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543

  “只有把票号钱庄全部归到中枢来管,才能真正的统一银钱之事,户部和大清银行才不会继续成为大商人眼里不屑一顾的橡皮图章,将来才能真正的把银子集中起来办大事!”
  胡雪岩睁大了眼睛,“下官是知道这里头的事儿的,以前隐忍不发,一来到底都是同行,不好做什么反叛的事儿,二来呢,自己个也有产业在外头,瓜田李下,若是对着票号的同行下狠手,比如阎中堂这样的想法,世人都会如此认为,我虽然不在乎,也问心无愧,不过,要顾及到朝廷的大计,故此忍耐至今。”
  胡雪岩担任这个“大清银行”的行长,外头的非议从未听过,首先自然是胡雪岩的身份,本朝虽然是宗室亲贵任命大官的极多,但是从未有一个宗室亲贵一跃之间就从白丁成为了朝廷大员,要知道八旗亲贵当着品级极高的内大臣以及领侍卫大臣或者是内务府大臣,这些听起来十分体面,而且品级极高,都是从一品上的,但是,这些大臣的职位不是带着走的,也就是你当了内大臣,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自然是享受从一品的俸禄待遇,但是你离职了之后,对不起,这个从一品的俸禄你就不享受了,而正经的外朝,六部九卿这些职位是不同的,只要到了这个职位上,就算你调任,原来品级的俸禄待遇还是不变的,当然了如果你贬官了,就不在此例。内大臣以及领侍卫大臣或者是内务府大臣这些还有一个问题,是十分辛苦的工作,要执勤守卫点卯随扈,听起来,好像什么大臣大臣,挺威风的样子,可实际上,不过是高级御前侍卫和家丁罢了。俸禄高,但是好像等同于加班费,忙的要死,还压力极大,万一关防有什么问题出现,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这些看似尊贵无比的大臣,此外太监宫女万一拌嘴生事,倒霉的是内务府大臣,所以这些大臣的差事当然有其优势,那就是可以经常见到皇太后或者皇帝,可这些世袭罔替的贵族来说,如果不想加爵位,干嘛要这么上赶着呕心沥血地辛苦当差。
  特别是慈禧太后垂帘之后,对于八旗亲贵,当兵的欢迎,内务府的工厂里做事欢迎,内大臣什么的,只要想干也都欢迎,但是外朝的正经职位,没有好好的历练的人,想当大官是不成的,饶是载凌也是许多差事都历练过,虽然不是从部院里头最底层的笔贴式做起,但是起码这员外郎、郎中等等中层的职位都是做过的,所以能够从宗人府再做到礼部的侍郎,再出任如今的山河总督,八旗的身份是有些作用,但是作用不大,在外朝来说,红带子和黄带子的官儿,比以前少了许多,更多的都是八旗底层这么些年新式的科举当官当起来的穷人家子弟,而且这些年四海升平,这个意思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一跃千里的军功可以分享了,这样的话,按部就班又重新成为了官员升官的普通凡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介商人,居然被慈禧太后拔擢为正二品的侍郎品级一样的银行行长,之后更是宠幸有加,又加封了户部尚书衔,这个意思就是享受从一品的尚书待遇了,这样的殊荣,怎么会不闹出物议纷纷。
  一个商人贸然登居高位,当然是说什么的都有,但是胡雪岩有布政使的捐官在身上,这么硬要掰扯道理,倒也勉强算得上,只是这个贸然当上侍郎的位置,到底是让许多人不服,再加上又是大清银行这个新设的部门,如今洋务办了这么多年,大家伙都清楚,什么衙门是最有钱,最有前景,那就是新设的部院,比如之前的理教院,掌管天下僧道尼教等人,每年的教务会议,理教院尚书被僧道尼们簇拥着,众星捧月,简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何况十分的威严,旧年有东正教主自持上帝使者,不听世俗朝廷管辖,入京叩见理教院尚书之时不甚礼貌大发厥词,又在北疆借故生事,理教院一道赦令,东正教三年之内不得入中国传教,已经在中国的,勒令归国,为了此事,俄罗斯外交部让驻华大使出面都不好使,最后东正教主不得不发出声明,“一定在中国政府的管理下合法有序的传教”这样才恢复了昔日的交流之权。
  教育部自然不用多说,第一败家子的名号不是闹着玩的,这银子是海水一半的流出去的,还有交通部和铁道部,还有邮政部,这些,可都是最红火的部院,新设的部院第一个有钱,第二个从无到有,容易干出政绩些,许多年没有新设部院,刚新设了部院,虽然只是二品的部院,但是也好歹是一个比什么鸿胪寺太仆寺要位阶高一些的,大家伙眼红极了,没想到,这个位置居然给了一个商人。
  越南大胜后,皇太后的威信如日中天,她下达的旨意无人敢违背,但这个昔日的东南蚕神想要成为天下的财神,众人艳羡之余,不免要好好审视一番,想要当这个行长,自己家这里头的票号如何处置?胡雪岩十分的乖觉,上任之前就将自家票号的所有业务都交付给了自己的儿子,孤身上任,私底下如何命令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此表态,倒也没什么可说的,之后主持银元的发行铸造,算的上是勤勤恳恳的,但是似乎也没多少水花可表露出来,别的部院在洋务开始之后,都是一日千里,发展的迅捷无比,而大清银行这个最有可能有所大作为的部院,不能是说没有发展,但在大家都是如此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那点发展就不见得多少厉害了。
  所以当然,胡雪岩的压力是极大的一方面要承担着没作为的庸才之名,世人都说胡雪岩这样的财神,还是做生意才能做的兴旺,想要当官,官运是不够的。
第877章
新币银行(一)
  这话里的是意思,自然就是让胡雪岩赶紧辞官别做,老老实实赚钱去就是了,想要在银行的位置上帮着朝廷赚到多少钱,只怕是不能够的。另外一耳光方面就是要被质疑有假公济私的嫌疑,慈禧太后出手解救阜康钱庄之后,基本上在浙闽两江一带,朝廷的许多经济上的事务,比如债券发行,比如税银的征收入库,基本上都是阜康钱庄在操作,这么看来,的确是有胡雪岩借公家之权,来肥自己的可能,这个谣言一直让胡雪岩不胜其扰,他的性子和左宗棠很像,都是当差不畏惧流言的,但是流言太多,影响自己的心情是小事,影响到朝廷的大业,影响到自己个的成就,那就是不好了。
  一个当差不利,一个中饱私囊,两个烦恼一直困扰着胡雪岩,于是趁着这次的好机会他准备一次性都打发了,“这票号统一归属朝廷,这是必然要做的,若不能都听着大清银行的号令,这个大清银行也没必要存在了,皇太后昔日下旨成立这个银行的时候,就说的很清楚,这是诸票号钱庄之母,任何票号钱庄都需听大清银行号令,不是只是面上的尊崇,新币的发行,横竖外头的钱庄都要反对违抗,还不如趁着这样的好机会,一股脑的定下规矩,遵守规矩的,自然是兴旺发达,不听命的,关张倒闭就是!”胡雪岩继续说道,“条例我已经准备妥当,中堂大人您看着若是可行,就请上奏给西圣吧!”
  “这。”阎敬铭饶是号称胆大妄为的主儿了,但是见到胡雪岩这样的方案,也是心惊肉跳,“我虽然在山西和晋商相处的极好,可这也只是私交,割舍了就割舍了,算不得什么,可你这里头,头一个,就要朝着自己的阜康钱庄开刀,这是你的基业,可是舍得?”
  大家伙听得不太清楚,云里雾里的,只是听到阎敬铭这样的话,难道是胡雪岩要丢下阜康钱庄?胡雪岩难道是圣人吗?
  胡雪岩点点头,这个时候他洒脱无比,任何人在做好了决断下定决心的时候都会洒脱无比,他开口笑道,“世人都觉得这财富非要独享不可,我却不是这么认为,任何存在地窖里的金银那只是死物,中堂大人最是清楚,金钱,要流通起来,才是最有价值的时候,我把阜康钱庄献出来,中堂大人也明白,我并不吃亏。”
  大家这时候是大吃一惊了,难道胡雪岩所谓的这个拿自己开刀,就是要把阜康钱庄献出来,孙毓文连忙第一个就开口阻拦了,“此事还要从长计议,胡大人,你为国效命的心思,咱们大家伙都知道的,无论如何,阜康钱庄献出来是您的私产,若是把私产献出来充公,外头的人,会如何想?难不成朝廷也和长毛逆贼一样吗?万万不可,这会影响到西圣的圣名的!”
  许庚身也十分感动,没想到胡雪岩居然有了这样的魄力,不过感动之余,也不免长叹,官场上想要成就一番作为出来,实在是比商场上难多了,胡雪岩是有心气的,也想干成一番事业,若不是如此,也不会想着把自己的产业捐出去了。
  “各位中堂大人误会了。”胡雪岩微微一笑,“下官也不是大公无私的圣人,名和利两件事儿,下官都想要,何况还有子孙需要照拂,这个方案,于公于私,都是便宜的方案,故此我先拿出来朝着阜康钱庄用,若是成了自然是最好的例子,若是不成,那么下官也自然不好意思继续呆在这里头,干耗着什么了!”
  阎敬铭点点头,把原本死命攥在手里的折子递给了其余的人,神色复杂的看着胡雪岩,按照职权来说,银行的权限,应该是属于户部的,在自己手里失去的职权,在户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上,任何人都是不会高兴的,自然阎敬铭还带着一点对于胡雪岩这种非正道出身官员的蔑视,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胡雪岩的确是有才干的,而且这个才干惊人,如今这个时候,他又要多了一样佩服胡雪岩的事物,那就是他的心胸,“你可是想清楚了?”阎敬铭站了起来,目视胡雪岩,“若是行了这个方案,将来这阜康钱庄就不是你说了算了。”
  “这又有什么。”胡雪岩笑道,“下官儿子们多大的出息,下官瞧得最清楚,与其这个家业将来败在他们手里,不如趁着我还能做主,拿了出来,只要这个票号还在,子孙世世代代锦衣玉食都不用担心,跟在朝廷后头,舒舒坦坦的拿银子岂不是最好?”
  ……
  那一厢军机处的值房有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而这里头,礼亲王要做的事儿就简单多了,慈禧太后请礼亲王坐下,又赐了茶,“前些日子瞧着内务府忙的很,说是八旗秀女的初选已经过了,现如今是怎么个章程啊。”
  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每到准备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内务府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内务府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因为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也必须经过逐层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内务府,内务府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听其自行婚嫁。
  “是,接下去就是等着复选了。”礼亲王说道,他从袖子里头拿出来了一个折子,他对着皇太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十分和气,昔日就闹出过要跪拜李莲英的笑话,所以虽然没有什么急才,但事先得到了消息,这时候奏对起来,十分从容不迫,“已经选出了六十三人进入复选,接下去预备着太后和皇上查看。”
  这个规模已经较之以前少了许多,礼亲王说出了缘由,“太后圣德,怜悯民间,除却供宫中选用的秀女之外,其余的都放回去,让外头自行嫁娶。所以内务府只留下最好的,其余的都撂牌子,送回家去了。”
  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前面一个赐婚的少了,那么接下去自然就是剩下后妃的候选人了。
  慈禧太后点点头,“六十三个,倒也不算少了,只是好不好?”她看了一眼光绪皇帝,皇帝有些局促不安,“家室品德自然是要紧的,但是这容貌也要好的才是。”
  当“秀女”二字映入人们眼帘时,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靓丽的容貌是否是当选秀女的主要标准呢?当然不是,非但如此,少女们爱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好色”也是极不名誉的,“美女祸国”从来都是帝王和他们的大臣们翻云覆雨的护身符,因而这一标准总在若即若离、讳莫如深的扑朔迷离中。乾隆四十三年,一位县学生员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皇后乌拉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致使龙颜大怒,但仍未忘记陈述那拉氏册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总之绝不肯承认自己好色。选妃选后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清朝是不流行明朝那样从小门小户里头选后的,除却死后追封或者母凭子贵加封皇后的,一般来说,都系出名门。不过慈禧太后是外貌协会的,从来都是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同治皇帝的后宫,都颇为美貌,孝哲皇后就是八旗之中出了名的美人,她是不会让不好看的秀女入选的。
  礼亲王显然是知道皇太后的审美的,开玩笑,最喜欢漂亮衣服漂亮珠宝首饰的皇太后,当然也最为青睐容颜姣好的秀女,“是,嬷嬷们都是按照皇太后的方式来办的。”他倒是不好说自己个也看过那些秀女,只是说嬷嬷都看过,“错不了。”
  既然礼亲王如此保证,慈禧太后满意的点点头,按照道理来说,军机首辅是不屑做这些内廷的小事的,但是礼亲王是宗室,又是皇帝的长辈,让他来办这事儿,最好,原本醇亲王也好办,但是他避讳的事儿多,故此这个事儿交代给了礼亲王,“选好日子相看了吗?”
  “下个月的初三日是好日子,只是下个月要起驾圆明园,倒是不知道如何处置,请太后的旨意,要不要挪到圆明园去选阅?”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由于众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车辆,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车乘坐。因此,乾隆时规定:“引看女子,无论大小官员、兵丁女子,每人赏银一两,以为雇车之需……此项银两……著动用户部库银。”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的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为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车树双灯,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秀女们乘坐的骡车则从神武门夹道东行而南,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北行,经北街市,然后再经地安门来到神武门外,这时,已是第二天中午了。当然了,太后和皇帝是不会折腾的,折腾的是秀女和内务府当差的人。
  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在圆明园里头选秀,倒是还没过的事儿,慈禧太后点点头,“不错,圆明园风光好,看着秀女们,更能增添容貌了。”她看着光绪皇帝,“皇帝自己个选就好,也不用我来掺合吧?”
  光绪皇帝脸上红扑扑的,“儿子那里懂这些。”他的声音小的犹如蚊子哼哼叫,差点都听不清楚,“还是亲爸爸做主就好。”
  “什么是我做主。”慈禧哈哈一笑,“你别不好意思,这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儿,过日子的是你,又不是我,将来皇后妃子是要跟着你过一辈子的。”说到这里,皇太后倒是有些失神,这么多年了,是不是以前也是这么和人说过?
  一时间她突然停住了声音,殿内静悄悄的,礼亲王从帽檐下悄悄的抬起头,只见到太后在沉思着什么,这个寂静不过是维持了一会,太后回过神,“你自己喜欢最要紧。”
  皇帝只是说请皇太后做主,礼亲王连忙说道,“历来的惯例,都是皇太后和皇上一起阅选的,这一次也按照以前的例子,奴才倒是觉得妥当。”
  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第878章
新币银行(二)
  按照之前的例子办就很好,光绪皇帝连忙说道,“虽然是儿子的后妃,但是将来这些秀女进宫,第一个要孝顺的就是亲爸爸,伺候亲爸爸起居的,若是亲爸爸不中意,这些秀女自然就不好,自然也就不能入选了。”
  这样的言论,在后世认为就是典型的“妈宝”,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比正确的事情,做媳妇的自然第一件事就是要孝敬公婆,民间尚且如此,何况天家乎。慈禧太后微微一笑,“你既然这么说,我也陪着你去瞧一瞧就是,不过呢我看看就好,怎么样都你自己个选就是。”
  接下去马上就要起驾圆明园,皇帝第一次负责这样具体的事务,兴致勃勃的朝着太后禀告具体的事宜,礼亲王也敲着边鼓,慈禧太后满意极了,点头说道,“皇帝看来是用心当差了,咱们去圆明园,看上去的确是小事一件,可这里头各部院的协调,内务府的操作,以及留守紫禁城和前往圆明园的人,都是要安排妥当的,要想做好这件小事儿,是极难的,可今个这么一听,我就知道你用心了,若不用心,不会知道这里头这么多的门门道道,你都说的出来。”
  “亲爸爸吩咐的。”光绪皇帝笑道,“儿子不敢不用心。”
  “如此就甚好,选秀的事儿,咱们接下去见了就算完了,算不得什么大事儿。”太后用护甲敲着炕桌的台面,台面平滑锃亮,上头反照出了慈禧太后的面容,她沉思了一会,“去了圆明园,比宫里头自由些,你除了日常看书,其余的事儿也要管起来,礼王!”太后吩咐礼亲王,“你瞧着,哪一部合适,交给皇帝亲自管一管,什么事儿就请示皇帝罢了!”
  礼亲王连忙答是,却也没有问要选哪一部,慈禧太后又发觉了什么,失笑起来,“真真是年老不中用了,皇帝在跟前,还来问你,皇帝。”她笑着说道,“你说说看,要办哪一部的差事。”
  皇帝连忙说道,“儿臣懂什么,都听亲爸爸的吩咐就是。”
  慈禧太后只是不许,皇帝这才思索了一番,斟酌着说道,“兵部和户部的事儿,儿臣是最不懂的,想着在这上头历练一番。”他慢慢地说道,边斜着眼打量着慈禧太后的表情,太后倒也没什么表情,只是礼亲王微微仰脸意味莫名的看了皇帝一眼,皇帝看明白了礼亲王的表情,连忙继续说道,“可这里头的事儿,实在是太难了,亲爸爸要筹谋新币的事儿,还有水师营造的事儿,儿臣怕弄不好,把事儿办砸了就不好了,还是躲懒请亲爸爸选别的差事给儿臣罢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呢?”慈禧太后说道,“这差事将来总要全交给你的,皇帝你可不能躲懒,要赶紧着学起来,不过你既然这么说,倒也是在理,兵部的事儿,如今没什么大事儿,户部呢,要发行新币,这个方案如何,还要听了胡雪岩他们的禀告再定夺,不过若是发行新币,各部院都要一体弄起来,这里头皇帝也要分担一些去,大家伙齐心合力的把这个事儿做起来就是。”
  皇帝点头应下,“这些年过来,我瞧着,什么事儿都比不上建设,建铁路建官道建房子,这些事儿呢,看上去的确是繁琐,但是繁琐里头,能学到如何处理轻重缓急,并协调各部院的关系,算得上的一件有挑战的事儿,也是极有成就感的差事,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样的成就感是最直接看得到的了,皇帝要不你就办工部的事儿吧?”
  “儿臣都听亲爸爸的。”
  这是要让皇帝在亲政之前先行找工部的差事管一管,太后点点头,“其余的事儿,也要多留意着起来,礼王,你安排工部尚书直接递牌子求见皇帝吧,什么差事,你们自己个议去。”
  礼亲王答下,“奴才先去瞧一瞧新币发行的事儿,是如何办了,再来请旨。”
  礼亲王退下了,慈禧太后笑眯眯的看着皇帝,“秀女的事儿,你自己个多看着,别不好意思,你是皇帝,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人,自然要选最好的女孩子陪在你身边,有些事儿我怕你着急,所以以前都不说,如今你也快大婚了,我倒是要说在前头,皇家最要紧的就是子嗣绵延,江山万代。”这话又是似曾相识,自己对别人说过,别人也这样训诫过自己个,“所以秀女不怕选的多,只要他们能生养,我都不会不喜欢的。”
  军机处的值房内,决定了接下去一百年中国金融货币格局的谈话还在继续,阎敬铭问胡雪岩接下去原本姓胡的“阜康钱庄”将来他说话就不算数了,这话虽然问的奇怪,倒是阎敬铭是知道胡雪岩不只是想要钱的人,昔日钱庄做的好好的,又有左宗棠照拂,根本是不用担心不赚银子的问题,为什么又要北上入京开票号,又要成立蚕丝公会,再和洋人们打擂台,如果非要找一个解释的话,那就是他根本就不是把赚钱放在第一首位,或者是到了他这样富可敌国的程度,接下去所图谋的不再是赚多少钱,而是要在某一个行业做成名垂青史的人物,现在求的是名儿了。
  军机处几个人传阅了这个折子,也被震惊到无言,胡雪岩说了这么一番话后,居然没有人接话,这时候礼亲王走了进来,见到大家伙不说话,不由得有些惊讶,“这会子围在值房里头不说话是怎么个意思?”
  这也是大家伙觉得礼亲王好说话的缘故,虽然多了一份亲切,但是尊重就少了许多,军机领班大臣不在,大家伙就不候着自己个开始商议起来;孙毓文把折子献给了礼亲王,“王爷请看,这是胡大人拿出来的新币方案,额,其实这倒也不算只是新币的方案,其余的事儿,他倒是。”孙毓文苦笑,“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一起给办了!”
  礼亲王原本还不知道这个搂草打兔子是什么意思,狐疑的接过了折子,仔细一览,不由得脸色惊变,他迅速的合上了折子,“这事儿太大了,咱们做不了主,马上递牌子求见,今个横竖大家伙都在,趁着今个齐全,就一起听皇太后的旨意罢!”
  于是军机处一干大臣们带着胡雪岩复又到了养心殿准备递牌子求见,到了东暖阁,皇帝已经离开了,慈禧太后有些惊讶,“叫你们商议事儿,这么快就商议好了?”
  “是!”礼亲王说道,“胡大人拿了一封方案出来。”他把折子递给了李莲英,“有关于新币发行的方案,我们议了议,实在是不敢做主,故此拿来请皇太后定夺。”他示意胡雪岩上前解释一番这个方案。
  皇太后打开了折子,耳边传来了胡雪岩的声音,“新币的发行已经准备妥当,银行的印钞机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马上开印,吏部和户部将百官教师军官的俸禄都该发新币,户部和海关征收税银也改成纸币,内务府一如此办理,但仅仅如此,不能克复全功,故,臣请旨,下令从阜康钱庄做起,改革票号钱庄行业,一统钱币之事!”
  皇太后还在低头看着折子,胡雪岩继续说道,“大清银行入股阜康钱庄,官股超过百分之六十,占主导权!”
  太后的眉毛抖动了一下,放下了折子,有些惊讶的看着胡雪岩,“这是做什么?我并不是强夺财产之人,无需如此。”
  “所谓改革之事,素来都是要杀鸡儆猴的,如今我在银行当差,第一棒若是不打到我,只怕将来其余的人都不服气,阜康钱庄乃是臣私人的产业,虽然如今我是支持中枢,但是将来如何,实在是不好说,与其用情感维系住,还不如用制度规矩维系住,继续让阜康钱庄和朝廷站在一块。”胡雪岩微微鞠躬,继续说道,“这怎么会是朝廷强夺微臣的财产呢,明明是皇太后仁德,赐给了微臣全家永世吃穿不愁的金饭碗啊。”
  “票号钱庄是一定要收归国家管理的,一纸空文,约束的少,最好的方法,无非是朝廷涉足其中,用官营的方式来涉足其中,这样一来,官营国有在这一行里头就有了决定性的作用,大清银行是不负责存贷款的,但是如果国营的银行办出来,到底是比民间的信誉要更高些,必然能够红红火火的。”
  “此外,还有这民间的票号钱庄,容易被挤兑,微臣昔日若是没有皇太后援手,只怕这时候已然成了孤魂野鬼,生死不知了,银号被挤兑破产害的是老百姓,如今市面上鱼龙混杂,有些钱庄只怕不是要存银子,而是要这些老百姓的性命,没有朝廷约束,将来风浪一大,倾覆者必然极多。”
  “洋人们的银行都是他们的朝廷照看着的,到了中国来,犹如巨鳄入江,肆无忌惮,不仅仅是微臣,许多人也是吃过洋人银行亏的,若是没有朝廷主持,这些人就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局面,到最后必然是被各个击破。”
  “臣这个阜康钱庄如今已经是发展到了瓶颈,靠着自己个想要再有什么作为,那是不能够了。”胡雪岩说道,“这一来是先自身做起,让外界少了些闲言碎语,二来,也是想着借这个东风,把阜康钱庄再扩大个几倍,这就是微臣的一点私心了。”
  皇太后从来不怕有人有私心,谁也不是圣人,有私心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儿了,胡雪岩说的很清楚的,这是公私两便的法子,阜康钱庄把他献出来和朝廷合股,看上去失了控股权,但是能参与到朝廷规划的许多事情之中,这个利益绝非是失去控股权可以相与之比较的。
  皇太后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才慢悠悠的开口,“阎敬铭,你怎么看哪?”
  “胡大人所言之事,可行。”听到太后发问,阎敬铭上前一步回道,“发行新币,微臣最担心的就是市面上的阻力太大,各票号钱庄若是不收新币,那么新币要迅速的推行下去,就是难办了。”
  的确是如此,如果市面上大家伙都不认可这个新币,还是要继续使用银元或者碎银子,那么这个新币的发行就是失败的,而这个情况是必然会发生的,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如果不再私人可以使用流通银子,那么钱息就无法自由的再吃到了,原本私人钱庄的银票是最吃香流通的,京城里头四大行的银票,比朝廷的官票还要牌子硬,见票即兑,绝不拖延,银票实际上就是私人发行市场认可的纸币,接下去,朝廷既然不容许银元继续存在,那么银票也不可能还和现在一样肆无忌惮的发行了,虽然不会全面禁止,但是受到限制的情况是必然发生的。吃不到钱息,票号和钱庄就断了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谁都会和你拼命的,当然,明面上是不敢造反,但要是使一些小动作,谁也防备不了。
  这是最周全的法子,所以孙毓文说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办新币的同时顺便把大大小小的银号钱庄一股脑儿的都梳理一遍妥善的管理起来,发行这头没有问题,流通那一头也没问题,这样的话新币使用就万无一失了。
  “单单靠着约束私人的票号,这还远远不够。”慈禧太后说道,“所以你还要加上一个国有银行的设立吗?”
  “是。”胡雪岩说道,“旧年皇太后南巡的时候和微臣说过,朝廷想要办大事,国有的银行是必不可少的,大清银行只管理发行货币,指定货币政策,而下头的国有银行必须要有,而且一定要占据市场的大头,阜康钱庄归属朝廷后,另外的也要多设置一些银行出来,用作管理引导,微臣已经想过,内务府可以先设一个皇家银行。”
第879章
新币银行(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