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543

  “东西?”刘永福慢慢地说道,他似乎明白了什么,“难道是陈文定转赠与我的?”
  “不错,正是我托陈文定给予提督大人的火枪弹药。”来人笑道,“看来大人记性很好。”
  “可你为何会知道我在此处?”刘永福狐疑的问道。
  来人傲然抬起头,“天下之大,没有咱们宣礼处不知道的事儿!”
第708章
镇南关外(二)
  刘永福犹可,可坐在床上的唐景崧听到了“宣礼处”三个字,身子不免剧烈的振动了起来,他连忙起身对着来人鞠躬行礼,“下官见过这位长官,只是。”他还需要确认一下,“却不知道有没有腰牌在身?”
  “岂止是腰牌。”来人微笑说道,从怀里掏了一块黑色的木牌出来,上面镌刻着祥云的纹路,有用彩笔绘就,十分精致,牌面刻了一个“李”字,“本官宣礼处南洋司越南处提调官,李延胜。”
  刘永福有些莫名其妙,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个“宣礼处”是做什么的,唐景崧这时候无法解释,只能是在刘永福耳边悄悄说了四个字,“前明厂卫”,刘永福这才明白了什么,也连忙行礼,李延胜微微抬手,“请免礼,时间紧迫,提督大人,我就挑要紧的事儿说,昔日西圣知道有你这样的将才滞留越南,故此特命宣礼处要给你提供军备,以助你杀敌。”他看到刘永福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无需诧异,西圣她老人家,什么都知道。”
  “纸桥大捷,虽然有我等鼎力相助,但是靠的还是黑旗军自己的战斗力,这毋庸置疑,眼下北圻局势纷乱复杂,法国人大有一统越南的局面,团练已经被打散了,但是北边。”李延胜眼中露出了光芒,“宣战的事儿,你们都知道了,只是怕有一件事儿,两位还不清楚,冯子材老将军起复,带着一万萃军朝着越南杀进来了。”
  刘永福鼻子微微冷哼了一下,李延胜了然的对着表情有些僵硬的刘永福点点头,“我知道提督大人和冯大人昔日是有嫌隙的,只是如今同殿为臣,互为同僚,又是钦州老乡,别的事儿,咱们再别提就是。”
  刘永福点点头,他是郁闷之极,昔日在国内就是被冯子材赶了出来,逃到越南来还不安稳,冯子材几次入越剿匪,总是要来时不时的敲打黑旗军。“北圻之地,十分不安全,我今日冒着风险来了此书,就是为了传达一件事儿,朝中有了密令。”他从胸口珍而重之的拿出了一封油布包裹的书信,“传了电报到南边,就是为了给两位观看!”
  刘永福和唐景崧对视一眼,接过了那份书信,摊开仔细一看,上面的命令有些匪夷所思,“这……”刘永福有些吃惊,“这事儿可能办的?”
  “自然办的。”李延胜见刘永福似乎有退缩之意,微微皱眉,“提督大人,这是密旨,你要明白,既然成了朝廷的官员。”他一步上前,森然看着刘永福,“凡事只能是听命行事,在越南,已经优容许多了,不计较失城之过,这一点您要记得明白。”
  刘永福眼神一闪,不悦的点头应下,“我知道了,必然听命行事!”
  “功大莫过于勤于王事,提督大人如此忠心为国,不管两广地方如何,西圣心里是清楚的,她已经传旨宣礼处,要我们亲自对提督大人讲明。”李延胜微笑的说出了让刘永福无法拒绝的优待条件,“越南事成,黑旗军若是愿意留在保胜城,自然可以,此地就是黑旗军的安身立命之所,越南就是黑旗军的管辖之地。”
  刘永福身子一震,这是要把越南全国都交给自己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画饼,现在差不多整个越南都已经丢了,那里还谈的上这个管辖之地,何况黑旗军也绝不想继续留在这异国他乡了,他摇了摇头,“黑旗军上下只愿意归国返乡,刘某就算为钦州乡下一介平民种田,也是甘之如饴。”
  “提督大人又何必说这样的试探之语。”李延胜靠近了房屋中间的火盆,把手放在了上面烤着火,“西圣天意,从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绝不会说有什么削藩或者是卸磨杀驴之事而,如果黑旗军上下都愿意归国,西圣也准备好了退路。”他把双手烘干,然后从唐景崧的手里接过了那份密令,放在了火盆里,跳跃的火苗照亮了他的脸庞,他站了起来,眼中还跳跃着火光,“在南边新设一省,以供提督大人和黑旗军,以团练当差十年,十年之后,仿照各地军例,亦可入直十二镇!”
  过了半盏茶的时分,李延胜从房中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刘永福,李延胜转过头,“请留步,我还要去联络陈文定,还有蒋提督等人,为挽回北圻的局面发挥一点作用,之后我还要即刻南下准备好一切事宜。就此别过!”
  刘永福的额头上挂着豆大的汗珠,他实在是有些被惊吓住了,唐景崧看着刘永福的表情,微微一笑,“如何?知道朝廷里头,西圣为何如此厉害吧?”
  “有些事儿,倒也罢了,若是有心细细刺探,也不是寻访不到,可要布局越南,把越南这里上上下下了解的如此透彻,这绝非几年之功。”刘永福的脸上露出了又害怕,却又十分坦然欣喜的表情,“之前我原本以为,若是正面决战,只怕是咱们大清比不过法国人,可如今瞧着这样充分的准备,法国人必败无疑,他们是经略越南许久,可他们必然没有准备好和大清开战,有心算无心,法国人必败无疑!”
  “你知道就好,我那时候上折子提出联络黑旗军,西圣虽然没有亲自召见,毕竟我未到四品,可也派了通政司王恺运大人来面授机宜,又秘密让宣礼处送了金陵军械厂的军备而来以供提督大人差遣,如今虽然是情况危急,可到底是还未到国内的疆土上作战,这胜负还难料的很,只要是冯子材大人那里拖住了法军,给新军,还有咱们一起争取到机会。”唐景崧满脸通红,显然是兴奋无比,“那么接下去,只要是乾坤颠倒,攻守易势了!”
  “那咱们就好好谋划一下。”刘永福点点头,命亲兵摊开了北圻地图,“到底是去那里给法国人捣乱最好!”
  正月未过,京师之中没有什么祥和从容的气氛,到处没各衙门众当差的官员的脸上都十分肃穆,交谈之间也没有以前懒散的样子,都是做出了来往匆匆,十分紧急的样子。
  今年正旦过后,朝廷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京官人来说,万里之远的越南战局如何,对于这些低级的八九品官员来说,毫不相干,大有前线战士拼死为国,国中官员依旧醉生梦死的感觉,但正月初三出了这样大的波折,就不是什么闹着玩和自己不相干的事儿了。
  恭亲王御前失仪,咆哮养心殿,在越南战局之中,负有极大的责任,西圣震怒,御前召对,恭亲王反而倨傲无礼,在养心殿辩论,甚至有流言说,恭亲王极为生气,甚至还打了西圣一个巴掌。
  这样的流言未免无稽,若是恭亲王敢如此,只怕是即刻要他的脑袋,也是简简单单的,恭亲王若不是失心疯,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儿来?又有传言说是恭亲王无意之中推了慈禧太后一把,这才触怒天颜,致使罢黜。
  可也有人连连摇头,对于这种谣言嗤之以鼻,太后虽然是身为女子,但心胸宽广,昔日有个宫女在太后的脖子上划了一道疤痕出来,也未见其震怒发作,反而温言劝慰宫女,让她不要惊恐。就算是恭亲王无意之中推了太后一把,这种小事,太后也必然是不会怪罪,说到底,还是因为外朝的事情,因为越南北宁大败的缘故。
  滇、桂两省巡抚抗战不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下令让原本殿后稳定军心的后军撤退,这也是实情可查,抵赖不得的,两省巡抚都是走恭亲王的路子,这个识人不明是躲不了的,何况恭亲王不愿意对法宣战,在越南用兵,这个态度也是世人皆知的,有了动机,有了手段,就算是恭亲王自己出来分说,也是无法把自己摘的一干二净,这个黑锅就是背在他的头上。
  那么西圣自然是因为国事发作了恭亲王,主战和主和相互不统一,如何能够和衷共济?自然要把恭亲王一干人等尽数开除才好。但是这里又有个问题,御史台的清流都老爷们都是主战的,这谁的瞧得见,为什么又把翁李两位尽数也罢了呢。
  “没有只打一个人板子的道理,军机处上下,自然是有难同当”一个知道内情的人神神秘秘地说道,“再说了,翁李两位,只不过是西圣抬出来压制六王爷而已,这六王爷都下野了,这两个道具,还需要什么作用?留着来压制西圣她老人家自己吗?”
  大家都看过曹雪芹的《石头记》,觉得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富贵场面从来都是维持不久的,所以也只是冷眼旁观恭亲王如何下野,却不曾想到,这下野,来的如此之快,又是如此的猛烈,猛烈的程度超过了对法宣战所带来的震动。恭亲王府一夜之间从门庭若市,到了门可罗雀,第二日恭亲王府银装素裹,给福晋办丧事,除了几个铁杆的恭党中人外,其余竟然无人登门祭奠,直到惇亲王和醇亲王一起来过之后,祭奠的人才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只是也无法和昔日的场景所比拟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竟然如此醒目。
  罢了两个巡抚,杀了一个副将,又在镇南关外赐自尽一个副将,这算是开胃菜,真正的大餐——军机处尽数开革端上来之后,谁都吃不住,要人脑袋,要人官帽子永远是威力最大的震慑,加上又是已经和法国宣战,各衙门已经全部轮转如西洋马车,哒哒哒迅速的朝着既定的目标驶去。
  日报社的衙门在礼部衙门的后头,一处衙门不大的三进小院子,虽然是店面不大,可这处永远是车水马龙,不会因为主官的更迭造成任何变化,日报的提调官,就等于是总编,挂了一个礼部郎中的头衔,可谁也不敢小看这个郎中的力量,天意如何,是晴抑或是雨,能够让人管中窥豹的,就在这片纸之间。
  部堂高官素来是不用来看这个报纸上的东西,来揣摩宫里头的意图,但是这一日,守门的苏拉眼尖的很,见到差不多各部尚书私邸的管家都带了马车过来,不知道都围在这个地方做什么,管事的倒是也不攀高枝,先是招呼了自己这里主管的礼部尚书万黎青的管家,上前给那个管家打了个千,“哎哟,今日三爷怎么这么有兴致,还特意亲自来报社?您有什么事儿,打发人来使唤我就是,何须您亲自出马呢?您的差事交代给我,我是万万不会不遵的。”
  万黎青的管家被这个管事儿的称呼为三爷,他摇摇头,“我若是想要知道这一期的号外,里头到底有什么内容,您能给我办下去吗?”
  管事的缩缩头,“三爷这是为难小的了,这事儿,我插手不上,这只有内编辑部的人才知道里头的东西。”
  “所以我也就没有托付你做这为难的事儿了,可尚书大人催的急,要赶早儿知道南边的战事,没法子,如今你这日报的号外,比起市面上的谣言,可准确的太多了,所以叫我在这里候着,等里头的号外,尚书大人第一时间要用的。”三爷凝视了一下管事的,似笑非笑地说道,“报社现在管的可真严,老大人都在里头没什么便利的法子。”
  管事的再缩了缩头,不敢接话,日报社虽然归着礼部管,但从来都是宫内直接指挥的,礼部是半点都挨不上,只是白白担了一个虚名。三爷这样带着笑容说,也只是发一发牢骚,和看门的也算不上说这个。
  “您老别急,今个啊,必然是个好消息。”管事的虽然不知道内里,“我是不知道这内容是什么,可我这双招子,还不瞎,编辑们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这是万万错不了的,您瞧瞧。”他朝着边上指了指,“各国的大使馆也派了特意在这里等着呢,都巴巴等着呢。”
第709章
大捷大捷(一)
  “怎么。”三爷伸长了脑袋,“洋人们也要在这里看号外?”
  “多新鲜呢。”门房掌事地说道,“咱们这里日报的号外,用的是交通部和邮传部的电报,那只能是最快的,他们洋人们的电报只能是外国发回来,可咱们在南边的,就是钦州、广州、桂林这么一路发回来的,他们在我们大清国里头,不能安装电报,这当然是咱们最快的。”
  两个人却是明白这一日要出什么号外,这个三爷想到之前尚书老大人在府中对自己说的一番话,“老三,你不要瞧这个冯子材的团练是临时招来的乡巴佬,他接下去怎么做,做了什么,有没有成功,这可是关系到朝中的要紧事儿,恭亲王刚刚下野,西圣找了这一班人进军机,这可不是众人推选,是她乾纲独断径直下旨定下来的,这里头的人,你瞧着还不清楚?我倒也不指望想要进什么军机,国大家大担子重,我年纪大了,想偷偷懒,但是我也不想和宝配蘅一样,开除一切差事,回家吃自己,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尚书,家当自然是有的,只是这名声不好听。所以我要你快着些,先人一步知道南边的消息,咱们就有了对策,我也好细细谋划,我这个礼部尚书,起码不能居于人后!”
  他正在瞎想的时候,突然日报社的大门之中出现了两个推车,上面满满的放满了一叠叠的纸张,原本散落在大门口的各式各样马车上顿时飞身出了一群人,蜂拥而至,围住了那两个推车,门房连忙拦住,“各位爷,怎么说也要有个先后顺序,礼部万中堂,这是要第一份的!”
  各人点点头,“很是这个道理,报社归着礼部管,原应该礼部尚书老大人先得。”
  三爷满面红光的上来拱拱手,“过几日源喜斋的堂会,兄弟我请了。请各位爷务必要赏光。”他团团作揖,边上的国子监祭酒家管家十分的不耐,“我说三哥,您赶紧着吧,大家伙都等着回去报信呢,若是被外面的报童得了头茬,回去我们可是没什么好果子吃,过几日源喜斋的堂会,更是要没福气吃了!”
  别的部门敬畏着礼部,唯独这被礼部管的国子监丝毫不惧,现在国子监的地位尴尬,若是他管教育,对不起,正经的教育部就在那里杵着呢,如果算教书育人,有京师大学堂,还有清华大学堂,而且平时里似乎最为看重的是学生的道德文章,不求通达洋务,就算出来的学子考进士,大部分也是考不上的,如果考上,一般也只是同进士了,日后安排工作,一律分配到,内陆偏僻不求经济的州县当副贰官,要不就是进御史台瞎咧咧,这一点就是让慈禧太后十分不满。几次军机处有流言传出来要把国子监裁撤,不在这个火坑上,倒也罢了,在这个火坑上,多多少少总不能是明哲保身,要帮着地下的人谋一条出路来,恭亲王失势,军机大臣尽数开革,这尚书的位置就空出了许多,这当然也不指望,但是如能揣摩好上意,谋求一个六部的堂官,这应该不在话下,天可怜见,想那个左宗棠无非是一个举人出身,现在赫赫统领江南半壁江山,细细论起来,倒是和南宋的疆土差不离儿了,他如今的权柄,要比昔日的曾国藩还要大,这能够奉承秉持上意是逃不了的,但是另外最要紧的因素,就是左宗棠能干事。干事的人,是最让人欣赏的。最不济,也要和高心夔、王恺运这两位一样,不到五十岁,就已经是正经的二品大员了。
  这个管家毫不客气的说着话儿,礼部和国子监原本职能就有重叠,更何况同属清流,自然要分明别类的竞争起来,那个三爷心里微怒,面上却不好露出来,只是板着脸,上前拿了一份号外,捧在手上,排开众人准备上马车回府,却不曾想,看到了上头的几个字,心神巨震,不由自主的叫了出来,“什么!”
  几个人回过头看着三爷,看到他脸上白一片红一片,就知道这次号外上有十分令人震惊的消息,这些管家都是伺候上官的人精,等闲是不会有这样不从容的举动的。上前也不顾忌什么体统连忙丢下几个铜板,要把号外拿了回去,那些穿着西洋服饰的使馆工作人员也连忙上前哄抢,京师还是数九寒冬,滴水成冰,可报社面前的空地上,人山人海,挤成了一片,不一会,这里热闹的气氛慢慢扩散到整条大街,渐次扩散到了整座京师,也不知是谁突然带头放起了鞭炮,快到二月了,却放佛又像是过年的光景,不少售卖货物的店铺不失时机的挂出来了许多水牌:“镇南关大捷,全部商品八折!”
  报童们挥着手里的报纸,大声地说道,“号外!号外!冯子材身先士卒,统帅萃军,镇南关大败法军!大败法军!”
  “什么!”一处茶馆里头的茶客尽数涌了出来,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拉住了飞奔的报童,“你这个小子,说是可是真的?镇南关胜了法国人?”
  “自然是没错!买上一份号外一瞧就知!”
  片刻之间报童的报纸就被一扫而空,尽数卖完,不多会全城的人都知道了,冯子材在镇南关前迎敌,用刀劈死法军先锋统帅尼格里,阵斩法军士兵两百多人,法军不得不撤退到文渊镇,冯子材却不依不饶,亲自带领萃军奔袭文渊镇,继续把法军撵到了谅山,谅山原本就是小城,冯子材乘胜追击,把法军犹如漏网之鱼已经丢了胆子的先锋部队赶进谅山,然后趁夜色法军立足不稳的时候杀入谅山城,法军大乱,不得不边打边撤退,被迫退出了谅山城,这里就又杀了包括西贡仆从兵在内的两三百号人,冯子材策马横刀,在法军之中杀了几进几出,威风凛凛,法军不由得胆战心惊,犹如丧家之犬。
  冯子材势如破竹,如此一鼓作气收复了镇南关到文渊再到谅山的一块地带,法国人不过是占据了几日,复又被中国人所占据此处,史称“镇南关·谅山大捷”。
  原本零散失落在北圻各地不成建制的五省团练得知了谅山大捷,逐渐朝着宣光和谅山两处根据地集结靠拢起来,冯子材声势大振。
  在京中也是轰动一时,世人纷纷在议论,如今实在是太平盛世,将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之前的赫赫双子星,武云迪荣禄,还有蒋绮杨树声等,如今又多了刘永福和冯子材,为国立下汗马功劳,“这天下的英雄人物,要出世,总是要个定数的,各位也别觉得我是在瞎忽悠,这是白莲教道爷告诉我的。”一个说书人摇头晃脑的说完了今日现学现卖新编的“冯子材一马当先,大刀镇越南”的故事,咂咂嘴,意犹未尽,继续说道,“我思来想去,倒也靠谱,昔日春秋战国,出了多少百家争鸣的英雄人物?这且就不说了。再到了这楚汉争雄,韩信萧何张良,这是汉初三杰,自然不用说了,可这西楚霸王虞姬自然也是一时人杰,较之汉高祖,不遑多让,再到了三国时候,诸葛孔明,武圣关公,司马懿,周瑜大都督,真真是雄姿英发,无人可比,再到了隋唐英雄,再到洪武英烈,这么一脉相承下来。”那个说书人瞥见身边的客人听得入迷,不由得越发来劲了,“本朝这同光中兴亦是如此啊,曾王爷,左总管,李巡抚,武大帅,荣尚书,这样的大才一一数下来,大家伙的眼睛是雪亮的,谁都不比以前的人物要差,只怕还要强上几分,各位看官,论起前朝多少旧事,可有这样外面看各国来攻,国内还有叛逆作乱,内外一起夹击的局面吗?小老儿说了这么多年书,这样的场景实在是瞧不见,昔日如何危险,只怕不用我多说,大家伙也知道,实在是到了亡国的危险了,所幸大家伙在这样危险的时候都挺过来了,如今泱泱中华,同光中兴,万国来朝,自然是不会让一个区区法兰西欺负了去。上天垂怜。”他说到这个时候,红光满面,眼中隐隐有着泪花,“让我等在这样波澜壮阔的盛世之中,瞧见了风云人物的兴盛,也见证如今这样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历史,日日都活在精彩绝伦的历史之中,实在是吾辈之大幸也!”
  养心殿内,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无人不喜滋滋的甩袖子跪下行礼,恭贺慈禧太后镇南关大捷,慈禧太后这时候也分外高兴,微微欠身,抬起双手,“何须多礼,今日大胜和列位军机这些日子的辛劳是分不开的,说起来,应该是同喜了。”
  清宫习俗,大喜之事,素来是要进献如意的,礼亲王早就准备妥当,拿了一把紫檀木灵芝祥云造型的如意进献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点点头,“也不能老是叫你们破费,日后这些就免了吧。”
  礼亲王喜滋滋地说道,“这是奴才们的一点心意,今年原本是西圣五十大寿,西圣国事为重,高风亮节,没法子大操大办,奴才们原本就伤心极了,没法子让西圣过一个好生日,这寻常高兴的礼数,是万万不敢免了的。”
  慈禧太后哈哈一笑,“这也就罢了。”
  “况且奴才们也有一点子不成器的法子,西圣是最看重军国大事了,这五十大寿不能不庆祝,咱们几个也没有别的法子,一商量,只能是用心操持好和法国人在越南的战事,用一场大胜来恭贺西圣圣寿!”
  慈禧太后微微挑眉,这说话倒是稀奇别致,四十岁和俄罗斯在争夺北海而开战,五十岁和法国人在争夺越南而开战,如果将来日本人还敢动手抢朝鲜的话,大约还要在六十岁的时候和日本人打仗,“你们这么想自然是最好,我心里很是欣慰。”慈禧太后老气横秋地说道,她秉政这么多年,自然是可以以政坛前辈的身份来指指点点了,开玩笑,慈禧太后正式进入政坛也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更别说昔日给咸丰皇帝批折子的见习期了,“只要这军机处和外头,加上全国军民上下一心,法国人,不用担心他们什么,你们这个意思很好,若是用大胜来贺寿,只怕比一万把如意都要让我喜欢,何况。”慈禧太后顾盼生姿,仪态端庄从容,“较之烟花,我更喜欢听到炮声。”
  “只是若是真这样,外头的谣言只怕是我洗也洗不清了。”慈禧太后笑道,“说我什么?恩?天狼星转世?就是要一直打打杀杀的吗?”
  天狼星主兵戮之事,慈禧太后执政以来,大战小战从未停过,所以世面上有这样的流言也不足为奇,她调侃了自己一番,于是又问军机处,“这样的大胜,军机处是怎么封赏的?”
  “冯子材加兵部尚书衔,爵位等到越南战事平定再行封赏。”清朝的尚书位置是从一品,这是文官,冯子材本来是提督致仕,这样以来,文武的一品他都担任到了。额勒和布应道,“可以暂领北圻团练一切事宜,之前北宁大败,究其原因,也属于两省巡抚各行其是的缘故,宣光和谅山可以互为犄角,彼此呼应,团练,包括黑旗军,统率权责尽数归于冯子材的萃军,让他安排。他久在越南,熟知地理,必然能够维持住北圻的局面。”
  额勒和布这个名字不太好听,这些日子被北京城的人讽刺极多,“额勒和布”字面上来解释,就是额头上勒着一块求和的白布,“这样的名字主持对法作战,怎么能够雷厉风行强硬起来?”
  其实从字面上解释是大错特错,额勒和布是知兵的大臣,在北海之战中担任乌兰德参赞大臣,曾经统领车臣汗骑兵对沙俄作战,之后更是当然乌里雅苏台大臣,兼管北海省,根本不是什么求和的人。
  听到额勒和布如此说,慈禧太后点点头,随即摇摇头,“别的人都交给冯子材,黑旗军,还不行,我下了密旨,有事情要交代给刘永福!”
第710章
大捷大捷(二)
  是什么样的密旨?慈禧太后似乎现在已经越过了军机处直接指挥在越南的战事了,这事儿原本是不妥当的,下密旨不过是权宜之计,在这样大的军国要事面前,怎么说,总是讨论协商然后出具的万全之策才是最妥当的,可惜,如今的军机处,根本就没任何强项令,只是一群听命行事的大臣,君前奏对,不能越级上陈,这事儿应该让世铎发问,可是这位礼亲王一点想要知道这密旨是什么的心思都没有。
  他只是对着冯子材的人员配置有些疑问,“听说这位冯子材,把两个儿子都放在前线,忠心为国,自然是没话说的,可是两个人若都有了闪失,岂不是太过残忍??这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西圣应该要体谅一些。”
  这虽然是拘泥于小节,不管大事,但是慈禧太后点点头,认为这事儿说的很对,“说的有道理,不过这事儿不适合下旨,你们军机处出一个命令,让他们兄弟两个派一个回国内运粮。”
  别的事儿就无关紧要了,世铎打定主意不想管前线的事儿,额勒和布负责了一点招兵的事儿,可这和对法作战毫无关系,他自诩知兵,却什么事儿都插不上手,镇南关大捷和中枢也毫无关系,只是两广,特别是高心夔和那个养珠厂厂长安德海的功劳,自然是欢喜的,但是这欢喜之中隐隐有着嫉妒的意味所在,只是如今不能够跳出来反对慈禧太后直接插手越南战事。
  慈禧太后越过军机处直接指挥军事,已经是成为惯例了,以前不会擅自干涉前线统帅的具体部署,怎么这次是要亲自指挥了?额勒和布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这不是一件好现象,前线军情瞬息万变,在深宫之中,不见得能够指挥妥当,但是这时候世铎不开口,别人不好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