是此理,王莽身处乱世,意图用滔天大手拨乱反正,奈何欲速则不达,故此功败垂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为学的意义所在,至于什么篡汉的,也只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须知魏武帝的评价,可委实比王莽高了许多。”
  “朕倒是觉得,王莽的许多新政,倒也不是不好,只是太超前了些,不能用在汉末。”
  王恺运微笑不语,“臣只是一得之愚,皇上可以搭配着其余的师傅一起参考着听。”
  皇帝还准备继续问有关于王莽新政的事情,可王恺运不搭话,他也不好再问下去,只是说起了他一直挂念的事儿,“王师傅大才,朕是知道的,昔日也曾任通政司使,九卿的位置已经当过了。”虽然通政司使这个位置是比较鸡肋的,但是王恺运昔日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了通政司的功能,通政司充当了中央办公厅的作用,委实是位不高而权重。“吏部的考评都是上等,朕意,想要王师傅再次出仕,来帮一帮朕。”
  “皇上谬奖了。”王恺运丝毫不吃惊,风轻云淡地说道,“臣一直在毓庆宫弘德殿为陛下讲课。”
  “仅此不够。”皇帝坚定的摇了摇头,“阎敬铭的户部尚书要退下来,孙毓文的吏部尚书,朕也不愿意他继续管着,这两个尚书,朕属意王师傅接管其中一个。”
  这就是帝师的好处了,其余的官员,除了日日见面的军机大臣之外,一辈子之中,能有几次完整的和皇帝说话的机会?呈现给皇帝朱笔圈定的人里面,皇帝只是看到过大部分的名字,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身为帝师,每天都把自己的学术灌输给皇帝,皇帝自然而然就会把师傅视为最亲密的人,日后登台拜相,帝师当然是皇帝最想用的人选。
  寻常的官员那里有可能这样的让皇帝出言,两个最紧要的部院尚书由着王恺运选,要知道无论是历朝历代,官帽子和钱袋子,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么多年来,吏部尚书永远是部院里面最有实权的一位,户部尚书则是最有钱的一位。这样大的机缘在别人那里,只怕是要眼红死了。
  王恺运微微一笑,鞠躬行礼,“多谢皇上抬爱,臣不甚感激,只是。”皇帝脸上的笑容微微凝固了一下,“臣实在是无意仕途,自然,皇上必然会以为,臣留在皇上身边只是为了当官,其实不然,臣只是想把心中所学,可以传授给皇上罢了。”
  王恺运所钻研的学问,皇帝其实是十分清楚,那就是帝王学,而且他所研究的帝王学,也绝不是宋明理学,这个帝王学跳出了宋明理学“全民教育学”的旧框子——指望数亿民众提高觉悟当尧舜是很危险的,仅仅是政治人物需要学习具备的一种政治学。这在某种程度来说,还是崇尚的是精英治国的理念。
  “昔日臣一直在皇太后幕下参赞军务,只不过在光绪九年出任通政司使,也不瞒着皇上,那个时候只是为了限制恭亲王罢了,绝非微臣出仕之本意。”王恺运继续说道,“故此在中法之战后,微臣办好了差事也就隐退了。”
  这是婉拒之意了,皇帝虽然知道王恺运素来之心意,可他也实在是无法,“不瞒王师傅,朕在外朝,能够舒展拳脚的机会不多,受限制的时候反而多些,若是没有几个体己的人去当差,只怕是越发难为了,王师傅若是不出山,朕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当差了。”
  “皇上不必担心,人贵有自知之明,臣的优点在于出谋划策,也绝非当差办事。”王恺运微微一笑,“孙毓文乃是皇太后的心腹,皇太后的亲信在朝中隐隐以他为尊,不能轻动。不过阎敬铭既然要退,吏部尚书也到了期限,这两个位置,倒是可以策划一二,臣保举一人,可以帮着皇上办事。”
  “哦,是谁?”
第976章
霸权本质(一)
  皇帝也是有些急了,如今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要将六部尚书的几个人抓在手心里,军机大臣,乃是宰辅,轻易动不得,六部尚书就好说话一些了,十年任期一到,无论如何也要卸任,既然官员有任免,那也就有操作的空间了。
  “还请王师傅明示。”
  “这内外都有一位人选,只看着皇上如何选择罢了。”
  “王师傅请讲。”
  “选人之前,还要问皇上,为何要换了户部尚书。”王恺运笑道。
  “自然是要花钱罢了。”皇帝倒也老实,实话实说。“自然是花钱。”光绪皇帝说道,“阎敬铭在此,颇多掣肘。”
  “那就是了,所谓选官,既要看官员的才能,更要看这职位的用处,若是不舍得花钱的户部尚书,在以前是合适的,如今看来,这一点却是不合适的。”王恺运说道,“在微臣看来,如今货币已经改制,纸币的成本极低,可以多发一些纸币出去,倒也无妨。”
  “这朕也曾考虑过。”光绪皇帝微微沉思,“东南富庶之地,按照户部和海关的统计,只怕是纸币已经够了,西北内陆,洋务之事不算太强盛,若是流通起来,倒也无妨,朕只是怕,怕这货币滥发了,新币会不值钱了,会影响朝廷的信誉。”
  “这倒也不怕。”王恺运微笑道,“如今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皇上就是下旨让大清银行再发一倍的纸币也无妨。”
  “哦?”皇帝来了兴趣,他也并不是一定要换阎敬铭,只是阎敬铭拿着不可滥发货币的理由,拒绝皇帝要多发货币,或者是说直接将银行印刷出来的货币直接给中枢使用,他希望的是可以把如今这不好花钱的局面给扭转了,若是谁做得到,他是一定鼎力支持的。
  “若是能够如此,把亲爸爸的清漪园修一修,然后别的地方也不至于束手束脚的,特别是这北洋水师,盛宣怀几次上折子要户部多拨付银钱,倒也不是朕小气,的确是少了一些底气要多给银子,军备重要,可内政也重要的很啊。王师傅若是能解决此事,如何当不得户部尚书?”
  “将藩属国都纳入户部管辖范围内。”王恺运说道,“就起码可以多发一倍的新币了。”
  皇帝却是有些不懂,“纳入户部管辖,你这话的意思是?”
  “皇上知道这新币不宜滥发,可知道为何缘故?”
  “一来是怕朝廷不认账,这是有朝廷的信用在里头的,朕虽然不懂财会,可到底前明的宝钞如何没用如同废纸,这是有前车之鉴可以看看的;二来,若是新币发行过多,大家伙一定觉得这新币不值钱了,原本十元而可以买到的东西,提价到十五元,这就是不值钱了。”
  皇帝能够领会到这个程度,委实已经很不错了,若不是忌惮着这个,和前明皇帝那样的无知,如今的新币也早就到了擦屁股都嫌硬的地步了。
  “皇上所言极是。”王恺运笑道,“户部发行货币,总是要考虑整个国家的盘子的,比如将一个国家比作一家银行,这收上来的税收就好像是存款,发出去的纸币就好像是放款,若是放出去的款子太多了,别人来取钱,银行没银子可以让别人领,这就是大麻烦,纸币就是如此,一般来说,可以稍微多发行一些,却不能发行过多。”
  “那王师傅说可以再发行一倍,这又是如何解释呢?”咸丰皇帝急切地说道,这一倍可不是小数目,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任何一个皇帝想要花钱的地方,比如这北洋水师的建设,南洋水师造船厂的研发,工部和交通部铁道部的大肆修建,就可以多一倍的银子,皇帝自然是十分心动的,“这和诸藩又有什么关系。”
  “大清国的盘子,如今还不够大。”王恺运笑眯眯地说道,“皇上也说了东南各地用的新币多些,西北内陆少一些,西北内陆那里就是诸多藩属国了,自然,西北那些地方的内藩,算不得什么,只是这些藩属国,比如南洋朝鲜等国,用的都是自己国家的货币,咱们的纸币,这些国家,大部分还是不认的。”
  皇帝眼中一亮,“要将各藩也一并纳入户部发行货币之范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9/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