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543


第722章
日报三篇(二)
  说起来,景寿是属于默默当差不惹是生非的那种人,这也是慈禧太后看中他的地方,交通建设,还有工部诸事,算起来是最有油水的岗位,景寿为人倒也不贪,只是兢兢业业干活,凡事虽然是只求无功,不求有过,看上去似乎是没有闯劲,但是能把上头交代的事情有条不紊的办好,这就是极好了,没有银钱当然办不成事儿,但是有了银子,这个建设想必就是简单极了。
  慈禧太后点点头,“这里头的官道要顺顺利利,不要省银子,如果能够日夜开工就这样做,薪水可以略高些,加快工程进度。”
  有了银子什么都好办,只是有一样,这银子能够收的上来吗?礼亲王有些疑惑,当然既然是军机处办的事儿,他也不好说不支持,“等到户部的这批债券出售的时候,奴才先认捐五千两。”
  礼亲王十分凑趣,别人也不好不说什么,几个御前大臣,惇亲王和醇亲王还有伯王也不好不捐,纷纷认了多少银子,其余的人并非王爵,没有另外的俸禄的银子,表面上都是靠着当差的银子过活的,心里不免微微叫苦,只是这位领班军机说了如此好的话,他们也不好不捐,几千几百的都捐了。
  慈禧太后十分满意,军机大臣自然不能是大出血的人,但也不好不购买债券,这样有了效仿的例子,起码表明中枢的同心同德的,旗帜的作用十分到位,“臣工们的心思我都明白了,这不过这不是认捐,而是细水长流赚稳钱的法子。”慈禧太后笑道,“大家伙拿俸禄都不容易,比不得你们几个王爷家大业大。”慈禧太后看了看几个亲王,“尽力而为就好,荣禄。”慈禧太后看着站在后头不说话的兵部尚书荣禄,“这次大战的赏格要先发下去,然后另外两镇行军的速度,要再盯一盯。”其余没什么事儿了,慈禧太后就发话了,“忙了一天了,接下去还有的忙,越南的事儿,没结束,只怕这差事还有的忙,大家伙都跪安吧,阎敬铭留一下。”
  显然户部的事儿,还有要陈奏的,礼亲王世铎带头鞠躬,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都一概退了,慈禧太后这才对着阎敬铭说道,“债券的事儿,要办好,如果不成,总是要先找人顶一顶,把前头的声势要造起来。”
  世铎其人,不能说他怀着私心,只能说他比较怕死,凡事都不愿意出头,也不会做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如果他知道了债券的事儿有什么反复,或者说债券有可能会发行失败,只怕他会立刻做壁上观,这当然不是说世铎会做反对的事情,就怕他暗里地不用心帮衬,所以,有些这里头的困难事儿,慈禧太后不乐意让他知道。只是单独和阎敬铭说。
  “是。”阎敬铭点头说道,“启禀西圣,微臣之前在山西当差,晋商那里有些熟络的,微臣已经放出风声,要晋商率先来购买一部分,此外,佛山公会最是积极,已经早早守在了户部,说要先认购两百万两的债券,有人带头买,自然也会有人跟着上来,那么,想必不在乎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阎敬铭微微苦笑,“这债券的事儿,原本是西圣您想出来的法子,却要户部来做,让外头以为,是臣的功劳,微臣以为,内务府来当这个差事,有皇家的招牌,最是可靠。”
  “内务府办这个?只怕是有人会以为我缺银子花了。”慈禧太后微微一晒,“变着法子要把钱收罗到内务府让我挥霍呢,这事儿,不能我来办,再者说了,为臣者自然要为朝廷,为国家,为主上分忧,你阎敬铭号称财计第一,救时尚书,怎么,这个担子还怕担不起吗?”
  “微臣决没有这个意思。”阎敬铭沉声说道,他的样子是一等一的丑。满脸麻子,鞋拔子脸上坑坑洼洼不说,还长了一个癞痢头,他虽然官声甚好,当差也是出类拔萃,但是每次到了吏部的大挑,还未等到阎敬铭上前,户部的堂官就一声喝,“阎敬铭下去!”以表示不愿意见到阎敬铭的嘴脸,若非如此,他早就可以拜相尊称中堂了,要知道,阎敬铭可是道光年间的进士,若是论资历,只怕朝中无多少人可及,何至于这些年来才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若非甲申易枢,只怕现在还没有拜相的机会,他靠着自己的功劳,因此他也越发的愤世嫉俗,才掌印户部没有多久,就把户部里头宝鋆的铁杆,号称四大金刚的户部司官的姚觐元、董俊汉、杨洪典及旗人启山一概弹劾罢免之,一时间朝野震惊,“当差是微臣的本分,虽然在军机大臣们面前这样说,但是微臣细细算过,这一亿八千万两白银,其实还是保守了一些,微臣以为,起码可以发十倍的财政年度收入,也就是说,足足可以再发十倍的一亿八千万两,财政上还款也不会吃力。”
  “这个事儿,我也如此认为,只是凡事开头难,眼下还不知道债券卖得动卖不动,如果若是卖不动,只怕发太多,反而成了笑柄,这样对于朝廷的威信也是有损伤的,另外有件事儿,也要特别主意,洋人们的商行,只怕不会无动于衷。”债券的本意就是把民众的存款和积蓄掏出来,把积累不用的现金收到国家的手上,国家再把银子通过建设工程、购买军工制品这种方式花出去,促成货币的流通,如此以来,能够让市面上的资金充裕,不至于和以前一样,银子多的只能用坛子装着深埋起来,“和他们抢银子,只怕是他们有意见,如果有什么小动作要和我们打擂台,这事儿就说不清楚了,再者国内的钱庄只怕也有意见,把银子收了去,他们吃什么,这一节倒是不能不防。”所以这把钱庄做的炉火纯青的晋商,只怕是第一个不愿意看到户部犹如吞天之兽把银子都吃进去的事情发生。
  “所以晋商那里只怕也不可靠,如果能够拿出来,也不会很多,我们这是和他们争生意呢。”慈禧太后看的清楚,这个国债的事儿,在中国是第一次试验,虽然有风险,却不得不上,不然每日长江之水一样的银子流出去,只怕没有多久,国库就要枯竭了,到时候又像道光皇帝一样,因为没有银子所以不得不对外战争之中妥协?这可是慈禧太后最不乐意见到的妥协原因,她宁愿因为战争失利而妥协签订合约,也不愿意说因为缺钱而被迫停战,这实在是可以足够笑到下个世纪的笑话,实际历史上中法战争的失败,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没钱继续支持前线作战了。
  “所以先看一看,看看大家伙的架势如何,再做定夺,日报上连续三篇,一是大捷,二是冯子材的英勇故事,三来就是国债发售,这三件事儿,层层递进,想必可以引起一点波澜。”把购买国债和报效国家联系起来,太后果然是十分阴险毒辣的,起码在普通百姓看来,花点钱购买债券,又可以支援国家,又可以自己赚点利息,实在是两全其美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两个人正在说话的时候,夏守忠捧着一份电报进了养心殿,送到了慈禧太后的跟前,“广东急电。”
  慈禧太后接过了电报,打开一看,眼神一凝,随即合上,“好了阎敬铭,你跪安吧,有什么事儿,你径直上奏就是。”
  阎敬铭退了下去,慈禧太后站了起来,吩咐夏守忠把李莲英叫来,她自己到了西暖阁,坐在了紫檀木的大案后头,又翻开了左宗棠的电报,轻声的读了上面的两句话,“臣左宗棠请西圣救胡,胡此人才干了得,若搭救之,他必为朝廷所用。”
  “胡?”慈禧太后微微沉思,就连宫女送了润喉的银耳羹上来,都恍然不知,“胡?是谁?胡雪岩吗?”
  李莲英不多会就到了,垂着手站在御座跟前,慈禧太后一挑眉,抬起了头,“上海哪里,胡雪岩有什么情况?”
  “日本意大利蚕丝大丰收,胡雪岩收购的蚕丝都压在了手里卖不出去,他的票号银根紧张,现在已经被挤兑了?”
  “挤兑?”慈禧太后不免皱眉,“他虽然是捐了五十万两银子给左宗棠,又借了一百万两银子到广东,这点银子,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吧?再者说,票号是财源滚滚的,也不至于无力支撑,怎么会这样?难道是他的摊子铺的太大了?”
  李莲英回道,“这里头有法国人在捣鬼,要把蚕丝的定价权拿回去,故此一力要把胡雪岩打倒彻底不得翻身;意大利的蚕丝丰收确凿,但是这日本的蚕丝丰收,只是一个架势罢了,准备运到上海的蚕丝,只是日本历年国库存下来的,这是为了让胡雪岩好看,才硬着头皮出售的。这两个消息一出,的确是对蚕丝的生意有极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微微冷笑,“那么说来,日本人要和法国人一起来个连吴抗曹了?暂时别管他,日本人只怕还有后着,我们见招拆招就是,不过就算如此,想必胡雪岩也应该有法子抵御,不然他的蚕神之称那里能轻飘飘的得来的?只怕。”慈禧太后看着李莲英,“还有别的人掺合在里头吧?”
  “还有两人。”李莲英直言不讳地说道,“一个是宝鋆。”他微微抬起头,窥了一眼太后的脸色,“还有一个是李鸿章。”
  “哦?”慈禧太后初听十分的惊讶,仔细想想,却又十分的合情合理,管钱的前任户部尚书中枢大臣,把上海视为自己禁脔的浙闽总督,一个是地头蛇,一个是过江龙,拿捏起胡雪岩这个商人,的确是最适合的,对于这几个人出手对付胡雪岩,慈禧倒是不太惊讶,她只是十分惊讶一件事儿,“这么说来,这两个人是和法国人搅在一块,要让胡雪岩倒霉了?”
  “按照宣礼处的消息,只是各方顺势而为,并没有相互串联之事,宝鋆原本只是为了给左宗棠一个难堪,而李鸿章……”李莲英说到这里,停下了话头,不再说了。
  “是为了对付左宗棠是吧?”慈禧太后了然的点点头,“听说是什么,倒左先倒胡?”
  “另外这两人本身也是不对付,包括南洋水师和杨白案,胡雪岩都高调的紧,跳着和李鸿章作对。”
  “濯实啊。”慈禧太后拿起了银质的小汤勺,低下头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银耳羹,这是储秀宫管小厨房的老太监张福亲自熬制的,慈禧太后每日都要喝一碗,她旗头上的翡翠碧鸾衔灵芝钗字熠熠生辉,碧鸾口里衔着的青色灵芝穿成了一串长长的米粒流苏,在慈禧太后的额头前轻轻摆动,她喝了几口,从宫女的手里接过了手帕,擦了擦嘴角,摆摆手,让宫女把银耳羹端出去,慈禧太后喊着她自己亲自给李莲英取的字号,“你平时里收了李鸿章多少银子啊。”
  “李大人三节两秦都会送一万两的银子给奴才。”李莲英直言不讳地说道,“每年大概有七八万的银子。”
  “他也算是大方的了。”慈禧太后就问了一句,也就不再就此事再评论什么,她点点头,“这些人,看风头的功夫真是厉害,但凡只要有人露出了一丁点的破绽,就迫不及待的扑上去要把猎物的喉咙咬开,置猎物于死地,政治嗅觉还是很够的,这点来说,宝鋆虽然是年纪大了,倒也不遑多让,只是有一条。”慈禧太后看着天花板上的藻井,右手放在左宗棠的电报上拍了拍,“这个时候还想着这些狗屁倒灶的东西,一味的内斗,我看着心烦!”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慈禧太后刷的站了起来,“前方的战士还在浴血奋战,后头的人现在就开始拖后腿了,如果接下去还要和法国人继续作对,这内里一定要调顺了!”
第723章
故弄玄虚(一)
  “我受够了这些窝里斗了。”慈禧太后凛然说道,“一个个为了自己的私利,罔顾国家大义,每个人都有私利,但是前提应该是先办好差事,不要和朝廷的大政方针不一样,这些人,我要一个个的收拾。”她抬起了眼,对着李莲英说道,“你把这几件事儿办好。”她一下子吩咐了好几件事情,让李莲英去办理,“这几天我估摸着也要用了。”
  “宝鋆已经在联合几个他以前户部的手下,和几大钱庄,暗示他们不要来购买国债。”
  “那么越发他自己该死了。”慈禧太后摇摇头,“自作孽,不可活,我料理了他,想必也没有人会多说什么。不过这前头,还要先把这事儿给办了。”她看了看放在桌子上的奏章,“胡雪岩是不是已经准备贱卖蚕丝了?”
  “是,他的钱庄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如果再不把蚕丝卖出去,只怕是连钱庄都要马上倒闭。”
  “但是现在贱卖蚕丝,怕只能是饮鸩止渴啊。”慈禧太后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阎敬铭这时候又出去了,传旨户部、两江、浙闽总督衙门、上海巡抚衙门,商人胡某雪岩者,哄抬物价,干扰市场,囤积蚕丝,民不聊生,引中外物议纷纷,即刻查封所有蚕丝仓库,尽数扣押。”
  “嗻。”李莲英垂着手准备出去,慈禧太后又喊住,“叫王恺运,对了,还有,谅山大捷,值得庆贺一番。”她笑眯眯地说道,“这么多客人在京城里头,咱们做主人的,可不能小气,这两日就在重华宫办一个酒会,答谢各国使节。”
  “嗻。”
  亨利·布里松满头大汗的回到了总理官邸,这因为在谅山的再次失败,位上任还没到一个月的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阁下,差不多名声已经臭大街了,自然,和议会以及选民之间的蜜月期,自然也消失无踪了,他回到了总理官邸,内阁成员,各部部长,和枢密院的将军们都已经到了,他还没来得及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就已经捶着桌子开始咆哮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已经出动了正规的大规模军队,居然还遭受了战败!枢密院的将军们,请给我一个解释!”他涨红了脸大声地喊道,“上帝啊,你们知道不知道刚才议会里头的老东西,他们的口水已经差点喷到了我的脸上!”
  十分尊敬议会的总理居然说了这样的话出来,可见刚才在议会的咨询实在是惨不忍睹,陆军司令用拳抵住嘴巴,假装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陆军已经收到了消息,这只是战略性的撤退,中国人突然出动了正规军队,米乐将军一时间没有防备,但是没让中国人占到便宜,如果要在死伤上比较的话,我们法兰西军队在这次战役之中。”他拿起了一份电报,“杀了大约四千人的中国士兵,而我们的死伤只有不到两百人。”他这时候把萃军的伤亡也算了进去,这勉勉强强不能算战败吧?
  “将军阁下。”亨利毫不留情的反驳道,“我们的议员们根本不会在乎中国猴子死了多少,他们只会在乎法兰西的儿子们死了多少,我们在战场上又退却了多少公里!他们需要的是完完全全的胜利!”
  “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我觉得总理阁下你需要来咨询下专业人士的意见!”陆军统帅也毫不客气的反驳,军事一体,原本就不用太过于对行政首长太过于卑躬屈膝,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见到亨利如此的不客气,他也忍不住激烈了起来,“要知道,中国人的正规军队进入越南之后,我们在越南北圻驻扎的兵力已经不再占据优势,如果太过于冲动,只怕是会影响到整个战局,我们都知道,总理阁下你也知道,中国人从来都是诡计多端的!”
  亨利被堵得哑口无言,只能是调转枪头,对着内政部长开始炮轰了起来,这是自己正经的手下,当然可以肆无忌惮的开骂,“为什么中国正规军队进入到北圻的消息,直到他们上了战场,我们的战士们才知道这件事情?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内政部的情报系统,在越南,在中国,还不如中国人的情报系统?”
  内政部长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这个黑锅他真的不想背,这届内阁才上任一个月不到,就有这样的责任要自己承担,但是他也不敢得罪这个可以任免自己大老板,只好捏着鼻子承认了下来,“我们的情报机构确实不如中国人,在顺化发生的刺杀中国使节一案,那个被指认的法国商人一直找不到,我怀疑,早就被中国人暗地里抓获处死了。”
  亨利不耐烦的摆摆手,“我需要内政部马上要在越南挖出中国情报机构的窝点,起码要有一个,不许他们在越南为所欲为。”他解了气,继续转过头,对着陆军司令说道,“那请问将军阁下,我们接下去需要怎么做?”
  他不耻下问,陆军司令点点头说道,“我们现在的兵力不占优势,甚至在他们的军报上来看,我们的火力也不占据优势,所以我们必须等到北非和法属印度的援军到来,最先进的武器设备到达之后,再进行对抗,我们的援军已经在法属印度休整,不日就可以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只要我们的援军到了,中国人就不可能再在越南战场上占据优势,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在双方火力均等的情况下,人数的确是能够决定战争失败的关键因素,陆军司令这么说,亨利总理点点头,“看来我们需要一点点时间。”他放下陆军司令,转过头看着边上穿着蓝色呢大衣的海军司令,“那海军这里,我上次提过的意见,将军阁下,你认为如何?可以实行吗?”
  海军司令慢慢的摇了摇头,“北越舰队前往中国海域,穿越南海,袭击中国东南沿海,这个计划是不可行的。”
  “这么长距离的偷袭,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我们的舰队在海上航行,肯定会受到中国人的监视,而且他们的海上力量并不是没有,南洋水师的军舰数量是超过了北越舰队的,我们不可能在他的眼皮底下进入到上海浙江这些地方,还有,他们的北洋水师,还是很强大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海军司令沉稳地说道,“所以总理阁下的这个提议,我们海军部思考了一下,觉得无法执行。”
  “所以海军的意思,也要等到北非舰队到来的时候再进行会合出战了?”亨利不悦地说道,“这和陆军是一样的意思吗?”
  海军司令点了点头,“是的,总理阁下,鉴于中国人强大的力量,我们必须要保持慎重,我们面对的不是北非的那些白袍野人,也不是越南老林的土著,而是一个东方大国,任何的战略和进攻都必须要谨慎再谨慎,因为我们面对的敌人,和以前不一样。”
  亨利沉默不语,他从军队的两个首脑里面听出了一些潜台词,他们大概是被中国人震慑住了,这应该是可以想象到的事情,法兰西从来没有准备好正面和中国人开战,内阁的研判一直认为,中国人不可能为了越南,豪掷万金来打一场几乎没有收益的正面战争,最多是小打小闹,但是显然,这种研判发生了错误,法兰西从西贡总督到北越舰队的孤拔,再到东京联军的米乐,都没有准备好和中国人正面开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发动战争,显然吃了一点亏的法国人上下已经有些退缩了,这一点在议会的质询里面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那些脑满肠肥的议员们反复在问,和中国人继续作战下去,成功的几率是有多少。海军司令说的没错,中国,的确是和别的对手,“不一样”。
  “那万一。”亨利提出了一个疑惑,“中国人提前到马六级海峡伏击我们的增援军事力量呢?我们的援军无法到达越南,怕是不能改变战争的走向。”
  “这一点不用担心。”外交部长开口了,“马六甲海峡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而且他们也向我们透露了中国人在这次战争之中对于英国人的要求,他们希望马六甲的港口不要停泊法兰西舰队提供补给,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留在法属印度进行补充物资的原因。”
  “中国人提供了什么条件,让英国人放弃了和法兰西骄傲的同盟?”
  “禁止法国商人的鸦片进口中国。”商贸部部长不失时机的补枪,“把这个鸦片的配额分给英国商人。”
  亨利无奈的闭上眼睛,这些该死的中国人,果然知道花钱是最有用的外交手段,“总理大人。”外交部长犹豫地说道,“我认为,是不是可以和中国人接触一下,看看他们的条件如何?”
  “接触一下?”亨利复述了一遍,“什么意思?”
  “我的个人意见,可以通过第三方的途径来和中国人接触,尝试一下,能不能在越南达成共识,我相信经过这么一段的对抗,中国人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法兰西的强大军事实力,对于之前想要解放越南的想法,肯定会做出修正,我个人认为,可以参照中国人处理克什米尔地区的方法,来和中国人平分越南,这样双方各退一步,中国人有了面子,我们也得到了实际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际上的压力,您是知道的,奥匈帝国和德国已经和我们发出了照会,对于法国居然用武力在中国的属国上面进行作战,表达了不满。”
  “也就说,法兰西的两边,已经被中国人的盟友包围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个中国的太后在出访欧洲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和法兰西对抗的准备?”
  “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外交部长慎重的点头,“巴黎的报纸已经开始了讽刺,把上次中国太后的访问称呼为‘环法之旅’,抨击我们这些内阁成员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以至于现在德奥两国进行施压,英国却保持了中立,这样的外交情况,对于我们法兰西是十分不利的。”
  商贸部长耸耸肩,“德奥两国的经济现在和中国联系十分密切,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和出口增长率都会受中国的影响,那么反射在外交上,是不足为奇的。”
  “那我们的盟友呢?”亨利不悦地说道,“我们法兰西的盟友,都在做什么?”
  “日本接下来会有举动。”内政部长这样说道,“他们的内阁外交次相已经和我们沟通过了,但是俄罗斯那里……他们暂时不会有任何举动。”
  “他们被中国人打断脊梁骨了吗?”商务部长讽刺地说道。
  “这完全有可能,而且对于在圣彼得堡的沙皇来说,巴尔干和波斯,更能引起他的兴趣,他们如果需要提供帮助,完全是不可能提供很大的力量。”
  “那我们先帮助一下日本人,商务部看看,能不能从银行业那里拿到一笔款项,来帮助日本人,利息可以低一点,抵押物也可以免除。”亨利点点头说道,他环视众人,开始了今天的结束语,“我同意枢密院的意见,在北圻现在的军事力量保持慎重,但是,请各位不要忘记,法兰西的复兴,需要一块垫脚石,这块垫脚石当然是需要一定的分量,就像海军司令阁下所说的。”他重申了这么一点,“中国的分量足够,足够让法兰西重新崛起,德国的俾斯麦已经默认我们在海外的扩张,来缓解德法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欧洲大陆失去的,必须要再别的地方补回来,法兰西本土、北非、东非、法属印度、越南三国,这样一线连接起来,才是我们法兰西重新回到世界强国的正确途径!民众不会允许法兰西再次在失败的情况下签订条约,如果这一届的内阁必须要下台,那么我宁愿努力了再失败下台,而不是这样的情况耻辱的钉在历史书里面!”
第724章
故弄玄虚(二)
  “请大家不要忘记了茹费里阁下!”亨利目光炯炯,“他也是为了法兰西的昌盛,才导致了下台的结果,如果有一天,我也会被议会弹劾下台,那我宁愿做一个承担战争失败后果,也不愿意在和中国僵持有可能获得胜利的情况下签订不能够全部占领越南的条约!”
  的确是如此,茹费里可谓是第三共和国里面首屈一指的总理,但是他下台之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的功劳,只是记住了他在苏伊士运河股份争夺上的失败,和在越南的失败,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负面的,有时候民意可以不在乎,但是有时候民意可以成为铲在你坟墓上的第一把泥土,成为别人争先恐后效仿的对象。
  亨利已经下定决心,如果这个时候枢密院的首脑还在犹豫,那么就算折腾的自己提前下台,那么也不能够容许这样三心二意的人存在,所以他下达命令,“任何人都不许对中国的战争之中存在了犹豫不决的行为和思想,枢密院请马上下令,北圻的米乐,必须要对中国人的军队进行一个积极的防御,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反击!”
  陆军司令看到亨利有些发急了,只好答应下来,这是应有之意,不可能面对中国人的进攻采取防守的姿势,这对于军队的士气是有所损伤的,海军司令还是比较顽固,他坚持认为,“在没有北非舰队到来之前,我认为海军力量不能够采用突袭的战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