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543


第807章
升龙大典(四)
  群情粥粥,似乎大有中国皇太后若是不肯,就要长跪此处的架势,缅甸和暹罗、柔佛等几个大国的国王虽然不愿意,但在这个时候却也不能什么态度都没有,也连忙跪下来,做出了一副臣服的样子。
  慈禧太后环视一周,她的火钻耳环在灯光之下闪闪发光,似乎真的有一团火烧着一样,太后微微一笑,颇有自得之色,“好了,大家伙的心思我都知道了,都起来吧,别跪着了。”慈禧太后复又走回到了位置上,坐了下来,“本宫的意思很清楚,中国没有吞并藩属的意思,今日宣召让大家伙都来,一来呢,我从未和这么多各国之主在一起见面过,叙叙旧说说话;二来,给大家稳稳心思,之前洋人们在南洋厉害的很,如今却是不同了,南洋是南洋人的南洋,也是中国的南洋,不容许,也不可以让西方人在这里耀武扬威,以前水师没有成,所以帮不上大家伙,既然如今各国之主都愿意听中华号令,那么自然,往后的日子,就都由中国来帮助各位了。”
  黎道源迅速的站了起来,鞠躬行礼,“越南与中华永为父子之邦,若有违背天朝之意,必叫五雷轰顶,死无葬身之地!”
  “好了好了,何须说的如此?咱们都是一家子。”慈禧太后笑眯眯地说道,“好好过日子,和和美美的,就比什么都强。”
  慈禧太后举起了酒杯,准备敬酒,结果这个时候侍卫首领进场跪了下来,“监视吕宋国主的那些人已经全部拿下,现下就押在外面,请皇太后的旨,如何发落!”
  慈禧太后不紧不慢自己喝了一杯酒,“就地枪决,以儆效尤。”
  “嗻!”
  敬天殿外面顿时响起了一排“砰砰砰”的枪声,闹得大家心惊肉跳的,不少人的腿肚子都发软了,慈禧太后是若罔闻,命太监又倒了一杯酒,拿着赤金镶嵌红宝石的酒杯款款起身,她的衣裳在夜风之中飘然欲飞,宛若神仙妃子,“诸位国主,有一句老话,今个我倒是先说在前头,那就是。”
  “金杯汝共饮,白刃不相饶!”
  “来,满饮此杯!”
  慈禧太后携越南大胜越南之势,在升龙府大会诸藩,恩威并用,降服诸藩,不宣而战,先灭布尚道,再攻打吕宋,驱逐西班牙人,又护下兰芳,严令荷兰人不许骚扰兰芳并华人,荷兰不得不退到马六甲以南之地,至此,南洋诸藩尽数归顺,无人敢有违抗之心,吕宋苏禄等国虽然再三要并入中国,慈禧皇太后只是不许,“既然是父子之邦,就没有父亲贪图儿子家财产的道理。”诏令不许,命各国和睦相处,并且互通有无,南洋防务均由中国承担,所在国提供粮草,中国绝不干涉诸国内政,理藩院只是负责各国外交之事,其余经济政治均不干涉,此乃善政,诸国没有不听命的,有越南苏禄等过珠玉在前,各藩属国也迅速的真正臣服于中国,几十年之后,南洋尽数为说华语写中文之地,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南洋诸国除了马六甲一地外,其余的尽数归心清国,这是中法战争胜利之后的最大战果,从此两广浙闽才是真正成了不设防之地,南洋之通道,要想越过这些藩属国的眼睛而突袭进攻东南沿海,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这事办好,就再无什么要紧的事情了,慈禧太后第二日就摆驾离开升龙府,将越南还给了黎道源,黎道源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看中了学妃,吞吞吐吐的来请求将学妃留下,赐给他作为妃子,这是小事,自然没有不肯的,再者学妃为前朝嫔妃,今日又为黎朝开国君主之妃,也算是安抚人心的一种,只是不知道阮文祥心里是如何所想,学妃颇受黎道源恩宠,没几年,就诞下后裔,黎道源大喜若狂,亲自捧着这个男婴入京朝见,并让自己留在京中的母亲看护,从此,黎朝世子均住在中国,要不在京师,要不就是桂林府,成为定例。
  慈禧太后离开了升龙府,前往海防港,祭奠在此地战死的两洋水师战士,其景令人震撼,随行的大清日报记者在报纸上的随军记录连载之中这样说的,“其天澄碧,其海泛白浪,海天一色,两洋水师军舰均鸣笛致敬哀悼阵亡战士,港内已经立好墓碑,皇太后亲自拈香祷祝,礼毕之后,突然狂风大作,绢花飞舞,直上九霄,宛如玉龙飞天,英灵不远,庇佑中华,诚哉斯言!”
  随即慈禧太后在两洋水师的护送下,缓缓北上,先到了钦州,看了看冯子材的故居,又召见了冯子材的妻子,勉励感谢,随即到了广州,参观佛山公会,鼓励他们把企业办的更红红火火,并且欣然题词,这次返京,就一路都是坐船了,但是行的极慢,从广州到了梅州,又到了马尾福州等地,随即突然转向东边,突然到了澎湖,然后再往东,靠近了台湾,虽未登岸,却是沿着台湾岛的西海岸一路北上,再到了温州,温州此地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家庭式作坊,慈禧太后视察之后,发表了一个重要的讲话,然后继续北上,宁波,杭州,上海,到了南京,沿着京杭运河北上,沿途的重镇都进行了查访,后来朝廷将这些视察之中的讲话编撰成了书籍,称之为《南巡圣录》。
  等到慈禧太后到了通州的时候,已经是秋天过了重阳节,北国已经有了寒露冰霜,在广州和法国人谈判的郭嵩焘传来了好消息,中法经过了差不多半年的谈判,终于敲定了《中法广州条约》,全文呈送御前圣览。
  这个条约算是正经的一个战争之后的条约,当然是战胜了之后的正经条约,若论意义,和之前宣宗皇帝第一个签订的《江宁条约》差不离,只是今年不同往日,胜负之势逆转,扬眉吐气人的轮到了中国。
  重阳节过了,在西洋历法里面,已经是十月下旬,此次的条约为了和之前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北京条约予以区分,又被称之为“中法新约”。
  选在广州,是极有深意的,这个地方经历了虎门销烟,此事成为外国侵略中国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战斗也在这里,关天培为国捐躯。可以说,这是一个惨痛回忆的城市,是几十年来堕入深渊的开始,也是耻辱和羞愧夹杂着的城市。
  “大清国大皇帝、大法民主国总统,前因两国同时有事于越南,渐致龃龉,今彼此愿为了结,并欲修明两国交好通商之旧谊,订立新约,期于两国均有利益,即以光绪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奉旨允准者作为底本,为此两国特派全权大臣会商办理……签订条约如下:
  第一款,越南为大清国之藩篱,主权在大清国,此事为中法两国共同确认,同时法国保证不会再在越南再生事端并谋求政治权利;
  第二款,越南全境主权为升龙府政府所有,承认法国在西贡的治权,平顺、平阳、平福三省之南的南圻地区租借给法国政府使用,租金每年十万法郎;法国方面可以在西贡地区保留一千人的陆军士兵并不超过两千吨的军舰吨位总量,若需增多,须向中国申请之;
  第三款,大清国允准西贡法国商人及法国保护之商人并中国商人运货进出。其贸易应限定若干处,及在何处,俟日后体察两国生意多寡及往来道路定夺。须照中国内地现有章程酌核办理;
  第四款,法国赔偿大清国款项4500万法郎,画押之后六个月支付;转让2.6%的苏伊士运河股份支付给大清国;
  第五款,大清国应妥善安置法军俘虏,并且帮助其顺利抵达西贡重返法国;
  第六款,中法现立此约,其意系为邻邦益敦和睦、推广互市,现欲善体此意,中法约定,由法国在越南负责建设不少于三百公里的铁路工程。彼此言明,日后若中国酌拟创造铁路时,中国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其招募人工,法国无不尽力劝助。惟彼此言明,不得视此条系为法国一国独受之利益。
  第七款,此约一经彼此画押,大清国海军立即奉命退出金兰湾,并除去在海面搜查等事。画押后两年内,清兵必当从越南全行退尽。
  ……
  第十一款,中、法两国前立各条约、章程,除由现议更张外,其余仍应一体遵守。至此次条约,现由大清国大皇帝批准及大法国大总统批准后,即在中国京都互换。”
  王恺运抑扬顿挫的把整篇条约宣读完毕,果然大家伙对这个条约十分的满意,阎敬铭是管账的,四千五百万法郎,折合银元大约是八百万左右,这个银子算到对法作战的明面账本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是多多少少有了补贴,当然他没高兴太久,这笔钱子只是在账面上,实则没有到账。再者这个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和之前从英国分来的那个股份不同,这个股权的钱息,慈禧太后已经说清楚,归属户部使用,所以,这里是细水长流每年都固定有笔银子的,不管是拿来归还债券的利息,还是做别的事情,都很妥当。
  远在越南的黎道源也十分满意,昔日黎朝,一直搞不定内部的诸侯势力,又有郑主,还有什么阮主,黎朝国君和周天子差不多,只控制了都城附近的一带,如今整个越南都归属黎朝,虽然留了一小块给法国人,可饶是如此,和以前也是天壤之别。
  在广州全权负责谈判的左宗棠也十分的满意,他自认为大约这是他晚年最辉煌的一件事情,代表中国打败了法兰西,又代表皇帝在条约之上签字画押,将条约签订,自己绝不会和琦善那样倒霉,而必然会荣耀返京。
  军机大臣们也很满意,特别是随驾的一干军机大臣,虽然没有上过战场,可参赞军务又伴驾随行,这功劳慈禧太后都是瞧见的,将来必然有所封赏。
  冯子材和刘永福自然也不必说了,令人奇怪的是法国国内的民意主基调居然也十分的满意,第一,这个赔款的金额比之前的价格低了三分之二左右,第二,中国也开放了西南各省之中的钦州、凭祥等地作为法国的专属通商口岸,还给了法国在越南修建一条铁路的机会,这对工商业也是一个利好,最要紧的还是法国人一直希望的西贡府还保留在自己的手里,虽然地盘有些缩水,但是还有这样一个东南亚的桥头堡,能够体面的在这里有一块殖民地,在战败的情况下,中国人的条件不算苛刻,而且军事和财政委员会的大佬都清楚,这笔款项根本就没有支付出去,中国方面还支付了五百万法郎,补齐了五千万法郎,重新向法国购买了所有的远洋海军技术图纸和相关资料。以及几艘正在建造之中的大型铁甲舰,也都低廉的价格卖给了中国。
  这里面的密约是必须要在正式条约签订之前签订的,所以,中国相关的人员已经前往法国的各大军舰制造厂接收资料了。
  慈禧太后当然也很满意,她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秉政多年,没想到见到了如此大的战果,居然还是忍不住心脏怦怦怦的直跳,她深吸了几口,点点头,“很好,这一战,咱们不仅胜了!还把想要的都拿来了,这都是大家伙一起的功劳,我可以这么自豪的说,洋人们想要随便欺负我们的时代,接下去是不可能会有了。”
  群臣恭贺,慈禧太后笑眯眯地说道,“且不用这个时候恭贺,等回到京中再好好的热闹一番,把条约递送京中,准备用印,交换用印之后生效。”
  “告之全国,宣大捷!”慈禧太后慢慢站了起来,眼中全是坚毅骄傲之情,“越南战事就此结束!”
第808章
庆寿贺捷(一)
  九月一十一日,慈禧太后到达京师,光绪皇帝,监国大臣醇亲王、亲贵大臣,军机内阁,六部九卿尽数到齐,在郊外迎接,御驾到了神武门入宫,慈禧太后顾不得休息,马上在养心殿升座,宣布中法达成谈判之事,命礼亲王,军机处会同礼部、吏部、兵部准备嘉奖有功将士和后勤官员,礼亲王随即上奏,“今年乃是皇太后五旬圣寿,应该早早就准备着庆祝大典,奈何法人肆虐,故此不得不拖了下来,眼见着马上就要圣寿月了,皇太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劳苦功高,如今既然大胜,两国议和,再无战事,奴才以为,将庆祝圣寿和犒赏将士一起操办起来,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这个建议不错,大家伙都觉得可行,慈禧太后的生日是十月初十,恰好还剩下一个月,时间当然是匆促了一些,可将大胜和庆祝生日结合起来,慈禧太后必然喜欢。
  果然,被礼亲王揣摩到位了,慈禧太后笑容满脸,“这事儿办的好吗?原本我是不准备过这个生日的。”
  “必然办得好。”礼亲王连忙立下军令状,“办不好,请撸了奴才的宝石顶子!这样的喜事,实在是千古难遇,请西圣好好瞧一瞧底下人的办事当差吧!”
  军机领班大臣这么说,自然就没有什么难的,一声令下,差不多整个顺天府到天津省再到直隶,都忙乎开了,其他的地方倒也没什么特别骚扰,只是要将道路和相关公共设施修缮一番,务必要搞的光鲜亮丽,这个当然是面子工程,但是面子工程,到底还是有些用的,直隶的官道许久没有修缮,趁着这个时候好好整治了一番,之后全国各省都因为为了迎接慈禧太后寿诞,将各地的道路进行了新建扩建或者修缮,几日之间水泥供不应求。
  天津到京师的接送归国战士的火车已经安排妥当,好几条火车专门被交通部拨了出来,刷了金色的油漆,十分耀眼,作为各军战士的专列,在天津候着,除却必要的防守之外,南洋水师也纷纷北上,各地轮船招商局,比如广州福州宁波上海等地的轮船局,都义务南下搭乘战士北上,这样分批分次差不多到了十月初的时候,除却驻扎当地的新军士兵之外,其余的新军和黑旗军萃军的将领都已经北上,从天津出发到了京师。
  冯子材和楚云飞虽然年龄差距甚大,可最为投契,两个人就呆在同一个包厢里头说话,快到了京师地面,火车慢慢的慢了下来,楚云飞正在低头看着报纸,冯子材原本在喝茶,结果无意之中瞄到了外头的场景,不由得微微一愣,嘴角的茶水滴在了胸前。
  “外头怎么会这么多人!”冯子材撅着屁股看着玻璃外面,外面铁轨的两旁都已经站满了人,各个朝着火车上热烈的看着,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彩旗挥舞着,叫喊着,声浪开始一股又一股的涌入了车厢内,大家伙都站了起来,看着外面的场景。
  楚云飞放下了报纸,见到冯子材不顾及形象的趴在玻璃窗户上,不由得取笑道:“老将军,注意素质,您这个是演大壁虎呢?趴在玻璃上,差不多整个脸都要贴上去了。”
  “外头,怎么怎么会这么多人?”冯子材结结巴巴的问道,火车汽笛轰鸣,表示火车站已经到了,楚云飞见到外面的如此多人也觉得奇怪,不过既然是冯子材发问,他倒也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晓,只是说道,“嗨,这有什么稀奇的,这些人想必都是来欢迎咱们的!四九城里头,吃饱了闲的慌的人,不少!估摸着想着见您冯大将军呢,听说冯将军还有一位小女儿,长得很是秀丽,皇太后都赞许过的,说不定这些人得了消息,都要拿着东西来提亲呢,瞧见没有,人家鼓乐班子都请来了!”
  这时候冯子材可没空和楚云飞斗嘴,外面的人越来越多,火车终于停了下来,却已经进入了人海之中,包厢的大门被打开了,李云龙走了进来,他那冷冰冰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丝激动的神采,“冯将军,楚云飞,马上准备下车,西圣有旨意!”
  两个人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整了整衣服,方弘毅、李云龙、吴长庆、楚云飞、冯子材、刘永福、唐景崧等依次下车,到了站台,维持秩序的警察已经将此地挤出了一块空地,警察们手拉着手,外面全是人,等到这些人下了火车,见到一个欢呼一声,北京火车站的屋顶险些被欢呼声掀翻。显然这些人都是自发来迎接战胜归来的士兵将领们的。
  “是冯老将军!西圣爷题诗的那一位,白发苍苍,可到底是精神抖擞啊,真不愧是唯我冯大将军!”
  “那个胸前绣着一只鸟儿的官儿,应该就是唐景崧,今之班超!”
  “新军的个个都是好汉!瞧见没有,那个阴沉沉的应该就是李云龙将军了!听说他一刀就把法军副元帅的头给砍下来了!”
  人声嘈杂,热闹非凡,原本开始大家伙都是各喊各的,到了最后也不知道是谁,振臂一呼,“新军万胜!大清万胜!”
  “新军万胜!大清万胜!”
  “新军万胜!大清万胜!”
  新军的士兵们陆续从火车上下来,在站台上排成几列,十分整齐,站在方弘毅等人面前的一个礼部官员,摊开了手里头的黄绫圣旨,“有旨,诸将听旨!”
  新军自方弘毅以下,尽数单膝跪地,外面的人也安静了下来,听着朝廷有什么旨意,“新军北上,先入丰台大营休整七日,为庆皇太后五旬圣寿,贺越南大胜,奉皇太后懿旨,十月初一至初三日,新军士兵入长春园、绮春园游览。初九日再行大典,钦此。”
  大家伙顿时轰然出声,天家的园林,居然要开放给新军士兵游览了?这是多大的福气!
  要知道等闲人是进不了皇家园林的,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人可以尽情游览长春园、绮春园,凡是入园子当差的,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或者让你可以到处瞎晃荡,从古至今大约也没有帝王愿意将自己的园林开辟出来给外面的人游玩,昔日香山的景宜园改造成英烈祠,那里大家伙时常逛,这就已经是四九城可以吹嘘的事情了。
  外面的围观群众接连发出惊讶佩服并且懊恼的语气词,新军的将士们是大清的功臣,入园子自然是没问题,可惜的事儿,咱们这些人,怎么就没福气进园子瞧一瞧了?这可真是气死嫉妒死了!
  这些人的心声似乎被礼部的那个官员听到了,他狡黠的一笑,又拿了一卷文书出来,“皇太后懿旨,万寿节日,大胜亦是节日,此番大胜,除将士用命之外,和臣民踊跃支持是分不开的,故此,下旨命内务府在十月初四至十九日,开放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静明园、清漪园五园,供百姓游览。”
  这可是实在是天大的福气!大家伙顿时都坐不住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如今的朝廷,如今的皇太后居然会开放园林给臣民游览,这,真是,大家伙震惊的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一时间,场内寂静无声,只是这样的安静维持了一会,巨大的喧嚣声顿时响了起来,大家伙纷纷鼓掌,掌声如雷动,还纷纷挥舞着手里的彩旗,“万岁!万岁!”
  “万岁!万岁!”
  新军士兵们陆陆续续北返,南下组织作战的官员们也尽数北上,准备封赏,这个时候外头谣言四起,说什么都有,不过也无人理会许多酸话,这么多人对于中法战争的结果十分满意,自然失意的人也极多,比如英国,就对于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转让表示了反对,奈何两国已经同意,自然就没有办法来反对马上就要生效的条约,国内么,八旗改革之中受挫的势力,以及因为北宁惨败而下台的恭亲王一党人,当然是有些失落了。
  这些且不去管他,到了十月初,礼亲王上了一个折子,说明自己才疏学浅,当不得军机领班大臣,愿意退位让贤,举荐左宗棠入值军机,担任领班大臣,自己退居次席。慈禧太后十分惊讶,再三挽留,礼亲王执意不肯,于是太后下诏,命左宗棠为军机领班大臣,于是,几十年之内,第一位汉人军机首辅出现了。
  时间过的极快,没多久,就到了十月初九日,这一日早上,慈禧太后先去香山的英烈祠上香,越南战死的将士官员等入奉灵位,下午两点慈禧太后登大清门,在棋盘大街上阅兵,新军气势如虹,十分威严雄壮,昭显武力。
  到了晚间,就是赐宴的时候了,慈禧太后在储秀宫收拾妥当,换上了吉服,今日赐宴不是在重华宫这些后宫嫔妃玩乐的地方,而是选在了前三殿之中的太和殿,这是规格最高的地方,原本内务府和礼部的意思,就放在乾清宫,这是皇帝每年正旦赐宴的地方,规矩什么的,刚刚合适,慈禧太后却是不同意,她的原话是:“地方太小了!”
  于是就改在了最宽阔,最庄严的太和殿,今天的吉服是大红色的五龙团服,头上是一色的金首饰,头顶的金凤展翅欲飞,威震天下,朝珠献了上来,一切都已经收拾好了,李莲英来报,“太和殿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这个天气,在外头吃,会不会太冷了?”慈禧太后戴上了金护甲,问李莲英。
  “虽然是天气冷了些,可倒是还是秋天,御膳房早就准备好了,多用锅子,不能让大家伙吃冷的受了风寒。”
  慈禧太后点点头,“如此甚好,皇帝那里呢?收拾好了没有。”
  “已经从毓庆宫出发,来迎接佛爷了。”
  “不必来迎我了,让他径直去太和殿吧,今日大宴,和往日不同,不能咱们娘俩都晚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